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崔芝庭原文
鼓篋升堂與俊髦,當年有志在雲霄。
看書得趣忘漂麥,夢鹿迷蹤漫覆蕉。
忽報遣車從畫翣,但留遺藁滿詩瓢。
眼中耆舊凋零盡,腸斷西風楚些招。
詩詞問答
問:挽崔芝庭的作者是誰?答:凌希惠
問:挽崔芝庭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挽崔芝庭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蕭韻 出處:宛陵群英集卷八
參考注釋
鼓篋
(1).謂擊鼓開篋,古時入學的一種儀式。《禮記·學記》:“入學鼓篋,孫其業也。” 鄭玄 註:“鼓篋,擊鼓警眾,乃發篋出所治經業也。”
(2).借指負篋求學。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先聖孔子廟堂碑》:“ 華陽 曾子 ,鼓篋來游; 蜀國 顏生 ,摳衣請學。”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啟秘校》詩:“ 東陽 故侯孫,少小同鼓篋。” 清 錢謙益 《婁江十子詩序》:“顧以余為可與言也,相與鼓篋而請事焉。” 梁啓超 《論湖南應辦之事》:“此間如學堂學生,鼓篋不過月餘耳。”
(3).借指經業、學術等。 唐 張說 《贈郎將葛君墓誌》:“不承過庭之訓,不漸鼓篋之術。”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常成二公》:“ 成公 之始至也,未及下車,禮先聖先師,退而嘆堂室湫狹,斆學荒隳,懼鼓篋之道寢,《子衿》之詩作。”
升堂
(1).登上廳堂。 唐 韓愈 《山石》詩:“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支子肥。”
(2).舊謂官吏登堂理事為“昇堂”。 清 翟灝 《通俗編·居處》:“《定命録》: 張文瓘 少時,曾有人相之云:‘當為相,然不得堂食。’及在此位,每昇堂欲食,即腹脹痛。按,凡州縣臨廳事,今皆謂之昇堂。”
(1).登上廳堂。《儀禮·鄉射禮》:“皆由其階,階下揖,升堂揖。”《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唐 顧況 《公子行》:“入門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階月。” 清 葉廷琯 《鷗波漁話》卷六:“升堂拜遺像,入室讀其書。”
(2).比喻學問技藝已入門。《論語·先進》:“子曰:‘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誡兵》:“ 仲尼 門徒,升堂者七十有二, 顏 氏居八人焉。”《雲笈七籤》卷一百:“ 闕里 升堂之士,莫得而措辭云爾。” 清 王士禛 《繪川書院詩為湯荊峴侍講賦》之一:“ 湯公 起 梁 宋 ,攝衣早升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不知道是我學舌學得太不象,還是我大哥僅學了半年的 日本 話還沒有升堂,那樣的一句話完全沒有打響。”
(3).舊謂官吏登公堂審訊案件。《二刻拍案驚奇》卷二:“那 幽州 路總管 泰不華 正升堂理事,小道人隨牌進府,遞將狀子上去。”《檮杌閒評》第三六回:“ 許顯純 叫下了軟監,就將參本上道他侵挪十餘萬錢糧的卷案做成。次日升堂,少不得惡狠狠的夾打一番。” 清 李漁 《奈何天·助邊》:“來此已是宣撫衙門,不免在廊下站立一會,伺候他升堂便了。”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三:“縣衙的差役們……一齊放開那蒼老低沉的嗓音大聲嚎叫:‘大老爺升堂--!’最後這個‘堂’字,喊得長而且響。”
(4).見“ 升堂拜母 ”。
舊時官吏到公堂辦公,謂之“陞堂”。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鑾儀衛》:“儀猶相沿 明 制,凡冠軍使等官之任,拜印陞堂,吏皂趨賀,悉如大部制,故其秩雖次領侍衛府,而威儀過之。”
俊髦
才智傑出之士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有志
有志向;有志氣。《禮記·禮運》:“ 孔子 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 丘 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漢 王粲 《詠史》:“人生各有志,終不為此移。” 唐 韓愈 《送區冊序》:“﹝ 區冊 ﹞入吾室,聞詩書仁義之説,欣然喜,若有志於其間也。” 孫中山 《勸告北軍將士宣言書》:“ 民國 新成,時方多事,執干戈以衛社稷,正有志者建功樹業之時。”
雲霄
(1) 雲塊飄浮的高空
三三兩兩的鳴鳥沖向雲霄
哭聲直上乾雲霄。——唐· 杜甫《兵車行》
上乾雲霄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2) 舊時比喻極高的地位
看書
讀書
得趣
(1).謂合乎禮之旨意。《文選·張衡<東京賦>》:“規遵王度,動中得趣。” 薛綜 註:“趣,意也……舉動合禮之意也。”
(2).領會情趣。 宋 林逋 《贈胡明府》詩:“一琴牢落倚松窗,孤澹無君得趣長。”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詩話·陶杜酒詩》:“ 陶淵明 詩‘酒能消百慮’, 杜子美 雲‘一酌散千憂’,皆得趣之句也。”
(3).獲得樂趣。有趣味。 清 捧花生 《畫舫餘談》:“各攤數十文於前,斤斤較量,汗流滿背,自以為得趣,旁觀者殊作惡也。”
忘漂麥
《後漢書·逸民傳·高鳳》:“﹝ 鳳 ﹞專精誦讀,晝夜不息。妻嘗之田,曝麥於庭,令 鳳 護鷄。時天暴雨,而 鳳 持竿誦經,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問, 鳳 方悟之。”後用為專心讀書的典故。 清 趙翼 《漫興》詩:“尚耽書味忘漂麥,未長詩功想揠苗。”
夢鹿
《列子·周穆王》載 鄭 人獲鹿,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事。後人用此典多表示世事如同夢幻。 宋 黃庭堅 《次韻吉老十小詩》之六:“佳人斗南北,美酒玉東西,夢鹿分真鹿,無鷄應木鷄。” 明 文徵明 《趙麗卿侍御邀遊冶城》詩:“有客樽前談夢鹿,何人天際慕飛鴻。”參見“ 夢蕉 ”。
迷蹤
亦作“ 迷蹤 ”。迷失道路。 南朝 梁 沉約 《循役朱方道路詩》:“覊心亦何言,迷蹤庶能復。”《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這女孩兒迷蹤失路。”《水滸傳》第六一回:“ 盧俊義 道:‘便是我迷蹤失路,尋不著宿頭,你救我則箇!’” 明 楊慎 《贈韓石溪》詩:“迷蹤 鬼方 霧,藴真 羅甸 煙。”
見“ 迷蹤 ”。
覆蕉
見“ 覆鹿尋蕉 ”。
遣車
古代指送葬載牲體的車子。《周禮·春官·巾車》:“大喪,飾遣車,遂廞之行之。” 鄭玄 註:“遣車,一曰鸞車。” 賈公彥 疏:“遣車,謂將葬遣送之車,入壙者也。”《禮記·雜記上》:“遣車視牢具。” 鄭玄 註:“言車多少,各如所包遣奠牲體之數也。” 孔穎達 疏:“遣車,送葬載牲體之車也。”《禮記·檀弓下》“君之適長殤,車三乘” 唐 孔穎達 疏:“車三乘者,遣車也。葬柩朝廟畢,將行,設遣奠竟,取遣奠牲體臂臑,折之為段,用此車載之,以遣送亡者,故謂之遣車。”參見“ 鸞車 ”。
畫翣
有彩畫的棺飾,古代出殯時用之。《禮記·喪大記》:“飾棺:君龍帷,三池……黼翣二,黻翣二,畫翣二。” 孔穎達 疏:“翣形似扇,以木為之,在路則障車,入槨則障柩也。” 唐 顧況 《晉公魏國夫人柳氏輓歌》:“畫翣無留影,銘旌已度橋。” 宋 梅堯臣 《葉大卿輓辭》之二:“里人悲畫翣,郡吏拜銘旌。” 宋 王安石 《陳動之秘丞輓辭》之一:“有風吹畫翣,無日照佳城。”
留遺
遺存,遺留
偏有留遺。——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詩瓢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唐球》:“ 球 居 蜀 之 味江山 ,方外之士也。為詩捻藳為圓,納入大瓢中。後臥病,投於江曰:‘斯文苟不沉沒,得者方知吾苦心爾。’至 新渠 ,有識者曰:‘ 唐山人 瓢也。’”後以“詩瓢”指貯放詩稿的器具。 元 袁桷 《送吳成季五絕》之四:“詩瓢淅瀝風前樹,雪在深村月在梅。” 明 陳與郊 《義犬》第一出:“且掛詩瓢學 許由 ,北鄰看竹東鄰酒。” 清 周亮工 《丁亥除夕獨宿邵武城樓永夜不寐成詩四章》之二:“晨窺粟瓮思僮減,歲驗詩瓢喜橐增。”
眼中
猶言心目中。 宋 蘇軾 《予以事繫御史台獄遺子由》詩之二:“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耆舊
年高望重者。《漢書·蕭育傳》:“上以 育 耆舊名臣,乃以三公使車,載 育 入殿中受策。” 唐 杜甫 《憶昔》詩之二:“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説。” 元 虞集 《蘇武慢》詞:“空自笑 洛下 書生, 襄陽 耆舊,夢底幾時曾見。” 清 方苞 《白雲先生傳》:“當是時, 三楚 、 吳 、 越 耆舊,多立名義,以文術相高。” 鄭澤 《壬子秋日作詩奉呈》:“煌煌《邱》與《索》,淵粹惟耆舊。先生守遺經,清風淡儒素。”
凋零
(1) 衰敗,不振
(2) 用來喻人的死傷離散
腸斷
喻非常悲痛
西風
(1) 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楚些
《楚辭·招魂》是沿用 楚國 民間流行的招魂詞的形式而寫成,句尾皆有“些”字。後因以“楚些”指招魂歌,亦泛指 楚 地的樂調或《楚辭》。 唐 牟融 《邵公母》詩:“搔首驚聞 楚 些歌,拂衣歸去淚懸河……傷心獨有黃堂客,幾度臨風詠《蓼莪》。” 宋 范成大 《 * 渡江》詩:“伴愁多 楚 些,吟病獨 吳 音。” 清 朱錫 《幽夢續影》:“焚香供梅,宜讀 陶 詩;垂簾供蘭,宜讀 楚 些。” 程善之 《和孟碩獄中詩》之三:“莫倚 巫陽 歌 楚 些,杜鵑已喚不如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