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有吟詠輒以示大學士並南書房翰林等或命依韻迭和非以辭藻相誇尚幾暇之餘相與優遊翰墨亦可以陶性情驗政事比之徵歌選舞不猶愈乎因書以示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宣尼曾有訓,群居不及義。

況在君臣間,尤貴同茲志。

譬彼舟楫具,大川方堪濟。

彼民有隱情,孰為達其意。

或政有偏頗,孰為防其弊。

三百一言蔽,曰惟無邪思。

可知詩教正,其葩乃餘事。

維予忝民上,奉三而出治。

所愧理未純,因之政多戾。

皤皤二三臣,鹹具經邦智。

濟濟翰苑英,亦有責難誼。

因言匡不逮,所益良匪細。

若徒獻頌詞,恐滋後來議。

詩詞問答

問:《每有吟詠輒以示大學士並南書房翰林等或命依韻迭和非以辭藻相誇尚幾暇之餘相與優遊翰墨亦可以陶性情驗政事比之徵歌選舞不猶愈乎因書以示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

參考注釋

宣尼

漢平帝 元始 元年追謚 孔子 為 褒成宣尼公 ,後因稱 孔子 為 宣尼 。見《漢書·平帝紀》。 晉 左思 《詠史》詩之四:“言論準 宣尼 ,辭賦擬 相如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師友》:“ 互鄉 童子,當願接於 宣尼 ; 蘇門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 。”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五》:“續 杏壇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養也。” 清 惲敬 《前光祿寺卿伊公祠堂碑銘》:“入聖之要,下學上達, 宣尼 所傳,存之存之。”

群居

成群地聚居於一處

不及

(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幾年前

(2)

 

趕不上,來不及

躲避不及

後悔不及

(3)

 

夠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為對風采的描繪…,這部書是其他任何書都不及的

君臣

(1).君主與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彼見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陽禮教讓賦》:“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義;禮無違者,遂詣賓主之情。”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黃陶庵集外詩》:“當日君臣荒樂,文武酣嬉之狀,如遇目前。”

(2).中醫方劑中的主藥與輔藥。《素問·至真要大論》:“方制君臣何謂也? 岐伯 曰:‘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雲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藥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 吳金 害了個寒症, 陳小四 假意殷勤,贖藥調理。那藥不按君臣,一服見效, 吳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調飲啜》:“可見性好之物,多食不為祟也,但亦有調劑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與食較,則食為君而肉為臣。”詳“ 君臣佐使 ”。

貴同

謂以同一為貴。 老 莊 泯物我,齊萬物,故以和光同塵為貴。《晉書·皇甫謐傳》:“達者貴同,何必獨異;羣賢可從,何必守意。”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 何晏 、 鄧颺 ,有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內無關籥,貴同惡異,多言而妬前,多言多釁,妬前無親。”

舟楫

(1) 船和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荀子·勸學》

(2) 水上船隻

江河湖澤給我們以舟楫之利

舍鞍馬仗舟楫。——《資治通鑑》

幸有舟楫遲。——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民有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口號之一。 孫中山 《黨員須研究革命主義》:“民有,即民族也。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二族所可獨佔。” 郭沫若 《文化上的友誼競賽》:“真正的‘民治、民享、民有’要在社會主義制度之下才能實現。”

隱情

隱瞞實情,也指隱瞞

偏頗

不公平;偏袒

內偏頗於妻子,外僭惑於知友。——王符《潛夫論》

百一

(1).百中之一。言極難得。 漢 王符 《潛夫論·三式》:“下士邊遠,能詣闕者,萬無數人;其得省治,不能百一,郡縣負其如此也。” 唐 韓愈 《別知賦》:“惟知心之難得,斯百一而為收。” 宋 秦觀 《奇兵策》:“提百一之士,力扛鼎而射命中者,縋山航海。” 清 王夫之 《繹思》:“固殫心竭慮而不宣其百一,抑亦盍各舒情以詔方將。”

(2).古代言災變運數者,以陰陽代表對立面,陰為六,陽為一,互為消長。百一為陽數極點,百六為陰數極點。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七三:“未知百一窮陽數,略請先生止的看。”

(3).見“ 百一詩 ”。

邪思

猶邪念。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人若知這良知訣竅,隨他多少邪思枉念,這裡一覺,都自消融。”《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不是三生應判與,直須慧劍斷邪思。”

可知

見“ 可知道 ”。

教正

指教糾正。把自己的作品送給別人看時的套語。 清 惲敬 《答儷笙尚書書》:“先生當代大君子,乃肯垂念愚鄙之夫所不足者而教正之。” 許傑 《談諷刺》:“草草書此,尚祈賢明教正。”

出治

治理國家。 明 宋濂 《送徐教授纂修日曆還任序》:“凡興王出治之典,命將行師之績,采章文物之懿,律歷刑法之詳……必商榷而謹書之。”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天父下凡詔書》二:“至若閨門為王化之始,宮中為出治之原,故明明德於天下者必先治其國,而欲治其國者必先齊其家。”

皤皤

(1).白髮貌。形容年老。《漢書·敘傳下》:“ 營平 皤皤,立功立論。” 顏師古 註:“皤皤,白髮貌也。”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皤皤 董叟 ,謀我 平陰 ,三軍縞素,天下歸心。” 前蜀 貫休 《秋末入匡山船行》詩之四:“誰如垂釣者,孤坐鬢皤皤。”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苞苴不行請謁絶,滿朝黃髮皆皤皤。” 王闓運 《<桂陽州志>序》:“皇風初扇, 北 園皤皤;表此介士,裴回山阿。”

(2).潔白貌。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補編·蔣琛》:“有俳優揚言曰:‘皤皤美女,唱《公無渡河歌》。’”

(3).豐富貌。《文選·左思<魏都賦>》:“豐餚衍衍,行庖皤皤。” 李善 注引 王肅 曰:“皤皤,豐多貌也。”

(4).腹大貌。 陳三立 《題顧石公<松花江踏雪尋詩圖卷子>》詩:“皤皤之腹高頰權,咄嗟白眼橫青天。”

三臣

(1).古指三公、三卿等。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天有四時,時三月;王有四選,選三臣。”

(2).泛指重臣。 唐 李德裕 《奉和聖制南郊禮畢詩》:“三臣皆就日,萬國望如雲。”

(3). 春秋 魯 之 仲孫 、 叔孫 、 季孫 氏稱“三臣”。

(4).指 衛 之 仲叔圉 、 祝鮀 、 王孫賈 。見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名臣上·衛三臣》。

(5).指 南宋 末抗 元 殉節的 文天祥 、 張世傑 、 陸秀夫 。 陶鑄 《訪崖門》詩:“縱使三臣能復國,也難五族共圖存。”

濟濟

(1).眾多貌。《詩·大雅·旱麓》:“瞻彼 旱 麓,榛楛濟濟。” 毛 傳:“濟濟,眾多也。” 唐 盧綸 《元日早朝呈故省諸公》詩:“濟濟延多士,躚躚舞百蠻。” 鄭觀應 《盛世危言·西學》:“數年之後有不人才濟濟者,吾不信也。” 李劼人 《 * 》第三部第九章:“偌大的廣場,已是人眾濟濟。”

(2).整齊美好貌。《詩·齊風·載驅》:“四驪濟濟,垂轡濔濔。”《隋書·音樂志中》:“昭昭車服,濟濟衣簪。” 元 戴善夫 《風光好》第二折:“空那般衣冠濟濟,狀貌堂堂,卻為甚偏嫌俺妓女,怕見婆娘?”

莊敬貌。濟,通“ 齊 ”。《詩·大雅·公劉》:“蹌蹌濟濟,俾筵俾幾。” 鄭玄 箋:“濟濟,士大夫之威儀也。”《管子·形勢解》:“濟濟者,誠莊事斷也。”《漢書·劉向傳》:“臣聞 舜 命九官,濟濟相讓,和之至也。”《隋書·音樂志上》:“其容穆穆,其儀濟濟。” 宋 司馬光 《乞罷詳定押班札子》:“朝廷不聞肅雍濟濟之風,數有變色分爭之醜,臣竊為陛下惜之。” 孫中山 《香港興中會章程》:“堂堂 * ,不齒於列邦;濟濟衣冠,被輕於異族,有志之士,能不痛心!”

翰苑

(1).文苑。文翰薈萃之處。 唐 王勃 《上武侍極啟》:“攀翰苑而思齊,傃文風而立志。”

(2).翰林院的別稱。《宋史·蕭服傳》:“文辭勁麗,宜居翰苑。” 清 鈕琇 《觚賸續編·得樹》:“二甲第二入翰苑,非其志也。”

責難

指摘責備;非難

作者不應在評價問題上責難他的評論者

不逮

(1).不足之處;過錯。《書·冏命》:“懋乃後德,交修不逮。” 孔 傳:“勉汝君為德,更代修進其所不及。”《漢書·文帝紀》:“詔曰……及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 顏師古 註:“不逮者,意慮所不及。” 唐 韓愈 《進順宗實錄表狀》:“史官 沉傳師 等採事得於傳聞,詮次不精,致有差錯。聖明所鑒,毫髮無遺,恕臣不逮,重令刊正,今並添改訖。” 孫中山 《上李鴻章書》:“萃全國學者之能,日稽考於古人之所已知,推求乎今人之所不逮,翻陳出新,開世人無限之靈機。”

(2).比不上;不及。《書·周官》:“今予小子,祇勤於德,夙夜不逮。” 孔 傳:“雖夙夜匪懈,不能及古人。” 漢 陳琳 《為曹洪與魏文帝書》:“由此觀之,彼固不逮下愚。” 宋 蘇軾 《代張方平諫用兵書》:“而況所在將吏,罷軟凡庸,較之古人,萬萬不逮。” 臧克家 《京華練筆三十年》:“我自覺力有不逮,但勉力為之。”

頌詞

(1) 表彰功績或表達祝願的講話或文章

(2) 大使在遞交國書時發表的講話

後來

屬於隨後的時間或時期的;繼…之後出現的

後來的情況好多了

後來的行動

詩詞推薦

每有吟詠輒以示大學士並南書房翰林等或命依韻迭和非以辭藻相誇尚幾暇之餘相與優遊翰墨亦可以陶性情驗政事比之徵歌選舞不猶愈乎因書以示之原文_每有吟詠輒以示大學士並南書房翰林等或命依韻迭和非以辭藻相誇尚幾暇之餘相與優遊翰墨亦可以陶性情驗政事比之徵歌選舞不猶愈乎因書以示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