跂罷西邑時將營山居路有二詩次其韻·其一

作者:劉摯 朝代:宋代

原文

半年西邑秪徒勞,天數人謀兩不饒。

分定一枝難駐足,時來三組並垂腰。

是非未了今猶古,飲啄誠安谷亦喬。

何日一塵能負郭,杖藜春雨看眷苗。

詩詞問答

問:《跂罷西邑時將營山居路有二詩次其韻·其一》的作者是誰?答:劉摯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蕭韻

參考注釋

西邑

(1). 夏 代都城 安邑 的別稱。《書·太甲上》:“惟尹躬先見於 西邑 夏 ,自周有終,相亦惟終。” 孔 傳:“ 夏 都在 亳 西。”

(2).位居西面的都邑。 唐 白居易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東垣君諫諍,西邑我驅馳。”自註:“ 元和 元年同登科, 微之 拜拾遺,予授 盩厔 尉。”按, 盩厔 在 陝西 中部, 長安 之西。今改 周至 。

徒勞

空自勞苦;白費心力

徒勞跋涉

天數

指由上天給安排的命運

人謀

(1).謂與眾人商議謀劃。《易·繫辭下》:“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王弼 註:“人謀,況議於眾以定失得也。” 孔穎達 疏:“謂聖人慾舉事之時,先與人眾謀圖,以定得失。”

(2).眾議;人的謀劃。《後漢書·光武帝紀贊》:“靈慶既啟,人謀鹹贊。” 唐 杜甫 《石犀行》詩:“先王作法皆正道,詭怪何得參人謀。”

(3).指人為的努力。《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曹操 比於 袁紹 ,則名微而眾寡,然 操 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不饒

不饒恕,要懲治

你要是對她不敬,我可不饒你

分定

(1).本分所定;命定。《孟子·盡心下》:“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 唐 李商隱 《即日》詩:“單棲應分定,辭疾索誰憂。”《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紅顏薄命,自古如此,豈獨妾一人!此皆分定之事,敢生嗟怨。” 明 朱權 《荊釵記·誤訃》:“休嗟怨,免攧屑,分定恩情中道絶。”

(2).名分確定,指確立帝位。《三國志·魏志·徐宣傳》:“臣聞帝王用人,度世授才,爭奪之時,以策略為先,分定之後,以忠義為首。”

一枝

(1).一根枝杈。《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 晉 張華 《鷦鷯賦》:“其居易容,其求易給,巢林不過一枝,每食不過數粒。”後用以比喻棲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詩:“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宋 曾鞏 《次道子中書問歸期》:“一枝數粒身安穩,不羨雲鵬九萬飛。” 清 方文 《廬山·玉簾泉》詩:“小樓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於細長的東西。《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等到望見過往的客商到了,一枝響箭便算個號令,大家纔不約而同的下山。” 老舍 《趙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項微俯,拿了一枝香菸。”

(3).一支。一個支派。《景德傳燈錄·元安禪師》:“ 石頭 一枝,看看師滅矣。” 宋 秦觀 《次韻邢敦夫秋懷》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聞。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剎院寺祖墳,是東門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無地,遂葬其傍。”

(4).一支。猶言一隊。《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正遇著 范 賊一枝游兵,劫奪行李財帛,將人口追得三零四散。”《東周列國志》第六回:“臣當引一枝兵,為 蔡 鄉導。”

駐足

(1).停步;停留。 明 宋訥 《壬子秋過故宮》詩:“北塞君臣方駐足,中華將帥已離心。”《東周列國志》第七二回:“﹝ 伍員 ﹞行過 陳國 ,知 陳 非駐足之處,復東行數日,將近 昭關 。” 魯迅 《三閒集·我和<語絲>的始終》:“倘一駐足,也許就可以聽到 疑古玄同 先生的又快又響的談吐。”

(2).立足。 徐珂 《清稗類鈔·戰事·駱文忠擒石達開》:“且敵馬縱橫, 長江 以東,我輩實無駐足地。”

三組

謂三顆印。組,結印章的絲帶。《漢書·酷吏傳·楊仆》:“懷銀黃,垂三組,夸鄉里。” 顏師古 註:“ 僕 為主爵都尉,又為樓船將軍,並 將梁侯 ,三印,故三組也。組,印綬也。”後多用以表示身兼數職,官高顯貴。 唐 杜牧 《上周相公啟》:“ 楊僕 三組垂腰, 蘇秦 六印在手。” 宋 陸游 《薄醉遣懷》詩:“帶索忘三組,羹藜抵八珍。”

是非

(1) 對與錯;正確和謬誤

是非問題

(2) 口舌;糾紛

搬弄是非

(3) 評論;褒貶

不屑隨人是非

未了

(1) 沒有了卻、結束

未了的心事

(2) 漫漫,沒有終點

未了的欠債

飲啄

(1).飲水啄食。語本《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 成玄英 疏:“飲啄自在,放曠逍遙,豈欲入樊籠而求服養!譬養生之人,蕭然嘉遁,唯適情於林籟,豈企羨於榮華!” 南朝 宋 何承天 《雉子游原澤篇》:“雉子游原澤,幼懷耿介心,飲啄雖勤苦,不願棲園林。”

(2).引申為吃喝,生活。 唐 李益 《罷秩後入華山采茯苓逢道者》詩:“何事逐豪游,飲啄以羶腥?”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七:“ 劉山甫 亦蒙 夏生 言示五年行止,事無不驗,蓋飲啄之有分也。” 清 方文 《路灌溝喜遇談長益話舊》詩之二:“飲啄依朋友,湖山本性情。”

(3).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南史·沉約傳》:“﹝ 沉警 ﹞無進仕意,謝病歸…… 警 曰:‘使君(指 謝安 )以道御物,前所以懷德而至,既無用佐時,故遂飲啄之願爾。’” 唐 元結 《喻瀼溪鄉舊遊》詩:“終當來其濱,飲啄全此生。” 謝樹瓊 《詠懷》:“腹中雖飢餒,飲啄猶自閒。”

安谷

(1).謂病中仍能進食。《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所以不中期死者,師言曰:‘病者安穀即過期,不安穀則不及期。’其人嗜黍,黍主肺,故過期。” 唐 劉禹錫 《鑒藥》:“今夫藏鮮能安穀,府鮮能母氣,徒為美疹之囊橐爾。” 明 王志堅 《表異錄·人事五》:“病而能食曰安穀。”

(2).謂安逸地生活。 唐 孫樵 《刻武侯碑陰》:“夫以 武侯 之賢,寧靡籌其不可也?蓋激 備 隆中 天下託,不欲曲肱安穀,終兒女子手,將驅馳死 備 志耶。”

何日

哪一天;什麼時候。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 仲仙 ﹞又吟曰:‘儂別去,淚雙流,使我揉斷離腸何日休。’” 劉大白 《各各作工》詩:“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麼財東,什麼僱傭,一樣的人,階級重重!無人不工,何日成功!”

一塵

(1).一粒微塵。常喻事物的微小。 南朝 宋 鮑照 《野鵝賦》:“雖陋生於萬物,若沙漠之一塵。” 唐 聶夷中 《古興》詩:“片玉一塵輕,粒粟山丘重。” 清 任泰學 《質疑·周易》:“附上《周易》質疑若干條,一塵勺水,未必無補於高深,或去道尚遠,亦示近日學問所到而已。”

(2).道家稱一世為一塵。《太平廣記》卷四五引 晉 葛洪 《神仙傳·丁約》:“儒謂之世,釋謂之劫,道謂之塵。” 宋 孫覿 《奉寄沉理問》詩:“可憐仙凡一塵隔,哀樂紛綸殊不極。”

(3).借指相當大的差距。 明 王守仁 《寄鄒謙之》書:“縱令鞭辟向里,亦與聖門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塵。”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文壇三戶》:“那些作品,即使摹擬到和破落戶的傑作幾乎相同,但一定還差一塵。”

負郭

亦作“ 負廓 ”。1.謂靠近城郭。《戰國策·齊策六》:“ 齊 負郭之民有 孤狐咺 者。”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孔子廟堂碑》:“憑三時之閒暇,興役鳩工;視四野之川原,依城負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濮州女子》:“時 濮州 民家子 周猱頭 者,居負廓之 周家村 。”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八:“你們又在 武勝門 外放火,燒毀了無數人家,使多數負郭居民無家可歸。”

(2).見“ 負郭田 ”。

(3).《史記·陳丞相世家》:“ 負 隨 平 至其家,家乃負郭窮巷,以獘席為門。”後因以指窮巷或貧居。 北周 庾信 《和張侍中<述懷>》:“寂寥共羈旅,蕭條同負郭。” 清 錢謙益 《志伊尹之所志》:“ 顏子 者,簞瓢負郭之人,其流風遺書蔑如也,乃足以上配 伊尹 ,士何必汲汲於天下哉?”

杖藜

(1).謂拄著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莖堅韌,可為杖。《莊子·讓王》:“ 原憲 華冠縰履,杖藜而應門。” 唐 杜甫 《暮歸》詩:“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雲還杖藜。” 宋 蘇軾 《鷓鴣天》詞:“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開牖有時邀月入,杖藜到處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護國 《贈張駙馬斑竹柱杖》詩:“此君與我在雲溪,勁節奇文勝杖藜。” 宋 秦觀 《寧浦書事》詩之五:“身與杖藜為二,對月和影成三。” 明 孫仁孺 《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諳盡江湖味,執青青杖藜。”

春雨

(1).春天的雨。《莊子·外物》:“春雨日時,草木怒生。” 唐 方乾 《水墨松石》詩:“垂地寒雲吞大漠,過 江 春雨入全 吳 。” 明 劉基 《春雨》詩:“春雨和風細細來,園林取次發枯荄。”

(2).用以比喻恩澤。 明 無名氏 《鳴鳳記·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雲山兩處暌違。”

(3).曲名。 蘇曼殊 《本事詩》:“《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 浙江 潮。”自註:“《春雨》,曲名。”

詩詞推薦

跂罷西邑時將營山居路有二詩次其韻·其一原文_跂罷西邑時將營山居路有二詩次其韻·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