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踏枝

作者:鄭廷玉 朝代:元代

鵲踏枝原文

他他他諕的那秦姬輦怎敢遮攔。

百里奚只瞪眼偷看。

他向那斗寶筵前頓劍搖環。

芊旋云:聞他當初在臨潼。曾救姬光之難。到今日投吳伐楚。可知道來。正末唱:便休題吳姬光攧碎了溫涼玉盞。

他直著秦公子曲躬躬親送出潼關。

詩詞問答

問:鵲踏枝的作者是誰?答:鄭廷玉
問:鵲踏枝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鵲踏枝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注釋

1. 出處:元曲選 楚昭公 第一折

參考注釋

的那

曲中襯詞,助音無義。 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第二折:“這個白頭叟聽天的那差。婆婆也,你把那雞兒快宰,好酒頻釃。” 元 秦簡夫 《東堂老》第一折:“著我那大姐宜時景,帶舞帶唱華嚴的那海會。”

遮攔

遮蓋攔擋

陽光毫無遮攔地直射地面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瞪眼

(1) 同“瞪”

(2) 跟人生氣或耍態度

他就愛跟人瞪眼

(3) 表示無可奈何

偷看

從縫隙中窺測

在幕後偷看

頓劍搖環

按劍揮刀。環,刀環。多形容士氣高,鬥志旺盛。 元 鄭廷玉 《楚昭公》第一折:“ 百里奚 只瞪眼偷看,他向那鬭寶筵前頓劍搖環。” 漢 鄭光祖 《三戰呂布》第一折:“[ 關 末云:]兄弟,俺頗攻遁甲之書,久後必有大用也。[正末唱]:攻書晚,廝琅琅頓劍搖環。” 元 金仁傑 《追韓信》第二折:“怎蒙了戰策兵書,消磨了頓劍搖環。” 元 楊暹 《西遊記》第八出:“ 二郎神 神通廣, 五顯聖 軀兵將。頓劍搖環顯出那英雄相。”

當初

(1) 一開始,最初

當初打算在這裡蓋棟大樓

(2) 泛指從前或特指過去發生某件事情的時候

阿Q當初很不快,後來便很不平。—— 魯迅《阿Q正傳》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可知道

亦省作“ 可知 ”。1.難怪。 元 鄭光祖 《王粲登樓》第三折:“那 王仲宣 別也不別,竟自去了,有這般傲慢的!可知道 荊王 不肯用他。” 元 喬吉 《兩世姻緣》第四折:“元來如此,可知 韋皋 他前日見面生情也。”《水滸傳》第四九回:“原來卻是 樂和 舅,可知尊顏和姆姆一般模樣。”

(2).猶當然。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一折:“不知前世今生甚的緣法,相會在花枝下,可知道 劉郎 喜殺,又值我 玉真 未嫁。” 元 鄭廷玉 《後庭花》第一折:“你便道:‘ 李順 ,你要饒么?’他道:‘可知要饒哩。’”《醒世恆言·鬧樊樓多情周勝仙》:“若是我嫁得一個似這般子弟,可知好哩。”

(3).須知。 元 關漢卿 《蝴蝶夢》第一折:“一壁廂磣可可停著老子,一壁廂眼睜睜送了孩兒。可知道福無重受日,禍有並來時。” 元 吳昌齡 《張天師》第二折:“老人家不曉事,耳根邊只管聒絮,可知我染病哩。”

正末

元 雜劇里扮演男主角的腳色行當,相當 明 以後戲劇里的“生”。 元 關漢卿 《魯齋郎》楔子:“正末扮 張珪 引祇候上。” 元 馬致遠 《任風子》第一折:“正末扮 任屠 同旦 李氏 上。”

吳姬

吳 地的美女。 唐 王勃 《採蓮曲》詩:“蓮浦夜相逢, 吳 姬 越 女何丰茸。” 宋 蘇軾 《王伯敭所藏趙昌花·梅花》詩:“殷勤小梅花,仿佛 吳 姬面。”《 * 詞話》第二三回:“出則錦衣駿馬,歸時 越 女 吳 姬。” 清 貝青喬 《自編軍中紀事詩》:“重見 吳 姬村店裡,太平軍士滿壚頭。”

溫涼玉盞

見“ 溫涼玉斝 ”。

秦公子

指 東漢 王粲 。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王粲>序》:“ 王粲 ,家本 秦川 ,貴公子孫。遭亂流寓,自傷情多。” 唐 杜甫 《地隅》詩:“喪亂 秦公子 ,悲涼 楚大夫 。”

曲躬躬

躬身有禮的樣子。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四折:“我在這黃葉林屈脊低腰,我曲躬躬的向地皮上伏。” 元  無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則見他曲躬躬笑把言詞問。”

潼關

關隘名。古稱 桃林塞 。 東漢 時設 潼關 ,故址在今 陝西省 潼關縣 東南,處 陝西 、 山西 、 河南 三省要衝,素稱險要。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 河 在 關 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 潼關 。” 唐 杜甫 《北征》詩:“ 潼關 百萬師,往者散何卒。”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只要明天從 潼關 附近衝過去,到了 河南 ,官兵就再也包圍不住咱們啦。”

詩詞推薦

鵲踏枝原文_鵲踏枝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