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侯見和複次韻五首·其二原文
我亦聞弦知雅曲,松風聲不類鳴鸞。
相逢意氣須傾寫,一任旁人冷眼看。
詩詞問答
問:孫侯見和複次韻五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孫侯見和複次韻五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孫侯見和複次韻五首·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寒韻
參考注釋
雅曲
典雅的樂曲。《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惟與 程普 不睦”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瑜 曰:‘吾雖不及 夔 曠 ,聞弦賞音,足知雅曲也。’” 唐太宗 《春日玄武門宴群臣》詩:“清尊浮緑醑,雅曲韻朱弦。” 清 唐孫華 《閏三月十八日集忍庵堂中觀伎》詩:“ 吳 歈雅曲嫌耳熟,別打羯鼓停笙簫。”
風聲
傳出來的訊息
風聲很緊
走漏風聲
不類
(1).不善。《詩·大雅·瞻卬》:“不弔不祥,威儀不類。” 毛 傳:“類,善。” 孔穎達 疏:“威儀有不善。” 晉 劉琨 《勸進表》:“抗明威以攝不類,杖大順以肅宇內。”《舊唐書·德宗紀下》:“秉心匪彝,自底不類。兇狡成性,扇構多端。”
(2).作自謙之詞,猶不肖。《書·太甲中》:“予小子不明於德,自底不類。” 蔡沉 集傳:“不類猶不肖也。” 明 何景明 《六子詩序》:“六子者皆當世之名士也,予以不類,得承契納,輔志勵益者多矣!”
(3).不同;不象。《逸周書·官人》:“言行不類,終始相悖,外內不合。” 唐 韓愈 《石鼓歌》:“辭嚴義密讀難完,字型不類隸與科。”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水莽草》:“嗅之有異味,不類茶茗。” 郭沫若 《斷斷集·從典型說起--<豕蹄>的序文》:“這段故事既不類有心的揭發,也不類任意的調皮。”
(4).不及於,不包括。《管子·君臣下》:“其選賢遂材也,舉德以就列,不類無德;舉能以就官,不類無能。”
鳴鸞
即鳴鑾。鑾聲似鸞鳥之鳴,因稱。《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竚既定以鳴鸞,修 東都 之大壯。” 唐玄宗 《途經華岳》詩:“飭駕去京邑,鳴鸞指 洛川 。” 清 陳夢雷 《抒哀賦》:“戒糗糒以揚舲兮,載鳴鸞而陟巘。”參見“ 鳴鑾 ”。
相逢
彼此遇見;會見
偶然相逢
意氣
(1) 志向與氣概
意氣風發
意氣揚揚。——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精神;神色
意氣自若。——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意氣之盛。——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3) 志趣
意氣投合
(4) 偏激、任性的情緒
意氣用事
傾寫
見“ 傾瀉 ”。
一任
(1).擔任官職期滿為一任。 宋 蘇軾 《東坡志林·致仕》:“士人歷官一任,得外無官謗,中無所愧於心。”《宋史·孝宗紀一》:“ 乾清 二年六月戊戌,詔:改官人實歷知縣一任,方許關升,著為定式。” 元 楊顯之 《瀟湘雨》第一折:“幼習儒業,頗看詩書,受十年苦苦孜孜,博一任歡歡喜喜,小生今上朝取應去。”
(2).聽憑。 唐 杜甫 《鷗》詩:“雪暗還須浴,風生一任飄。” 仇兆鰲 注引 羅大經 云:“雖風雪凌厲,亦不暇顧。” 元 無名氏 《度柳翠》第一折:“一任你漫天飛柳絮;儘著你滿地落風塵。”《兒女英雄傳》第十回:“他早已猜透 十三妹 要把他兩家合成一家、一舉三得的用意,所以一任 十三妹 調度,更不過問。” 魯迅 《書信集·致李霽野》:“這種東西,我本無用,她也無用,一任 羅太太 拋入字紙簍去罷!”
旁人
(1) 稱除自己或某人、某些人之外的其他的人、另外的人
(2) 旁邊的人
眼看
(1) 馬上,在很短的時間之內
暴風雨眼看就要來了
(2) 聽憑(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或發展)
哪能眼看著他走邪道不管呢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孫侯見和複次韻五首·其二原文_孫侯見和複次韻五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