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道民在教化,學校為之基。
人心具理義,無間夏與夷。
聖朝廣文治,都憲司綱維。
作興得良法,士類忻逢時。
古來庶富教,孔氏有成規。
詩詞問答
問:《貴陽雅頌二十四首同翠渠作·其七·作興學校》的作者是誰?答:祁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支韻
參考注釋
道民
信奉道教或加入道教組織者。 金 元好問 《游天壇雜詩》之十:“道民終不忘 天台 ,姓字依然在 蜜崖 。” 施國祁 註:“近歲 盧氏 蜜崖 人跡不及處,有題字云:‘道民 天台 司馬承禎 過。’” 明 王世貞 《閒居》詩:“倚酒稱歡伯,看經號道民。” 清 姚鼐 《聞禹卿以書名上達幾更出山而竟止因寄》詩:“家作道民輸斗米,身惟服食乞戎鹽。”
引導人民。《漢書·地理志下》:“道民之道,可不慎哉!” 顏師古 註:“上道讀曰導。” 三國 魏 曹植 《神農贊》:“造為耒耜,道民播穀。”
教化
(1) 使能從事,習於或適應家內生活
給受教化的女囚犯以家政教育
(2) 從中指導傳教或做傳教工作
學校
教授某一項或一些專門技術的地方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願望等
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2) 良心
理義
(1).公理與正義。《孟子·告子上》:“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有人問 袁侍中 曰:‘ 殷仲堪 何如 韓康伯 ?’答曰:‘理義所得,優劣乃復未辨。’” 宋 葉適 《著作正字二劉公墓志銘》:“其學本於師友,成於理義,輕爵祿而重出處,厚名聞而薄利勢。” 明 海瑞 《興革條例·刑屬》:“小民不顧理義當否,以訟輸為深愧。”
(2).指社會道德規範,行事準則。《呂氏春秋·勸學》:“人君人親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願,此生於不知理義。” 高誘 註:“不知理義,在君父則不仁不慈,在臣子則不忠不孝。”
(3).專指儒家的經義。《北史·劉芳傳》:“ 芳 音義明辨,疑者皆往詢訪,故時人號為 劉石經 …… 芳 理義精贍,類皆如是。”《文獻通考·經籍九》:“ 公羊 、 穀梁 考事甚疏,然理義卻精,此二人乃是經生,傳得許多説話,往往不曾見國史。” 清 戴震 《題<惠定宇先生授經圖>》:“夫所謂理義,苟可以舍‘經’而空憑胸臆,將人人鑿空得之,奚有於經學之云乎哉?”
無間
(1) 中間沒有間隙
親密無間
(2) 不間斷
氣象觀測,日夜無間
(3) 不分別
無間是非
聖朝
封建時代稱本朝
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文治
指在文化、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漢武帝文治武功古今第一人
都憲
明 都察院、都御史的別稱。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五:“ 濬縣 王都憲 越 之父,既葬被發,而喪其元,求之不得,乃刻木以代而葬之。”《平山冷燕》第十二回:“ 平如衡 也笑道:‘兄為都憲之後,門生故吏,滿於 長安 。’”《中國諺語資料》:“都憲叩頭如搗蒜,侍郎扯腳似燒蔥。”
綱維
(1).總綱和四維。比喻法度。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不以此時引綱維、盡思慮。”《北齊書·循吏傳·路去病》:“重以政亂時難,綱維不立,功臣內戚,請囑百端。”《明史·張永明傳》:“以整飭綱維為己任。” 孫中山 《興中會宣言》:“蓋 中國 今日政治日非,綱維日壞,強鄰輕侮百姓。”
(2).維繫;護持。《三國志·魏志·劉放傳》:“又深陳宜速召太尉 司馬宣王 ,以綱維皇室。”《世說新語·言語》“ 陶公 疾篤,都無獻替之言,朝士以為恨” 劉孝標 注引《陶氏敘》:“ 侃 少有遠概,綱維宇宙之志。”《魏書·彭城王勰傳》:“誠宜永兼將相,以綱維內外。”
(3).猶綱領。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歷選前聖之書,所以提挈綱維,開示藴奧,未有若是之明且盡者也。” 朱自清 《白采的詩》:“這樣才可絕斷眾流,獨立綱維,將主人公自己整個兒一絲不剩地捧給我們看。”
(4).寺廟中的司事僧。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上》:“又寺先有僧,不言姓名,常負束藳,坐臥於寺兩廊下,不肯住院。經數年,寺綱維或勸其住房,曰:‘爾厭我耶?’”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植下》:“ 衛公 言北都惟 童子寺 有竹一窠,纔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作興
(1).興起。 唐 元稹 《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 天寳 之後,徭戍作興。”
(2).指使振興、奮起。 宋 岳飛 《辭太尉札子》:“作興文武,雪恥羣狄。”
(3).發起,推動。《紅樓夢》第三七回:“既是三妹妹高興,我就幫著你作興起來。”
(4).器重,抬舉。《醒世恆言·薛錄事魚服證仙》:“若非我將 吳 下舊譜傳授與你,看你整治些甚樣餚饌出來,能使各位爺這般作興你?”《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只因上年國子監里有一位 虞博士 ,著實作興這幾個人。”
(5).指縱容,嬌慣。《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卻説 賈昌 的老婆,一向被老公在家作興 石小姐 和養娘,心下好生不樂。”
(6).指賺進、撈進。《醒世姻緣傳》第十五回:“不過是每人作興了千把銀子,扶持了個飛過海的前程。”
作樂;湊趣。《蕩寇志》第八一回:“ 李逵 叫道:‘阿也也!讓你們去罷,我是不要作興。’”
(1).時興,時髦,流行。《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自 晉 人作興那五石散、寒食散之後,不知多少聰明的人被此壞了性命。”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從前作興吃大菜看戲,現在作興開跳舞會。” 李劼人 《 * 》第一部第一章:“二十年前么,衣服是不作興帶高領的。” 艾蕪 《某校紀事》一:“難道讀書人就不作興這樣風流大不拘么?”
(2).指習慣或情理上允許。如:你無緣無故打人,不作興。
(3).也許,或者,可能。 茅盾 《春蠶》:“這 餘杭 種,作興是慢一點的。”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六:“忘八犢子作興有槍的。”
良法
(1).良好的法制、法規。《荀子·王制》:“故有良法而亂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亂者,自古及今,未嘗聞也。” 宋 王阮 《代胡倉進聖德惠民詩》:“義廩真良法,皇家以備先。”
(2).指好的措施、方法。 鄭觀應 《盛世危言·農功》:“良法不可不行,佳種尤不可不揀。”
士類
文人、士大夫的總稱。《後漢書·宦者傳·孫程》:“臣生自草茅,長於宮掖,既無知人之明,又未嘗交知士類。”《晉書·袁耽傳》:“ 耽 字 彥道 ,少有才氣,俶儻不覊,為士類所稱。”《新唐書·元稹傳》:“然其進非公議,為士類訾薄。” 魯迅 《熱風·所謂“國學”》:“還有茶商鹽販,本來是不齒於‘士類’的,現在也趁著新舊紛擾的時候,借刻書為名,想挨進遺老遺少的‘士林’里去。”
逢時
謂遇上好時運。 唐 權德輿 《奉和張僕射朝天行》:“逢時自是山出雲,獻可還同石投水。” 明 唐順之 《丹陽別王道思》詩之三:“書生多落魄,羨子最逢時。”
古來
自古以來
古來如此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唐· 李白《將進酒》
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清· 林覺民《與妻書》
富教
《論語·子路》:“ 冉有 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後以“富教”指富民和教民。謂使人民富裕,並加以教育。 南朝 宋 謝靈運 《種桑詩》:“常佩知方誡,愧微富教益。”《陳書·世祖紀》:“朕哀矜黔庶,念康弊俗,思俾阻飢,方存富教。” 清 薛福成 《籌洋芻議·邊防》:“至東三省中, 吉林 五方雜處,風氣偷弱,山中 金 匪不下十餘萬,固宜設官分汛,力圖富教,常以游兵驅剿,漸清 金 匪之源。”
有成
有成就;有成效
三年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