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軒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淳化軒原文

中矩折旋廊路循,略經脩飾境如新。

壁間帖版待精刻,座側芸編已畢陳。

鼎柏氤氳噴瑞霧,盆梅馥郁粲韶春。

綵鐙應節飄蕭綴,無易由言化致淳。

詩詞問答

問:淳化軒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淳化軒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淳化軒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四

2. 軒廊將以重刻淳化閣帖石版嵌壁緣摹鐫務在精審今尚未訖工而軒廊則早成矣

參考注釋

中矩

合乎曲尺的標準。《周禮·考工記·輿人》:“圜者中規,方者中矩。”《莊子·徐無鬼》:“吾相馬,直者中繩,曲者中鉤,方者中矩,圓者中規,是國馬也。” 漢 崔瑗 《草書勢》:“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員不副規。”

折旋

(1).曲行。古代行禮時的動作。《韓詩外傳》卷一:“立則磬折,拱則抱鼓,行步中規,折旋中矩。”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失教之家,閽寺無禮……黃門侍郎 裴之禮 號善為士大夫,有如此輩,對賓杖之,其門生僮僕,接於他人,折旋俯仰,辭色應對,莫不肅敬,與主無別也。”《朱子語類》卷一○五:“折旋是直去了復橫去,如曲尺相似。其橫轉處欲其方如中矩也。”

(2).形容舞姿。 唐 李白 《清平樂令》詞:“誰道腰肢窈窕,折旋消得君王。”

(3).返回;轉身。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翊聖敬劉海蟾》:“此人既已受度,未肯便就仙職,折旋塵中。”《明史·顧佐傳》:“百僚過者,折旋避之。”

(4).形容來回奔逐。 宋 岳珂 《桯史·隆興按鞠》:“一日,上親按鞠,折旋稍久,馬不勝勩,逸入廡間。”

(5).周旋。 宋 葉適 《寶謨閣待制中書舍人陳公墓志銘》:“若目見而身折旋其間, 呂公 以為其長不獨在文字也。”

(6).形容山勢的曲折盤旋。

脩飾

(1).修改潤飾,使語言文字明確生動。《論語·憲問》:“為命, 裨諶 草創之, 世叔 討論之,行人 子羽 脩飾之。” 宋 陳亮 《與韓無咎尚書》:“今但與妻孥併力耕桑以圖溫飽,雖書冊亦已一切棄去,況更能脩飾語言,作少年塗抹事乎?”

(2).梳妝打扮。《楚辭·九辯》:“今脩飾而窺鏡兮,後尚可以竄藏。” 金 王若虛 《生日自祝》詩:“清晨聞喧呼,親舊作生日,初我未免俗,隨分畧脩飾。”

(3).整修裝飾。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汝水》:“ 黃巾 之亂,殘毀穨闕, 魏 太和 景初 中,令長脩飾舊宇。” 宋 洪适 《隸釋·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脩飾宅廟,更作二輿。”《宋書·武帝中》:“可改構榱桷,修飾丹青,苹蘩行潦,以時致薦。”

(4).修養德行。 漢 劉向 《列女傳·契母簡狄》:“ 契 母 簡狄 ,敦仁勵翼,吞卵產子。遂自修飾,教以事理,推恩有德。”

(5).指提高學養。 唐 張九齡 《上封事》:“故於用人之際,不可不第高下。若高下不可妄乾,天下士流,必刻意脩飾,思齊日眾,刑政自清。” 宋 蘇洵 《上皇帝書》:“臣愚以為父兄之所任而得官者,雖至正郎,宜皆不聽任子弟,唯其能自脩飾,而越録躐次以至於清顯者乃聽。”

(6).合乎禮義。《荀子·子道篇》:“從命則禽獸,不從命則脩飾,孝子不從命,乃敬。”

(7).謂使之合乎禮義。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孝為百行之首,猶須學以脩飾之,況餘事乎!”

(8).指講究外表、形式。《三國志·蜀志·蔣琬傳》:“其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脩飾為先。”《資治通鑑·漢宣帝神爵元年》:“上頗脩飾,宮室、車服盛於 昭帝 時。”

(9).引申謂故意做作以取悅於人。《墨子·非儒下》:“ 孔 某盛容脩飾以蠱世,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禮以示儀,務趨翔之節以勸眾。”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行不脩飾,名跡無愆;操不激切,素風愈鮮。”

如新

謂交友情意不投,時間雖久,仍和新相識一樣。《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諺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司馬貞 索隱引 服虔 曰:“人不相知,自初交至白頭,猶如新也。” 唐 劉禹錫 《蘇州白舍人寄新詩有嘆早白無兒之句因以贈之》:“倖免如新分非淺,祝君長詠夢熊詩。”參見“ 白頭如新 ”。

精刻

精細深切。 明 李東陽 《麓堂詩話》:“ 韋應物 稍失之平易, 柳子厚 則過於精刻。” 清 吳偉業 《梅村詩話》一:“《過南中》有云:‘草迷 三國 樹,水改 六朝 山。’ 九青 曰:‘天下之山未有不由水改者。’其用意精刻如此。”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五章第三節:“ 謝靈運 * 山水,作詩主要是描寫景物,景物之美也確實被他精刻地描寫出來。”

芸編

指書籍。芸,香草,置書頁內可以辟蠹,故稱。 宋 陸游 《夏日雜題》詩之五:“ 天隨 手不去朱黃,辟蠹芸編細細香。” 明 高明 《琵琶記·副末開場》:“秋燈明翠幕,夜案覽芸編。” 清 王時翔 《天香》詞:“天上芸編催校,待重來,御爐煙繞。”

氤氳

煙氣、煙雲瀰漫的樣子;氣或光混合動盪的樣子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唐· 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雲煙氤氳

馥郁

形容香氣很濃

芬芳馥郁。——《艮岳記》

韶春

美好的春光。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趙學士探梅》:“玉顏須傍韶春笑,莫斗嚴風與惡霜。”

應節

(1).應合節拍。《列子·湯問》:“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又指蝦蟆及諸行蟲燕雀之屬,使舞,應節如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2).適應節令。《後漢書·郎顗傳》:“王者崇寬大,順春令,則靁應節,不則發動於冬,當震反潛。” 三國 魏 曹丕 《讓禪令》:“風雨應節,禎祥觸類而見。”

飄蕭

(1).鬢髮稀疏貌。 唐 杜甫 《義鶻行》:“飄蕭覺素髮,凜欲衝儒冠。” 明 邵璨 《香囊記·慶壽》:“素髮飄蕭,朱顏委謝。” 清 納蘭性德 《金縷曲·西溟言別賦贈》詞:“一事傷心君落魄,兩鬢飄蕭未遇。”

(2).零落飄墜貌。 前蜀 貫休 《古塞下曲》之六:“榆葉飄蕭盡,關防烽寨重。” 金 元好問 《乙卯十一月往鎮州》詩:“野陰時滉朗,冷雨只飄蕭。”

(3).飛揚貌。 唐 白居易 《小童薛陽陶吹觱篥歌》:“下聲乍墜石沉重,高聲忽舉雲飄蕭。” 宋 蘇轍 《巫山廟》詩:“採蘭為飱蕙為餚,玉缶薦芰香飄蕭。” 清 黃景仁 《發一宿庵》詩:“飄蕭洞氣成飛雨,冥漠丹根護紫泥。”

(4).飄逸瀟灑。 唐 白居易 《箏》詩:“雲髻飄蕭緑,花顏旖旎紅。” 明 陸采 《明珠記·買藥》:“神清骨秀氣飄蕭。你是神仙,休得假推掉。” 清 蔣士銓 《臨川夢·了夢》:“看他鬚眉巾帶恁飄蕭,怎不向花前寫個神仙照!”

(5).狀風聲。 唐 元稹 《書異》詩:“飄蕭北風起,皓雪紛滿庭。” 元 薩都剌 《過高郵射陽湖雜詠》之一:“飄蕭樹梢風,淅瀝湖上雨。” 王統照 《沉船》:“四周的樹木迎著飄蕭的涼風,都在同他們快搖落的葉兒私語。”

無易

(1).不要輕易。《詩·小雅·小弁》:“君子無易由言,耳屬於垣。” 鄭玄 箋:“由,用也。王勿輕用讒人之言。”

(2).正確不可改變。《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為虛辭,其無用而勝;實事,其無易而窮也。人主多無用之辯,而少無易之言,此所以亂也。” 王先慎 集解:“無易者,其道不可易。”

由言

說話。《詩·小雅·小弁》:“君子無易由言,耳屬於垣。” 陳奐 傳疏:“此詩乃深戒 幽王 ,當慎用其言,不得易出諸口。”《資治通鑑·宋文帝元嘉十八年》:“以 太祖 之含弘,尚掩耳於 彭城 之戮;自斯以後,誰易由言!”

詩詞推薦

淳化軒原文_淳化軒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