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農田官漕兩縈念,一雨欣增尺水深。
借潤豈須為遏糴,剝沈兼更免浮斟。
運丁穡父胥生慶,旰食宵衣倍勵欽。
不有先憂那有慰,慰因憂有益慚心。
詩詞問答
問:《河東河道總督姚立德奏報運河水長重運通行詩以志慰》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二十三
2. 今歲春夏雨少渡黃以後河水淺澀而山東所蓄湖水亦不能灌注及遠漕船挽運稍艱正以為念茲姚立德奏山東河南沿河各州縣均於五月廿二三四等日得雨四五六寸至深透不等廿八至三十日濟寧澍雨澇沱日以繼夜汶河長水二尺餘泗河及彭口大泛口各山河俱長水一尺以上分流入運水勢充裕漕船並得銜尾北上
參考注釋
農田
1.耕種的田地。 2.指管理農田的職事。縈念
牽掛。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僕自少至老,惟好讀書,無他事以縈念。”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王桂庵》:“北旋,又沿江細訪,並無音耗。抵里,寢食皆縈念之。” 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那電燈下的人物,只覺得像螞蟻一般,更不去縈念。”
一雨
(1).一場雨。 漢 桓寬 《鹽鐵論·水旱》:“當此之時,雨不破塊,風不鳴條,旬而一雨,雨必以夜。” 唐 白居易 《答四皓廟》詩:“如彼旱天雲,一雨百穀滋。” 宋 蘇軾 《喜雨亭記》:“一雨三日,繄誰之力!” 許傑 《枉生女士》:“所謂‘終年皆是夏,一雨便成秋’者,便是指這種時候而言的。”
(2).佛經常以“一雨”喻教法;佛說一味之法,眾生隨機緣而有差別,如草木之於雨。《金剛三昧經·序品》:“猶如一雨潤,眾草皆悉榮,隨其性各異。” 唐 皎然 《聽素法師講法華經》詩:“應機如一雨,誰不滌心塵。”
尺水
小股水流;淺水。 晉 葛洪 《抱朴子·嘉遁》:“寸膠不能理 黃河 之濁,尺水不能卻 蕭丘 之熱。” 唐 竇臮 《述書賦上》:“猶尺水之含眾象,小山之擬萬仞。”《宋史·洪邁傳》:“ 馮湛 創多槳船,底平檣浮,雖尺水可運。”
借潤
指請求別人幫助。猶借水以潤物。 唐 顧雲 《投戶部鄭員外啟》:“儻或冰壺借潤,水鏡分光;如其積玉之名,示以鑑金之譽。” 唐 羅隱 《投鄭尚書啟》:“儻或 王衍 之雌黃借潤, 仲尼 之日月迴光;則其人也,三千里之別離免為虛滯,十五年之勤苦永有所歸。”
遏糴
禁止購買穀米。《孟子·告子下》:“無曲防,無遏糴,無有封而不告。” 宋 呂大鈞 《天下為一家賦》:“曲防遏糴,以幸其災;縱諜用間,以乘其失。” 清 唐孫華 《米貴》詩:“抑價與遏糴,此策古無稽。”
運丁
指搬運漕糧的人。《隋書·食貨志》:“其男丁每歲役不過二十日,又率十八人出一運丁役之。”《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蕭雲仙 從 浦口 過 江 ……到了任,查點了運丁。” 清 龔煒 《巢林筆談·漕糧新弊》:“近傳運丁巧弊疊出,著水不已,甚至襯灰圖漲。”
旰食宵衣
天已晚才吃飯,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形容勤於政務。 南朝 陳 徐陵 《陳文帝哀策文》:“勤民聽政,旰食宵衣。” 唐 陳鴻 《長恨歌傳》:“ 玄宗 在位歲久,倦於旰食宵衣,政無大小,始委於右丞相。”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奮乾綱旰食宵衣,持國柄敬天慰廟。” 郭沫若 《毛主席永在》詩之一:“旰食宵衣躬盡瘁,英雄兒女淚盈巾。”亦省作“ 旰宵 ”。《詩話總龜後集》卷一引 宋真宗 詩:“旰宵汲汲予存念,夙夜孜孜爾狥公。”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一:“臣惟有殫誠夙夜,悉志旰宵。”
不有
沒有
無所不有。——《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有五穀之實而不有其名。——明·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有益
有好處;有幫助
有益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