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臧方伯升寧夏巡撫·其一

作者:李孫宸 朝代:明代

送臧方伯升寧夏巡撫·其一原文

幾年方岳領諸侯,簡命新承帝寵優。

三輔雲山瞻喜色,九邊烽火待持籌。

岩廊肯恤千思詠,鎖鑰還勞嵩目憂。

獨有腐儒丘壑癖,贈君空自攬吳鉤。

詩詞問答

問:送臧方伯升寧夏巡撫·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李孫宸
問:送臧方伯升寧夏巡撫·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臧方伯升寧夏巡撫·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孫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孫宸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方岳

見“ 方岳 ”。

亦作“ 方岳 ”。1.四方之山嶽。古指東嶽 泰山 、西嶽 華山 、南嶽 霍山 (一指 衡山 )、北嶽 恆山 。《書·周官》:“王乃時巡,考制度於四岳,諸侯各朝於方岳,大明黜陟。” 孔 傳:“覲四方諸侯,各朝於方岳之下,大明考績黜陟之法。”按,《舜典》“四岳羣牧” 孔穎達 疏:“《釋山》云: 泰山 為東嶽, 華山 為西嶽, 霍山 為南嶽, 恆山 為北嶽。”《左傳·昭公四年》“四岳” 晉 杜預 註:“東嶽 岱 ,西嶽 華 ,南嶽 衡 ,北嶽 恆 。” 宋 蘇軾 《策略》五:“昔之有天下者日夜淬厲……而五載一巡狩,朝諸侯於方岳之下。”

(2).指州郡。《資治通鑑·魏明帝太和五年》:“ 寵 為 汝南 太守、 豫州 刺史二十餘年,有勛方岳。及鎮 淮南 , 吳 人憚之。” 南朝 陳 徐陵 《陳武帝下州郡璽書》:“卿等擁旄方岳,相任股肱。” 宋 葉適 《風雩堂記》:“今公久於侍從,勞於方岳,退而休之,無所復羨。” 清 姚鼐 《聖駕南巡賦序》:“王者兼覆九州,內撫畿甸,外察方岳。”

(3).傳說 堯 命 羲 和 四子掌四岳,稱四伯。至其死乃分岳事,置八伯,主八州之事。後因稱任專一方之重臣為“方岳”。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時 殷仲堪 在門下,雖居機要,資名輕小,人情未以方岳相許。” 唐 楊炯 《瀘州都督王湛神道碑》:“遂罷方岳之官,仍居上臺之位。”《續資治通鑑·元順帝至正七年》:“右丞受天子命,為方岳重臣,不思執弓矢討賊,乃欲自逸邪?” 明 何景明 《送熊廷振之楚藩》詩:“同榜衣冠照鄉里,十年名位登方岳。”

諸侯

古時帝王所轄各小國的王侯

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宋· 蘇洵《六國論》

簡命

簡任;選派任命。 元 柯丹丘 《荊釵記·堂試》:“簡命分專邦甸,報國存心文獻。” 明 李東陽 《送顧天錫員外審刑山西》詩:“謀謨內朝佐,簡命諸曹臣。”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領侍衛府》:“扈從,後扈二人,於御前大臣內簡命;前引十人,於內大臣及御前侍衛內簡命。”

三輔

(1). 西漢 治理京畿地區的三個職官的合稱。亦指其所轄地區。 漢 初京畿官稱內史, 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內史,與主爵中尉(後改都尉)合稱三輔。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為右扶風,右內史為京兆尹,左內史為左馮翊,治所皆在 長安 城中。《漢書·景帝紀》:“三輔舉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請之。” 顏師古 註:“此三輔者,謂主爵中尉及左右內史也。”《太平御覽》卷一 * 引《三輔黃圖》:“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內史為京兆尹,以 渭城 以西屬右扶風, 長安 以東屬京兆尹, 長陵 以北屬左馮翊,以輔京師,謂之三輔。”

(2).泛稱京城附近地區為三輔。 明 何景明 《送張元德侍御巡畿內》詩:“三輔自來多寇盜,五陵今日更豪雄。” 清 黃遵憲 《天津紀亂》詩之一:“何堪三輔地,棼亂遂如絲。”

(3). 前燕 慕容儁 以 慕容恪 為輔國將軍, 慕容評 為輔弼將軍,左長史 陽騖 為輔義將軍,謂之三輔。見《資治通鑑·晉穆帝永和五年》。

雲山

(1).雲和山。 南朝 梁 吳均 《同柳吳興烏亭集送柳舍人》詩:“雲山離晻曖,花霧共依霏。”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雲起 太華山 ,雲山共明滅。” 宋 蘇舜欽 《無錫惠山寺》詩:“雲山相照翠會合,殿閣對起涼參差。”

(2).高聳入雲之山。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雲山萬里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詩:“西塞雲山遠,東風道路長。”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既而 秋圃 揭換壁紙,又得數詩……又一首曰:‘咫尺樓窗夜見燈,雲山似阻幾千層。’”

(3).遠離塵世的地方。隱者或出家人的居處。 南朝 梁 江淹 《蕭被侍中敦勸表》:“臣不能遵煙洲而謝 歧伯 ,迎雲山而揖 許由 。” 胡之驥 註:“ 阮嗣宗 《勸晉王牋》曰:‘臨滄洲而謝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許由 。’” 唐 元稹 《修龜山魚池示眾僧》詩:“雲山莫厭看經坐,便是浮生得道時。” 元 劉因 《贈狂道士》詩:“得意雲山是處過,逢人對酒即高歌。”

喜色

欣喜的神色

九邊

本謂 明 代設在北方的九個邊防重鎮,後為邊境的泛稱。《明史·兵志三》:“初設 遼東 、 宣府 、 大同 、 延綏 四鎮,繼設 寧夏 、 甘肅 、 薊州 三鎮,而 太原 總兵治 偏頭 , 三邊 制府駐 固原 ,亦稱二鎮,是為九邊。”《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戈戟九邊雄絶塞,衣冠萬國仰垂衣。” 清 龔自珍 《御試安邊綏遠疏》:“雖有長駕遠馭之君,乘兵力之盛,鑿空開邊;一旦不能有,則議者紛紛請棄地,或退保九邊已耳。” 李光 《河山四律》:“將帥凋零鼙鼓動,四郊壁壘九邊烽。”

烽火

(1) 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

(2) 比喻戰火或戰爭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持籌

手持算籌。多指理財或經商。 唐 韓愈 《和侯協律詠筍》:“詎可持籌算,誰能以理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曆法·算學》:“其在外司民社者,亦持籌不知縱橫,任其下為谿壑,皆坐算學不講之故。”

岩廊

亦作“ 巖郎 ”。亦作“岩廊”。1.高峻的廊廡。《漢書·董仲舒傳》:“蓋聞 虞舜 時,游於巖郎之上,垂拱無為,而天下太平。”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堂邊廡巖郎,謂巖峻之郎也。”

(2).借指朝廷。 漢 桓寬 《鹽鐵論·憂邊》:“今九州同域,天下一統,陛下優遊巖廊,覽羣臣極言。” 唐 元稹 《對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端拱巖郎,高居深視,以冕旒自蔽,而秋毫必察;以黈纊塞耳,而芥動必聞。” 明 徐復祚 《投梭記·閨敘》:“卑人緑螘一生,青氈半世,志存丘壑,夢斷巖廊。” 清 趙翼 《題周山茨觀察老圃秋容圖》詩:“君不見 陶 家籬、 韓 相圃,一在岩廊一環堵。”

思詠

思慕詠嘆。 宋 歐陽修 《吉州學記》:“而周覽學舍,思詠 李侯 之遺愛,不亦美哉!” 宋 司馬光 《太常少卿司馬府君墓志銘》:“故所至民愛慕,去之久猶思詠不已。”

鎖鑰

(1) 鎖鑰,開鎖的器件,比喻成事的關鍵所在

外語是了解世界的鎖鑰

(2) 喻指在軍事上相當重要的地方

南疆鎖鑰

獨有

(1).獨自具有;獨自據有。《管子·形勢》:“召遠者,使無為焉;親近者,言無事焉;唯夜行者,獨有也。” 支偉成 通解:“夜行,謂陰行其德,則人不與之爭,故獨有之也。”《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 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

(2).只有;特有。《史記·曆書》:“是時,獨有 鄒衍 ,明於五德之傳,而散訊息之分,以顯諸侯。” 唐 張籍 《賀周贊善聞子規》詩:“此處誰能聽,遙知獨有君。” 茅盾 《子夜》五:“土匪這樣猖獗,真是 中國 獨有的怪現象。” 毛 * 《冬雲》詩:“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3).指在精神上能特立獨行。《莊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成玄英 疏:“人慾出眾,而己獨游,眾無此能,故名獨有。”

腐儒

迂腐的儒生,只知讀書,不通世事

上折隨何之功,謂何為腐儒。——《史記·黥布列傳》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詩:“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虛。”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廬山詩·白鶴觀》:“時時過 江 來, 廬山 訪丘壑。”

(3).鄉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傳》:“不養望於丘壑,不待價於城市。” 宋 蘇軾 《乞罷學士除閒慢差遣札子》:“臣多難早衰,無心進取,得歸丘壑以養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遊春》:“你既無婚,我亦未娶。即圖同居丘壑,以結姻盟。”

(4).謂隱逸。 南朝 宋 謝靈運 《齋中讀書》詩:“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 金 王若虛 《茅先生道院記》:“予世之散人也,才能無取於人,而功名不切於己,雖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嘗一日忘。” 清 方文 《訪林青仲兄弟》詩之二:“丘壑本繇性,漁樵豈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進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與弟寘狀》:“伏望聖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墮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遠的意境。 宋 黃庭堅 《題子瞻枯木》詩:“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世祖御筆》:“上以武功定天下,萬幾之餘,遊藝翰墨,時以奎藻頒賜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荊 、 關 、 倪 、 黃 輩所不到者。”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而觀其或亭或臺,或牆或石,或竹或樹,半隱半露間,使遊人不覺其觸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斷難下手。”

贈君

猶贈公。 清 鈕琇 《觚賸·自怡編序》:“先贈君 芥葊公 ,春秋六十有八,性喜讀書。”

空自

徒然;白白地。 南朝 梁 何遜 《哭吳興柳惲》詩:“樽酒誰為滿,靈衣空自披。”《清平山堂話本·契約文字記》:“萬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不瞞長兄説,我自幼空自學了一身武藝,遭天倫之慘,奔波辛苦,數十餘年。” 清 李漁 《風箏誤·詫美》:“令愛不堪偕伉儷,老堂空自費調停。”

吳鉤

亦作“吳鉤”。鉤,兵器,形似劍而曲。 春秋 吳 人善鑄鉤,故稱。後也泛指利劍。 晉 左思 《吳都賦》:“軍容蓄用,器械兼儲; 吳 鉤 越 棘,純鈞湛盧。” 唐 盧殷 《長安親故》詩:“ 楚 蘭不佩佩吳鉤,帶酒城頭別舊遊。” * 《重讀<論持久戰>》詩:“一篇《持久》重新讀,眼底吳鉤看不休。”參見“ 吳鴻 ”。

詩詞推薦

送臧方伯升寧夏巡撫·其一原文_送臧方伯升寧夏巡撫·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