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作者:劉摯 朝代:宋代

讀書原文

西風入梧桐,白露下雲漢。

灑灑晚秋色,清涼復神觀。

歲月不我與,料理前日慢。

念此平生心,所樂在黃卷。

太羹與玄酒,梨楂及俎籑。

滋味要足口,更復恨未見。

燈火夜可親,巾箱字甚憚。

紛紛事是非,碌碌世治亂。

千古守糟粕,未免斲輪嘆。

聖賢有堂奧,大道堪夷坦。

是為名教樂,足以了衰晏。

惜日營珠金,投身醟歌管。

彼志各自言,難以一理貫。

詩詞問答

問:讀書的作者是誰?答:劉摯
問:讀書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劉摯的名句有哪些?答:劉摯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參考注釋

西風

(1) 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梧桐

一種落葉喬木,長柄葉呈掌狀分裂,開黃綠色單性花。木材質輕而堅韌,可制樂器等。種子可食,亦可榨油

左右種梧桐。——《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白露

節氣名,每年九月上旬交節

雲漢

(1) 銀河

倬彼雲漢,昭回於天。——《詩·大雅·雲漢》

(2) 高空

萬乘華山下,千岩雲漢中。—— 張九齡《奉和聖制途經華山》

灑灑

形容文辭連綿不絕

洋洋灑灑

灑灑萬言

晚秋

(1) 秋季的末期;深秋

(2) 指晚秋作物

清涼

涼而使人清爽的

清涼的夜風吹拂著

神觀

謂精神容態。《新唐書·裴度傳》:“ 度 退然纔中人,而神觀邁爽,操守堅正,善占對。” 宋 陳善 《捫虱新話·自悟前身》:“﹝ 張文定 、 蘇東坡 ﹞二公平生學道,性地純一,神觀清浄,於一念頃遂見前世。” 明 宋濂 《佛日普照辨禪師塔銘》:“師為人形軀短小,而神觀精朗,舉明 * ,滂沛演迤,有不知其所窮。”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勞山道士》:“一道士坐 * 上,素髮垂領,而神觀爽邁。”

歲月

年月日子;時間

歲月如流

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料理

菜餚

西門町的日本料理是我每天都光顧的

前日

前天,昨天的前一天

招前日賓客。——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黃卷

(1).書籍。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雜碎故事,蓋是窮巷諸生,章句之士,吟詠而向枯簡,匍匐以守黃卷者所宜識。” 楊明照 校箋:“古人寫書用紙,以黃蘗汁染之防蠹,故稱書為黃卷。”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舉賢》:“黃卷之中,聖賢備在。” 明 高明 《琵琶記·琴訴荷池》:“黃卷看來消白日,朱絃動處引清風。”

(2).指記錄官吏功過,考核能否稱職的專門文書。 唐 杜甫 《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黃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仇兆鰲 注引《唐會要》:“ 天寶 四載十一月,勅御史依舊置黃卷,書闕失,每歲委知雜御史長官比類能否,送中書門下,改轉日褒貶。”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食畢,則主簿持黃卷揖曰:‘請舉事。’於是臺院長白雜端曰:‘舉事。’則舉曰:‘某姓侍御史有某過,請準條。’主簿書之。”

(3).詔敕。 宋 陸游 《乞致仕札子》二:“萬簽黃卷,悵已負於初心;十具烏犍,冀獲安於故里。”

(4).指道書或佛經。因佛道兩家寫書用黃紙。 唐 皎然 《兵後早春登故鄣南樓望崑山寺白鶴觀亦清道人並沉道士》詩:“耳目何所娛,白雲與黃卷。”

太羹

大羹。 明 何景明 《贈肖文彧號古峰序》:“摽支野鹿,貌之古矣;太羹元酒,文之古矣。” 清 陳夢雷 《木癭瓢賦》:“調太羹而注黃流兮,薦馨香而攸宜。”參見“ 大3羹 ”。

玄酒

(1).古代祭禮中當酒用的清水。《禮記·禮運》:“故玄酒在室,醴醆在戶。” 孔穎達 疏:“玄酒,謂水也。以其色黑,謂之玄。而太古無酒,此水當酒所用,故謂之玄酒。”《南齊書·禮志上》:“玄酒不容多,鮮魚理宜約。” 宋 葉適 《祭蔡行之尚書文》:“燕爾玄酒,公屍之熏。” 魯迅 《無題》詩:“夜邀潭底影,玄酒頌皇仁。”

(2).指淡薄的酒。 晉 程曉 《贈傅奕休》詩:“厥客伊何, 許由 、 巢父 ;厥醴伊何,玄酒瓠脯。”《晉書·祖逖傳》:“玄酒忘勞甘瓠脯,何以詠恩歌且舞。”

滋味

味道

鮮肥滋味之享。——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燈火

泛指亮著的燈燭

可親

可以親近;引起人親近的情感

一個帶著甜蜜的微笑、打著白領帶的相貌非凡的老牧師,他可真是可敬可親

巾箱

古時裝頭巾或書卷等的小箱子

紛紛

(1) 多而雜亂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 高適《別董大》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是非

(1) 對與錯;正確和謬誤

是非問題

(2) 口舌;糾紛

搬弄是非

(3) 評論;褒貶

不屑隨人是非

碌碌

(1) 多石頭

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老子》

(2) 平庸無能

碌碌庸才

(3) 忙碌,有許多事要做

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紅樓夢》

(4) 車轉滾動聲

治亂

(1).安定與動亂。《書·君牙》:“民之治亂在茲。” 宋 范仲淹 《潤州謝上表》:“議治亂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 王闓運 《上巡撫惲侍郎書》:“觀其誠偽知其治亂,觀其輕重知其興亡。”

(2).謂治理混亂的局面,使國家安定、太平。《孔子家語·哀公問政》:“繼絶世,舉廢邦,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晉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明治病之術者,杜未生之疾;達治亂之要者,遏將來之患。”《前漢書平話》卷上:“陛下聖文神武,治亂安危。”

千古

(1) 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

千古奇聞

(3) 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糟粕

造酒剩下的渣滓。比喻廢棄無用的事物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未免

(1) 實在是,不能不說是

你的發言未免長了些

(2) 不免

初次見面,未免有些拘束

斲輪

亦作“斵輪”。1.斫木製造車輪。《莊子·天道》:“ 輪扁 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斵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斵輪。’” 宋 黃庭堅 《次韻吉老十小詩》:“學似斵輪 扁 ,詩如 飯顆山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白話為維新之本》:“降及 春秋 ,植杖之叟,耦耕之夫,販牛之商,斲輪之工,散見於傳記諸書,猶往往不絶。”

(2).借指經驗豐富、水平高超。 宋 范成大 《寄題王仲顯讀書樓》詩:“人云太痴絶,我自斲輪妙。” 清 顧紹敏 《秋日感懷》詩之三:“ 中郎 應自憐焦尾,巧匠何堪笑斵輪。”

(3).指經驗豐富、水平高超的人。 明 徐渭 《注<參同契>序》:“援筆於既悟之後則可,牽文於未悟之前則不可。不然,搏控糟粕,希不見誚斵輪矣。”參見“ 斲輪手 ”。

聖賢

聖人與賢人的合稱;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堂奧

(1) 廳堂和內室

(2) 腹地

(3) 堂的深處,喻含義深奧的意境或事理

無能老蝙蝠,乘夜出堂奧。——張來《夏日雜感》

大道

(1) 寬闊的道路

(2) 正確的道理

合於大道

夷坦

(1).平坦。 唐 張九齡 《荊州臥病有懷》詩:“世路少夷坦, 孟門 未嶇嶔。”

(2).指平坦之地。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上:“一軒正對 大面山 ,一上六十里,有夷坦曰 芙蓉平 ,道人於彼種芎。”

(3).平易坦率。《南史·文學傳·顏協》:“﹝ 謝善勛 ﹞醉後輒張眼大駡,雖復貴賤親疏無所擇也,時謂之 謝方眼 ,而胸衿夷坦,有士君子之操焉。” 明 李東陽 《張公墓志銘》:“公長髯偉乾,襟量夷坦。” 清 龔自珍 《與人箋》三:“夷坦酣嬉於人,人以機械至,吾子覺,大恨,屢受侮。”

(4).安詳自若貌。 唐 元稹 《何滿子歌·張湖南座為唐有熊作》:“此時 有熊 踏華筵,未吐芳詞貌夷坦。”

名教

以“三綱”、“五常”為主要內容的封建禮教。西漢武帝時,把符合封建統治利益的政治觀念、道德規範確立和制定為名分、名目、名節等,以進行教化,習稱“以名為教”。後受到進步思想家的抨擊。

足以

完全可以

憑他的成績足以取勝

足以立事。——《資治通鑑》

力尚足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火尚足以明。

投身

(1) 把全部的熱情獻給

他以極大的精力投身到繪畫之中

(2) 指參加進去,獻身出力

投身大敵。——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他投身於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潮流中

歌管

謂唱歌奏樂。 南朝 宋 鮑照 《送別王宣城》詩:“舉爵自惆悵,歌管為誰清?” 唐 李白 《自代內贈》詩:“猶有舊歌管,淒清聞四鄰。” 宋 蘇軾 《春夜》詩:“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各自

(1) 各人自己

他們各自的家

各自解決食宿問題

各自棄甲投戈。——《三元里人民抗英》

(2) 各方中的每一方

各自多做自我批評

難以

根據場合或情況很難作為自然的結果或後果

我難以拒絕

難以滿足

一理

(1).同一準則。《呂氏春秋·審分》:“夫治身與治國,一理之術也。” 高誘 註:“身治則國治,故曰一理之術也。”《文選·陸機<五等諸侯論>》:“然則八代之制,幾可以一理貫。” 劉良 註:“一理謂合典則也。”《二程遺書》卷十八:“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則,一物須有一理。” 明 胡居仁 《居業錄·心性》:“天地人物,分雖不同,同此一理。”

(2).一個道理。 南朝 梁 劉孝標 《辨命論》:“非可以一理徵,非可以一途驗。” 宋 真德秀 《問格物致知》:“萬物各具一理,萬理同出一原。”《宣和遺事》前集:“看破治亂兩途,不出陰陽一理。”

(3).同一地理區域。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且 吳 與 越 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 吳 侵伐,大過五也。”

(4).溫習一次。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

詩詞推薦

讀書原文_讀書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