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慈相寺原文
乾沙細雨不成泥,春水初生試小溪。
得得山圍松徑合,離離人坐石橋低。
陰碑出火牛磨角,壤壁生香麝脫臍。
最是客游難久往,杜鵑花落杜鵑啼。
詩詞問答
問:游慈相寺的作者是誰?答:呂留良
問:游慈相寺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游慈相寺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齊韻
參考注釋
細雨
小雨。 南朝 梁簡文帝 《和湘東王首夏詩》:“冷風雜細雨,垂雲助麥涼。” 唐 劉長卿 《別嚴士元》詩:“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宋 陸游 《小園》詩:“點點水紋迎細雨,疎疎籬影界斜陽。” 茅盾 《子夜》十九:“現在是濛濛細雨,如煙如霧。”
不成
——作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反問或揣度的語氣,常與“難道”、“莫非”等詞相呼應
老五不在這兒,莫非又下廠去了不成
春水
(1).春天的河水。《三國志·吳志·諸葛瑾傳》“ 黃武 元年,遷左將軍”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勃 《吳錄》:“及春水生, 潘璋 等作水城於上流。” 唐 杜甫 《遣意》詩之一:“一徑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元 楊維楨 《雨後雲林圖》詩:“浮雲載山山欲行,橋頭雨餘春水生。”
(2).喻女子明亮的眼睛。 唐 崔珏 《有贈》詩:“兩臉夭桃從鏡發,一眸春水照人寒。”
(3).指帝王春季遊獵。《金史·輿服志下》:“其從春水之服則多鶻捕鵝,雜花卉之飾。”《續資治通鑑·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朕今歲春水所過州縣,其小官多幹事,蓋朕嘗有賞擢,故皆勉力。”
初生
(1).剛剛出生。《書·召誥》:“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貽哲命。”《詩·王風·大車》“毳衣如菼” 毛 傳:“菼,鵻也,蘆之初生者也。”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三一:“初生色黑,漸漸加食,三日後,漸變白。”
(2).猶初興。開始發展。《詩·大雅·緜》:“民之初生,自土 沮 漆 。”
(3).初現。 五代 朱希濟 《臨江仙》詞:“素 洛 春光瀲灧平,千重媚臉初生。”
得得
(1).任情自得貌。語本《莊子·駢拇》:“夫不自見而見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 南朝 梁 何遜 《西州直示同員》詩:“誓將收飲啄,得得任心神。” 宋 黃庭堅 《和甫得竹數本於周翰喜而作詩和之》:“人知愛酒耳,不解心得得。”《紅樓夢》第三八回:“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
(2).頻頻;頻仍。 唐 王建 《洛中張籍新居》詩:“雲山且喜重重見,親故應須得得來。” 金 高庭玉 《柳絮》詩:“得得穿朱戶,時時撲翠屏。”
(3).特特,特地。 唐 陸龜蒙 《丁隱君歌序》:“別業在深山中,非得得行不可適到其下。”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二十:“我得得為渠入 蜀 ,何意見怪?”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縱千里萬里,猶將買草鞋得得而往。”
(4).應諾之詞。猶言好好。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一:“﹝ 仁宗 ﹞一日將御朝, 溫成 送至殿門,撫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上曰:‘得得。’”
(5).的確,確實。《清平山堂話本·簡帖和尚》:“良人得得負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
(6).恰好。 宋 范成大 《萬州》詩:“前山如屏墻,得得正當戶。”
(7).猶答答。作詞或詞組的後綴。 葉聖陶 《微波》:“十二分通脫的一個女郎,兩年以後,會變成這樣羞人得得的。”
(8).象聲詞。多形容馬蹄聲。 清 黃景仁 《道中秋分》詩:“瘦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聽空空。” 曹禺 《王昭君》第四幕:“馬蹄得得,一個騎兵跑得滿頭大汗上。”
松徑
松間小路。 南朝 梁 劉孝先 《和亡名法師秋夜草堂寺禪房月下》:“洞戶臨松徑,虛窗隱竹叢。” 唐 元結 《登白雲亭》詩:“出門見 南山 ,喜逐松逕行。” 宋 蘇轍 《游鍾山》詩:“石梯南下俯城闉,松徑東蟠轉山谷。”
離人
(1).謂超脫人世。《莊子·田子方》:“向者先生形體掘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於獨也。”
(2).離別的人;離開家園、親人的人。 晉 陶潛 《贈長沙公族祖》詩:“敬哉離人,臨路悽然。款襟或遼,音問其先!” 宋 魏夫人 《菩薩蠻》詞:“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郁達夫 《過去》:“兩旁店家的燈火照耀得很明亮,反照出了些離人的孤獨的情懷。”
石橋
(1).石造的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二》:“河東岸有石橋,橋本當河,河移,故廁岸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凌石橋之莓苔,越 楢溪 之紆縈。” 周瘦鵑 《賞菊椰子林》:“溪上架著一條弓形的石橋,橋欄上齊整地排列著好多盆黃色和淺紫色的菊花。”
(2).特指 浙江省 天台山 的名勝 石樑 。梁連線二山,形似橋,故稱。 唐 宋之問 《靈隱寺》詩:“待入 天台 路,看余度 石橋 。” 宋 梅堯臣 《送微上人歸省天台》詩:“釋子懷慈母,吾儒未易輕。不尋琪樹去,肯向 石橋 行。” 宋 梅堯臣 《寄天台梵才上人》詩:“常觀月從東方出,想照 石橋 旁畔人。”
出火
(1).生火。《周禮·夏官·司爟》:“季春出火,民鹹從之。季秋內火,民亦如之。” 唐 王建 《寒食》詩:“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遲。”
(2).發火。《廿載繁華夢》第九回:“ 春桂 已聽得出火,便對 馬氏 著實説道:‘去不去由得你,這會是初次到來攪擾,妾還饒讓三分……若別時再復這樣,管教你不好看!’”
(3).發泄 * 。《紅樓夢》第二一回:“﹝ 賈璉 ﹞獨寢了兩夜,十分難熬,只得暫將小廝內清俊的選來出火。”
香麝
指麝香一類化妝品的香氣。 南朝 梁 劉遵 《繁華應令》詩:“腕動飄香麝,衣輕任好風。” 宋 周邦彥 《解語花·元宵》詞:“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客游
(1). 三國 魏 曹丕 《燕歌行》:“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唐 張謂 《別睢陽故人》詩:“少小客游 梁 ,依然似故鄉。”《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 丁戍 ﹞客游 北京 ,途中遇一壯士,名喚 盧彊 。” 清 毛岳生 《贈奉直大夫福建台灣縣知縣姚君墓志銘》:“君繼娶 灊山 徐氏 ,有裝送,君悉出以償負,仍不足,乃遂客游至歿。” 周詠 《雜詩》:“客游無可樂,垂涕望故鄉。” 陶成章 《浙案紀略·濮振聲傳》:“ 濮振聲 與其友 周鑑 ……等,均以善馭客游,見稱鄉里。客游亦均仰望而崇拜之。”
(2).指在外寄居或遊歷之人。
在外寄居或遊歷。《史記·刺客列傳》:“而 聶政 謝曰:‘臣幸有老母,家貧,客游以為狗屠。’” 南朝 宋 鮑照 《翫月城西門廨中》詩:“客游厭苦辛,仕子倦飄塵。” 宋 戴復古 《廬陵城外》詩:“客游鄉土別,景物只同然。” 清 吳敏樹 《書毛西垣<黔苗竹枝詞>》後:“故友 毛西垣 孝廉客游 貴陽 時,取 黔中 苗俗事,以其族類舉之,各為詠歌,成《竹枝》百首。”
杜鵑花
也叫映山紅,常綠或落葉灌木。葉卵狀橢圓形。春季開花,花冠闊漏斗形,紅色,是著名的觀賞植物。 唐 白居易 《雨中赴劉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劉已先去因以四韻寄之》:“最惜杜鵑花爛熳,春風吹盡不同攀。” 明 朱國禎 《涌幢小品·花》:“杜鵑花以二三月杜鵑鳴時開,一名暎山紅,一名紅躑躅……又 上虞 釣臺山 上雙筍石,其頂有杜鵑花,春夏照爛,望之若人立而飾其冠冕者。” 清 黃遵憲 《杜鵑》詩:“杜鵑花下杜鵑啼,苦風淒雨夢亦迷。” 楊朔 《滇池邊上的報春花》:“說起 昆明 的花木,真正別致。最有名的三種花是茶花、杜鵑花,還有報春花。”
杜鵑
(1) 杜鵑屬的一種鳥,體長約15厘米,體背尾部均黑色,體下面白色、雜有深色橫條紋,腳黃色,常把卵下到別的鶯鳥巢里
(2) 一種常綠或落葉灌木,葉子橢圓形,花多為紅色。供觀賞。也叫“杜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