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其十三

作者:吳當 朝代:元代

讀史·其十三原文

一方僻險控孫曹,兵術相疑治道高。

尚父鷹揚身未死,詎應典午得稱豪。

詩詞問答

問:讀史·其十三的作者是誰?答:吳當
問:讀史·其十三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讀史·其十三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豪韻

參考注釋

一方

(1).一邊。多指遠處。《詩·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鄭玄 箋:“在大水之一邊,假喻以言遠。”《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扁鵲 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 司馬貞 索隱:“方猶邊也,言能隔牆見彼邊之人。”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今果分別,各在一方。” 宋 范成大 《送王仲顯赴瓊筦》詩:“十年五別歲月老,一方萬里音塵稀。”

(2).一處。指所居住的地方。《詩·小雅·角弓》:“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於己斯亡。” 鄭玄 箋:“無善心之人,則徙居一處怨恚之。”《西遊記》第六五回:“經上言三千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 觀音 在 南海 , 普賢 在 峨眉 , 文殊 在 五台 。” 清 顧炎武 《與人書》之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

(3).一個方面;一帶地方。《漢書·終軍傳》:“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齊書·竟陵王子良傳》:“ 齊 有天下日淺,恩洽未布,一方或飢,當加優養。” 宋 歐陽修 《乞獎用孫沔札子》:“其養練士卒,招撫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邊人思之。”《古今小說·張道陵七試趙昇》:“所以一方懼怕,每年用重價購求一人,赤身綁縛,送到廟中。” 陳沂 《奔襲劉黑七》:“我這下子活捉了他,不僅為我們這一方的老鄉們除了害,我還可以立一個特等功。”

(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禮·考工記·鮑人》:“信而直,則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則是一方緩、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緩、一方急,則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晉書·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奧,不可以一體守也。” 宋 曾鞏 《請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為書札子》:“況於時異事殊,而可以膠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

(5).一種;一類。《慎子·民雜》:“是以大君因民之能為資,盡包而畜之,無能去取焉。是故不設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無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訓》:“以死生為一化,以萬物為一方。” 高誘 註:“方,類也。”《西京雜記》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藝,居接士之館。”

(6).猶言一種方法。《呂氏春秋·君守》:“今之為車者,數官然後成。夫國豈特為車哉,眾智眾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車也。” 高誘 註:“方,道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養氣》:“雖非胎息之邁術,斯亦衛氣之一方也。”

(7).一種配方或藥方。《南齊書·虞悰傳》:“ 悰 善為滋味,和齊皆有方法……上就 悰 求諸飲食方, 悰 秘不肯出。上醉後,體不快, 悰 乃獻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遊記》第七九回:“朕得一疾, * 日久不愈。幸國丈賜得一方,藥餌俱已完備,只少一味引子。”

(8).指東西南北四方之一。 唐 李賀 《北中寒》詩:“一方黑照三方紫, 黃河 冰合魚龍死。”

(9).數量詞。用於方形的東西。 唐 曹松 《碧角簟》詩:“八尺碧天無點翳,一方青玉絶纖塵。”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壺酒,買一方肉。” 元 曾瑞 《留鞋記》第四折:“將繡花鞋一隻、香羅帕一方,揣在小生懷內。”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湘事記·軍事篇二》:“其時都督印信未刊,隨取草紙一方,上書都督 焦 臨時命令,委任某為標統,某為營官,下蓋四正小印。” 臧克家 《罪惡的黑手》詩二:“有的把巧思運入一方石條的花紋,有的持一塊木片仔細地端詳。”

(10).數量詞。用於田地、土地。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榆白楊》:“種榆法:於其地畔種者,致雀損穀;既非叢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種之。” 唐 王建 《上田僕射》詩:“一方新地隔河煙,曾接諸生聽管絃。” 宋 張載 《經學理窟·周禮》:“井田亦無他術,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畫定,使人受一方,則自是均。”

(11).數量詞。指一個方形,猶言一片。 唐 李端 《送從叔赴洪州》詩:“後夜相思處,中庭月一方。” 唐 劉禹錫 《生公講堂》詩:“高坐寂寥塵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12). 宋 代《方田法》,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當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步為一方。見《宋史·食貨志上二》及《文獻通考·田賦四》。

(13).一面。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 魯迅 《集外集拾遺·關於知識階級》:“至於諸君,是與舊的不同,是二十世紀初葉青年,如在勞動大學一方讀書,一方做工,這是新的境遇。”

(14).指事務上相對的兩個方面之一。 孫中山 《民族主義》第四講:“在戰爭的兩方面,一方叫做協商國,一方叫做同盟國。”

(15).一萬的隱語。詳“ 一乾一方 ”。

孫曹

三國 時 吳 主 孫權 和 魏 主 曹操 的並稱。 清 傷時子 《蒼鷹擊·劫械》:“ 廬江 最上游,赫赫雄藩守。弔 孫曹 爭戰陳跡空留。”

兵術

兵法,戰術。《北史·房豹傳》:“ 李老 、 孔丘 之才智, 呂望 、 孫武 之兵術……不應歷運之兆,終無帝主之位。” 唐 李德裕 《題冠蓋里》詩:“自喜無兵術,輕裘上閟宮。”

相疑

互相猜疑。《莊子·在宥》:“於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誕信相譏,而天下衰矣。” 明 張居正 《與南台長言中不乾外政書》:“一旦上下相疑,南北冰炭,而後責僕以維持周全之,僕亦不能。”《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兩個人彼此相疑,大家混爭,驚起地方鄰里人等,多來問故。”

治道

(1).治理國家的方針、政策、措施等。《禮記·樂記》:“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夫駁議偏辨,各執異見;對策揄揚,大明治道。” 宋 王安石 《答曾公立書》:“治道之興,邪人不利。” 王闓運 《<尚書大傳>序》:“然就其斷章,尋與宏旨,足以佐治道,存先典,明古訓,雄文章。”

(2).修築道路。《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治道二歲,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費以巨萬計。”《新唐書·韓琬傳》:“ 永淳 時, 雍丘 令 尹元貞 坐婦女治道免官,今婦夫女役常不知怪。”

尚父

亦作“ 尚甫 ”。1.指 周 呂望 。意為可尊敬的父輩。《詩·大雅·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揚。” 毛 傳:“尚父,可尚可父。” 鄭玄 箋:“尚父, 呂望 也。尊稱焉。”一說為 呂望 之字。 馬瑞辰 通釋:“‘父’與‘甫’同。甫為男子美稱, 尚父 其字也,猶 山甫 、 孔父 之屬。”《藝文類聚》卷二八引 漢 班彪 《游居賦》:“想 尚甫 之威虞,號蒼兕而明誓。” 宋 張元乾 《滿庭芳》詞:“比 渭 濱甲子, 尚父 難兄。” 清 唐孫華 《磻溪》詩:“ 尚父 精神老更遒,一竿唾手取神州。”

(2).後世用以尊禮大臣的稱號。《三國志·魏志·董卓傳》:“ 卓 至西京,為太師,號曰尚父。”《新唐書·郭子儀傳》:“ 德宗 嗣位,詔還朝,攝冢宰,充山陵使,賜號‘尚父’。”《新唐書·宦者傳下·李輔國》:“帝矍然欲翦除,而憚其握兵,因尊為尚父。”《三國演義》第八回:“﹝ 卓 ﹞自此愈加驕橫,自號為‘尚父’。”

鷹揚

(1).威武貌。《詩·大雅·大明》:“維師 尚父 ,時維鷹揚。” 毛 傳:“鷹揚,如鷹之飛揚也。”《後漢書·陳龜傳》:“臣無文武之才,而忝鷹揚之任。” 元 薩都剌 《威武曲》:“當年意氣何鷹揚,手扶天子登龍牀。” 清 孫枝蔚 《苦雨雜詩》之四:“ 呂尚 釣 磻溪 竟展鷹揚志。”

(2).武事的代稱。 太平天囯 洪仁玕 《乾王洪寶制》:“況我真聖主文武同科,鹿鳴與鷹揚並重。”

(3).逞威;大展雄才。《後漢書·劉陶傳》:“羣小競進,秉國之位,鷹揚天下,烏鈔求飽,吞肌及骨,並噬無猒。”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昔 仲宣 獨步於 漢 南, 孔璋 鷹揚於 河 朔 。” 唐 胡曾 《鴻門》詩:“ 項籍 鷹揚六合晨, 鴻門 開宴賀亡 秦 。” 明 沉鯨 《雙珠記·並拜榮陛》:“虎奮三軍,鷹揚千里,可信是青雲器。”

(4).古代武官名號。《北史·隋紀下·煬帝》:“壬辰, 雁門 賊帥 尉文通 ,聚眾三千,保於 莫壁谷 ,遣鷹揚 楊伯泉 擊破之。” 唐 劉禹錫 《武夫詞》:“借問胡為爾?列校在鷹揚。”參見“ 鷹揚府 ”。

應典

〈方〉∶把自己說過的話付諸行動

你可得言要應典哪!——《小五義》

詩詞推薦

  • 游月岩書二絕經紀其清

    趙虞臣宋代〕蘭著秋花分外奇,月岩清坐聽枰棋。笑譚相與同心處,更近新涼八月時。
    讀史·其十三原文_讀史·其十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念奴嬌

    佚名宋代〕素娥不老,才勝賞中秋、無邊月色。又報仙翁來桂苑,連慶生申佳節。玉宇無塵,金莖有露,對景成三絕。重陽近
    讀史·其十三原文_讀史·其十三的賞析_古詩文
  • 鎖窗寒/瑣寒窗

    王沂孫宋代〕趁酒梨花,催詩柳絮,一窗春怨。疏疏過雨,洗盡滿階芳片。數東風、二十四番,幾番誤了西園宴。認小簾朱戶,
  • 政和鹿鳴宴五首

    佚名宋代〕首善京師,灼於四方。孫我髦士,金玉其相。飲酒樂曲,吹笙鼓簧。勉武徒御,觀國之光。
    讀史·其十三原文_讀史·其十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初到陸渾山莊

    宋之問唐代〕授衣感窮節,策馬凌伊關。歸齊逸人趣,日覺秋琴閒。寒露衰北阜,夕陽破東山。浩歌步榛樾,棲鳥隨我還。
  • 寄九華費冠卿

    姚合唐代〕逍遙罾繳外,高鳥與潛魚。闕下無朝籍,林間有詔書。夜眠青玉洞,曉飯白雲蔬。四海人空老,九華君獨居。此心
  • 歲暮懷徐德裕

    李昱元代〕客居在南山,山空歲雲莫。青陽殘夜逼,華發流年度。掩書坐無聊,風燈影回互。懷我冰玉人,悠悠隔長路。孔孟
  • 僧院牡丹

    陳標唐代〕琉璃地上開紅艷,碧落天頭散曉霞。應是向西無地種,不然爭肯重蓮花。
    讀史·其十三原文_讀史·其十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江南謠

    陳允平宋代〕柳絮飛時話別離,梅花開後待郎歸。梅花開後無訊息,更待明年柳絮飛。
    讀史·其十三原文_讀史·其十三的賞析_古詩文
  • 題唐寅摹古畫冊·其八·松濤澗築

    乾隆清代〕松聲濤則同,澗韻築實似。濤松或賴風,築澗響無止。澗兮與松兮,相遇隨天委。築乎復濤乎,浸假由人擬。古鶴
  • 梅堯臣宋代〕桑間小婦好聲音,映葉穿枝意已深。盡日呼郎郎不應,蕭蕭風雨到前林。
    讀史·其十三原文_讀史·其十三的賞析_古詩文
  • 京口呈張合學

    陳造宋代〕歸懷未用話南園,臥治於今又北門。但息兒啼寬上意,小稽霆擊取中原。虎頭銳視非無種,獅子當觴且勿喧。更恐
    讀史·其十三原文_讀史·其十三的賞析_古詩文
  • 聲聲慢

    趙宰宋代〕洞賓仙客,誕節明朝,方齋今日稱觴。為有金丹,希年近也康強。平生鐵石肺腑,肯依阿、貪戀朝行。芹溪上,把
    讀史·其十三原文_讀史·其十三的賞析_古詩文
  • 鷓鴣天(詠紅梅)

    向子諲宋代〕江北江南雪未消。此花獨步百花饒。青枝可愛難為杏,綠葉初無不是桃。多態度,足風標。蕊珠仙子醉紅潮。絕憐
  • 烏梅

    李龍高宋代〕婦舌安能困董宣,曹郎那解汙張翰。任君百計相薰炙,本性依然帶點酸。
    讀史·其十三原文_讀史·其十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沁園春 不肖掾內台,時西溪王公為侍御史,

    張之翰元代〕為前台掾。其後柳溪耶律公提刑河北,頤軒李兄都司台幕,皆平昔所敬慕者。至冬十月,迫以北歸,由維揚至金陵
  • 詠懷·其一

    王隼清代〕鏡里驚新鬢,蹉跎愧此身。無才寧畏賤,失計豈辭貧。白鶴存知己,青山寄古人。有情溪月影,竹屋夜相親。
  • 又觀音贊

    釋道璨宋代〕如嶼兮媚川,如山兮倚天。大哉圓通之道,民無得而名焉。
    讀史·其十三原文_讀史·其十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奉和陳賢良

    蘇軾宋代〕不學孫吳與六韜,敢將駑馬並英豪。望窮海表天還遠,傾盡葵心日愈高。身外浮名休瑣瑣,夢中歸思已滔滔。三山
    讀史·其十三原文_讀史·其十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李嶠唐代〕貢禹懷書日,張衡作賦辰。杏花開鳳軫,菖葉布龍鱗。瑞麥兩岐秀,嘉禾同穎新。寧知帝王力,擊壤自安貧。
讀史·其十三原文_讀史·其十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