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釋仲易 朝代:宋代

偈原文

一二三四五,升堂擊法鼓。

蔟蔟齊上來,一一面相睹。

秋色滿虛庭,秋風動寰宇。

更問祖師禪,雪峰到投子。

詩詞問答

問:偈的作者是誰?答:釋仲易
問:偈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五燈會元》卷一六

參考注釋

一二三

(1).指道教正一道的“三天(玉清、上清、太清) * ”。相傳 太上老君 授 張道陵 “三天 * ”。後正一道多用此法驅鬼降妖。見《雲笈七籤》卷六。《四遊記·果老殿中辨鹿》:“時有 葉法善 者, 嘉禾 人,世為道士,嘗游 白馬山 古室,遇二仙人,授以正一二三之法,能制服怪鬼。”

(2).動作時口說數字以計數。習慣常至“三”止。 元 無名氏 《盆兒鬼》第三折:“﹝正末﹞做出門科云:‘且住,私場演,官場用。若到 開封府 去,他不説時,如何是了?待俺試敲咱。這是盆沿兒。’做敲科云:‘一、二、三。’”

(3).猶言頭緒、辦法。《雍熙樂府·一枝花·道情》套曲:“飄零的不知明暗,默默的自取勘。眼底渾無一二三,流落在江南。”

(4).原由。 劉賓雁 《關東壽人傳》第二章:“無緣無故關了我一千多天了,我能不要求他們說出個一二三來。”

升堂

(1).登上廳堂。 唐 韓愈 《山石》詩:“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支子肥。”

(2).舊謂官吏登堂理事為“昇堂”。 清 翟灝 《通俗編·居處》:“《定命録》: 張文瓘 少時,曾有人相之云:‘當為相,然不得堂食。’及在此位,每昇堂欲食,即腹脹痛。按,凡州縣臨廳事,今皆謂之昇堂。”

(1).登上廳堂。《儀禮·鄉射禮》:“皆由其階,階下揖,升堂揖。”《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唐 顧況 《公子行》:“入門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階月。” 清 葉廷琯 《鷗波漁話》卷六:“升堂拜遺像,入室讀其書。”

(2).比喻學問技藝已入門。《論語·先進》:“子曰:‘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誡兵》:“ 仲尼 門徒,升堂者七十有二, 顏 氏居八人焉。”《雲笈七籤》卷一百:“ 闕里 升堂之士,莫得而措辭云爾。” 清 王士禛 《繪川書院詩為湯荊峴侍講賦》之一:“ 湯公 起 梁 宋 ,攝衣早升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不知道是我學舌學得太不象,還是我大哥僅學了半年的 日本 話還沒有升堂,那樣的一句話完全沒有打響。”

(3).舊謂官吏登公堂審訊案件。《二刻拍案驚奇》卷二:“那 幽州 路總管 泰不華 正升堂理事,小道人隨牌進府,遞將狀子上去。”《檮杌閒評》第三六回:“ 許顯純 叫下了軟監,就將參本上道他侵挪十餘萬錢糧的卷案做成。次日升堂,少不得惡狠狠的夾打一番。” 清 李漁 《奈何天·助邊》:“來此已是宣撫衙門,不免在廊下站立一會,伺候他升堂便了。”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三:“縣衙的差役們……一齊放開那蒼老低沉的嗓音大聲嚎叫:‘大老爺升堂--!’最後這個‘堂’字,喊得長而且響。”

(4).見“ 升堂拜母 ”。

舊時官吏到公堂辦公,謂之“陞堂”。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鑾儀衛》:“儀猶相沿 明 制,凡冠軍使等官之任,拜印陞堂,吏皂趨賀,悉如大部制,故其秩雖次領侍衛府,而威儀過之。”

法鼓

佛教法器之一。舉行法事時用以集眾唱贊的大鼓。亦指禪寺法堂東北角之鼓,與茶鼓相對。《法華經·化城喻品》:“擊於 * 鼓,而吹 * 螺。”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法鼓琅以振響,眾香馥以揚煙。” 唐 李白 《登瓦官閣》詩:“兩廊振法鼓,四角吟風箏。”《紅樓夢》第十五回:“早又前面法鼓金鐃,幢幡寶蓋: 鐵欖寺 中僧眾擺列路旁。” 趙朴初 《東京大街上大步踏》詩:“廣播車在前面講著話,僧人的法鼓在後面打。”

蔟蔟

叢集貌。 唐 白居易 《雜曲歌辭·竹枝三》:“水蓼冷花紅蔟蔟,江蘺溼葉碧萋萋。”《敦煌曲子詞·浣溪沙》:“一架紫藤花蔟蔟,雨微微。” 宋 韓彥直 《橘錄·始栽》:“其根荄蔟蔟然,明年移而疏之。”

上來

(1) 從低處到高處

跳上來了

抬上來了

(2) 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趨近於某處。帶名詞時,動詞和“上來”中間一般不能加“得、不”

又圍上來一群人

(3) 表示人員或事物隨動作由較低部門(層)到較高部門(層)

你是什麼時候調上來的

(4) 表示成功地完成某一動作。動詞和“上來”中間常加“得、不”。動詞限於“說、唱、學、答、背、叫、念”等少數幾個

究竟為什麼,我也說不上來

(5) 表示狀態發展,兼有範圍逐漸擴大的意思。形容詞限於“熱、涼、黑”等少數幾個

暖氣片慢慢熱上來了

一面

(1) 物體的一個表面

(2) 方面

(3) 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

他一面跑,一面喊

秋色

(1) 一種中常橄欖棕色,它比一般橄欖棕色稍暗,且稍稍綠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滿虛

猶盈虧。《管子·國蓄》:“視歲之滿虛而輕重其祿,然後千乘可足也。”《莊子·田子方》:“訊息滿虛,一晦一明。”《韓非子·觀行》:“時有滿虛,事有利害,物有死生,人主為三者發喜怒之色,則金石之士離心焉。”

風動

空氣壓力使運動或作功

風動工具

寰宇

寰球

祖師禪

佛教語。禪宗稱祖祖相傳、不立文字的禪法為“祖師禪”,是以心印心的教外別傳。 元 耶律楚材 《丙申元日為景賢壽》詩:“刦外壺天壽無量,請公勤叩祖師禪。” 清 黃宗羲 《與友人論學書》:“如來禪自真空而妙有,祖師禪自妙有而真空,其歸則一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九:“余謂 唐 宋 大家七言歌行,譬之宗門, 李 杜 如來禪, 蘇 黃 祖師禪也。” 蘇淵雷 《讀史舉要》第九章二:“一時風氣的形成,決非朝夕之故,這些都和佛教義學家的重論析,祖師禪的逞詞鋒、參同異的作風有關。”

雪峰

積雪的山峰。 唐 杜甫 《出郭》詩:“遠煙鹽井上,斜景雪峰西。” 元 袁桷 《上京雜詠》之六:“天錫清涼國,晴霞綻雪峰。” 權寬浮 《牧場雪蓮花》:“我跟他們一道走到外面,望著那燦爛的雪峰和羊群。”

投子

博具。或雲起於 戰國 ,或雲創於 三國 魏 曹植 ,取其投擲之義。初用玉制,只兩顆,後改用骨制,故又稱“骰子”,增至六顆。每顆成正立方體,六面分別刻一點至六點之數,投擲以決勝負。點著色,故後世又稱“色子”。參閱 唐 李匡乂 《資暇集·投子》、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博弈嬉戲·投子》。《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或欲大投” 南朝 宋 裴駰 集解:“投,投子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平索看精》:“觀下文有律令,有頭盤,有拋打,殆亦以投子為之耶?”

詩詞推薦

偈原文_偈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