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法藏寺盤龍松原文
法藏盤龍何處尋,石牆東畔翠森森。
腰撐濤泛匉訇響,鬣擘雲翻慘澹陰。
閱古依然閱今體,在田不屑在天心。
何當九夏其根坐,擺脫塵情獨朗吟。
詩詞問答
問:詠法藏寺盤龍松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詠法藏寺盤龍松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詠法藏寺盤龍松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
參考注釋
法藏
(1).佛教語。謂法性含藏的無量功德。《無量壽經》卷上:“深入菩薩法藏,得佛華嚴三昧。”《無量壽經》卷上:“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2).佛教語。佛所說的教法。佛法含藏無量妙義,故稱“法藏”。《法華經·寶塔品》:“假使有受持,八萬諸法藏,班宣如所説,以示億千人。” 唐 王維 《苑舍人能書梵字兼達梵音皆曲盡其妙戲為之贈》詩:“蓮花法藏心懸悟,貝葉經文手自書。”
盤龍
(1).盤曲的龍的圖像。 南朝 宋 鮑照 《代陳思王<京洛篇>》:“繡桷金蓮華,桂柱玉盤龍。”《南史·梁紀上·武帝》:“有司奏: 吳 令 唐傭 鑄盤龍火鑪,翔鳳硯蓋。”
(2).指以盤龍為飾的銅鏡。 清 陳維崧 《水龍吟·巷口見磨鏡者》詞:“見一雙小玉,盤龍暗捧,和羞映中門裡。”
(3).形容捲曲如龍。 唐 李嶠 《簾》詩:“巧作盤龍勢,長迎飛燕遊。” 唐 韓愈 《芍藥》詩:“浩態狂香昔未逢,紅燈爍爍緑盤龍。”
(4).見“ 盤龍髻 ”。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牆東
《後漢書·逸民傳·逢萌》:“ 君公 遭亂獨不去,儈牛自隱。時人謂之論曰:‘避世牆東 王君公 。’”後因以“牆東”指隱居之地。 北周 庾信 《和樂儀同苦熱》:“寂寥人事屏,還得隱牆東。” 唐 王維 《登樓歌》:“執戟疲於下位,老夫好隱兮牆東。” 宋 黃庭堅 《次韻謝公定王世弼贈答二絕句》之二:“ 王 謝 風流看二妙,病夫直欲臥牆東。” 明 夏完淳 《避地》詩之三:“滄浪何地穩?晞髮問牆東。”
森森
(1) 形容繁密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唐· 杜甫《蜀相》
(2) 形容陰沉可怕
看了這水泡子四邊黑壓壓的老樹,不禁有一種鬼域森森之感。——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
(3) 形容寒冷
冷森森
匉訇
象聲詞。形容大聲。 清 吳廷楨 《觀潮》詩:“驚濤盪潏天低昂,亂石匉訇山破碎。”《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四回:“ 符老爺 登時大發雷霆起來,把那獨腳桌子一掀,匉訇一聲,桌上的東西翻了個滿地。”《痛史》第三回:“只見半空中碗大的一個透紅彈子,向城上飛來,恰打在一個城垜上,匉訇一聲,城垜已倒。”參見“ 砰訇 ”。
慘澹
(1) 光線暗淡
愁雲慘澹萬里凝。——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慘澹的月光,照射著雪地上的血跡
(2) 艱苦地;苦費心力地
慘澹經營
(3) 悲慘淒涼
慘澹人生
依然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今體
文章、詩歌、書法都有今體,以別於古體。(1)指駢儷文體。《梁書·庚肩吾傳》:“遠則 揚 、 馬 、 曹 、 王 ,近則 潘 、 陸 、 顏 、 謝 ,而觀其遣辭用心,子不相似。若以今文為是,則古文為非;若昔賢可稱,則今體宜棄。”《舊唐書·李商隱傳》:“自是始為今體章奏。” 劉大傑 《中國文學發展史》第十章二:“所謂‘今體’,就是指的四六駢文。”(2)指 唐 代的律詩。參見“ 今體詩 ”。(3)指楷書書體。《法書要錄》卷三引 唐 虞世南 《書旨述》:“俯於眾美,會滋簡易,製成今體,乃窮奧旨。”
不屑
(1)
認為不值得
輕之而不屑問焉。——清·劉開《問說》
(2)
形容輕視
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天心
(1) 天空的中央
太陽升到了天心
(2) 天意
上合天心
(3) 封建時代指君主的意願
(4) 擺軸
何當
(1).猶何日,何時。《玉台新詠·古絕句一》:“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故見鄙姿,逢君輝光。身遠心近,何當暫忘。” 唐 李商隱 《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 巴山 夜雨時。” 郁達夫 《奉懷》詩:“何當剪燭 江 南墅,重試清談到夜分。”
(2).猶何妨;何如。 唐 武元衡 《長安敘懷寄崔十五》詩:“聞説 唐生 子孫在,何當一為問窮通?” 宋 蘇軾 《龜山辯才師》詩:“何當來世結香火,永與名山供井磑。”
(3).猶安得,怎能。 唐 岑參 《阻戎瀘間群盜》詩:“帝鄉北近日, 瀘口 南連蠻。何當遇 長房 ,縮地到京關。” 宋 王安石 《次韻答陳正叔》之二:“何當水石他年住,更把韋編靜處開。” 清 錢謙益 《玉堂雙燕行送劉晉卿趙景之兩太史謫官》詩:“何當鳴梧比丹鳳,且願銜花效黃雀。”
(4).猶何況。 唐 王昌齡 《江上聞笛》詩:“不知誰家子,復奏 邯鄲 音,水客皆擁棹,空霜遂盈襟。羸馬望北走,遷人悲 越 吟。何當邊草白,旌節 隴 城陰。” 宋 蘇軾 《無題》詩:“年光與時景,頃刻互衰變。何當血肉身,安得常強健!” 明 陳所聞 《金落索·閨怨》套曲:“ 姮娥 尚悔偷靈藥,風雨何當憶故人?”
(5).猶合當,應當。 唐 杜甫 《畫鷹》詩:“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宋 王安石 《送潘景純》詩:“明時正欲精蒐選,榮路何當力薦延。”京劇《雁門關》第一場:“決勝千里辨輸贏,單注著 黃巢 今日何當敗。”
(6).猶何嘗。 晉 傅玄 《秦女休行》:“百男何當益,不如一女良。”
九夏
(1).古樂名。《周禮·春官·鍾師》:“鍾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裓夏》、《驁夏》。” 鄭玄 註:“九夏皆詩篇名,頌之族類也。此歌之大者,載在樂章,樂崩亦從而亡。”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九夏樂章》:“九夏皆門庭之樂也。《周禮·大司樂》:‘王出入則令奏《王夏》;屍出入則令奏《肆夏》;牲出入則令奏《昭夏》。’出入,謂出門入門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祀九宮貴神樂章》:“金奏九夏,圭陳八薌。”
(2).夏季,夏天。 晉 陶潛 《榮木》詩序:“日月推遷,已復九夏。” 唐 太宗 《賦得夏首啟節》:“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行樂》:“九夏則神耗氣索,力難支體。”
(3).九州華夏。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回:“前因民軍起事,各省回響,九夏沸騰。”
擺脫
(1)
(2) 衝破束縛和障礙而獲得自由
擺脫家庭的束縛
(3) 採取不同的路線;離開
擺脫了舊的傳統
(4) 終止關係、聯繫、協定或協定
擺脫傳統
塵情
猶言凡心俗情。 唐 王勃 《七夕賦》:“鄙塵情於春念,擬仙契於秋諾。”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證果》:“早見了瑤華兒女貌,凡心難咽,塵情頓起,歸去路迢迢。” 清 陳維崧 《紅林擒近·詠佛手柑》詞:“雪山花瓣曾拈,自塵情未斷;佛猶如此,合掌長思伴玉纖。”
朗吟
高聲吟誦。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下》:“﹝女﹞執紅箋題詩一首,笑授 暇 , 暇 因朗吟之。” 宋 張炎 《台城路·送周方山之吳》詞:“朗吟未了 西湖 酒,驚心又歌南浦。”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朗吟數百言,句句手自擊節。” 郭沫若 《<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序》:“ 中國 舊時對於詩歌本來有朗吟的辦法。” 清 朱燾 《北窗囈語》:“始則一蟬朗吟,漸而羣蟬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