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御賜陽德觀碧桃溪新竹詩

作者:慕容彥逢 朝代:宋代

原文

三千迸籜拂朝雲,想見坤祇夜駿奔。

嶰谷掄材聞古帝,桃溪呈瑞屬神孫。

如犀亟應絲綸命,帶粉初縈雨露痕。

欲測九重宸算永,會須億萬數靈根。

詩詞問答

問:《恭和御賜陽德觀碧桃溪新竹詩》的作者是誰?答:慕容彥逢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慕容彥逢的名句有哪些?答:慕容彥逢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參考注釋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迸籜

謂筍破殼而長。 唐 柳宗元 《苦竹橋》詩:“迸籜分苦節,輕筠抱虛心。”

朝雲

(1). 巫山 神女名。 戰國 時 楚懷王 游 高唐 ,晝夢幸 巫山 之女。後好事者為立廟,號曰“朝雲”。 唐 元稹 《白衣裳》詩:“閒倚幈風笑 周昉 ,枉拋心力畫 朝雲 。”參見“ 朝雲暮雨 ”。

(2).人名。 北魏 河間王 元琛 之婢。 唐 朱揆 《釵小志·善吹箎》:“ 河間王 侍兒 朝雲 ,善吹箎,諸 羌 叛,王令 朝雲 假為老嫗吹箎, 羌 皆流涕復降,語曰:‘快馬健兒,不如老嫗吹箎。’”

(3).人名。 宋 蘇軾 之妾。本為 錢塘 妓,姓 王 , 蘇軾 官 錢塘 時納為妾。初不識字,後從 軾 學書,並略通佛理。 軾 貶官 惠州 ,數妾散去,獨 朝雲 相隨。 清 陳維崧 《浣溪沙·逮下為閻牛叟賦》詞:“每遣 白公 留 阿素 ,卻教 坡老 買 朝雲 。”參閱 宋 蘇軾 《朝雲墓志銘》、《<悼朝雲詩>引》。

(4).早晨之雲。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儀》詩:“朝雲不歸山,霖雨成川澤。”

想見

經過推測得出結論

從中可以想見生活的艱難

想見當日圍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祇夜

梵文音譯。意為諷誦,指在佛經經文後用作諷誦的偈語,多為詩歌、韻文。《首楞嚴經》卷五之一:“ 阿難 及諸大眾,聞佛如來無上慈誨,祇夜加陀雜糅精瑩妙理清徹。” 宋 黃庭堅 《元豐癸亥經行石潭寺見舊和棲蟾詩甚可笑因削柎滅稿別和一章》:“空餘祇夜數行墨,不見伽梨一臂風。” 史容 註:“《涅槃經》云:‘因本經以偈頌名祇夜。’譯梵祇夜,此雲重頌。”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道釋》:“祇夜伽陀, 唐 言諷誦。”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第十八問:更有否?答:普門品偈‘偈答無盡意’五字,應入 阿難 語;應是爾時佛以偈答‘無盡意曰……’十字,不應誤入祇夜。” 清 龔自珍 《最錄七佛偈》:“復次,三藏十二部,各有體裁,伽陀祇夜,皆不單行,此伽陀也,前後無附麗牽連之文,不得單行,破之二。”

駿奔

亦作“ 駿犇 ”。急速奔走。《後漢書·章帝紀》:“駿奔郊畤,鹹來助祭。” 南朝 梁 任昉 《百辟對進今上箋》:“是以玉馬駿犇,表 微子 之雲;金版出地,告 龍逢 之怨。” 唐 韓愈 《郴州祈雨》詩:“旱氣期銷盪,陰官想駿奔。” 清 顧炎武 《再謁天壽山陵》詩:“臣子分則同,駿奔誰供職。”

嶰谷

崑崙 山北谷名。 漢 應劭 《風俗通·聲音序》:“昔 黃帝 使 伶倫 自 大夏 之西, 崑崙 之陰,取竹於 嶰谷 ,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而吹之,以為黃鐘之管。”《文選·左思<吳都賦>》:“梢雲無以踰, 嶰谷 弗能連。” 劉良 註:“ 嶰谷 ,山名,生美竹。” 宋 蘇軾 《用前韻再和孫志舉》:“譬彼 嶰谷 竹,翦裁待 伶倫 。”也寫作“解谷”,見《漢書·律曆志上》。

掄材

(1).選擇材木。《周禮·地官·山虞》:“凡邦工入山林而掄材,不禁。”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二》:“南二里,塢將盡,聞伐木聲,則掄材取薪者,從其南漸北焉。”

(2).見“ 掄才 ”。

古帝

(1).指天帝。《詩·商頌·玄鳥》:“古帝命 武湯 ,正域彼四方。” 鄭玄 箋:“古帝,天也。天帝命有威武之德者 成湯 ,使之長有邦域,為政於天下。” 馬瑞辰 通釋:“正義雲引《尚書緯》云:‘曰若稽古帝 堯 。’古,天也……古帝,猶言昊天上帝。”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 屈原 ﹞於是放言遐思,稱古帝,懷神山,呼龍虬,思佚女,申紓其心,自明無罪。”

(2).指前代帝王。 唐 杜甫 《杜鵑》詩:“我見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桃溪

指桃源。 宋 周邦彥 《長相思》詞:“桃溪換世,鸞馭凌空,有願須成。”參見“ 桃源 ”。

呈瑞

猶呈祥。 唐 韓愈 《春雪映早梅》詩:“芳意饒呈瑞,寒光助照人。” 宋 柳永 《醉蓬萊》詞:“ * 中,有老人呈瑞。”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重貶》:“有誰憐犴狴傷秋,還喜卻熊羆呈瑞。”

屬神

會聚群神。《國語·楚語下》:“乃命南正 重 司天以屬神。” 韋昭 註:“屬,會也。所以會羣神,使各有分序,不相干亂也。”

綸命

天子的詔命。 宋 杜安世 《玉樓春》詞:“綸命忽從天上至,便綰兵權辭漕計。” 元 王惲 《玉堂嘉話》卷一:“宜司綸命,以贊皇猷。”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言事·疏論奪情》:“乞上收回綸命,上不允。”

雨露

雨和露,比喻恩惠、恩澤

九重

(1).九層;九道。《楚辭·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韓詩外傳》卷八:“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願欲披心自説陳,君門以九重,道遠 河 無津。”

(2).泛指多層。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九重圍里往來,直似攛梭;萬隊營中上下,渾如走馬。”

(3).指天門;天。《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一》:“九重開,靈之斿,垂惠恩,鴻祜休。”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戶, 丹丘 談天與天語。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 蓬萊 復西歸。”京劇《貴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

(4).指宮門。 漢 趙壹 《刺世疾邪賦》:“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絶險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宮禁,朝廷。 唐 盧綸 《秋夜即事》詩:“九重深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6).指帝王。 唐 李邕 《賀章仇兼瓊克捷表》:“遵奉九重,決勝千里。” 明 無名氏 《金雀記·作賦》:“明朝入禁中,奏聞九重。” 清 鈕琇 《觚賸續編·人觚》:“先是, 寶 ( 法寶 )出奔時,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詞·酒泉子》:“隊隊雄軍驚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宮,祇擬奪九重。”

宸算

帝王的謀略。 唐 李德裕 《異域歸忠傳序》:“制置大略,盡出宸算。”《舊唐書·田弘正傳》:“若稍假天年,得奉宸算,兼弱攻昧,批亢擣虛,竭鷹犬之資,展獲禽之用,導揚和氣,洗滌偽風,然後退歸田園,以避賢路。”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願陛下選將帥中威武有謀、敦龐多福、克荷功名者,授宸算,付鋭兵,俾往征之。”

會須

(1).適逢需要。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桓宣武 北征, 袁虎 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 袁 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2).應當。 唐 項斯 《山友贈蘚花冠》詩:“會須尋道士,簪去遶霜壇。” 元 王惲 《平湖樂》曲:“會須滿載,百壺春酒,撾鼓盪風猗。” 沉礪 《送窮》詩:“會須立馬 崑崙 上,散髮披襟唱《大風》。”

億萬

極言其數之多

億萬人民

靈根

(1).神木的根。 晉 孫拯 《贈陸士龍》詩:“制動以靜,祕景在陰,靈根可棲,樂此隈岑。”

(2).植物根苗的美稱。 唐 柳宗元 《種術》詩:“戒徒斸靈根,封植閟天和。” 宋 司馬光 《和昌言官舍十題·石榴花》:“靈根逐 漢 臣,遠自 河 源至。” 明 陳所聞 《懶畫眉·月下劉中明招賞牡丹》曲:“一叢凝露在沉香,移得靈根傍錦堂。” 清 秋瑾 《白梅》詩:“淡到羅浮忘色相,謫來塵世具靈根。”

(3).指才德修養。 漢 揚雄 《太玄·養》:“藏心於淵,美厥靈根。” 范望 註:“靈根,道德也。” 宋 黃庭堅 《柳閎展如蘇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作詩贈之》:“ 鹹池 浴日月,深宅養靈根。”

(4).指有才德的人。 宋 葉適 《祭徐文子侍郎文》:“於時侍郎,卓爾靈根,有光厥師,兼華眾門。”

(5).對祖先的敬稱。《文選·張衡<南都賦>》:“固靈根於 夏 葉,終 三代 而始蕃。” 李周翰 註:“ 劉累 自 夏 而遷於此,故云‘固靈根於 夏 葉’,終於 殷 周 秦 三代,然後 漢 興乃蕃盛。”《文選·陸機<嘆逝賦>》:“痛靈根之夙殞,怨具爾之多喪。” 劉良 註:“靈根,靈木之根,喻祖考也。”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 李公 ,天子之舊族,朝廷之夙將也。靈根自遠,聖族多奇。”

(6).指佛祖。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二:“ 龍樹 靈根派別三,家家楖栗不能擔。” 劉逸生 註:“靈根,指佛祖,這裡具指 龍樹 。”

(7).性靈,智慧。 清 陳天華 《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 中國 經二十餘朝之 * ,閉塞其聰明,鉗制其言論,靈根盡去,錮疾久成。”

(8).道教指舌根。《黃庭內景經·上有章》:“灌溉五華植靈根。” 務成子 註:“靈根,舌本也。” 宋 陸游 《病中作》詩:“不憂豎子居肓上,已見真人出面門。力守誰能發底火?深潛自足美靈根。”

(9).借指人的身體。《文選·陸機<君子有所思行>》:“宴安消靈根,酖毒不可恪。” 呂延濟 註:“《黃庭經》云:‘玉池清水灌靈根,靈根堅固老不衰。’然靈根喻身也。” 唐 吳筠 《覽古》詩之六:“荒淫伐靈根,金膏恃延期。”

(10).仙緣。 明 屠隆 《綵毫記·遊玩月宮》:“天子與貴妃塵中雖已造業,靈根尚未消盡。”

詩詞推薦

恭和御賜陽德觀碧桃溪新竹詩原文_恭和御賜陽德觀碧桃溪新竹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