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暮原文

下舂隱桑榆,槍竿橫夕靄。

轅門鳴鼓角,周廬列旌旆。

獵火燎平原,人馬聲喧會。

時巡伊古重,武備我朝最。

上陵展積忱,便途經塞外。

皇皇祖宗業,金甌鞏且泰。

來王無近遠,奕世斯永賴。

治安吾多慚,繼序遑敢懈。

詩詞問答

問:暮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暮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五部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十六

參考注釋

下舂

稱日落之時。《淮南子·天文訓》:“﹝日﹞至於 淵虞 ,是謂高舂。至於 連石 ,是謂下舂。” 高誘 註:“ 連石 ,西北山。言將欲冥,下象息舂,故曰下舂。” 隋 盧思道 《春夕經行留侯墓》詩:“夕風吟宰樹,遲光落下舂。”

桑榆

(1) 夕陽的餘輝照在桑榆樹梢上,借指落日餘光處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馮異傳》

(2) 比喻晚年

桑榆晚景

槍竿

豎立的槍身。代指兵器。 元 袁桷 《送王繼學修撰馬伯庸應奉分院上都》詩之二:“莫上鄉臺望南北,白雲微處是槍竿。”

轅門

古時軍營的門或官署的外門

鼓角

戰鼓和號角的總稱。古代軍隊中為了發號施令而製作的吹擂之物

前面鼓角齊鳴,一彪軍出,放過馬謖,攔住 張郃。——《三國演義》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唐· 杜甫《閣夜》

周廬

古代皇宮周圍所設警衛廬舍。《史記·秦始皇本紀》:“衞令曰:‘周廬設卒甚謹,安得賊敢入宮?’” 裴駰 集解引 三國 吳 薛綜 曰:“士傅宮外,內為廬舍,晝則巡行非常,夜則警備不虞。” 唐 楊炯 《<崇文館宴集詩>序》:“周廬綺合,廨署星分。” 元 王逢 《後無題》詩之三:“遠慚行在周廬士,橫草無功日晏眠。” 清 宋之繩 《隨蹕雜記》詩:“殿門嚴鼓發,萬灶撤周廬。”

旌旆

見“ 旌斾 ”。

獵火

(1).打獵時焚山驅獸之火。 唐 李白 《大獵賦》:“羽毛揚兮九天絳,獵火燃兮千山紅。” 明 陳束 《鹹寧山中雪霽晚行》詩:“田空獵火還,林凍棲烏警。”

(2).指古代遊牧民族出兵打仗的戰火。 唐 高適 《燕歌行》:“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 狼山 。” 蔣士超 《出關至沉陽作》詩之二:“不關獵火 狼山 照,叢木如燐夜放光。”

平原

廣闊平坦的原野

吾村十里皆平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人馬

(1) 全部兵力

兩軍人馬雜遝。——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全部人馬已安全渡江

(2) 指軍隊,泛指某集體的成員

人馬燒溺死者甚眾。——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時巡

指帝王按時巡狩。《書·周官》:“又六年,王乃時巡,考制度於四岳。” 孔穎達 疏:“ 周 制,十二年一巡守也。如《舜典》所云,春東、夏南、秋西、冬北。以四時巡行,故曰時巡。” 唐 儲光羲 《秋庭貽馬九》詩:“大君幸東嶽,世哲扈時巡。”《清史稿·禮志八》:“皇帝省方觀民,特舉時巡盛典。”

武備

軍備

雖有文事,必有武備。——《穀梁傳·定公十年》

上陵

漢 樂府《鐃歌》十八曲之一,屬《鼓吹曲辭》。以其首句“上陵何美美”得名。

帝王到祖先陵墓進行祭祀。《後漢書·皇后紀上·光烈陰皇后》:“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 清 惲敬 《先塋記》:“今朝廷有上陵之禮,始謂可損,今見威儀,乃知至孝惻隱不可廢也。”

途經

中途經過

途經上海前往杭州

塞外

中國古代指長城以北的地區。也叫“塞北”

我們都想從鐵道兩旁看到一些塞外風光。——翦伯贊《內蒙訪古》

皇祖

(1).君主的祖父或遠祖。《書·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 孔 傳:“皇,君也,君祖 禹 有訓戒。”《儀禮·聘禮》:“孝孫某,孝子某,薦嘉禮於皇祖某甫。”《左傳·哀公二年》:“曾孫 蒯聵 ,敢昭告皇祖 文王 ,列祖 康叔 ,文祖 襄公 。” 漢 張衡 《南都賦》:“皇祖止焉, 光武 起焉。” 明 孫傳能 《剡溪漫談·曾孫》:“今朝廷祭告宗廟,高祖而上,概稱皇祖;自稱皆孝玄孫,乃不稱曾。”

(2).對已故祖父的敬稱。《隸續·晉右軍將軍鄭烈碑》:“遝至曾祖先生,皇祖徵君。”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伊皇祖之弱辰,逢時艱之孔棘。” 唐 韓愈 《祭十二兄文》:“惟我皇祖,有孫八人。惟兄與我,後死孤存。” 宋 歐陽修 《瀧岡阡表》:“皇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 清 梁章鉅 《稱謂錄·亡祖》:“ 李習之 述其大父事狀題曰《皇祖實録》。當時不以為怪;若施之近代,則犯大不韙矣。故古時稱有不可通於今者,此類是也。”

金甌

(1).金的盆、盂之屬。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四:“婦以金甌、麝香囊與婿別,涕泣而分。”《明史·錢龍錫傳》:“帝倣古枚卜典,貯名金甌,焚香肅拜,以次探之。” 清 黃遵憲 《感事》詩:“金甌親卜比公卿,領取冰銜十日榮。”

(2).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國土。《南史·朱異傳》:“﹝ 武帝 ﹞嘗夙興至 武德閤 口,獨言:‘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 唐 司空圖 《南北史感遇》詩之五:“兵圍 梁 殿金甌破,火發 陳 宮玉樹摧。” 清 秋瑾 《鷓鴣天》詞:“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 毛 * 《清平樂·蔣桂戰爭》詞:“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3).酒杯的美稱。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蔡宅祝壽》:“春花明彩袖,春酒泛金甌。” 明 沉采 《千金記·夜宴》:“碧月照金甌,銀河燦珠斗。”

來王

指古代諸侯定期朝覲天子。《書·大禹謨》:“無怠無荒,四夷來王。” 孔 傳:“言天子常戒慎無怠惰荒廢,則四夷歸往之。”《南齊書·蕭赤斧傳》:“ 世祖 嗣興,增光前業,雲雨之所沾被,日月之所出入,莫不舉踵來王,交臂納貢。” 何啟 胡禮垣 《新政論議》:“修文德以服遠人,來享來王著其效。”

近遠

(1).指親近或疏遠的人。《漢書·公孫弘傳》:“其性意忌,外寬內深。諸常與 弘 有隙,無近遠,雖陽與善,後竟報其過,殺 主父偃 ,徙 董仲舒 膠西 ,皆 弘 力也。”

(2).近處和遠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颯秣建國》:“進止威儀,近遠取則。其王豪勇,鄰國承命。” 清 宋之繩 《梅花》詩:“漠漠凍雲連近遠,荒荒野月照清寒。”

(3).謂遠近的程度。 晉 木華 《海賦》:“徒識觀怪之多駭,乃不悟所歷之近遠。”《敦煌變文集·李陵變文》:“ 李陵 問:‘火去此門近遠?’左右報言:‘火去此間一里。’” 宋 陳克 《謁金門》詞:“訊息不知郎近遠,一春長夢見。”

(4).偏義複詞。謂遠。 元 無名氏 《替殺妻》楔子:“不多近遠有個員外,待要結義小人做兄弟。” 元 無名氏 《千里獨行》楔子:“[ 張虎 云:] 張飛 言道, 曹丞相 軍馬,偌近遠來到這裡,人困馬乏,他要今晚夜間,領兵來偷營刼寨。”

奕世

累世,代代。《國語·周語上》:“奕世載德,不忝前人。”《後漢書·楊震傳》:“臣奕世受恩,得備納言。” 李賢 註:“奕猶重也。”《宋書·孔琳之傳》:“而傳國之璽,歷代迭用;襲封之印,奕世相傳。” 宋 司馬光 《宣徽惠穆呂公輓辭》:“奕世台衡貴,盈門紱冕榮。” 清 何啟 胡禮垣 《新政論議》:“是故議院議員之法立,則奕世無失德之君。”

治安

(1) 國家與社會的安寧

擾亂治安

(2) 治理,使社會安定

治安保衛工作

繼序

(1).繼緒。《詩·周頌·閔予小子》:“於乎皇王,繼序思不忘。” 毛 傳:“序,緒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八·晉宗廟歌》:“明明烈考,丕承繼序。” 唐 韓愈 《扶風郡夫人墓志銘》:“惟宗廟之尊重,繼序之不易。”

(2).先後承接的序次。《舊唐書·經籍志上》:“乙部為史,其類十有三:一曰正史,以紀紀傳表志……十二曰譜系,以紀世族繼序。”

詩詞推薦

暮原文_暮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