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坪原文
昔聞台山跡,五百應真過。
其來夫何自,其去又向那。
至今傳此坪,花宮據岩阿。
中坐人天師,應真圍駢羅。
范鐵各寫形,神通不同科。
偏乃缺其一,未至工傳訛。
不禁啞然笑,其然豈然呵。
峰樹及澗花,孰非應真么。
詩詞問答
問:羅漢坪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羅漢坪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歌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十一
參考注釋
五百
(1).古代在官輿前導引的役卒。《後漢書·宦者傳·曹節》:“越騎營五百妻有美色, 破石 從求之,五百不敢違。” 李賢 注引 韋昭 《辯釋名》:“五百,字本為‘伍’。伍,當也;伯,道也。使之導引當道中以驅除也。”
(2).執杖行刑。《後漢書·文苑傳下·禰衡》:“ 衡 言不遜順…… 祖 大怒,令五百將出,欲加箠。” 李賢 註:“五百,猶今之問事也。”《三國志·蜀志·劉琰傳》:“ 胡氏 有美色, 琰 疑其與 後主 有私,呼五百撾 胡 。”《續通典·職官十五》:“五百本為執楚導引之人,各代皆不特置, 唐 以後皆無此職名。”
應真
謂方是真話。 唐 韓偓 《無題》詩之二:“明言終未實,暗祝始應真。”
佛教語。羅漢的意譯。意謂得真道的人。《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 王喬 控鶴以沖天,應真飛錫以躡虛。” 李善 註:“應真,謂羅漢也。” 李周翰 註:“應真,得真道之人。” 唐 王昌齡 《諸官游招隱寺》詩:“應真坐松柏,錫杖掛窗戶。” 宋 惠洪 《冷齋夜話·羅漢第五尊失隊》:“予往 臨川 景德寺 ,與 謝無逸 輩升閣,得 禪月 所畫十八應真像,甚奇,而失第五軸。”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記觀宋子昭畫》:“丙辰二月二十一日,過 商丘 宋子昭 戶部觀畫, 李伯時 白描十八應真,最為奇妙。”
何自
何以,因何。《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文帝 輦過,問 唐 曰:‘父老何自為郎?家何在?’”《漢書·張良傳》:“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公以文章名於世而以忠信自結人主,朝廷知之可也,四方之人,何自知之?”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花宮
(1).指佛寺。 唐 李頎 《宿瑩公禪房聞梵》詩:“花宮仙梵遠微微,月隱高城鐘漏稀。” 唐 李白 《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詩:“玉斗橫網戶,銀河耿花宮。”參見“ 花雨 ”。
(2).猶仙界。 清 龔自珍 《如夢令》詞:“本是花宮么鳳,降作人間情種。不願住人間,分付藥爐煙送。”
岩阿
山的曲折處。 漢 王粲 《七哀詩》:“山崗有餘映,巖阿增重陰。”《文選·潘岳<河陽縣作>詩之二》:“川氣冒山嶺,驚湍激巖阿。” 呂良 註:“巖阿,山曲也。” 宋 歐陽修 《伊川獨游》詩:“巖阿誰可訪,興盡復空還。” 清 許承欽 《石竺山》詩:“坐想洪荒初,神 禹 未開鑿,汎濫沒巖阿,雲巢棲海若。”
中坐
(1).宴會中間。《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中坐,酒酣將出。”《晉書·祖逖傳》:“嘗置酒大會,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將何恨!’”
(2).座中;座間。《文選·江淹<擬顏延之侍宴>詩》:“中坐溢朱組,步櫩簉瓊弁。” 呂延濟 註:“中坐,謂座中也。” 唐 李賀 《申鬍子觱篥歌》:“心事如波濤,中坐時時驚。” 清 納蘭性德 《雨中花·送徐藝初歸崑山》詞:“中坐波濤,眼前冷暖,多少人難語。”
(3).謂放置在當中。 晉 左思 《蜀都賦》:“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賓,金壘中坐,餚槅四陳。”
(4).謂坐在半路上。《文選·江淹<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詩》:“中坐瞰蜿虹,俛伏視流星。” 呂延濟 註:“中坐,半山坐也。”
指星犯帝座。《史記·天官書》:“月、五星順入,軌道,司其出,所守,天子所誅也。其逆入,若不軌道,以所犯命之;中坐,成形,皆羣下從謀也。” 裴駰 集解引 晉灼 曰:“中坐,犯帝坐也。成形,禍福之形見也。”
天師
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的傳衣缽的人,被選為道教的首領
駢羅
駢比羅列。 漢 王逸 《九思·哀歲》:“羣行兮上下,駢羅兮列陳。”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景雲蔚岳,秀星駢羅。” 宋 司馬光 《樞密院開啟聖節道場排當散念作語》:“餚羞交錯,笙磬駢羅。” 清 鄒容 《革命軍》第二章:“至若於各行省中,擇其人物之駢羅,土產之豐阜,山川之險要者,命將軍都統之,而 漢 人不得居其職。”
寫形
(1).謂從外形審察病人。《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越人 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
(2).畫像,圖寫形貌。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公直》:“﹝ 陸德明 ﹞入朝, 太宗 引為文館學士,使 閻立本 寫形。” 宋 梅堯臣 《傳神悅躬上人》詩:“鑑貌不鑑道,寫形寧寫心。” 宋 鄧椿 《畫繼·徽宗皇帝》:“凡所得純白禽獸,一一寫形作冊。”
神通
佛教指神佛具有的神奇能力,今指出奇的手段或本領
大顯神通
老栓倒覺得爽快,仿佛一旦變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給人生命的本領似的。—— 魯迅《藥》
同科
(1) 同等
人之力有強弱不同科也。——《論語》朱熹注
(2) 科舉時代稱同屆考試中的人
同科狀元
傳訛
亦作“ 傳譌 ”。傳聞非實。 元 吳師道 《九月二十三日城外紀游》詩:“瑤池 漢 殿語茫昧,遂使世俗猶傳訛。”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序》:“著《扶風傳信録》一卷,非敢效《睽車》幽恠之所為,庶不致傳譌於後世云爾。” 魯迅 《朝花夕拾·後記》:“然而從此更傳訛下去。”
不禁
抑制不住,不由得
不禁失笑
不禁鼓起掌來
不禁不由
啞然
(“啞”舊讀 è) 形容笑聲
啞然失笑
其然
(1).猶言如此。《論語·憲問》:“子曰:‘其然,豈其然乎?’”《後漢書·黨錮傳序》:“若 范滂 、 張儉 之徒,清心忌惡,終陷黨議,不其然乎?”《周書·王傑王勇等傳論》:“ 耿豪 、 王勇 ,不其然乎。”
(2).必如此。《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申豐 ﹞對曰:‘其然,將具敝車而行。’” 杜預 註:“其然,猶必爾。”
詩詞推薦
設缸面酒款蕭翼,探得來字
辨才〔唐代〕初醞一缸開,新知萬里來。披雲同落寞,步月共裴回。夜久孤琴思,風長旅雁哀。非君有秘術,誰照不然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