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秋

作者:石寶 朝代:明代

書秋原文

炎駕煽中宇,海沸魚龍赬。

梧井葉倏墜,錚然檐騎鳴。

白露晃丹葉,明河瀉長楹。

坐見螢火流,涼思驟能生。

平生不習暑,況茲多病嬰。

濯手理黃卷,前除淒以清。

微颸度脩竹,木杪下秋聲。

不待張朱弦,兩耳已開明。

俯拾青莓苔,宿靄自盈盈。

移枕頹檐下,簪紱欲忘情。

詩詞問答

問:書秋的作者是誰?答:石寶
問:書秋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庚韻 出處:熊峰集卷四

參考注釋

中宇

(1).天宇,天空。《楚辭·王褒<九懷·陶壅>》:“觀中宇兮浩浩,紛翼翼兮上躋。” 王逸 註:“大哉天下,難偏照也。盛氣振迅,陞天衢也。”

(2).堂屋。《楚辭·劉向<九嘆·憂苦>》:“潛 周 鼎於 江 淮 兮,爨土鬵於中宇。” 王逸 註:“言乃藏九鼎於 江 淮 之中,反炊土釜於堂宇之上。”《文選·潘岳<在懷縣作>詩》:“揮汗辭中宇,登城臨清池。” 呂向 註:“宇,屋也,言出中屋。”

(3).中土,中原。《文選·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將徙縣中宇,張樂 岱 郊。” 呂延濟 註:“縣,都也。中宇,中國也。”《南齊書·樂志》:“履艮宅中宇,司繩總四方。”

魚龍

(1).魚和龍。泛指鱗介水族。《周禮·地官·大司徒》“鱗物” 漢 鄭玄 註:“魚龍之屬。”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草木之遇陽春,魚龍之逢風雨。”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四:“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贄 《環陽樓晚眺得碁字》詩:“水底魚龍醒,花間鳥鵲飢。” 清 吳偉業 《黃河》詩:“白浪日崔嵬,魚龍亦壯哉。”

(2).指古代百戲雜耍中能變化為魚和龍的猞猁模型。亦為該項百戲雜耍名。《漢書·西域傳贊》:“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牴之戲以觀視之。” 顏師古 註:“魚龍者,為舍利之獸,先戲於庭極,畢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魚,跳躍潄水,作霧障日,畢,化成黃龍八丈,出水敖戲於庭,炫燿日光。” 唐 楊炯 《奉和上元酺宴應詔》:“百戲騁魚龍,千門壯宮殿。” 宋 蘇軾 《次韻答錢穆父作詩見及》:“魚龍絶伎來千里,斑白遺民數四朝。”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我還得經過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轎的鋪子,有白面無常鬼、藍面閻羅王、魚龍、轎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動物名。外形像魚,生於海洋。四肢槳狀,適於游泳。眼大。嘴長,牙齒尖銳,肉食。卵胎生。於侏羅紀最繁盛。

白露

節氣名,每年九月上旬交節

丹葉

紅葉。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或採丹葉,或拾翠條。” 唐 李益 《寄令狐相公》詩:“白頭生遠浪,丹葉下高楓。” 宋 陸游 《過鄰家》詩:“夕照明丹葉,秋風老白苹。”

明河

天河,銀河。 唐 宋之問 《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 宋 歐陽修 《秋聲賦》:“星月皎潔,明河在天。” 黃節 《七夕園坐夜歸同菑叟》詩:“雨後明河淡欲流,病餘不覺已成秋。”

坐見

猶言眼看著,徒然看著。 隋 盧思道 《聽鳴蟬篇》詩:“一夕復一朝,坐見涼秋月。” 唐 陳子昂 《登澤州城北樓宴》詩:“復來登此國,臨望與君同。坐見 秦 兵壘,遙聞 趙 將雄。” 唐 杜甫 《後出塞》詩之五:“坐見 幽州 騎,長驅 河 洛 昏。”

螢火

(1) 螢火蟲發的光

(2) 也指微弱的燈光

(3) 螢火蟲

涼思

淒涼的思緒。 唐 李賀 《昌谷詩》:“鴻瓏數鈴響,羈臣發涼思。” 王琦 匯解:“涼思,淒涼之思。” 宋 蘇舜欽 《暑景》詩:“吟餘晴月上,涼思入尊罍。” 明 陳所聞 《傍妝檯·秋夜溪上孫子真胡長白對雨》曲:“池館客淹留,坐深涼思動高秋。”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手理

手紋。《韓非子·詭使》:“今戰勝攻取之士勞而賞不霑,而卜筮視手理狐蟲為順辭於前者日賜。” 陳奇猷 集釋引 唐敬杲 曰:“視手理,相手掌文理以占人休咎者。”《漢書·王莽傳中》:“ 尋 手理有‘天子’字, 莽 解其臂入視之。”《左傳·隱公元年》“ 仲子 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為 魯 夫人’” 晉 杜預 註:“以手理自然成字,有若天命,故嫁之於 魯 。”

黃卷

(1).書籍。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雜碎故事,蓋是窮巷諸生,章句之士,吟詠而向枯簡,匍匐以守黃卷者所宜識。” 楊明照 校箋:“古人寫書用紙,以黃蘗汁染之防蠹,故稱書為黃卷。”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舉賢》:“黃卷之中,聖賢備在。” 明 高明 《琵琶記·琴訴荷池》:“黃卷看來消白日,朱絃動處引清風。”

(2).指記錄官吏功過,考核能否稱職的專門文書。 唐 杜甫 《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黃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仇兆鰲 注引《唐會要》:“ 天寶 四載十一月,勅御史依舊置黃卷,書闕失,每歲委知雜御史長官比類能否,送中書門下,改轉日褒貶。”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食畢,則主簿持黃卷揖曰:‘請舉事。’於是臺院長白雜端曰:‘舉事。’則舉曰:‘某姓侍御史有某過,請準條。’主簿書之。”

(3).詔敕。 宋 陸游 《乞致仕札子》二:“萬簽黃卷,悵已負於初心;十具烏犍,冀獲安於故里。”

(4).指道書或佛經。因佛道兩家寫書用黃紙。 唐 皎然 《兵後早春登故鄣南樓望崑山寺白鶴觀亦清道人並沉道士》詩:“耳目何所娛,白雲與黃卷。”

前除

(1).上次的任命。《南史·劉瓛傳》:“ 戢 謂 瓛 曰:‘上意欲以鳳池相處,恨君資輕,可且就前除。少日當轉國子博士,便即所授。’”

(2).屋前台階。 唐 王勃 《觀佛跡寺》詩:“頽華臨曲蹬,傾影赴前除。” 前蜀 韋莊 《和人歲宴旅舍見寄》詩:“積雪滿前除,寒光夜皎如。” 清 厲鶚 《東城雜記·張隱君卿子》引 孫宇 台治 《題張卿子隱居》詩:“ 東城 何逶迤,樹木紛扶疏。中有賢人室,緑水繞前除。”

脩竹

高高的竹子。 漢 枚乘 《梁王菟園賦》:“脩竹檀欒夾池水,旋菟園,並馳道。” 金 曹之謙 《感寓》詩:“高林夾金井,脩竹連清池。” 清 厲鶚 《東城雜記·皋園》:“脩竹一林,平山一簣,蒹葭楊柳,罨岸被涯。”

木杪

樹梢

秋聲

指秋天裡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落葉聲、蟲鳥聲等。 北周 庾信 《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唐 劉禹錫 《登清暉樓》詩:“ 潯陽江 色潮添滿, 彭蠡 秋聲雁送來。” 明 吳甡 《雜興》詩:“空林何歷歷,落葉盡秋聲。”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 龍泉寺 邊的深林叢樹時時送出秋聲,一陣一陣蕭蕭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離別。”

不待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來,他就走了

朱弦

即練朱弦,用練絲(即熟絲)製作的琴弦

朱弦漏越。——《淮南子·泰族訓》。高誘注:“朱弦,練絲。”

開明

原義是從野蠻進化到文明,後來指通達事理,思想不守舊

開明人士

俯拾

(1).俯身拾取。《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四:“﹝ 孫何 ﹞素近視,每上殿進札子,多宿誦精熟,以合奏牘。忽一日飄牘委地,四散俯拾,零亂倒錯,合奏不同,上頗訝之。” 宋 郭彖 《睽車志》卷四:“俄一蜣螂飛過其前,叟即舉杖,一擊墮地,俯拾裂食之。”

(2).引申以喻成事之易。《北史·周紀上》:“ 歡 ( 高歡 )違負天地,毒被人鬼,乘此掃蕩,易同俯拾。” 明 劉基 《贈杜安道》詩:“拔柵 皖城 猶俯拾,探穴 九江 無險阻。”

(3).屈尊下取。喻俯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 臙脂 ﹞心疑 王氏 未暇往,又疑宦裔不肯俯拾。”

莓苔

青苔。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踐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宋 蘇舜欽 《寄守堅覺初二僧》詩:“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訪尋。” 明 李瀚 《光孝寺訪唐佛》詩:“一徑莓苔寒瑟瑟,千年燈火坐蕭蕭。”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四)》:“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見點點的碎影。”

宿靄

久聚的雲氣。 唐 張籍 《新城甲仗樓》詩:“睥睨斜光徹,闌乾宿靄浮。” 唐 韓愈 孟郊 《秋雨聯句》:“安得發商飈,廓然吹宿靄。白日懸大野,幽泥化輕壒。” 宋 秦觀 《沁園春·春思》詞:“宿靄迷空,膩雲籠日,晝景漸長。”

盈盈

(1) 形容清澈

春水盈盈

(2) 形容舉止、儀態美好

盈盈顧盼

(3) 形容快樂神情或美好情緒、氣氛等充分流露

喜氣盈盈

(4) 形容動作輕盈

盈盈起舞

(5) 十五歲

料他年紀多只在盈盈左右。——《鼓掌絕塵》

三五而盈。——《禮記·禮運》

簪紱

冠簪和纓帶。古代官員服飾。亦用以喻顯貴,仕宦。 唐 李頎 《裴尹東溪別業》詩:“始知物外情,簪紱同芻狗。” 宋 范仲淹 《奏上時務書》:“凡居近位,歲進子孫,簪紱盈門,冠蓋塞路。” 清 方文 《述哀》詩:“兒長粗能文,母日望簪紱。”

忘情

(1)

(2) 失神;無動於衷

不能忘情

(3) 不能節制感情

忘情地歡唱

詩詞推薦

書秋原文_書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