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季女二首·其二原文
女死未及殤,其母晝夜啼。
痛念父子恩,亦復為酸嘶。
叩門來知己,慰釋巧言詞。
有生會歸盡,壽夭理亦齊。
傷生遺親憂,過哀豈非迷。
攬涕謝訓言,仰視白日西。
安得千斛酒,終朝醉如泥。
詩詞問答
問:哭季女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何瑭
問:哭季女二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未及
(1) 來不及
老師未及說完,下課鈴響了
(2) 並未涉及
他所說的只是事,而未及你本人
晝夜
(1) 白晝與夜晚
不分晝夜
晝夜營業
死生,晝夜事也。——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晝夜搒訊。——《明史》
(2) 又
晝夜不息
晝夜巡擾。——《廣東軍務記》
痛念
謂顧念其痛而撫慰之。《左傳·昭公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 晉 杜預 註:“燠休,痛念之聲。” 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燠休,痛其痛而念之。若今小兒痛,父母以口就之曰燠休,代其痛也。”
父子
父親和兒子,古時也指叔侄
亦復
(1).也。表示同樣。《後漢書·霍諝傳》:“至於趨利避害,畏死樂生,亦復均也。”《世說新語·言語》“ 德操 曰” 南朝 梁 劉孝標 註:“如君所言,亦復佳。”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結構》:“半途而廢者居多,差釐毫而謬千里者,亦復不少也。” 茅盾 《子夜》七:“弱者終不免被吞併,企業界中亦復如此。”
(2).又。《世說新語·德行》“我何顏謝 桓公 ” 南朝 梁 劉孝標 註:“一門之內,有忠與孝,亦復何恨!”
酸嘶
(1).酸痛劇烈之貌。 三國 魏 曹植 《釋愁文》:“臨餐困於哽咽,煩寃毒於酸嘶。” 宋 范成大 《不寐》詩:“合體競酸嘶,莫夜輒增極。”
(2).哀鳴;悲嘆。《梁書·昭明太子統傳》:“驥蹀足以酸嘶,挽悽鏘而流泫。” 元 鄭光祖 《王粲登樓》第三折:“我這裡望中原,思故里,不由我感嘆酸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巧娘》:“俄見女郎綳嬰兒,自穴中出,舉首酸嘶,怨望無已。”
叩門
敲門。《史記·袁盎晁錯列傳》:“夫一旦有急叩門,不以親為解,不以存亡為辭,天下所望者,獨 季心 、 劇孟 耳。” 晉 陶潛 《乞食》詩:“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紅樓夢》第二六回:“再往 * 來,門已關了, 黛玉 即便叩門。” 茅盾 《虛驚》:“一叢巨大的黑影漸漸移近了,光景就是曾去叩門而且進去過的那所大房子。”
知己
(1) 了解、賞識自己
(2) 親密的朋友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唐· 高適《別董大》
(3) 彼此相互了解而關係密切的
知己話
慰釋
寬慰;寬解。《漢書·谷永傳》:“慰釋皇太后之憂慍,解謝上帝之譴怒。” 顏師古 註:“釋,散也。” 宋 蘇轍 《答陳師仲書》:“手足舞蹈,以 * 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外郡·南宋陵寢》:“初,梓宮來歸,有 王之道 者,請斵神櫬之下者視之,然後奉安。時議不從,預製袞冕納之於槨。蓋此舉姑以慰釋人心,一辨真偽,則事體便難收拾矣。”
言詞
(1).說話或寫文章時所用的詞句。 晉 陸雲 《登台賦》:“肅言詞而述業兮,乃啟行乎北京。” 唐 韓愈 《歸彭城》詩:“言詞多感激,文字少葳蕤。”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一俗士言詞猥鄙,喋喋不休,殊敗人意。” 孫犁 《澹定集·金梅<文海求珠集>序》:“所為文章,所發言詞,謙虛信實,若有不足,若有不勝,使人讀起來,有咀嚼回味的餘地。”
(2).指言論。 唐 韓愈 《韓滂墓志銘》:“ 老成 為伯父起居舍人某後,起居有德行,言詞為世軌式。”
有生
有生命者,指人類
有生之初。——清· 黃宗羲《原君》
會歸
(1).《書·洪範》:“會其有極,歸其有極。”謂君王聚合諸侯臣民,有其準則;諸侯臣民歸順君王,亦有其準則。後以“會歸”為共同依歸的極則。《北史·周紀下·高祖武帝》:“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競;九流七略,異説相騰。道隱小成,其來舊矣,不有會歸,爭驅靡息。” 唐 呂溫 《代百官請上尊號第三表》:“臣聞強名曰道,莫體混元之功;推大於天,豈報生成之德。徒以定物視聽,示人津涯;俾其會歸,有所則象。”
(2).會合;歸結。 唐 王勃 《八卦卜大演論》:“故據滄海而觀眾水,則江河之會歸可見也。” 宋 程大昌 《考古編·象刑一》:“凡此數説,雖不能會歸於一,要其大致,皆謂別異衣服以愧辱之,而不至於用刑。”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九講:“把理與事這樣統一起來認識,就可以從語言上會歸宗旨,而不是強為之解。”
(3).結局,結果。 清 蔣士銓 《香祖樓·轉情》:“觀其源始,不離色心;檢其會歸,莫非苦趣。”
壽夭
(1).長命與夭折。《莊子·應帝王》:“ 鄭 有神巫曰 季鹹 ,知人之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楚辭·九歌·大司命》:“紛總總兮九州,何壽夭兮在予!” 唐 黃滔 《祭林先輩》:“誠壽夭靡移於夙契,且鬼神何害於善人。” 明 沉采 《千金記·訛傳》:“聽傷悲可憐恩情已斷,人生壽夭天之限,勸不須淚漣。”《紅樓夢》第九八回:“ 林姑娘 是老太太最疼的,但只壽夭有定,如今已經死了。”
(2).壽命短促。《楚辭·七諫·怨世》:“獨冤抑而無極兮,傷精神而壽夭。” 王逸 註:“壽命夭也。”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老身年六十歲,不為壽夭;奈孩兒年少,未得從夫,卻如之奈何?”
(3).謂壽限。 清 惲敬 《說仙上》:“有朝夕為壽夭者,蜉蝣是也。有三十日為壽夭者,蟬是也。”
傷生
(1).傷害生命。《莊子·讓王》:“君固愁身傷生,以憂戚不得也。” 宋 蘇軾 《代張方平諫用兵書》:“臣聞好兵猶好色也,傷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 * 之事非一,而好兵者必亡。此理之必然者也。”《花月痕》第五回:“蓋積勞所以致疾,而久鬱所以傷生。”
(2).妨害活人。《孝經·喪親》:“三日而食,教民不以死傷生,毀不滅性。”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喪祭無度,傷生之蠹也。” 隋 王通 《中說·天地》:“古者不以死傷生,不以厚為禮。”
(3).猶殺生。《西遊記》第七六回:“師父看見,又説我們傷生,只調柄子來打罷。” 巴金 《秋》三四:“ 張惠如 像對小孩子說話似地哂笑道:‘……我吃素,其實我只是不吃肉,這是因為我不贊成傷生。’”
(4).因活著而感到哀傷。 明 李贄 《焚書·傷逝》:“人莫不欲生,然卒不能使之久生;人莫不傷逝,然卒不能止之使勿逝……故吾直謂死不必傷,唯有生乃可傷耳。勿傷逝,願傷生也。”
遺親
(1).謂疏遠或遺棄雙親。《大戴禮記·哀公問於孔子》:“是故君子興敬為親,舍敬是遺親也。”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中:“國子監諸館生,洿雜無良, 陽城 為司業,以道德訓喻,有遺親三年者勉之歸覲,由是生徒稍變。”
(2).指遺忘父親名字而不提及。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至於宗經矩聖之典,端緒豐贍之功,遺親攘美之罪,徵賄鬻筆之衍, 公理 辨之究矣。”
(3).指死去的雙親或親族。《宋書·蕭惠開殷琰傳論》:“昔 啟方 説主,跡表遺親, 鄧攸 淳行,愛兼猶子。”
豈非
難道不是…?用於反問
豈非咄咄怪事?
攬涕
亦作“擥涕”。揮淚。《楚辭·九章·思美人》:“思美人兮,擥涕而竚眙。” 王夫之 通釋:“擥涕,揮淚也。” 三國 魏 曹植 《三良詩》:“攬涕登君墓,臨穴仰天嘆。” 唐 楊炯 《<王勃集>序》:“蓋以投分相期,非弘詞説,澘然擥涕,究而序之。” 唐 司空圖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既抗言而誓眾,方攬涕以登車。” 清 徐枋 《別詩》:“恐傷遊子心,攬涕不敢下。”
訓言
教誨之言。 宋 宋祁 《代楊太尉謝加節度使表》:“臣敢不祗服訓言,罄輸忠力。” 清 馬維翰 《早發侜浦》詩:“銘心寶訓言,守身日三省。”
仰視
仰頭向上看
白日
(1) 白天
(2) 太陽
白日依山盡。——唐· 王之渙《登鸛雀樓》
(3) 泛指時光
浪費白日
終朝
(1).早晨。《詩·小雅·采綠》:“終朝采緑,不盈一匊。” 毛 傳:“自旦及食時為終朝。”《左傳·僖公二十七年》:“ 楚子 將圍 宋 ,使 子文 治兵於 睽 ,終朝而畢,不戮一人。”
(2).整天。 晉 陸機 《答張悛》詩:“終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瞑。” 唐 杜甫 《冬日有懷李白》詩:“寂寞書齋里,終朝獨爾思。” 清 李漁 《奈何天·巧怖》:“願相同,終朝不離。”
醉如泥
(1).爛醉貌。《後漢書·周澤傳》“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 唐 李賢 註:“《漢官儀》此下云:‘一日不齋醉如泥。’” 唐 杜甫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詩之三:“肯藉荒亭春草色,先判一飲醉如泥。” 宋 張孝祥 《西江月》詞:“三杯村酒醉如泥,天色寒呵且睡。” 清 李福 《浣溪沙》詞:“望裡層層眾緑齊,春風也怕子規啼,只須飲到醉如泥。”
(2).酒杯名。 宋 無名氏 《五國故事》卷下:“ 延羲 在位,為長夜之飲,鍛銀葉為酒杯,以賜飲羣下。銀葉既柔弱,因目之為冬瓜片,又名之曰醉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