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懿皇后輓歌·其四原文
落日悲笳動,高原翠輦乘。
湘江從舜去,湖水共轅升。
詒燕謀空在,占熊夢未徵。
層台今望切,何處對昭陵。
詩詞問答
問:孝懿皇后輓歌·其四的作者是誰?答:王弘誨
問:孝懿皇后輓歌·其四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孝懿皇后輓歌·其四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蒸韻
參考注釋
落日
夕陽
悲笳
悲涼的笳聲。笳,古代軍中號角,其聲悲壯。 三國 魏 曹丕 《與朝歌令吳質書》:“清風夜起,悲笳微吟。” 唐 杜甫 《後出塞》詩之二:“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 宋 蘇軾 《至下馬磧憩於懷賢閣》詩:“客來空弔古,清淚落悲笳。” 元 揭傒斯 《重餞何太虛》詩:“結軫赴悲笳,凝酸屬哀角。” 清 吳偉業 《臨江參軍》詩:“四野多悲笳,十日無訊息。”
高原
海拔較高、地形起伏較小的大塊平地
黃土高原
輦乘
指帝王與后妃專用的車乘。《晉書·桓玄傳》:“崇 桓謙 母 庾氏 為 宣城太妃 ,加殊禮,給以輦乘。”
湘江
湖南省最大的河,長江的主要支流之一。發源於廣西興安,向東北流入洞庭湖,全長817公里
詒燕
《詩·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 鄭玄 箋:“傳其所以順天下之謀,以安敬事之子孫。”後遂以“詒燕”謂為子孫妥善謀劃,使子孫安樂。 唐 張說 《唐故涼州長史元君石柱銘》:“文武籍甚,詒燕深長。” 元 黃溍 《敕賜康里氏先塋碑》:“有若 康里氏 之先,老母弱子,不絶如綫,祖宗所以長育成就之以詒燕於後人者,天實佑之,豈偶然哉!” 明 歸有光 《<浙江鄉試錄>後序》:“天將衍 成周 太平有道之長,對越駿奔走之士,已預生於 豐 鎬 詒燕之日,而以待 成王 ,若有期會然者。”
熊夢
指賢才得遇。 明 呂坤 《答孫立亭論格物第四書》:“熊夢有徵,麟紱失繫,因喜成悲,高懷奈何!”參見“ 熊飛 ”。
層台
重台;高台。《楚辭·招魂》:“層臺累榭,臨高山些。” 王逸 註:“層、累,皆重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五》:“東門側有層臺,秀出雲表。”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昭陵
(1).陵墓名。 唐太宗 墓。在 陝西省 禮泉縣 九嵕山 。利用山峰鑿成。著名的 昭陵 六駿石刻,原來即列置在 昭陵 北面祭壇的東西兩廡房內。 前蜀 韋莊 《聞再幸梁洋》詩:“ 興慶 玉龍寒自躍, 昭陵 石馬夜空嘶。” 清 張際亮 《遷延》詩:“石馬 昭陵 煩北望, 太宗 兄弟總縱橫。”參閱 宋 宋敏求 《長安志·醴泉》。
(2).陵墓名。 明穆宗 墓。在 北京市 昌平縣 大峪山 東。為 明 十三陵之一。
(3).陵墓名。 清太宗 墓。亦稱 北陵 。在 遼寧省 沉陽市 北 隆業山 。為關外 清 代三陵( 昭陵 、 福陵 和 永陵 )中規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個。解放後闢為 北陵公園 。參閱《清會典事例·盛京工部·陵寢規制》。
(4). 宋 仁宗 葬 永昭陵 , 宋 人以 昭陵 作為 仁宗 的代稱。 宋 樓鑰 《王岐公玄英宗詔草》:“ 昭陵 以 英宗 為皇子。”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三:“一日…… 昭陵 曰:‘甚好。’”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孝懿皇后輓歌·其四原文_孝懿皇后輓歌·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