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蹕新衙門行宮作原文
小獵平原罷亦速,重來古屋憩猶便。
盆花庭樹自今日,逝水過駒已昔年。
內聖外王均我責,脩身理世愧前賢。
撫箋遣暇吟七字,付與虛齋傍舊篇。
詩詞問答
問:駐蹕新衙門行宮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駐蹕新衙門行宮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駐蹕新衙門行宮作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十五
參考注釋
平原
廣闊平坦的原野
吾村十里皆平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來古
自古以來。《史記·太史公自序》:“人情之所感,遠俗則懷,比《樂書》以述來古,作《樂書》第二。” 司馬貞 索隱:“來古即古來也。言比《樂書》以述自古已來樂之興衰也。”一說為往古。見 清 王念孫 《讀書雜誌·史記六》。
花庭
花苑。 唐 李嶠 《同賦山居七夕》詩:“花庭開粉席,雲岫敞針樓。” 唐 溫庭筠 《春江花月夜詞》:“玉樹歌闌海雲黑,花庭忽作青蕪國。”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逝水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光陰可惜,譬諸逝水。” 唐 許渾 《重遊練湖懷舊》詩:“榮枯盡寄浮雲外,哀樂猶驚逝水前。” 清 俞蛟 《夢廠雜著·遊蹤選勝·萬柳堂記》:“幾曾逝水留雲住,猶記殘花撲酒香。”
(2).比喻流逝的光陰。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舞衫歌扇,儀態萬方,彈指繁華,總隨逝水。”
過駒
見“ 過隙白駒 ”。
昔年
前幾年;從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內聖外王
古代修身為政的最高理想。謂內備聖人之至德,施之於外,則為王者之政。《莊子·天下》:“是故內聖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宋史·道學傳一·邵雍》:“ 河南 程顥 初侍其父識 雍 ,論議終日,退而嘆曰:‘ 堯夫 ,內聖外王之學也。’” 明 李贄 《四書評·大學》:“真正學問,真正經濟,內聖外王,具備此書。”
脩身
陶冶身心,涵養德性。儒家以修身為教育八條目之一。《易·復》:“象曰:不遠之復,以脩身也。”《禮記·大學》:“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史記·五帝本紀》:“﹝ 高辛 ﹞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 唐 韓愈 《與汝州盧郎中論薦侯喜狀》:“士之脩身立節,而竟不遇知己,前古已來,不可勝數。” 清 王筠 《菉友臆說》:“脩身之功尚欠,大德澟澟然矜持之,一定不敢踰;小德繁瑣,或有照顧不到處,則出矣。”
理世
(1).治理天下。《管子·霸言》:“摶國不在敦古,理世不在善攻。”《戰國策·趙策二》:“故理世不必一道,便國不必法古。”《晉書·皇甫謐傳》:“道之所貴者,理世也;人之所美者,及時也。” 唐 黃滔 《丈六金身碑》:“理世之與化人,蓋殊路而同歸。”
(2).治世。太平盛世。 唐 白居易 《序洛詩》:“苟非理世,安得閒居。”
前賢
前代的賢人或名人。 晉 陸機 《豪士賦》:“巍巍之盛,仰邈前賢。洋洋之風,俯冠來籍。”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養生》:“ 單豹 養於內而喪外, 張毅 養於外而喪內,前賢所戒也。” 唐 杜甫 《戲為六絕句》之一:“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清 龔自珍 《歌哭》詩:“西鄰弔罷東鄰賀,歌哭前賢較有情。” 郁達夫 《離亂雜詩》之十一:“長歌正氣重來讀,我比前賢路已寬。”
七字
指七言詩。 唐 元稹 《見人詠韓舍人新律詩因有戲贈》詩:“七字排 居敬 ,千詞敵 樂天 。” 唐 陸龜蒙 《和襲美病後春思韻》:“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勞言語傍花開。”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引 清 許可覲 《敘事解疑》:“ 仇長文 闈戰後,忽憶 青青柳 ‘有信欲傳’之句,題七字於扇頭,以贈 許丹忱 云:‘誰將十萬快腰纏,漫道 揚州 好著鞭,不謂秋來多客思,夢魂已到玉臺前。’”
付與
拿出;交給:盡力完成時代~我們的使命。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駐蹕新衙門行宮作原文_駐蹕新衙門行宮作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