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緯原文
塞上秋蟲夥,紛鳴抱露榛。
那曾催懶婦,卻解動征人。
風物渾如昔,煙花且自新。
剡藤親貌取,俯仰便成陳。
詩詞問答
問:絡緯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絡緯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絡緯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十一
2. 前歲塞上曾圖之以歸併成詩四首
參考注釋
塞上秋
詞牌名。即“天浄沙”。 宋 無名氏有“塞上清秋早寒”句,因名。單調,二十八字,二體。見《詞譜》卷一。
懶婦
三國 吳 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卷下:“﹝蟋蟀﹞ 幽州 人謂之趣織……里語曰‘趨織鳴,懶婦驚’是也。”後因以“懶婦”為蟋蟀的別名。 宋 楊萬里 《張功文索余近詩餘以<南海><朝天>二集示之蒙題七字》:“自笑吟秋如懶婦,可能擊鼓和 馮夷 。”一本作“ 嬾婦 ”。
嬾婦:1.蟋蟀的別名。 三國 吳 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蟋蟀在堂》:“﹝蟋蟀﹞一名蛬,一名蜻蛚, 楚 人謂之王孫, 幽州 人謂之趣織,督促之言也。里語曰‘趣織鳴,嬾婦驚’是也。”後以“嬾婦”為蟋蟀的別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魚蟲》:“蟋蟀,一名吟蛩,秋初生,得寒則鳴。一雲 濟南 呼為懶婦。” 宋 楊萬里 《張功父索余近詩餘以<南海><朝天>二集示之蒙題七字》詩:“自笑唫秋如嬾婦,可能擊鼓和 馮夷 。”原註:“蟋蟀也,見《古今注》。”一本作“ 懶婦 ”。
(2).獸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獸》:“嬾婦,如山豬而小,喜食禾,田夫以機軸織絍之器掛田所,則不復近。”
征人
(1).遠行的人。 晉 陶潛 《答龐參軍》詩:“勗哉征人,在始思終。” 宋 樓鑰 《荊坑道中》詩:“古澗隨山轉,征人趁水行。” 明 楊慎 《錦津舟中對酒別劉善元》詩:“青青楊柳故鄉遙,渺渺征人大荒去。” 魯迅 《贈日本歌人》詩:“ 春江 好景依然在,遠國征人此際行。”
(2).指出征或戍邊的軍人。 晉 葛洪 《抱朴子·漢過》:“勁鋭望塵而冰泮,征人倒戈而奔北。” 唐 蘇拯 《古塞下》詩:“血染長城沙,馬踏征人骨。” 明 高啟 《春日言懷》詩:“征人新戰歿,飲恨沉黃泥。” 陳毅 《東征初抵高淳》詩:“步哨呼覺征人起,欣然夜半到 高淳 。”
(3). 唐 代亦專指臨時招募的兵士。《唐律·擅興》:“諸揀點衛士(征人亦同)取捨不平者,一人杖七十,三人加一等,罪止徒三年。” 長孫無忌 疏議:“征人謂非衛士,臨時募行者。”
風物
風景和物品。喻指大氣候
風物長宜放眼量
渾如
非常像;酷似
煙花
(1) 即煙火(也叫焰火),一種燃放時能發出各種顏色的火花而供觀賞的東西
(2) 娼妓
我怕你迷戀煙花,墮你進取之志。——《元曲選》
且自
暫且;只管。 唐 元稹 《鶯鶯傳》:“後數日 張生 將行,又賦一章以謝絶云:‘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 宋 辛棄疾 《永遇樂·賦梅雪》詞:“無情休問,許多般事,且自訪梅踏雪。” 明 葉憲祖 《易水寒》第一折:“記賬,一總還你,且自拿酒來吃。”《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且自順了他的性兒,我自有道理。”
剡藤
剡溪 出產的藤可以造紙,負有盛名。後因稱名紙為剡藤。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紙則有 越 之剡藤苔牋。” 宋 蘇軾 《六觀堂老人草書》詩:“蒼鼠奮髯飲松腴,剡藤玉版開雪膚。”《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即席賦成,拂拭剡藤,揮灑晉字。”
貌取
謂描畫其形貌。 唐 韓愈 《楸樹》詩:“不得畫師來貌取,定知難見一生中。” 宋 秦觀 《流觴亭並次韻》之一:“待喚畫師來貌取,圖成便是竹溪行。”
俯仰
(1) 低頭和抬頭,泛指隨便應付
左右周旋,進退俯仰。——《左傳·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時間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王羲之《蘭亭集序》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銅盤白露下,松桂淨如沐林光朝《送別姚國博知處州分韻得綠字》
- 山林此樂而今少,一日相從是宿緣蒲壽宬《寄石隱老嶼上人》
- 恩師石可訪,惠遠峰猶在
- 為憶二雛羈絕域,長飢誰掛枝頭錢陳三立《除夕作》
- 得暇閒窗尋思慮,古今多少興衰山主《臨江仙》
- 強欲擬君為秀句,便無才思似江淹
- 喬木今無在,高台久已傾唐詢《華亭十詠崑山》
- 馬解馱經度碧空,便令王許伴支公晁說之《予以四韻記陸大夫三高圖自謂能省句矣後作絕》
- 漢家錯信和親議,不見胡雛與父爭朱繼芳《和顏長官百詠邊庭》
- 疇昔罪臣投荊州,板輿惴惴那得留吳則禮《續百憂集行》
![絡緯原文_絡緯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