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天成寺樓得句命尹繼善和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石級高縈策馬登,春山羃䍥曉煙澄。

峰排兩闥爭輝日,澗轉千盤尚帶冰。

松較六朝還更古,天懸一鏡不須鐙。

寺樓老翰相攜坐,問爾棲霞可得能。

詩詞問答

問:《坐天成寺樓得句命尹繼善和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蒸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五十五

參考注釋

石級

石砌台階。 唐 韓愈 《題炭谷湫祠堂》詩:“石級皆險滑,顛躋莫牽攀。” 清 劉大櫆 《游晉祠記》:“山之半有寺,鑿土為室,繚曲宏麗。累石級而上,望之,墟煙遠樹,映帶田塍如畫。” 葉聖陶 《多收了三五斗》:“三四頂舊氈帽從石級下升上來,舊氈帽下面是表現著希望的醬赤的臉。”

縈策

謂揮動馬鞭,迴旋如繞。語本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濟 ( 王濟 )從騎有一馬,絶難乘,少能騎者。 濟 聊問叔( 王湛 ):‘好騎乘不?’曰:‘亦好爾。’ 濟 又使騎難乘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縈,名騎無以過之。 濟 益嘆其難測,非復一事。”後以“縈策”為典,謂夙有俊才,人所未識,而一旦顯現。 宋 蘇軾 《和王晉卿題李伯時畫馬》:“一朝見縈策,蟻封驚肉飛。” 宋 何薳 《春渚紀聞·何張遺句<南金錄>》:“逮其知學,復觀其所以因材自勵期於至遠者,亦若 王良 、 造父 秣驥騄而問途,是心豈在夫較縈策之妙於蟻封之間而已哉!”

春山

(1).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唐 王維 《鳥鳴澗》詩:“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金 元好問 《游黃華山》詩:“歸來心魄為動盪,曉夢月落春山空。”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潘太守詩》:“莫待 瀟湘 芳草緑,春山處處子規聲。”

(2).春日山色黛青,因喻指婦人姣好的眉毛。 唐 李商隱 《代董秀才卻扇》詩:“莫將畫扇出帷來,遮掩春山滯上才。” 元 吳昌齡 《端正好·美妓》套曲:“秋波兩點真,春山八字分。” 清 洪楝園 《後南柯·釋酗》:“問何時消除芥蔕,終不免愁鎖春山未展開。”

(3).指春神。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打春》:“立春日, 大興 、 宛平 縣令設案於午門外正中,奉恭進皇帝、皇太后、皇后芒神土牛,配以春山。”

六朝

(1)

(2) 六個朝代

(3) 合稱中國歷史上均以建康(南京)為都的吳、東晉、宋、齊、梁和陳

(4) 南北朝

六朝法典

一鏡

(1).比喻言行可以借鑑得失的賢士。 唐 吳兢 《貞觀政要·任賢》:“ 太宗 後嘗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 魏徵 殂逝,遂亡一鏡矣!’” 唐 崔道融 《悲李拾遺》詩之一:“行朝半夜煙塵起,曉殿吁嗟一鏡沉。”

(2).指象一面明鏡的平水。 唐 劉長卿 《舊井》詩:“舊井依舊城,寒水深洞徹,下看百餘尺,一鏡光不滅。” 唐 錢起 《賦得餘冰》詩:“曉日餘冰上,春池一鏡明。” 明 陳藎卿 《讌賞·徐王孫惺予邀泛莫愁湖看蓮》曲:“拿舟深入水雲鄉,盪破湖心一鏡光。”

(3).喻有如明鏡的月亮。 唐 杜甫 《江邊星月》詩之一:“映物連珠斷,緣空一鏡升。” 明 梁辰魚 《傷逝·詠時序悼亡》曲:“長空一鏡輝萬里,全無一點纖翳。”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相攜

亦作“相擕”。互相攙扶;相伴。《東觀漢記·鄧禹傳》:“ 禹 乘勝獨克,而師行有紀,皆望風相攜以迎,降者日以千數,眾號百萬。” 宋 蘇軾 《甘露寺》詩:“但有相攜人,何必素所歡。”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採蕋的游蜂,兩兩相攜;弄巧的黃鸝,雙雙作對。”《儒林外史》第八回:“當下會了帳,兩人相攜著下了船坐下。”

見“ 相攜 ”。

棲霞

寺廟名

擁至棲霞禪院。—— 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得能

這樣,如許。 宋 趙長卿 《臨江仙·賞興》詞:“醉鄉日月得能長,仙源正閒散,伴我老 高唐 。” 宋 吳潛 《醉桃源》詞:“蜂回蝶轉得能輕,忽然春意生。”

詩詞推薦

坐天成寺樓得句命尹繼善和韻原文_坐天成寺樓得句命尹繼善和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