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懷·其十二

作者:劉紹 朝代:元代

秋懷·其十二原文

攬涕以佇擬,邈然懷太初。

洪荒不可模,朴散今何如。

智詐日成偽,荊榛塞莊衢。

群邪沸湯火,嗜欲戕乃軀。

語德去以遠,愆中匪良圖。

雲鹹世無奏,孰洗哇淫污。

詩詞問答

問:秋懷·其十二的作者是誰?答:劉紹
問:秋懷·其十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劉紹的名句有哪些?答:劉紹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元音遺響卷十

參考注釋

攬涕

亦作“擥涕”。揮淚。《楚辭·九章·思美人》:“思美人兮,擥涕而竚眙。” 王夫之 通釋:“擥涕,揮淚也。” 三國 魏 曹植 《三良詩》:“攬涕登君墓,臨穴仰天嘆。” 唐 楊炯 《<王勃集>序》:“蓋以投分相期,非弘詞説,澘然擥涕,究而序之。” 唐 司空圖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既抗言而誓眾,方攬涕以登車。” 清 徐枋 《別詩》:“恐傷遊子心,攬涕不敢下。”

邈然

(1).遙遠貌。《韓詩外傳》卷五:“邈然遠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樂也。”《晉書·孔坦傳》:“深明足下慷慨之懷,深痛足下不遂之志。邈然永隔,夫復何言!” 唐 白居易 《寄行簡》詩:“相去六千里,地絶天邈然。”亦指久遠。 宋 葉適 《宿石門》詩:“邈然百世後,未忝騷人風。”

(2).高遠貌。《三國志·吳志·步騭傳》:“至其純粹履道,求不苟得,升降當世,保全名行,邈然絶俗,實有所師。” 晉 陶潛 《詠貧士》之四:“ 袁安 困積雪,邈然不可乾。”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蔭臥林薄,邈然自怡。” 宋 秦觀 《財用上》:“士大夫矯枉過直,邈然以風裁自持,不復肯言財利之事。”

(3).猶茫然。《文選·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張銑 註:“率爾,謂文速成;邈然,謂文遲成也。” 北周 庾信 《賀新樂表》:“若使詳其音律,是所邈然,但能記其鏗鏘,於斯為幸。” 清 曾國藩 《林君殉難碑》:“又明年, 國藩 師次於此,弔君殉難之所,尋逝者之白骨,邈然其不可復識矣。”

(4).懵懂貌。 唐 韓愈 《太原王公神道碑銘》:“復拜中書舍人,既至京師,儕流無在者,視同列皆邈然少年,益自悲。”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所接皆邈然少年,無可論舊事者。”

太初

亦作“ 大初 ”。1.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氣。《列子·天瑞》:“太初者,氣之始也。” 三國 魏 曹植 《魏德論》:“在昔太初,玄黃混並,渾沌鴻濛,兆朕未形。”《雲笈七籤》卷二:“太初之時, 老君 從虛空而下,為太初之師。”

(2).指太古時期。 唐 吳筠 《高士詠》序:“太初渺邈,難得而詳。” 宋 鄭樵 《通志·總序》:“惟 梁武帝 為此慨然,乃命 吳均 作通史,上自太初,下終 齊 室。”

(3).道家指道的本源。《莊子·知北游》:“以無內待問窮,若是者,外不觀乎宇宙,內不知乎大初。” 成玄英 疏:“大初,道本也。”

洪荒

混沌蒙昧的狀態,指遠古時代

詳觀記牒,洪荒莫傳。——謝靈運《三月三日侍宴西池》

遠及洪荒。——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朴散

本謂純真之道分離變異。後亦謂淳樸之風消散。語本《老子》:“朴散為器。” 王弼 註:“朴,真也。真散則百行出,殊類生,若器也。” 唐 李白 《酬王補闕惠翼莊廟宋丞泚贈別》詩:“朴散不尚古,時訛皆失真。” 王琦 註:“朴散,謂淳樸之風散失也。” 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朴散淳銷,時移世異。”

何如

(1) 如何,怎么樣

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與其強攻,何如智取

智詐

巧詐。《文子·自然》:“又為其懷智詐不以相教,積財不以相分,故立天子以齊一之。”《太平經·服人以道不以威訣》:“以德治者,進退兩度也;故下古之人進退難治,多智詐也。”《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建 雖起盜賊,而為人多智詐,善待士,故其僭號,所用皆 唐 名臣世族。”

荊榛

(1).亦作“ 荊蓁 ”。泛指叢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蕪情景。 三國 魏 曹植 《歸思賦》:“城邑寂以空虛,草木穢而荊榛。”一本作“ 荊蓁 ”。 唐 李白 《古風》之一:“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荊榛。” 金 元好問 《續小娘歌》之七:“傷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荊榛不見人。” 清 吳偉業 《十月下澣宴閬石蒼水齋》詩:“三江風月尊前醉,一郡荊榛笛里聲。”

(2).謂沒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錦箋記·聞訃》:“閨中何意,半道荊蓁,情隔雲泥。”

(3).比喻艱危,困難。《舊唐書·宦官傳·楊復恭》:“吾於荊榛中援立 壽王 。” 元 許謙 《馮公嶺》詩:“胸中芥蒂未盡去,須信坦道多荊榛。”

(4).比喻惡人。 元 麻革 《過陝》詩:“豺狼滿地荊榛合,目斷 中條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賦》:“未許其冠帶春秋,遂至夫荊榛天地。” 清 厲鶚 《東城雜記·陳御史元倩》:“手披荊榛,身御魑魅。” 周實 《民立報出版日祝賦》詩:“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荊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笑譚之頃,便起荊榛。”

湯火

(1).滾水與烈火。《素問·逆調論》:“人有身寒,湯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溫,然不凍慄,是為何病?” 宋 王安石 《車螯》詩之二:“往往湯火間,身盡殻空存。”

(2).比喻極端危險的事物或處境。《尹文子·大道上》:“民之長幼臨敵,雖湯火不避。”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用能免羣生於湯火,納百姓於休和。”《晉書·荀晞傳》:“雖陷湯火,大義所甘。”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江城》:“生自獨居,若離湯火,但覺淒寂。”

(3).比喻極端焦慮、急迫的心情。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三三:“胸中懷湯火,變化故相招。” 晉 袁宏 《後漢紀·章帝紀上》:“今輦轂下,民食不造歲,湯火之憂也。”《陳書·沉炯傳》:“一者以年將六十,湯火居心,每跪讀家書,前懼後喜,溫枕扇席,無復成童。”

謂燙傷和燒傷。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黃櫨》:“洗赤眼及湯火、漆瘡。”

嗜欲

指肉體感官上追求享受的要求

性不飲酒,少嗜欲

良圖

(1) 很好地謀劃

敢不良圖

(2) 好辦法;良策

別有良圖

哇淫

鄙俗 * 。 唐 鄭薰 《贈鞏疇》詩:“疏越捨朱絃,哇淫鄙 秦 箏。” 明 李東陽 《洗句亭》詩:“心清絶塵滓,句清無哇淫。” 清 黃鷟來 《戊辰冬與張四明西同舟即事紀別》詩:“舉世尚哇淫,往往遭非笑。”

詩詞推薦

秋懷·其十二原文_秋懷·其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