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回

作者:沈鍊 朝代:明代

上之回原文

上之回馭六龍,雲霞布日當中。

敬日躋予心恫,展德澤揚仁風。

穆以愉麗寰區,露為馬雷為車。

林有鳥河無魚,憂與樂惟所須。

光旦旦玉燭爛,常明明禮樂燦。

上之回所中閨,靡出入亘九垓。

詩詞問答

問:上之回的作者是誰?答:沈鍊
問:上之回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青霞集卷五

參考注釋

上之回

樂府 漢 《鐃歌》歌曲名。因首句‘上之回’三字而得名。 回 ,指 回中宮 ,曾被 匈奴 燒毀, 武帝 元封 四年,復通 回中道 ,並數出遊幸。歌辭當為讚美此事而作。參閱《樂府詩集》卷十六及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卷上。 唐 陳子良 《上之回》詩:“承平重遊樂,詔蹕《上之回》。”

六龍

(1).謂《易》乾卦的六爻。《易·乾》:“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孔穎達 疏:“乾元乃統天之義,言乾之為德,以依時乘駕六爻之陽氣,以控御於天體。六龍即六位之龍也;以所居上下言之,謂之六位也。”

(2).指太陽。神話傳說日神乘車,駕以六龍, 羲和 為御者。 漢 劉向 《九嘆·遠遊》:“貫澒濛以東朅兮,維六龍於扶桑。” 晉 郭璞 《遊仙詩》:“六龍安可頓,運流有代謝。時變感人思,已秋復願夏。” 宋 王安石 《休假大佛寺》詩:“六龍高徘徊,光景在我裳。” 明 薛蕙 《效阮公詠懷》:“六龍匿西山,濛汜揚頽波。”

(3).古代天子的車駕為六馬,馬八尺稱龍,因以為天子車駕的代稱。 漢 劉歆 《述初賦》:“揔六龍於駟房兮,奉華蓋於帝側。”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四:“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金鰲山》:“少焉,千乘萬騎畢集,始知為六龍臨幸。” 吳梅 《步北城獅子山訪閱江樓遺址不得》詩:“六龍曾此駐雲車,何處重尋帝子家。”

(4).六兄弟的美稱。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後賢志》:“ 宓 六子,皆英挺逸秀,號曰六龍。”《晉書·溫羨傳》:“父 恭 , 濟南 太守,兄弟六人並知名於世,號曰六龍。”《晉書·卞壼傳》:“父 粹 ,以清辯鑑察稱。兄弟六人並登宰府,世稱 卞氏 六龍。”

雲霞

彩雲和彩霞

雲霞明滅。——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當中

(1) 正中

河當中水流最急

(2) 在…之中

他生活在工人民眾當中

德澤

恩澤,恩惠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仁風

(1).形容恩澤如風之流布。舊時多用以頌揚帝王或地方長官的德政。 晉 潘岳 《為賈謐作贈陸機》詩:“大 晉 統天,仁風遐揚。”《後漢書·章帝紀》:“功烈光於四海,仁風行於千載。” 清 方文 《李明府祈雨有應鐫詩於壁屬予和之》:“況有詩題石,仁風扇薜蘿。”

(2).《世說新語·言語》“江山遼落,居然有萬里之勢” 劉孝標 注引《續晉陽秋》:“太傅 謝安 賞 宏 機捷辯速,自吏部郎出為 東陽郡 ,乃祖之於 冶亭 ,時賢皆集。 安 欲卒迫試之,執手將別,顧左右,取一扇而贈之。 宏 應聲答曰:‘輒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合坐嘆其要捷。”後因以“仁風”為扇子的代稱。 宋 胡繼宗 《書言故事·器物》:“扇曰仁風。”參閱《晉書·文苑傳·袁宏》。

寰區

天下;人世間。《後漢書·逸民傳序》:“彼雖硜硜有類沽名者,然而蟬蛻囂埃之中,自致寰區之外,異夫飾智巧以逐浮利者乎!” 唐 杜甫 《解悶》詩之八:“最傳秀句寰區滿,未絶風流相國能。” 元 鄭光祖 《三戰呂布》第四折:“ 玄德公 聲播寰區,名傳海宇,德勝英傑,才超俊士。” 清 戴名世 《<巢青閣集>序》:“ 永嘉 山水,秀絶寰區。”

旦旦

(1) 天天

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誠懇

信誓旦旦。——《詩·衛風·氓》

玉燭

(1).謂四時之氣和暢。形容太平盛世。《尸子》卷上:“四氣和,正光照,此之謂玉燭。”《爾雅·釋天》:“四氣和謂之玉燭。” 郭璞 註:“道光照。” 邢昺 疏:“道光照者,道,言也;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玉燭表昇平之徵,澄醴彰德洽之符。” 元 雅琥 《上執政四十韻》:“玉燭調元氣,金樞運大鈞。”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設朝》:“金甌仍未缺,玉燭又新調。”

(2).燭的美稱。 唐僖宗 宮人《金鎖》詩:“玉燭製袍夜,金刀呵手裁。”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六七:“昭儀侍宴足精神,玉燭抽看記飲巡。”

(3).比喻目光。 唐 曹唐 《病馬》詩之一:“四蹄不鑿金砧裂,雙眼慵開玉燭斜。”

(4).樂律名。《隋書·律曆志上》:“黃鐘:包育、含微、帝德……玄中、玉燭、調風。右黃鐘一部,三十四律。”《舊唐書·音樂志三》:“黃鐘既陳玉燭,紅粒方殷稔歲。”

明明

(1) 顯然如此,確實

這話明明是她說的,還用爭?

(2) 清楚,顯然

工業落後的問題,明明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禮樂

禮節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禮記·樂記》:“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穎達 疏:“樂主和同,則遠近皆合;禮主恭敬,則貴賤有序。”《呂氏春秋·孟夏》:“乃命樂師習合禮樂。” 高誘 註:“禮所以經國家,定社稷,利人民;樂所以移風易俗,盪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三:“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中閨

內室

連於中閨。——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出入

不符之處,差距

有出入

九垓

(1).亦作“ 九畡 ”、“ 九陔 ”。中央至八極之地。《國語·鄭語》:“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經入以食兆民。” 韋昭 註:“九畡,九州之極數。”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今普天一統,九垓同風。” 北齊 魏收 《枕中篇》:“九陔方集,故眇然而迅舉;五紀當定,想窅乎而上征。”《明史·韓爌傳》:“念先帝臨御雖止旬月,恩膏實被九垓。”

(2).亦作“ 九閡 ”、“ 九陔 ”。九層。指天。《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上暢九垓,下泝八埏。” 李善 註:“垓,重也……言其德上達於九重之天。”《漢書·禮樂志》:“專精厲意逝九閡,紛雲六幕浮大海。”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閡亦陔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日未移晷,周章九陔。” 晉 郭璞 《遊仙詩》之六:“升降隨長煙,飄飄戲九垓。” 唐 吳筠 《秋日彭蠡湖中觀廬山》詩:“ 董氏 出六合,王君升九垓。”

詩詞推薦

  • 山中雨辭

    高似孫宋代〕木蔌蔌兮皆冬,汛山林兮迎雪。匠此妙兮磅礴,信天人兮豪傑。當是時雁分黯淡之雲,花弄扶疏之月。酒涉雋兮少
  • 喜春來·春宴

    元好問金代〕梅殘玉靨香猶在,柳破金梢眼未開。東風和氣滿樓台,桃杏拆,宜唱喜春來。
    上之回原文_上之回的賞析_古詩文
  • 帝幸蜀(乾符歲,一作狄歸昌詩)

    羅隱唐代〕馬嵬山色翠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上之回原文_上之回的賞析_古詩文
  • 漢宮詞

    陸龜蒙唐代〕招靈閣上霓旌絕,柏梁台中珠翠稠。一身三十六宮夜,露滴玉盤青桂秋。
    上之回原文_上之回的賞析_古詩文
  • 琴賦

    嵇康魏晉〕  余少好音聲,長而玩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厭,而此不倦。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
  • 酒筵上答張居士

    白居易唐代〕但要前塵減,無妨外相同。雖過酒肆上,不離道場中。弦管聲非實,花鈿色是空。何人知此義,唯有淨名翁。
    上之回原文_上之回的賞析_古詩文
  • 郊廟歌辭。祭神州樂章。送神

    佚名唐代〕神州陰祀,洪恩廣濟。草樹沾和,飛沉沐惠。禮修鼎俎,奠歆瑤幣。送樂有章,靈軒其逝。
  • 舟出車新橋

    方回宋代〕市聲巷語哭還歌,客舍喧啾奈汝何。才出城闉愁眼豁,適逢秋霽病身和。力行古道於時背,心感皇天所相多。鴻雁
  • 浙東贈李副使員外

    趙嘏唐代〕妙盡戎機佐上台,少年清苦自霜台。馬嘶深竹閒宜貴,花拂朱衣美稱才。早入半緣分務重,晚吟多是看山回。名高
    上之回原文_上之回的賞析_古詩文
  • 獲玉印

    吳全節元代〕瑤瑛篆刻鎮華陽,猶帶宣和雨露香。玉兔有靈開地藏,金童無意得天章。九重台上增春色,萬里書中耿夜光。喜遇
  • 馬上吟詩好

    乾隆清代〕馬上吟詩好,即景堪驅用。途長詩思長,不復畏炎凍。憶在書齋里,一作和者眾。雖雲足賞識,轉覺苦吟弄。何似
  • 秋興

    祁順明代〕草木蕭條近著霜,四山如劍露鋒鋩。邊城寒入知秋早,公館吟多覺夜長。潘岳二毛新感嘆,淵明三徑漸荒涼。故鄉
  • 舊將

    楊億宋代〕平生苦戰憶山西,撫劍臨風氣吐霓。戟戶當衢容駟馬,髯奴繞帳列生犀。新豐酒滿清商咽,武庫兵銷太白低。髀肉
  • 詠史上辛慶忌

    陳普宋代〕虎豹深宮風自寒,未央前殿拜呼韓。二邊無事將軍老,猶得余間救比干。
    上之回原文_上之回的賞析_古詩文
  • 蒼龍嶺

    王又旦清代〕削壁突斷絕,微徑始躋攀。長虹馳遠影,飛落青冥間。迅飆兩崖起,獵獵雲氣還。連峰若動搖,我行亦孔艱。天色
  • 訪奭公宿和其韻

    徐照宋代〕枯株圍古寺,長覺夜寒增。坐聽風吹雪,吟移佛照燈。灰沉麟骨碎,茶沸蟹涎凝。何計從師老,生涯若履冰。
  • 上余倅生辰唐律十章

    唐士恥宋代〕諶旴二母畢從姑,各獻蟠桃曳紫裾。共把我公游詠處,從頭善傾滿階除。
    上之回原文_上之回的賞析_古詩文
  • 送謝芝甫赴山南憲

    成廷珪元代〕謝庭子弟多佳士,荊國山川總勝游。萬里捧書催入幕,一朝撾鼓發行舟。玄猿啼處巴江夜,白雁來時楚甸秋。襄漢
    上之回原文_上之回的賞析_古詩文
  • 呈敬寺某大師二首·其一

    李寄明代〕稻畦忽秀一枝蓮,此剎重開豈偶然。吹盞幡風心不動,落殘花雨法無邊。黃昏也肯燒豬待,白日能容醉酒眠。我是
  • 春日懷古

    釋重顯宋代〕門外春將半,群芳斗盛時。鄰家有庭柏,諸祖共相知。
    上之回原文_上之回的賞析_古詩文
上之回原文_上之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