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居柳市有感·其二

作者:周行己 朝代:宋代

遷居柳市有感·其二原文

羅含亦有宅,洲渚啟柴門。

未足拒風色,猶堪隔世喧。

卜居空著論,畢娶詎忘言。

且折薛中券,相從籬下樽。

詩詞問答

問:遷居柳市有感·其二的作者是誰?答:周行己
問:遷居柳市有感·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遷居柳市有感·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元韻

參考注釋

洲渚

水中小塊陸地。 晉 左思 《吳都賦》:“島嶼緜邈,洲渚馮隆。” 唐 杜甫 《暮春》詩:“暮春鴛鷺立洲渚,挾子飜飛還一叢。” 阿英 《明朝的笑話》一:“如今那有閒洲渚,寄語沙鷗莫浪眠。”

柴門

用零碎木條木板或樹枝做成的門,舊時也比喻貧苦人家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唐· 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未足

(1).不足,不能。《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舂陵 去 宛 三百里耳,未足為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引》:“今所撰諸書,盛行海內,大而穹宇,細入肖翹,耳目八埏,靡不該綜。即 惠施 、 黃繚 之辯,未足侈也。”

(2).猶言算不得。《太平廣記》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支遁》:“ 遁 幼時,嘗與師共論物類,謂鷄卵生用,未足為殺,師不能屈。”

風色

(1).風。 唐 元稹 《酬復言長慶四年元日郡齋感懷見寄》詩:“苦思正旦酬白雪,閒觀風色動青旂。” 明 高啟 《憶遠曲》:“ 揚子津 頭風色起,郎帆一開三百里。” 明 楊慎 《藝林伐山》卷二:“今按:風亦可言色。《楚辭》云:‘光風轉蕙汎崇蘭。’ 王逸 註云:‘雨止日出而風,草木亦有光也。’《樂府》:‘今朝風色好。’是風亦可言色。”《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這日將到 大姑塘 ,風色大作……只見兩隻大鹽船被風橫掃了,抵在岸邊。”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六:“只有淒微的風色,匿黯的日影,重雲摩頂,孤鵠啼枝,添繪了幾許悲愁的景象。”

(2).風勢,風向。 唐 韓偓 《江行》詩:“舟人偶語憂風色,行客無聊罷晝眠。” 宋 蘇軾 《與秦少游書》:“約此二十五六間可登舟,並海岸行一日至 石排 ,相風色過渡,一日至 遞角場 。”《水滸後傳》第十一回:“看見風色順了, 許義 引路,帶了十隻船,一同進發。”

(3).泛指天氣。 唐 盧照鄰 《至陳倉曉晴望京邑》詩:“今朝風色好,延瞰極天莊。” 楊朔 《雪花飄在滿洲》:“開船那天,風色十分陰沉。”

(4).風光,景色。 唐 溫庭筠 《西洲曲》:“ 西洲 風色好,遙見 武昌 樓。” 宋 范成大 《長文再作複次韻》:“喜鵲門前人一笑,絶勝風色候 長乾 。” 魏巍 《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這就是 漢江 前線的自然風色。”

(5).形勢,動靜。《三國演義》第三八回:“ 權 見風色不利,收軍還 東吳 。”《說唐》第二四回:“這班人來得古怪,更兼相貌兇奇,莫非有劫王槓的 陳達 、 尤金 在內,你可在此看店,待我入城叫 叔寶兄 來,看看風色,卻不可泄漏。” 洪深 《五奎橋》:“ 周鄉紳 (看見風色不大好,立起身對 王老爺 ):這裡太陽曬,熱不過,我們祠堂里去坐罷。”

(6).猶風聲,訊息。《古今小說·楊謙之客舫遇俠僧》:“ 楊知縣 聽得這風色慌了,躲在艙里説道:‘奶奶,如何是好?’”

(7).神色,臉色。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忠存軌跡,義形風色。”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十二回:“ 康順風 便感到村里人這幾天的風色不對。”

世喧

塵世的喧囂。 唐 王維 《口號又示裴迪》:“安得捨塵網,拂衣辭世喧。” 宋 曾鞏 《過介甫》詩:“淡爾非外樂,恬然忘世喧。”

卜居

選擇居處

卜居於鄉

畢娶

據《後漢書·逸民傳·向長》載: 向長 ( 嵇康 《高士傳》作“ 尚長 ”)隱居不仕,“男女娶嫁既畢,勑斷家事勿相關”,於是與同好“俱游五嶽名山,竟不知所終”。後遂以“畢娶”為辦完子女婚事,避世優遊的典故。《文選·謝靈運<初去郡>詩》:“畢娶類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呂延濟 註:“ 尚子平 男娶女嫁畢,勑斷家事,勿復相關。 邴曼容 養志自脩,薄為游官而已。” 唐 杜甫 《西閣》詩之二:“畢娶何時竟?消中得自由。”

忘言

(1).謂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語本《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蕭蕭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慚搜句百無功。”

(2).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於心的友誼。《晉書·山濤傳》:“後遇 阮籍 ,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韓愈 《祭薛中丞文》:“況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須言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抗疏中輟》:“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權奸已敗,即往事果真,亦當忘言,此等追敘,似乎蛇足。”

相從

(1).跟隨,在一起。《史記·日者列傳》:“ 宋中 為中大夫, 賈誼 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漢書·食貨志上》:“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宋 蘇軾 《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詩:“相從結茆舍,曝背談金鑾。”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獸類·狸》:“弟與之相從半年,且賴渠拯恤,義均伉儷,難誣以鬼也。”

(2).相交往;相合併。 宋 蘇軾 《岐亭》詩序:“凡余在 黃 四年,三往見 季常 ,而 季常 七來見余,蓋相從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兒生了,老在家裡的理無,我將女兒與你兒子,你兒子留在這裡做女婿,兩家相從了。”

詩詞推薦

遷居柳市有感·其二原文_遷居柳市有感·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