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壇原文
一花五葉後,此樹留孤根。
枝條遍震旦,老乾無冬春。
我來漲海游,入此甘露門。
秦松與漢柏,瑣細皆兒孫。
清池憺疏雨,妙義聞風幡。
菩提本無樹,更與智者論。
詩詞問答
問:菩提壇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菩提壇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四
參考注釋
一花五葉
佛教傳到 中國 後,禪宗以 達摩 為祖,謂一花;後衍成 曹洞 、 臨濟 、 雲門 、 溈仰 、 法眼 五派,謂五葉。《景德傳燈錄·菩提達摩》:“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宋 黃庭堅 《漁家傲》詞:“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葉親分付。” 元 鮮于樞 《困學齋雜錄》引 宋 雪竇 禪師《真跡》詩:“末代兒孫列戶牖,一花五葉失其傳。”
孤根
(1).獨生的根。謂孤獨無依或孤獨無依者。 唐 張九齡 《敘懷》詩:“孤根亦何賴?感激此為鄰。” 唐 張九齡 《出為豫章郡途次廬山東岩下》詩:“孤根自靡託,量力況不任。” 宋 范仲淹 《依韻酬府判龐醇之見寄》:“直節羨君如指佞,孤根憐我異凌霄。” 柳亞子 《三月廿一夜聽羅邁部長報告時事有作》詩:“披肝瀝膽談團結,贏得孤根淚似麻。”
(2).獨立的根基;獨特的根底。 唐 杜甫 《灩澦》詩:“ 灧澦 既沒孤根深,西來水多愁太陰。”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詩之三:“滄江見底應無日,萬丈孤根世不知。” 金一 《文學觀》:“ 杜 之《典》, 馬 之《考》,尤掌故海也。 鄭樵 孤根,前無古人。”
枝條
同“枝 1 ”
震旦
古代印度人稱中國
諾矩羅居 震旦東南大海際 雁盪山芙蓉峰龍湫。—— 宋· 沈括《夢溪筆談》
漲海
南海 的古稱。 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南馳 蒼梧 漲海 ,北走紫塞 雁門 。”《舊唐書·地理志四》:“ 南海 在 海豐縣 南五十里,即 漲海 ,渺漫無際。” 清 姚鼐 《賞番圖為李西華侍郎題》詩:“漫天 漲海 游龍魚,西界 閩 越 東尾閭。”
甘露門
佛教語。喻超脫生死,引入涅槃的無上妙法。《法華經·化城喻品》:“普智天人尊,哀愍羣萌類。能開甘露門,廣度於一切。” 唐 王維 《苦熱》詩:“卻顧身為患,始知心未覺。忽入甘露門,宛然清涼樂。” 唐 李邕 《嶽麓寺碑》:“建涅槃像,開甘露門。”
瑣細
繁多而細小
瑣細的家務
兒孫
(1) 兒子和孫子
(2) 泛指後代
妙義
微妙的義理。 南朝 梁簡文帝 《請幸同泰寺開講》:“被微言於王舍,集妙義於寳坊。” 南朝 陳 徐陵 《丹陽上庸路碑》:“後王降德,於眾兆民,高文象緯,妙義幾神。” 清 吳偉業 《贈蒼雪》詩:“稽首香花巖,妙義足今古。”
聞風
(1).聽到音訊或傳聞。 唐 劉禹錫 《平蔡州》詩之三:“四夷聞風失匕筯,天子受賀登高樓。”《前漢書平話》卷上:“滅 楚 以來,四海安寧,民皆快樂,萬里聞風,一鼓而收之。”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二:“一夜之間,聞風逃遁,真真是無上的恥辱。”
(2).探聽訊息。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五:“ 老孫頭 也聞風來了。” 浩然 《艷陽天》第一一四章:“ 馬齋 是從小河邊上來,也是到處聞風的。”
菩提
佛教音譯名,指覺悟的境界
智者
有智謀或智慧過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