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十·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展卷古香撲鼻,了知手筆不凡。

精神全是天水,秋色祗在雲岩。

紅葉綠葉錯出,遠靄近靄相銜。

弗著遊人策杖,恐妨濕卻衣衫。

詩詞問答

問:《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十·仿趙孟頫青山紅樹李應徵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六言詩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六言詩 押鹹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九

參考注釋

展卷

打開書本,借指讀書

展卷誦讀

古香

指圖書、藏畫、法帖等發出的氣味。 宋 陸游 《小室》詩:“窗幾窮幽致,圖書發古香。”自註:“‘古香’見 米元章 《書畫史》。”按, 宋 米芾 《書史》載《寄薛紹彭劉涇》詩句為:“圖書滿室翰墨香, 劉 薛 何時眼中見?” 清 金農 《懷人絶句》之二七:“收藏三百十種帖,一一舊搨浮古香。”

撲鼻

氣味沖鼻而來

魚香撲鼻

了知

明知;領悟。《宋書·殷琰傳》:“ 倫 等皆是足下腹心爪牙,所以攜手相捨,非有怨恨也,了知事不可濟,禍害已及故耳。”《百喻經·三重樓喻》:“愚人見其壘墼作舍,猶懷疑惑,不能了知。” 宋 楊萬里 《至永州城外》詩:“了知歸近猶看堠,更有愁來即入城。” 明 袁中道 《東遊日記》:“入 琅琊山 藏經院,得木匣,乃《楞伽經》也。見經中字跡,忽然汗下,了知前生。”

手筆

(1) 親筆寫或畫的東西

樓上下大小三間屋,共六十二幅畫,是丁陶萊陀的手筆。——《威尼斯》

(2) 文字或書畫的造詣

大家手筆

(3) 指辦事、用錢的氣派;排場

這是二舍妹,他自小手筆就闊,氣派也不同。——李伯元《官場現形記》

不凡

不平凡,不一般

舉止不凡

精神

(1) 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精神為之。——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復舊。——《聊齋志異·促織》

(3) 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譯者沒有體會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飽滿

(5) 活躍;有生氣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撓之精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

秋色

(1) 一種中常橄欖棕色,它比一般橄欖棕色稍暗,且稍稍綠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雲岩

(1).高峻的山。 唐 王丘 《詠史》:“雲巖響金奏,空水灧朱顏。” 唐 高適 《同群公題中山寺》詩:“平原十里外,稍稍雲巖深。” 宋 王質 《泛蘭舟·譙天授畫像》詞:“蕭蕭烏帽黃衫。煙水拍雲巖。”

(2).指 雲岩寺 。 宋 范成大 《再到虎丘》詩:“有緣再踏 雲巖 路,無處重尋石井泉。” 宋 盧祖皋 《虞美人·九月游虎丘》詞:“清尊 * 紅萸佩,兩度 雲巖 醉。”參見“ 雲巖寺 ”。

紅葉

(1).秋天,楓、槭、黃櫨等樹的葉子都變成紅色,統稱紅葉。 唐 韓愈 《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詩:“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萬株紅葉滿。” 唐 杜牧 《朱坡》詩:“倚川紅葉嶺,連寺緑楊堤。” 元 馬致遠 《夜行船·秋思》套曲:“愛秋來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 陳毅 《題西山紅葉》詩:“ 西山 紅葉好,霜重色愈濃。”

(2). 唐 代有“紅葉題詩”的佳話,後因以“紅葉”為傳情的媒介。 宋 晏幾道 《虞美人》詞:“一聲長笛倚樓時,應恨不題紅葉寄相思。” 明 沉受先 《三元記·慶緣》:“一段姻緣天上來,何須紅葉良媒。” 清 龔自珍 《小重山令》詞:“碧玉寒門產 麗華 。誤隨紅葉去,到天涯。”

(3).借指媒人。 沉從文 《三三》:“那管事的先生笑著說:‘少爺歡喜,要總爺做紅葉,可以去說親。’”參見“ 紅葉題詩 ”。

錯出

(1).交錯出現;不斷出現。 宋 曾鞏 《道山亭記》:“其谿行則水皆自高瀉下,石錯出其間。”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子書盛於 秦 漢 ,而治子書者錯出於 六朝 唐 宋 之間。”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詩集>序》:“雖名章雋句,時時錯出,而不可謂之能詩也。”

(2).錯開。 周立波 《蓋滿爹》:“肩胛骨錯出了榫頭,請個草藥子郎中足足治了兩個月才好。”

相銜

(1).前後連線。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序《乾》四德,則句句相銜。”《資治通鑑·魏邵陵厲公嘉平五年》:“詔召相銜,徐乃旋師。” 清 曾國藩 《勇毅公神道碑銘》:“朝廷鑒其至誠,所請未嘗不許,而以 淮南 事棘,又未嘗不敦促上道,詔召相銜。”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本來對面是雖然受了三枝箭,應該都聚在一處的,因為箭箭相銜,不差絲髮。”

(2).相互懷恨。 明 馮夢龍 《智囊補·明智·姚崇》:“ 姚崇 與 張説 同為相,而相銜頗深。”

(3).相含。 清 侯方域 《九日雨花台》詩之五:“搔首逸情應不盡, 龍山 夕照正相銜。”

遊人

見“遊客”

策杖

拄杖。也稱杖策。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 唐 杜甫 《戲題寄上漢中王》詩之二:“策杖時能出,王門異昔游。” 仇兆鰲 註:“ 慈水 姜氏 曰:杖策者,策杖而行……則古人於杖,雖少年皆用之矣。” 唐 白居易 《殘春晚起伴客笑談》詩:“策杖強行過里巷,引盃閒酌伴親賓。”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十一:“公( 司馬光 )不喜肩輿,山中亦乘馬,路險,策杖以行。”《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 馮京 ﹞思欲靜坐養神,乃策杖徐步入後園中。” 清 顧炎武 《與胡處士庭訪北齊碑》詩:“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戶。”

衣衫

單衣;衣服

詩詞推薦

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十·原文_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