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處眾未曾同轟轟。孤獨未辭無伴侶。
或在深山曠野中。身心無知如灰土。
空無主。春秋冬夏常不變。
寂寞□游無處所。學慈父。
四大五蘊腐爛空。誓願為君作樑柱。
詩詞問答
問:《空無主·其一·調名本意八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注釋
1.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參考注釋
未曾
不曾
臣未曾聞也。——《戰國策·魏策》
這樣的豐收年,我活了八十歲也未曾見過
轟轟
(1) 象聲詞,形容機器、雷鳴、 * 等響聲
汽車的轟轟聲吵得人睡不著覺
(2) 盛大的樣子
轟轟烈烈的
孤獨
(1) 孤立無所依附
小車站孤獨地隱在樹林裡。——《築路》
(2) 獨自一個人;孤單
老漢拄著拐棍,背著草筐,整天孤獨地躑躅在田野上。——《為了周總理的囑託……》
(3) 不合群;不喜歡跟人來往
他性情孤獨,幾乎沒有什麼朋友
伴侶
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亦指夫妻
最後終於找到了她合適的伴侶
時間既是生命的敵人同時也是生命的伴侶
深山
處於群山之中,離平原地區很遠的山區
深山寂寂,空谷鳥鳴
今夜要是趕不到山那邊的太陽寨,只有在這深山中露宿了。——《驛路梨花》
曠野
空曠遼闊的原野
身心
(1) 肉體和精神
身心健康
(2) 心思,精神
身心恍惚
(3) 指人的品德修養
而非是者,雖有切於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層己焉而不可得也。——清· 劉開《問說》
無知
不懂情理;缺乏知識
年幼無知
灰土
(1).塵土。 晉 葛洪 《神仙傳·玉子》:“命盡氣絶則死,位為王侯,金玉如山,何益於灰土乎?”《宋史·食貨志下四》:“民間食鹽,雜以灰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八回:“﹝ 方佚廬 ﹞便叫夥計在架子上拿了下來,掃去灰土拿過來看。” 魯迅 《野草·求乞者》:“微風起來,四面都是灰土。”
(2).建築材料的一種。又稱石灰土。由熟石灰和砂質黏土拌合後分層夯實而成。一般用作低層房屋的基礎、地面墊層或路面。
無主
(1).指國無君;軍無將。《書·仲虺之誥》:“惟天生民有欲,無主乃亂。” 孔 傳:“民無君主,則恣 * ,必致禍亂。”《管子·權修》:“萬乘之國,兵不可以無主。”《東觀漢記·馮異傳》:“ 更始 敗亡,天下無主。” 唐 杜牧 《張保皋鄭年傳》:“大臣殺其王,國亂無主。”
(2).指無主祭人。《儀禮·喪服》:“無主者,謂其無祭主者也。”《禮記·喪大記》:“喪有無後,無無主。” 孔穎達 疏:“若無主則相對賓有闕,故四鄰里尹主之,是無得無主也。”
(3).指宗廟無木主。《禮記·曾子問》:“ 曾子 問曰:‘古者師行,必以遷廟主行乎?’ 孔子 曰:‘天子巡守,以遷廟主行,載於齊車,言必有尊也。今也取七廟之主以行,則失之矣。當七廟、五廟無虛主。虛主者,唯天子崩,諸侯薨,與去其國,與祫祭於祖,為無主耳。’”參見“ 七廟 ”、“ 五廟 ”。
(4).沒有主人。《呂氏春秋·異用》:“ 周文王 使人抇池,得死人之骸,吏以聞於 文王 。 文王 曰:‘更葬之。’吏曰:‘此無主矣。’” 唐 許棠 《成紀書事》詩之一:“滿野多成無主冢,防邊半是異鄉人。”《元史·許衡傳》:“道有梨,眾爭取啖之。 衡 危坐樹下自若。或問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此無主。’ 衡 曰:‘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5).謂不由己,無主張。 唐 聶夷中 《送友人歸江南》詩:“上國身無主,下第誠可悲。”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三·蘇門孫先生言行》:“憂患恐懼,最怕有所;一有所,則我心無主。古來忠臣孝子、義士悌弟,只是能自作主張。”
(6).指女尚無夫家。 唐 李翱 《數奇篇》:“親戚之喪在野者, 數奇 皆往葬之;姑姊妹之無主失時者, 數奇 皆取而嫁之。”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詩·魯頌·閟宮》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2) 年齡
(3) 我國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4) 史書名。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不變
(1)
常用於詩或古文,可以意味不變的恆常性或穩定性
爾不變,余亦不變
(2)
使…不發生不合心意的改變
現在的稅額不變
(3)
使 不再改變
使一切未解決的問題…十年不變,在此期間將共同努力尋求永久的和平解決的辦法
寂寞
(1) 冷清孤單;清靜
寂寞難耐
(2) 靜寂無聲
無處
(1).無所處。謂沒有處置的理由。《孟子·公孫丑下》:“若於 齊 ,則未有處也。無處而餽之,是貨之也。” 趙岐 註:“我在 齊 無事,於義未有所處也。義無所處而餽之,是以貨財取我。”
(2).猶無為,無常。《呂氏春秋·圜道》:“帝無常處也,有處者乃無處也。” 高誘 註:“有處,有為也。有為則不能化,乃無處為也。”
(1).沒有處所;沒有地方。《楚辭·九辯》:“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無處。”《漢書·高后紀》:“汝為將而棄軍, 呂氏 今無處矣。” 顏師古 註:“言見誅滅,無處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一:“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這樣的苦悶卻又無處可以告說。”
(2).無一處,沒有任何地方。 唐 方乾 《送孫百篇游天台》詩:“遠近常時皆藥氣,高低無處不泉聲。”《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漫山遍野,無處不到,並無一些下落。”
慈父
(1).慈祥的父親。《莊子·天地》:“孝子操藥,以修慈父。”《史記·日者列傳》:“言而鬼神或以饗,忠臣以事其上,孝子以養其親,慈父以畜其子,此有德者也。”《兒女英雄傳》第三回:“有了 安老爺 這樣一個慈父,自然就養出 安公子 這樣一個孝子。”
(2).用為對父親的敬稱。 晉 李密 《陳情事表》:“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警世通言·崔衙內白鷂招妖》:“領爹尊旨。則是兒有一事,欲取覆慈父。”
四大
(1).道家以道、天、地、人為四大。《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王,當作“人”。說見 朱謙之 《老子校釋》及 任繼愈 《老子新譯》。
(2).佛教以地、水、火、風為四大。認為四者分別包含堅、濕、暖、動四種性能,人身即由此構成。因亦用作人身的代稱。 晉 慧遠 《明報應論》:“夫四大之體,即地、水、火、風耳,結而成身,以為神宅。”《圓覺經》:“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晉書·藝術傳·鳩摩羅什》:“ 羅什 未終少日,覺四大不悆……死於 長安 。”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六十年來一夢醒,飄然四大御風輕。”
(3).古稱大功、大名、大德、大權為四大。《晉書·忠義傳·王豹》:“明公挾大功,抱大名,懷大德,執大權,此四大者,域中所不能容。”
(4). 北周 時 冀州 人戲稱四種大物為四大。《北史·儒林傳下·熊安生》:“ 道暉 好著高翅帽、大屐…… 冀州 人為之語曰:‘ 顯公 鐘, 宋公 鼓, 宗道暉 屐, 李洛姬 肚’謂之四大。 顯公 ,沙門也; 宋公 , 安德 太守也; 洛姬 ,婦人也。”
五蘊
佛教指人的色、受、想、行、識五種剎那變化的成分,由這五種成分的暫時結合而形成了個我
腐爛
(1)
(2) 爛掉,朽壞
首先腐爛掉的是綢緞
(3) 有機體由於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壞
屍體已開始腐爛
誓願
立誓時表示的心愿
樑柱
(1).支承橋樑的柱子。《莊子·盜跖》:“ 尾生 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
(2).屋樑和柱。 唐 韓愈 《琴操·龜山操》:“龜之枿兮,不中樑柱。”《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小的該死,把墳山的死樹搬了幾顆回來添補樑柱,不想被本家這幾位老爺知道,就説小的偷了樹。”
(3).喻棟樑之材。《史記·孔子世家》:“ 太山 壞乎?樑柱摧乎?” 宋 王安石 《寄贈胡先生》詩:“先收先生作樑柱,以次構架桷與榱。”
(4).指鼻樑骨。《三國志·魏志·管輅傳》:“吾額上無生骨,眼中無守睛,鼻無樑柱……此皆不壽之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