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至金山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渡江至金山原文

江浙載巡狩,典成清蹕還。

觀民胥敬事,問景敢偷閒。

煙意桃霞表,晴光麥浪間。

南風送五兩,片刻達金山。

詩詞問答

問:渡江至金山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渡江至金山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渡江至金山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刪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五十

參考注釋

巡狩

見“ 巡守 ”。

典成

亦作“ 典城 ”。主掌訴訟案件。《韓非子·難三》:“不任典成之吏,不察參伍之政,不明度量,恃盡聰明,勞智慮,而以知姦,不亦無術乎?” 陳奇猷 集釋引 劉師培 曰:“平折爭訟謂之成。典成之吏,即主平折獄訟之吏也。”成, 王充 《論衡·非韓》引作“城”。

清蹕

(1).舊時謂帝王出行,清除道路,禁止行人。《文選·顏延之<應詔觀北湖田收>詩》:“帝暉膺順動,清蹕巡廣廛。” 李善 注引《漢儀注》:“皇帝輦動,出則傳蹕,止人清道。”《周書·儒林傳序》:“帝於是服袞冕,乘碧輅,陳文物,備禮用,清蹕而臨太學。”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四二:“扇掩紅鸞金殿悄,一聲清蹕捲珠簾。” 明 唐順之 《朝謁長陵》詩:“清蹕傳虛谷,靈旗隱洞房。”

(2).借指帝王的車輦。 唐 沉佺期 《奉和聖制幸禮部尚書竇希玠宅》:“不知行漏晚,清蹕尚裴迴。”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 大名 河朔 之咽喉,或蹔駐清蹕,揚天威以壯軍聲。”

觀民

(1).觀察民風。《易·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2).檢閱民力。《國語·魯語上》:“夫 齊 棄 太公 之法而觀民於社,君為是舉而往觀之,非故業也,何以訓民?”

(3).顯示於民。《韓非子·難三》:“君子尊賢以崇德,舉善以觀民。” 陳奇猷 集釋引 顧廣圻 曰:“觀,示也。”

敬事

(1).敬慎處事。《逸周書·諡法》:“敬事供上曰恭。” 朱右曾 校釋:“敬事,不懈於位。”《論語·學而》:“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清 朱燾 《北窗囈語》:“持躬植品,敬事慎言。”

(2).恭敬奉事。《書·立政》:“以敬事上帝,立民長伯。” 漢 王粲 《出婦賦》:“竦余身兮敬事,理中饋兮恪勤。” 晉 葛洪 《抱朴子·勤求》:“帝王之貴,猶自卑降以敬事之。”

霞表

雲霞之外,高空。亦喻遠離塵俗之處。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明寺》:“太后始造七層浮圖一所,去地百仞……金盤寶鐸,煥爛霞表。” 唐 柳宗元 《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詩:“高館軒霞表,危樓臨山隈。” 明 顧璘 《國寶新編》:“﹝ 鄭善夫 ﹞雖才韻弗充,而古色精言,高映霞表,飄飄然有逍遙遠舉之志。” 清 鄭燮 《瑞鶴仙·僧家》詞:“非矯,也親貴胄,也踏紅塵,終歸霞表。”

晴光

晴朗的日光或月光。 唐 杜審言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緑苹。” 清 林則徐 《中秋炮台眺月》詩:“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郁達夫 《采石磯》:“呆著向窗外的晴光一望,他又拿起筆來伏下身去,在詩的前面填了‘秋夜’兩字,作了詩題。”

麥浪

風吹麥田,麥子像波浪般起伏的樣子

金黃的麥浪

南風

從南邊吹來的風

五兩

(1).謂兩隻配成一雙。《詩·齊風·南山》:“葛屨五兩,冠緌雙止。” 朱熹 集傳:“兩,二履也。” 王夫之 稗疏:“按此‘五’字當與伍通,行列也。言陳履者,必以兩為一列也。乃與冠緌必雙,男女有匹之義合。”

(2).猶言五匹。《周禮·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 賈公彥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為一兩。”《禮記·雜記下》:“納幣一束,束五兩。” 鄭玄 註:“納幣謂昏禮納徵也。十個為束,貴成數。兩兩者合其卷,是謂五兩……今謂之匹。”

(3).五兵技巧。《呂氏春秋·簡選》:“ 晉文公 造五兩之士五乘,鋭卒千人。” 高誘 註:“兩,技也,五技之人。” 陳奇猷 校釋引 金其源 曰:“五兩即五技,亦即五兵。士謂勇士。五兩之士,謂能用五兵技巧之勇士也。”

(4).代稱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章炳麟 《封建考》:“夫 晉 之五兩, 吳 之多力、利趾, 越 之習流, 魏 之武卒, 秦 之鋭士,雖出徵調,猶選練中程。”

(5).亦作“ 五緉 ”。古代的測風器。雞毛五兩或八兩繫於高竿頂上,籍以觀測風向、風力。《文選·郭璞<江賦>》:“覘五兩之動靜。” 李善 註:“兵書曰:‘凡候風法,以雞羽重八兩,建五丈旗,取羽繫其巔,立軍營中。’ 許慎 《淮南子》注曰:‘綄,候風也, 楚 人謂之五兩也。’” 唐 獨孤及 《下弋陽江舟中代書寄斐侍御》詩:“東風滿帆來,五兩如弓弦。” 宋 賀鑄 《木蘭花》詞:“朝來著眼沙頭認,五兩竿搖風色順。” 明 張四維 《雙烈記·虜循》:“被他火箭飛來緊。我船五緉見火就著。”

片刻

一會兒,短暫時間

稍等片刻

金山

(1).產金之山。《南史·海南諸國·林邑國》:“其國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2).比喻人的儀表英俊、德行崇高。《梁書·朱異傳》:“﹝ 異 ﹞器宇弘深,神表峯峻。金山萬丈,緣陟未登;玉海千尋,窺映不測。”

(3).西方之山。《後漢書·馮衍傳下》:“躍青龍於滄海兮,豢 * 於金山。” 李賢 註:“金山,西方之精也。”

(4).山名。在 江蘇省 鎮江市 西北。古有 氐父 、 獲苻 、 伏牛 、 浮玉 等名, 唐 時 裴頭陀 獲金於江邊,因改名。 南宋 韓世忠 敗 金兀朮 於此山下。 元 薩都剌 《江城玩雪》詩:“千重 鐵瓮 成銀瓮,一夜 金山 換玉山。” 清 陳維崧 《添字昭君怨·夜泊鑾江》詞:“一點 瓜洲 玉糅,半笏 金山 雪透。”

(5).山名。在今 上海市 松江縣 附近海中。 宋 吳聿 《觀林詩話》:“ 華亭 並海有 金山 ,潮至則在海中,潮退乃可游山。有 寒穴泉 ,甘冽與 惠山 相埒。”

詩詞推薦

渡江至金山原文_渡江至金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