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原功大監南歸

作者:吳全節 朝代:元代

送原功大監南歸原文

漸覺文星闕下稀,奎章兩見送行詩。

渭城朝雨歌三疊,湘水秋風賦九疑。

國典紬金藏鳳闕,詞臣步玉即龍墀。

席前時有蒼生問,可向江南久別離。

詩詞問答

問:送原功大監南歸的作者是誰?答:吳全節
問:送原功大監南歸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送原功大監南歸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吳全節的名句有哪些?答:吳全節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星闕

天上宮殿。 清 黃景仁 《後觀潮行》:“乘槎未許到星闕,採藥何年傍 祖洲 。”

奎章

(1).指帝王的詩文書法等。 宋 岳珂 《桯史·王義豐詩》:“山南有 萬杉寺 ,本 仁皇 所建,奎章在焉。” 清 顧炎武 《蟂磯》詩:“ 高皇 事業山河在,留得奎章墨未枯。”自註:“廟中有 高皇帝 御製詩金字牌一扇。”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十四:“ 仁宗 、 宣宗 、 文宗 聖製奎章,後先輝映。”

(2).仙人的手筆。《剪燈餘話·幔亭遇仙錄》:“奎章已拜看雲賜,真境空餘煮雪房。”

(3).泛指傑出的書法或文章。 明 李東陽 《柯敬仲墨竹二絕》詩:“奎章博士本書家,畫法翻將上品夸。” 清 顧嗣立 《讀<元史>詩》:“ 天歷 置奎章,作者首 虞 揭 。”

送行

(1) 送人啟程遠行

到機場送行

(2) 餞行

設宴為他送行

渭城

(1).地名。本 秦 都 鹹陽 , 漢高祖 元年改名 新城 ,後廢。 武帝 元鼎 三年復置,改名 渭城 。 東漢 併入 長安縣 。治所在今 陝西 鹹陽 東北二十里。 唐 王維 《觀獵》詩:“風勁角弓鳴,將軍獵 渭城 。” 元 王士熙 《送巨德新》詩:“ 渭城 秋水汎紅蓮,白雪 梁園 作賦年。”

(2).樂府曲名。亦名《陽關》。 唐 王維 《送人使安西》詩:“ 渭城 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 陽關 無故人。”

(3).後來譜入樂府,便以詩中“渭城”名曲。 唐 劉禹錫 《與歌者何戡》詩:“舊人唯有 何戡 在,更與殷勤唱《渭城》。” 清 袁於令 《西樓記·之任》:“一朝打散如浪萍,幾句 楚江 情,分明唱《渭城》。” 郁達夫 《湖上雜詠》之一:“如今刼後河山改,來聽 何戡 唱《渭城》。”

朝雨

晨雨。 唐 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詩:“ 渭城 朝雨裛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春。” 唐 歸仁 《題賈島吟詩台》詩:“天悲朝雨色,岳哭夜猿聲。” 明 李贄 《初潭集·君臣一·賢臣》:“ 列精子高 聽行乎 齊湣王 ,善衣練布衣,白縞冠,顙推之履,特會朝雨,袪步堂下。”

三疊

(1).古奏曲之法,至某句乃反覆再三,稱三迭。 宋 蘇軾 《仇池筆記·陽關三迭》:“余在 密州 , 文勛 長官以事至 密 ,自雲得古本《陽關》,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古本三疊蓋如此。”

(2).三首。 宋 岳珂 《桯史·李白竹枝詞》:“是夜宿於驛,夢 李白 相見於山間。曰:‘予往謫 夜郎 ,於此聞杜鵑,作《竹枝詞》三疊,世傳之不子細,憶集中無有,三誦而使之傳焉。’”

(3).猶三通,三遍。 宋 梅堯臣 《初冬夜坐憶桐城山行》詩:“書之空自知,城上鼓三疊。”

(4).猶三折。指 廬山 三迭泉 。 宋 戴復古 《廬山》詩:“九疊屏風三疊水,更無詩句可形容。” 元 李洞 《廬山記》:“四圍巒障欲合,泉若瓊簾,從空懸布,為三疊而下。”

湘水

即 湘江 。 漢 東方朔 《七諫·哀命》:“測 汨羅 之 湘水 兮,知時固而不反。”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韻》:“永負 漢 庭哭,遙憐 湘水 魂。” 魯迅 《湘靈歌》:“昔聞 湘水 碧如染,今聞 湘水 胭脂痕。”

秋風

秋天的風

九疑

亦作“ 九嶷 ”。1.山名。在 湖南 寧遠縣 南。《山海經·海內經》:“南方 蒼梧 之丘, 蒼梧 之淵,其中有 九嶷山 , 舜 之所葬,在 長沙 零陵 界中。” 郭璞 註:“其山九谿皆相似,故云‘九疑’。”《史記·五帝本紀》:“﹝ 舜 ﹞葬於 江 南 九疑 ,是為 零陵 。” 唐 李涉 《寄荊娘寫真》詩:“ 蒼梧 九疑 在何處,斑斑竹淚連 瀟湘 。” 金 元好問 《湘夫人詠》:“ 九疑山 高猿夜啼,竹枝無聲墮殘露。” 陳毅 《過太行山書懷》詩:“突圍到 章貢 ,埋伏到 九嶷 。”

(2).指 九疑山 之神。《楚辭·離騷》:“百神翳其備降兮,九疑繽其並迎。” 王逸 註:“言 巫鹹 得己椒糈,則將百神蔽日來下, 舜 又使 九疑 之神,紛然來迎。”

國典

國家的典章制度

鳳闕

(1). 漢 代宮闕名。《史記·孝武本紀》:“其東則 鳳闕 ,高二十餘丈。” 司馬貞 索隱引《三輔故事》:“北有圜闕,高二十丈,上有銅鳳皇,故曰 鳳闕 也。”《漢書·東方朔傳》:“陛下以城中為小,圖起 建章 ,左 鳳闕 ,右 神明 ,號稱千門萬戶。” 顏師古 註:“ 鳳闕 ,闕名。”《藝文類聚》卷六二引 晉 潘岳 《關中記》:“ 建章宮 圓闕,臨北道,鳳在上,故曰 鳳闕 也。”

(2).皇宮、朝廷。 晉 王嘉 《拾遺記·魏》:“青槐夾道多塵埃,龍樓鳳闕望崔嵬。” 唐 楊炯 《從軍行》:“牙璋辭鳳闕,鐵騎遶龍城。” 清 陳維崧 《南柯子·蝶庵花下送蘇生仲補游京師》詞:“挾瑟龍池上,鳴鞭鳳闕前。”

詞臣

舊指文學侍從之臣,如翰林之類。 唐 劉禹錫 《江令宅》詩:“ 南朝 詞臣 北朝 客,歸來唯見 秦淮 碧。” 明 徐光啟 《疏辯》:“以翰林而兼 河南道 ,從來無此官銜;以詞臣而出典兵,從來無此職掌。”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從幫忙到扯淡》:“所謂國家的柱石,也常是柔媚的詞臣,我們在 南朝 的幾個末代時,可以找出這實例。”

龍墀

(1).猶丹墀。 唐 劉禹錫 《楊柳枝》詞之三:“鳳闕輕遮翡翠幃,龍墀遙望麴塵絲。”《宋史·禮志四》:“帝諭 文彥博 等曰,郊壇第一龕者在堂,第二、第三龕設於左右夾廡及龍墀上。” 明 徐霖 《繡襦記·策射頭名》:“參鸞馭,虎殿龍墀,口吐虹霓氣。”

(2).借指皇帝。《敦煌曲子詞·望江南》:“數年路隔失朝儀,目斷望龍墀。” 宋 歐陽修 《和劉原父從幸後苑觀稻呈經筵諸公》:“曉謁龍墀罷,行瞻鳳蓋翩。”

(3).法壇,道場。《水滸傳》第四二回:“ 趙能 再入來看時,兩三個土兵跌倒在龍墀里。” 清 洪昇 《長生殿·覓魂》:“你與我把招魂衣攝,遺照圖懸,龍墀淨掃,鳳幄高褰。”

前時

從前,以前。《史記·項羽本紀》:“曰:‘前時某喪使公主某事,不能辦,以此不任用公。’眾乃皆伏。”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 子厚 前時少年,勇於為人,不自貴重顧藉,謂功業可立就,故坐廢退。” 宋 晏幾道 《踏莎行》詞:“雪盡寒輕,月斜煙重,清懽猶計前時共。” 潘漠華 《雨點》:“站在門口探頭向房內一看,前時那個夥計迎身出來。”

蒼生

(1).草木叢生之處。《書·益稷》:“帝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 孔 傳:“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蒼然生草木,言所及廣遠。”

(2).指百姓。《文選·史岑<出師頌>》:“蒼生更始,朔風變律。” 劉良 註:“蒼生,百姓也。”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詩:“往者災猶降,蒼生喘未蘇。” 明 楊慎 《李光弼中潬之戰》:“儒者紙上之語,使之當國,豈不誤蒼生乎?” 鄒韜奮 《經歷》三二:“有害盡蒼生的黨,有確能為大眾謀幸福的黨。”

(3).罵落第秀才的話。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三五出:“狀元真大才,衙門面向兩扇開。你還不曾會讀書,蒼生還相見,休要來。”

江南

(1) 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就是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長,雜花生樹。——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江南好風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能不憶江南。——唐· 白居易《憶江南》

春風又綠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長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記·貨殖列傳》

別離

(1) 離別;分離

別離家鄉,踏上征途

心知長別離。——《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商人重利輕別離。——唐· 白居易《琵琶行

並序

(2) 》

詩詞推薦

送原功大監南歸原文_送原功大監南歸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