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扇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搖扇原文

搖扇風即生,自然非勉強。

天炎風亦炎,氣爽風亦爽。

謂風自扇出,風性應無兩。

謂風不藉扇,扇收風何往。

祝鮀不能辨,公輸難措想。

明有時而暗,泰山蔽一掌。

智有時而愚,揚聲以止響。

倏忽喪混沌,神珠得罔象。

誰能去安排,豁然天地朗。

詩詞問答

問:搖扇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搖扇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養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十二

參考注釋

搖扇

(1).迅疾。《方言》第二:“搖扇,疾也。 燕 之外鄙 朝鮮 洌水 之閒曰搖扇。”《廣雅·釋詁一上》:“搖扇,疾也。” 王念孫 疏證:“搖、扇皆有疾義也。”

(2).動搖,煽動。《舊唐書·文宗紀上》:“ 王智興 奏部下將 石雄 搖扇軍情,請行朝典,乃長流 白州 。”

揮扇。 唐 李白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詩:“西來一搖扇,共拂 元規 塵。”

自然

(1) 宇宙萬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總和,即整個物質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擇於自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近於自然。——蔡元培《圖畫》

(2)

(3) 屬於或關於自然界的、存在於或產生於自然界的、非人為的

自然現象

自然之驗。——《史記·貨殖列傳》

(4) 不勉強,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動作很自然

復得返自然。(指無拘無束的田園生活)。——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傳》

(5) 不經人力干預而自由發展

聽其自然

(6) 當然

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魯迅《朝花夕拾》

勉強

(1) 不心甘情願

勉強同意

(2) 將就或湊合

勉強夠用

炎風

(1).指東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北曰炎風。” 高誘 註:“炎風,艮氣所生,一曰融風。”《淮南子·墬形訓》:“何謂八風?東北曰炎風。” 唐 杜甫 《諸將》詩之四:“炎風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聖朝。”參見“ 八風 ”。

(2).熱風。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蕤賓五月》:“炎風以扇戶,暑氣於是盈樓。” 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毒霧恆熏晝,炎風每燒夏。” 宋 楊萬里 《午熱登多稼亭》詩:“御風不必問雌雄,只有炎風最不中。卻是竹君殊解事,炎風篩過作清風。” 清 高述明 《塞外》詩:“炎風初解凍,夏草漸萌芽。”

爽風

方言。通風。 周立波 《艾嫂子》:“這裡很爽風,又朝陽。”

風性

作風性格。《後漢書·符融傳》:“ 膺 風性高簡,每見 融 ,輒絶它賓客,聽其言論。” 明 鹿善繼 《認真草·請謚揭》:“伏念職祖,儀質端凝,風性峻潔。”

無兩

獨一無二。《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貴重矣,於人臣無兩。” 郭沫若 《豕蹄·漆園吏游梁》:“他覺得他做寓言的工夫真正是古今無兩。”

不藉

(1).不憑藉;不依靠。 清 王韜 《淞隱漫錄·三怪》:“ 濟南 李大 ,業負販。捷足善走,自南詣北,往往不藉舟車。”

(2).不顧惜。 唐 布燮 《聽妓洞雲歌》:“ 嵇叔夜 鼓琴飲酒無閒暇;若使當時聞此歌,拋擲《廣陵》都不藉。”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你是為人須為徹,將衣袂不藉。” 元 宮天挺 《范張雞黍》第二折:“寸心酸,五情裂,咱功名已不藉。”

收風

指犯人放風后返回牢房。 羅廣斌 楊益言 《紅岩》第二一章:“他凝望著一間間牢房依次放風,依次收風。”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公輸

複姓。 春秋 時有 公輸班 。或稱 魯班 ,為 魯國 巧匠。班,或作“般”、“盤”。

措想

猶思索。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仙人島》:“ 桓 諛而慰之曰:‘適有一言,請席中屬對焉:“王子身邊,無有一點不似玉。”’眾未措想, 緑雲 應聲曰:‘黽翁頭上,再著半夕即成龜。’”

有時

(1).有時候。表示間或不定。《周禮·考工記·序》:“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 唐 張喬 《滕王閣》詩:“疊浪有時有,閒雲無日無。”《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心裡反悔 鳳翔 多了 焦 家這件事,卻也有時念及,心上有些遣不開。”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從一個遊樂場帶到另一個遊樂場,有時坐下來看一陣,有時站在那裡停一會。”

(2).謂有如願之時。 唐 李白 《行路難》詩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 劉雲 《婕妤怨》詩:“秋扇尚有時,妾身永微賤!”

泰山

(1) 東嶽,中國五嶽之首,中國名山,海拔1524米,位於山東泰安境內。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禪、祭告天地,多古蹟和文人墨跡,為旅遊勝地

(2) 古人把泰山作為高山的代表,常用來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寶貴的事物

有眼不識泰山

(3) 妻父的代稱

呼妻父為泰山,一說雲,泰山有丈人峰。—— 晁說之《晁氏客語》

一掌

一個手掌。多用以喻微小或獨力。《後漢書·黨錮傳·張儉論》:“ 儉 以區區一掌,而欲獨堙 江 河 ,終嬰疾甚之亂,多見其不知量也。” 唐 張祜 《題杭州靈隱寺》詩:“峯巒開一掌,朱檻幾環延。” 元 無名氏 《博望燒屯》第四折:“您手掿著黑白二子,乾坤事一掌包藏。”

時而

(1) 表示不定時地重複發生

蔚藍色的天空時而飄過幾片薄薄的白雲

(2) 疊用,表示不同的現象在一定時間內交替發生

時而受稱讚,時而受責備

揚聲

(1) 提高聲音

這兒吵鬧聲越來越大,我們只好揚聲說話

(2) 故意對外宣揚

他守口如瓶,不會往外揚聲

(3) 揚名;聲譽傳揚

倏忽

(1) 很快地

倏忽往來,莫知其方。——《呂氏春秋·決勝》

倏忽已三年

(2) 忽然

倏忽之間

混沌

(1) 我國民間傳說中指盤古開天避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團的狀態

(2) 形容矇昧無知的樣子

(3) 糊塗(常用來罵人)

神珠

(1).猶明珠。 唐 樓穎 《<國秀集>序》:“神珠匿耀,剖巨蚌而寧周;寳劍韜精,望鬥牛而未獲。”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二折:“莫不是少柴無米苦央及,便休題伶牙俐齒相支對,想著他親娘在日看承似神珠寳貝。” 元 袁桷 《次韻士文感興》:“神珠守深淵,光怪孰可比;矯矯林中鶴,絜白不受恥。”

(2).指 唐 代蹴毬戲中的皮質圓球。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毬驚杖奮合且離,紅牛纓紱黃金羈,側身轉臂著馬腹,霹靂應手神珠馳。”

(3).苦葴的別稱。

罔象

(1).亦作“ 罔像 ”。古代傳說中的水怪。或謂木石之怪。《國語·魯語下》:“水之怪曰龍、罔象。” 韋昭 註:“或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腫。”《莊子·達生》:“水有罔象。” 陸德明 釋文:“ 司馬 本作‘無傷’。云:狀如小兒,赤黑色,赤爪,大耳,長臂。一云:水神名。”《文選·張衡<東京賦>》:“殘夔魖與罔像,殪野仲而殲游光。” 薛綜 註:“罔象,木石之怪。” 宋 梅堯臣 《送聖民學士知登州》詩:“ 始皇 安得長,陰怪役罔象。”

(2).水盛貌。《楚辭·遠遊》:“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朱熹 集註:“罔象,水盛貌。”

(3).虛無。《文選·王褒<洞簫賦>》:“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李善 註:“罔象,虛無罔象然也。”

(4).同“ 象罔 ”。《莊子》寓言中的人物。見《莊子·天地》。 南朝 齊 張融 《答周顒書》:“但敷生靈以竦志,庶足下 罔象 以捫珠。”

安排

事先規定的程式

豁然

(1) 一下子徹底曉悟;開闊;頓時通達

(2) 坦蕩

待人豁然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詩詞推薦

搖扇原文_搖扇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