讀史記大宛傳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讀史記大宛傳原文

大宛之跡見張騫,去漢萬里俗耕田。

多善馬號天馬子,屬邑七十餘城焉。

遷僅耳聞非目睹,以今證古多訛傳。

哈薩克或康居是,大宛則實安集延。

善馬率出哈薩克,伊犁來鬻歲數千。

安集延雖亦有馬,素乏良騎來天閒。

且哈薩克無城郭,安集延原村落連。

昔之大宛今鮮馬,今哈薩克非大宛。

彼其漢事尚謬記,何況異域懸天邊。

皇輿西域輯圖志,一一徵實登諸篇。

但考古即誤於古,斯之未信吾殷然。

詩詞問答

問:讀史記大宛傳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讀史記大宛傳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八十六

2. 舊傳哈薩克為古大宛向已辨其非今考哈薩克不但無城郭與大宛異且其地當準噶爾西北兩面準噶爾為漢烏孫證以漢書烏孫西北與康居接之文則今哈薩克當為古康居也

參考注釋

大宛

古國名。為 西域 三十六國之一,北通 康居 ,南面和西南面與 大月氏 接,產汗血馬。大約在今 蘇聯 費爾乾納 盆地。見《史記·大宛列傳》、《漢書·西域傳上·大宛國》。因其地產名馬,後亦稱駿馬為“大宛”。 唐 白行簡 《李娃傳》:“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馳至。”

張騫

張騫(?-前114) : 西漢外交家。漢中成固(今陝西城固)人。封博望侯。奉漢武帝命,先後兩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大月氏,相約共同夾擊匈奴。從公元前138年出發到前126年歸國,歷經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地,途中被匈奴扣留十一年。前119年又奉命出使烏孫,並派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地。加強了中原和西域少數民族的聯繫,發展了漢朝與中亞各地的交往。

里俗

(1).鄉里風俗。 唐 李賀 《昌谷》詩:“珍壤割繡段,里俗祖風義。”《明史·楊廷和傳》:“帝命迴鑾日羣臣各製旗帳迎, 廷和 曰:‘此里俗以施之親舊耳。天子至尊,不敢瀆獻。’” 清 厲鶚 《吳山詠古詩·鐵四太尉》:“奇事神降 莘 ,里俗文詛 楚 。”

(2).俚俗;粗俗。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一》:“皆兒童里俗之談,近於遊戲。” 清 魯一同 《荒年謠》序:“事皆徵實,言通里俗。”

耕田

犁地,耕種田地

善馬

良馬。《史記·秦本紀》:“初, 繆公 亡善馬, 岐下 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餘人。”《漢書·張騫傳》:“﹝天子﹞使壯士 車令 等持千金及金馬,以請 宛王 貳師城 善馬。”

號天

對天號泣。言極其悲痛。《莊子·則陽》:“至 齊 ,見辜人焉,推而強之,解朝服而幕之,號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菑,子獨先離之。’” 唐 韓愈 《祭鄭夫人文》:“萬里故鄉,幼孤在前,相顧不歸,泣血號天。” 宋 蘇軾 《祭石幼安文》:“攜手同歸,相視華顛,孰雲此來,拊膺號天。”

馬子

(1).即馬桶。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四:“馬子,溲便之器也。本名虎子, 唐 人諱虎,始改為馬。”《兒女英雄傳》第九回:“請問,一個和尚廟,可那裡給你找馬子去?”《人民日報》1991.5.6:“五年前,上門倒馬子的 李妙順 得知她生活難以自理,就一聲不響地攬下了油鹽柴米,挑水洗衣等差事。”參見“ 馬桶 ”。

(2). * 時用以計數的籌子。 清 虞兆湰 《天香樓偶得·馬字寓用》:“ * 者以物衡錢,謂馬子。”《歧路燈》第二十回:“﹝ 盛希僑 ﹞説道:‘你家未必有賭籌,快取四五吊錢,做馬子。’”

(3).方言。男巫的一種。《歧路燈》第四七回:“ 鄭大嫂 道:‘是上年天旱, 槐樹莊 擂了一個馬子,説是猴爺,祈了一壇清風細雨,如今施金神藥,普救萬人。’” 欒星 註:“馬子,覡的一種, 豫 俗稱馬子。”

(4).方言。指土匪。《瞭望》1991年第10期:“馬子來了,快快關門!”

(5).馬。 耶林 《月台上》:“馬子不肯聽車夫擺布,在雪地上狡猾地盤旋著。”

幼馬。

耳聞

耳朵所聽到的;親耳聞聽

他的一些事我早有耳聞

目睹

(1) 眼見;親眼所見

死傷情況不堪目睹

(2) 親眼看見

這樁事故是許多漁夫目睹的

訛傳

與事實、事件等不相符的傳聞

康居

(1).古西域國名。東界 烏孫 ,西達 奄蔡 ,南接 大月氏 ,東南臨 大宛 ,約在今 巴爾喀什湖 和 鹹海 之間,王都 卑闐城 。北部是遊牧區,南部是農業區。南部城市較多,有五小王分治。 漢元帝 永光 元年(公元前43年), 康居王 迎 匈奴 郅支單于 居 康居 東部合力對抗 烏孫 。 元帝 建昭 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護 甘延壽 、副校尉 陳湯 率軍入 康居 ,擊殺 郅支單于 。 東漢 時, 栗弋 、 嚴 、 奄蔡 均為 康居 屬國。 晉 武帝 泰始 中(公元265-274),遣使獻善馬, 南北朝 時,役屬於 嚈噠 。

(2). 唐 羈縻都督府名。 永徽 時在 康國 置,故地在今 蘇聯 烏茲別克撒馬爾罕城 。約公元八世紀中葉後,因 大食 勢力東進而廢棄。

安集

安定輯睦。《史記·曹相國世家》:“天下初定, 悼惠王 富於春秋, 參 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 宋 葉適 《舒彥升墓志銘》:“余偶為 蘄州 ,被使一路,奉上指盡力安集,歲餘方少定。” 張志哲 羅義俊 《論光武中興之業》:“安集人心,對於穩定社會秩序,鞏固政權的重要意義, 劉秀 君臣早就有所認識。”

歲數

人的年齡

他今年多大歲數了

良騎

良馬。《漢書·晁錯傳》:“今降胡 義渠 蠻夷之屬來歸誼者……可賜之堅甲絮衣,勁弓利矢,益以邊郡之良騎。”《後漢書·南匈奴傳》:“良騎野合,交鋒接矢,決勝當時,戎狄之所長。”

天閒

皇帝養馬的地方。 宋 梅堯臣 《傷馬》詩:“況本出天閒,因之重怊悵。” 宋 陸游 《感秋》詩:“古來真龍駒,未必置天閒。” 元 周伯琦 《天馬行應製作》詩序:“遂命育於天閒,飼以肉粟酒湩。”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海參領》:“國家所以不惜數百萬金錢以為蒭牧費者,良以天閒重務,備緩急之用也。”

城郭

城是內城的牆,郭是外城的牆。泛指“城邑”

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唐· 杜牧《阿房宮賦》

村落

村莊

彼其

亦作“ 彼己 ”。亦作“ 彼記 ”。1.《詩·曹風·候人》:“彼其之子,不稱其服。” 鄭玄 箋:“不稱者言其德薄而服尊。”《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引作“彼己”。《禮記·表記》引作“彼記”。後以“彼其”、“彼己”譏功德不稱其位者。《後漢書·明帝紀》:“《易》陳負乘,《詩》刺彼己,永念慙疚,無忘厥心。”《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今臣無德可述,無功可紀,若此終年無益國朝,將掛風人‘彼其’之譏。” 唐 劉禹錫 《蘇州加章服謝宰相狀》:“有黷陟明之典,誠招彼己之譏。” 宋 王禹偁 《謝衣襖表》:“飾之瑞獸,空傾率舞之心;徵乃維鵜,難免彼己之刺。”

(2).代詞。那,那個;他。《詩·王風·揚之水》:“彼其之子,不與我戍 申 。” 鄭玄 箋:“其或作記,或作己,讀音相似。” 宋 王安石 《傷仲永》:“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 清 吳敏樹 《與楊性農書》:“則未知彼其亦曰:此吾友也,是其來也,將進我以善也。”

何況

(1) 不消說

一項改革都會經過不少曲折,更何況一場革命

(2) 更加

學好本民族的語言尚且要花許多力氣,何況學習另一種語言呢

(3) 表示進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用法基本上同“況且”

何況供百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你去接他一下,這兒不好找,何況他又是第一次來

異域

(1) 外國

立功異域

(2) 他鄉;外鄉;異鄉

懸天

(1).遠天,高空。 漢 張衡 《靈憲》:“懸天之景,薄地之義,皆移千里而差一寸得之。”

(2).繫於天。 晉 潘岳 《馬汧督誄》:“昔命懸天,今也惟 馬 。”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苟懸天兮有命,永離決兮若何。”

皇輿

亦作“ 皇轝 ”。國君所乘的高大車子。多借指王朝或國君。《楚辭·離騷》:“豈余身之憚怏兮,恐皇輿之敗績。”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序》:“暨 永熙 多難,皇輿遷 鄴 。” 明 張煌言 《秋懷》詩之二:“只愁綿力弱,何以挽皇輿?”

西域

漢代以後對今玉門關以西的新疆及中亞細亞等地區的總稱

西域書,泛指有關佛教的著作

圖志

附有地圖的地誌書。如 唐 李吉甫 有《元和郡縣圖志》、 清 魏源 有《海國圖志》。 宋 陳亮 《重建紫霄觀記》:“考其圖志,皆缺裂不全。” 清 林則徐 《體察洋面堵截情形折》:“臣甫經到省,於各處島澳口門,尚未親歷,現在檢閲圖志,先與督撫臣在省互相講求。”

同“ 圖志 ”。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二》:“ 海州 東海縣 西北,有二古墓,圖誌謂之 黃兒墓 。” 金 王若虛 《門山縣吏隱堂記》:“ 門山 之公署,舊有 三老堂 ……意所謂三老者,必有主名,然求其圖誌而無得。”

一一

一個一個地;依次地

一一檢查

好一一聽之。——《韓非子·內諸說上》

一一以葉自彰。——三國魏·邯鄲淳《笑林》

一一為具言。——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一一詳述之。——清·方苞《獄中雜記》

徵實

(1).謂具體實在地表達、表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實而難巧也。”

(2).求實。 唐 王勃 《上劉右相書》:“徵實則效存,徇名則功淺。”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蓋 明 自 萬曆 以後,儒者早年攻八比,晚年講心學,即盡一生之能事,故徵實之學全荒也。”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清之以小說見才學者》:“惟語必徵實,忌為空談,博識之風,於是亦盛。”

考古

(1) 根據古代的遺蹟、遺物和文獻,研究古代事物

(2) 指有關考古的科學

殷然

(1).充裕貌。《管子·輕重丁》:“行令未能一歲,而郊之民殷然益富。”

(2).憂傷貌。 唐 劉禹錫 《和牛相公感傷》:“坐鎮清朝獨殷然,閒徵故事數前賢。”

(3).自足貌。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其貧者架草為棚,編草為裳,日得數錢,食餑餑數枚,殷然果腹,臥草終日,陶然復為夫婦之懽矣。”

(4).情義深厚貌。《“五四”愛國運動資料·南京學生罷課宣言書》:“密約曷為而締結?由於諸賊賣國,此 北京 學生所以有‘五四’之憤擊也。乃政府於 曹 張 諸賊,則殷然留之,且為之辯護也。”

轟鳴震動貌。 唐 穀神子 《博異志·韋思恭》:“及三子歸院,烹蛇未熟,忽聞山中有聲殷然地動。”《新唐書·王鐸傳》:“及 鐸 檄至,號令殷然,士氣皆起,爭欲破賊。”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客魏始末紀略》:“ 客氏 到宅陞廳坐,自管事起,至近侍止,揆次叩頭。‘老祖太千千歲’殷然震天。” 清 戴名世 《陳士慶傳》:“軍士皆呼曰:‘老神仙!’聲殷然震山谷。”

詩詞推薦

  • 悼亡

    毛直方宋代〕奉倩傷神不是痴,人生百感有真機。飄零遺墨殘針線,與淚無期自一揮。
    讀史記大宛傳原文_讀史記大宛傳的賞析_古詩文
  • 題定明大像

    閻禹錫宋代〕造化秘奇勝,洪流繞崇崗。層樓百仞高,下□雲水鄉。空嵌古秀峰,雷霓揮銛鋩。神□□□丁,金仙儼垂裳。懸知
  • 拜芭蕉情禪師

    釋正覺宋代〕來謁芭蕉大仰孫,要明圜相識躭源。橫山煙雨洗秋骨,掠面溪風吹暑痕。菖蒲葉瘦水石秀,枇杷樹密軒窗昏。阿誰
  • 折楊柳五首

    曹勛宋代〕折楊柳,上隋堤,攀條同憶送君時。君王近發關中卒,更戍歸來尚未遲。
    讀史記大宛傳原文_讀史記大宛傳的賞析_古詩文
  • 重過博城

    何鞏道明代〕不斷江聲似舊時,村原寥落使人悲。當杯已失千家月,顧影惟多兩鬢絲。秋木漸枯猿過小,寒潮初滿鶴飛遲。西風
  • 題十二月宮詞畫幅二十四首·其七

    乾隆清代〕四月清和萬景攢,金鈴常自護花欄。沉香亭里人如玉,不讓花王是牡丹。
  • 蜘蛛

    衛宗武宋代〕經緯智何多,網張猶設羅。但知為物穽,更有物誰何。
    讀史記大宛傳原文_讀史記大宛傳的賞析_古詩文
  • 廣惠倉

    廖唐英宋代〕屢豐多黍稌,先備富倉箱。豈但三年蓄,優為萬室藏。君恩何以報,努力事耕桑。
  • 西江月

    郭應祥宋代〕洗眼重看十桂,轉頭已過三秋。人生遇坎與乘流。何況有花有酒。花若與人有意,酒能為我澆愁。拭挼金蕊泛金甌
  • 使回留別襄陽李司空

    張籍唐代〕江亭寒日晚,弦管有離聲。從此一筵別,獨為千里行。遲遲戀恩德,役役限公程。回首吟新句,霜雲滿楚城。
    讀史記大宛傳原文_讀史記大宛傳的賞析_古詩文
  • 題僧院

    靈一唐代〕虎溪閒月引相過,帶雪松枝掛薜蘿。無限青山行欲盡,白雲深處老僧多。
    讀史記大宛傳原文_讀史記大宛傳的賞析_古詩文
  • 細雨

    乾隆清代〕細雨廉纖勢正長,清和膏澤被群芳。油雲出谷藏山色,亂點飛空接水光。萬頃黃添麥穗潤,千畦綠重稻苗香。宵衣
  • 春雪

    韓愈唐代〕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讀史記大宛傳原文_讀史記大宛傳的賞析_古詩文
  • 金谷園

    張繼唐代〕彩樓歌館正融融,一騎星飛錦帳空。老盡名花春不管,年年啼鳥怨東風。
    讀史記大宛傳原文_讀史記大宛傳的賞析_古詩文
  • 維楊秋日西郊·其四

    釋道潛宋代〕枯榆偃蹇若蒼龍,影占荒郊半畝宮。下有牧羊雙稚子,臥吹蘆管對西風。
  • 懷風樓

    乾隆清代〕有池近以澄,有峰遠以圍。一樓揖兩秀,有風浹洽之。吹葉翻翠影,拂波瀲明漪。觸緒亦有言,而非巧搆思。欲修
  • 鬱林郡城

    瘳德明宋代〕荒煙漠漠雙江上,往事悠悠古戍孤。春到偏臨青草渡,夢中猶記白鷗湖。
  • 題張鵬翀山水冊·其十二·浮嵐罨秀

    乾隆清代〕山外白云云外山,寺樓容望不容攀。詩情畫意同時證,祗在虛無縹渺間。
  • 題友生叢竹

    李鹹用唐代〕菊華寒露濃,蘭愁曉霜重。指佞不長生,蒲萐今無種。安如植叢篁,他年待棲鳳。大則化龍騎,小可釣璜用。留煙
  • 眠石

    饒節宋代〕靜中與世不相關,草木無情亦自閒。挽石枕頭眠落葉,更無魂夢到人間。
    讀史記大宛傳原文_讀史記大宛傳的賞析_古詩文
讀史記大宛傳原文_讀史記大宛傳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