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樂堂詩

作者:杜本 朝代:元代

致樂堂詩原文

有嘉斯堂,實誰致樂。

在番之陽,周氏所作。

作堂渠渠,種樹祈祈。

百世所基,晨昏之宜。

宜爾子孫,奉盤獻蓴。

曰冠曰笄,曰嫁曰婚。

婚嫁既爾,母則安止。

大夫委蛇,服章纚纚。

纚纚服章,日登斯堂。

實誰致樂,樂亦洋洋。

詩詞問答

問:致樂堂詩的作者是誰?答:杜本
問:致樂堂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致樂堂詩是什麼體裁?答:四言詩
問:杜本的名句有哪些?答:杜本名句大全

注釋

1. 四言詩 出處:御選元詩卷二

參考注釋

致樂

深入鑽研音樂。《禮記·樂記》:“致樂以治心,則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鄭玄 註:“致,猶深審也。” 孔穎達 疏:“言深遠詳審樂之道理。”

(1).謂儘量使之歡樂。《孝經·紀孝行》:“孝子之事其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 唐玄宗 註:“平居必盡其敬,就養能致其懽。”

(2).指使人快樂。 漢 焦贛 《易林·坤之困》:“和謙致樂,君子攸同。”

周氏

指 周 代。 漢 司馬相如 《難蜀父老》:“反衰世之陵夷,繼 周 氏之絶業,天子之亟務也。”《文選·劉琨<勸進表>》:“惠澤侔於 有虞 ,卜年過於 周 氏。” 李善 註:“《左傳》 王孫滿 曰: 成王 定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渠渠

(1).深廣貌。《詩·秦風·權輿》:“於我乎,夏屋渠渠。” 朱熹 集傳:“渠渠,深廣貌。” 宋 王安石 《潭州新學》詩:“撤故就新,為此渠渠。”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紅玉》:“腴田連阡,夏屋渠渠矣。”

(2).殷勤貌。 宋 蘇舜欽 《上孔待制書》:“古人詡詡而汲善,渠渠而下士,是致德義日益引,望實日益隆,憂患無自入焉。” 宋 梅堯臣 《將赴表臣會呈杜挺之》詩:“學語渠渠問,牽裳步步隨。”

局促不安貌。《荀子·修身》:“人無法則倀倀然,有法而無志其義則渠渠然。” 楊倞 註:“渠渠,不寬泰之貌。”一說,無守貌。 梁啟雄 釋引 陳奐 曰:“渠渠,猶瞿瞿。《齊風》傳云:‘瞿瞿,無守之貌。’”

種樹

(1).種植;栽種。《韓非子·難二》:“舉事慎陰陽之和,種樹節四時之適。”《史記·李斯列傳》:“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漢書·文帝紀》:“歲勸民種樹,而功未興,是吏奉吾詔不勤,而勸民不明也。”

(2).栽樹。 晉 潘岳 《閒居賦》:“築室種樹,逍遙自得。”

祈祈

徐緩貌。《詩·小雅·大田》:“有渰萋萋,興雨祈祈。” 毛 傳:“祈祈,徐也。” 鄭玄 箋:“古者陰陽和,風雨時,其來祈祈然而不暴疾。” 漢 班固 《東都賦》:“習習祥風,祈祈甘雨。” 南朝 梁 何遜 《從主移西州寓直齋內》詩:“祈祈寒枝動,濛濛秋雨駛。”

百世

很多世代;很長時期(一世,三十年)

斯固百世之遇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百世之怨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流芳百世

晨昏

早晨和晚上

風雨晨昏,羈魂有伴,當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子孫

(1) 兒子和孫子

子孫荷擔者三夫。——《列子·湯問》

(2) 泛指後代

子孫相繼為王。——《戰國策·趙策》

(3) 又

子孫侯者。

人主之子孫。

遠者及其子孫。

婚嫁

結婚的行為或禮儀

既爾

(1).從此。

(2).已經。 宋 李清照 《投綦崇禮啟》:“嘗藥雖存,弱弟譍門,惟有老兵,既爾蒼皇,因成造次。”

安止

(1).猶安定。

(2).安居;停留;安歇。 漢 焦贛 《易林·豫之觀》:“膠車木馬,不利遠駕,出門有害,安止得全。” 宋 周密 《武林舊事·乾淳奉親》:“上至太上內書院,進泛索,遂奏安止還內。”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入得 蒲州 ,見景物繁盛, 君瑞 甚喜,尋旅舍安止。”

大夫

古代官名。西周以後的諸侯國中,國君下有卿、大夫十 * ,“大夫”世襲,且有封地。後來大夫成為一般任官職者的稱呼

孤之過也,大夫何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委蛇

見“逶迤”

服章

(1).古代表示官階身份的服飾。《左傳·宣公十二年》:“君子小人,物有服章。” 杜預 註:“尊卑別也。”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聞義里》:“觀其貴賤,亦有服章。”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 政和 間,議者謂朝廷製為服章,所以異高卑、別上下,則服之與章,其制相須。”

(2).泛指服飾,衣冠。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出家》:“變俗則服章不得與世典同禮,遯世則宜高尚其跡。” 唐 白行簡 《李娃傳》:“時也適遇生之父在京師,與同列者易服章,竊往觀焉。”

纚纚

(1).長而下垂貌。《楚辭·離騷》:“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 唐 孫樵 《興元新路記》:“路旁樹往往如掛塵纓,纚纚而長,從風紛然。” 清 王又旦 《自千尺峰緣猢猻愁行》:“萬狀石磑磑,紛垂繘纚纚。”

(2).引申為連綿不斷。 唐 柳宗元 《夢歸賦》:“風纚纚以經耳兮,類行舟迅而不息。” 明 何大復 《七述》:“若有伏憂,綿綿纚纚,糾纏於心。” 明 楊慎 《東坡書》:“紆細婉轉,纚纚如抽繭之絲。”

(3).亦作“ 纚縰 ”。猶縰縰。紛紜貌。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一:“百疊漪漪水皺,六銖纚纚雲輕。” 明 何景明 《古冢賦》:“舞袖纚縰以何見兮,鳴瑟寂而無聞。”

(1).有次序。《韓非子·難言》:“所以難言者,言順比滑澤,洋洋纚纚然,則見以為華而不實。”舊註:“纚纚,有編次也。”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一:“書辭數百言,纚纚有條理。”

(2).用以形容文章或言談連綿不盡。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自序》:“我先君博極羣書,習聞臺閣舊事,每對客語,音吐洪暢,纚纚不得休。” 明 歸有光 《五嶽山人前集序》:“今見其燁燁爾、洋洋爾、纚纚爾,別之三年而其文之富如此。” 章炳麟 《國故論衡·論式》:“自 唐 以降,綴文者在彼不在此,觀其流勢,洋洋纚纚,即實不過數語。”

洋洋

(1) 形容眾多或豐盛

洋洋萬言

(2) 盛大

河水洋洋

(3) 廣遠無涯

牧野洋洋

(4) 美善

聲藹洋洋

洋洋德音

(5) 喜樂

喜氣洋洋

其喜洋洋者矣。——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6) 形容聲音響亮

鐘磬洋洋

流水聲洋洋

詩詞推薦

  • 甲辰元旦

    乾隆清代〕自新由昔欽先甲,踐阼而今逮五辰。臨蒞久斯益滋懼,熙和值乃倍生寅。穰穰茀祿崇三統,濟濟衣冠受萬人。累葉
  • 偈頌一百四十二首·其一百三十三

    釋廣聞宋代〕圓處圓還缺,缺處缺還圓。人爭看今日,月只是常年。南泉拂袖便行,鼓山拂袖歸眾。說甚衲僧門下,直是重處偏
  • 孝閔帝覺

    徐鈞宋代〕生長朱門十五春,廢興無奈屬權臣。當時枉作開基主,翻被虛名誤卻身。
    致樂堂詩原文_致樂堂詩的賞析_古詩文
  • 詠六藝·其四·御

    乾隆清代〕使車古必有其方,一藝居然執亦當。寧數週遊稱造父,所嘉詭遇鄙王良。用畋多致獸驚逸,以戰尤虞寇遠颺。傳失
  • 偶成

    宋祁宋代〕不用真如鼠,胡瞻亦有鶉。田園未歸客,天地一畸人。京邑風霜苦,江鄉薇蕨春。可能迷鬼笑,長送左朱輪。
  • 孔明

    陳長方宋代〕阿衡專美有商初,誰氏仿佛前規橅。漢末諸君憤城孤,外召紹卓為韓盧。毒流三輔被京都,鈇鑕至乃誅無須。紛紜
  • 十月六日,席上與同座客陸宅之、夏士文及主

    楊維楨元代〕新潑葡萄琥珀濃,酒逢知己量千鍾。犀盤箸落眠金鹿,雁柱弦鳴應玉龍。紫蟹研膏紅似橘,青蝦剝尾綠如蔥。彩雲
  • 村行二首·其二

    乾隆清代〕豐歲無飢且免寒,男衣蔽肘婦裙寬。年來祈望差堪慰,靜處思量豈易看。駝向坦途才免𡇼,馬尋闊棧不重盤。行宮
  • 谷初忝諫垣今憲長薛公方在西閣知獎隆異以四韻代述榮感

    鄭谷唐代〕舊詩常得在高吟,不奈公心愛苦心。道自瑣闈言下振,恩從仙殿對回深。流年漸覺霜欺鬢,至藥能教土化金。自拂
  • 曉晴

    虞儔宋代〕屋角勃姑時自喚,籬根絡緯競先鳴。刈禾政想頳肩重,揚秕那愁眯目輕。考滿我應書下下,賑荒人謂策平平。回思
  • 王番禺奏績·其一

    李孫宸明代〕羨君為宰處,彷佛昔河陽。簾對白雲嶺,琴鳴珠海傍。春城桃柳媚,秋郭稻粳香。滿目含哺者,真同帝力忘。
  • 陸羽泉

    周弼宋代〕擬酌松根泉,先酹松下土。甌犧副都籃,拾薪自煎煮。一杯復一杯,並酌連四五。寄謝山中人,腹痛不累汝。
  • 宮詞二首

    張祜唐代〕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憐。新聲何處唱,腸斷李延年。
  • 次山谷韻·其一

    洪芻宋代〕妙峰宛在水中央,上有莊嚴清淨坊。壞衣盤礴蝸牛角,法窟窈冥師子床。萬象森羅一拳石,千頃汪洋百穀王。不減
  • 消愁二首·其一

    乾隆清代〕冰簟風微爽,銀壺日最長。覆階槐葉密,撲戶棗花香。南郭新登麥,西疇遍插秧。消愁憑問穡,野老試商量。
  • 【雙調】清江引_詠秋日海棠

    張養浩元代〕詠秋日海棠一歲兩回春到來,花也多成敗。只為雲莊秋,不避東君怪,因此上向西風特地開。前日彩雲飛上天,又
  • 泊舟別故

    張方宋代〕瓣香杓杜老先生,文藝林中許乞盟。埽葉岩幽酌泉竇,可能續賦洞簫聲。
  • 得真齋口號

    乾隆清代〕物既有真斯有假,真乃其實假名也。真物假名已莫分,假物真名斯益下。真假名物胥戲論,其間誰更為得者。
  • 過李楫宅

    王維唐代〕閒門秋草色。終日無車馬。客來深巷中。犬吠寒林下。散發時未簪。道書行尚把。與我同心人。樂道安貧者。一罷
    致樂堂詩原文_致樂堂詩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兄長見示二首·其一

    許景衡宋代〕拜命辭南國,攜孥客上京。塵沙驚老眼,江海夢歸程。釃酒誰思我,看雲賴有兄。遙知倚欄嘯,天闊暮潮平。
致樂堂詩原文_致樂堂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