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勸農·其一

作者:李之世 朝代:明代

和勸農·其一原文

天沃爾土,不敕爾民。

一耕三食,勞逸誰真。

三時弗若,兵饉相因。

勸爾務農,自利利人。

詩詞問答

問:和勸農·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和勸農·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和勸農·其一是什麼體裁?答:四言詩
問: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釋

1. 四言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三食

(1).猶三餐。《戰國策·齊策四》:“士三食不得饜,而君鵝鶩有餘食。”

(2).三度日蝕。《漢書·五行志下之下》:“諸侯更制茲謂叛,厥食三復三食,食已而風,地動。”

(3).指不肖子弟變賣莊園、書籍、奴婢度日。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三:“不肖子弟有三變:第一變為蝗蟲,謂鬻莊而食也;第二變為蠹魚,謂鬻書而食也;第三變為大蟲,謂賣奴婢而食也。三食之輩,何代無有。”

勞逸

勞苦與安逸

注意合理安排時間,做到勞逸結合

三時

(1).指春、夏、秋三季農作之時。《左傳·桓公六年》:“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杜預 註:“三時,春、夏、秋。” 唐 元稹 《茅舍》詩:“我欲他郡長,三時務耕稼。”《新唐書·劉蕡傳》:“願陛下廢百事之用,以廣三時之務,則播植不愆矣。”

(2).夏至後半個月。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詩:“五月炎蒸氣,三時刻漏長。” 明 周之璵 《農圃六書·占候·五月占》:“夏至後半月為三時,頭時三日,中時五日,三時七日。”

(3).早、午、晚。 唐 高適 《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時鐘磬,宛如梵宮。” 清 龔自珍 《尊隱》:“日有三時,一曰蚤時,二曰午時,三曰昏時。”

(4). 印度 分一年為熱、雨、寒三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 如來 聖教,歲為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時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也。”

(5).佛教謂 釋迦牟尼佛 逝世後,佛法將經歷的 * 、像法和末法三大時期。一般認為 * 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見 南朝 陳 慧思 《立誓願文》。 唐 窺基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佛滅度後,法有三時,謂正、像、末。具行教、行、證三,名為 * ;但有教、行,名為像法;有教無餘,名為末法。”

相因

(1).相襲;相承。《史記·酷吏列傳》:“二千石繫者新故相因,不減百餘人。”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二:“國初宰相權重,臺諫侍從,莫敢議己,至 韓琦 、 范仲淹 始空賢者而爭之,天下議論,相因而起。”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讀史》:“惟八書十志, 遷 固 相因,作者沿波,遞相撰述。”

(2).相關;相互依託。 唐 元稹 《鶯鶯傳》:“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處。” 宋 曾鞏 《洪範傳》:“﹝貌、言、視、聽、思﹞五者,思所以為主於內,而用四事為外者也;至於四者,則皆自為用而不相因。”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景出想像,情在體貼,能以興為衡,以思為權,情景相因,自不失重輕也。” 清 曹寅 《柳村畫荷花長幅戲題》詩之二:“花花相似葉相因,數葉排花便失真。”

(3).價錢便宜。《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梁尚賓 聽説,心中不忿,又見價錢相因,有些出息,放他不下。”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四章:“牛肉是頂養人的,價錢又比豬肉相因,為啥不吃?”

務農

從事農業勞動

下鄉務農

自利

自己得好處。謂只圖個人私利。《國語·晉語二》:“抑撓志以從君,為廢人以自利也。”《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 清 黃宗羲 《原君》:“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嗚呼!豈沒君之道固如是乎?” 魯迅 《書信集·致楊霽雲》:“然而若干叭兒,忽然轉向,又掛新招牌以自利。”

詩詞推薦

和勸農·其一原文_和勸農·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