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亢攬古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督亢攬古原文

白衣送荊卿,焉得無聲聞。

秦豈乏耳目,自敗密謀迅。

及至圖窮處,何不速奏刃。

逡巡先傷股,那見神勇奮。

行險以徼幸,宣尼有定論。

然而馬遷書,大都難盡信。

詩詞問答

問:督亢攬古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督亢攬古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十六

參考注釋

白衣

(1) 白色衣服

新娘身穿白衣

(2) 平民;未曾獲得功名的人

(3)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

荊卿

(1).即 荊軻 。《史記·刺客列傳》:“ 荊軻 者, 衛 人也……之 燕 , 燕 人謂之 荊卿 。” 晉 葛洪 《抱朴子·嘉遯》:“ 聶政 感惠而屠葅, 荊卿 絶臏以報 燕 。” 北周 庾信 《詠懷》之十:“ 李陵 從此去, 荊卿 不復還。” 宋 陸游 《東屯高齋記》:“嗟乎,辭之悲乃至是乎! 荊卿 之歌, 阮嗣宗 之哭,不加於此矣。” 清 黃鷟來 《贈陳省齋》詩之四:“ 荊卿 適 秦 時,白虹貫陽精。”

(2).指行險之人。 梁啓超 《上粵督李傅相書》:“公試一自思,即盡其全力為若曹作 荊卿 ,於公何利焉?”

得無

恐怕,是不是。常和“耶”構成表推測性的疑問句

若輩得無苦貧乎。——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聊齋志異·促織》

聲聞

(1).亦作“ 聲問 ”。音信。《國語·越語上》:“寡君 句踐 乏無所使,使其下臣 種 ,不敢徹聲聞於天王。”《呂氏春秋·贊能》:“ 孫叔敖 、 沉尹莖 相與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聲問不知,修行不聞。”《漢書·蘇武傳》:“前發 匈奴 時, 胡 婦適產一子 通國 ,有聲問來,願因使者致金帛贖之。”《北史·儒林傳下·劉炫》:“ 炫 與妻子,相去百里,聲聞斷絶。”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謬誤》:“ 丁晉公 之逐,士大夫遠嫌,莫敢與之通聲問。”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 唐 北庭 節度使 李元忠 、 安西 四鎮留後 郭昕 率將士守境,與朝廷聲問中斷。”

(2).亦作“ 聲問 ”。名聲。《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澤洽,行盡而聲問遠。”《韓非子·內儲說上》:“子聞寡人之聲聞,亦何如焉?”《三國志·蜀志·許靖傳》“ 南陽 宋仲子 於 荊州 與 蜀郡 太守 王商 書” 裴松之 注引 晉 陳壽 《益州耆舊傳》:“ 商 字 文表 , 廣漢 人,以才學稱,聲問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論師﹞少好學,有才辯,聲聞遐被,法俗歸心。” 宋 沉遼 《真覺開堂》:“自諸祖述作已達者,皆著聲問。” 清 曹寅 《題雲辨上人小照》詩:“行識自來矜色相,聲聞何惜證飛仙。”參見“ 聲聞過情 ”。

梵文意譯。佛家稱聞佛之言教,證四諦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羅漢。《大乘義章》卷十七:“觀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聲聞。”《大乘義章》卷十七:“從佛聲聞而得道者,悉名聲聞。”《敦煌變文集·維摩經押座文》:“五百聲聞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證。”

耳目

(1) 耳朵與眼睛;耳聞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狹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淺

耳目靈光

(2) 監視人或為別人收集情報者

使者以從事為耳目。——《後漢書·朱浮傳》

密謀

秘密地謀劃,也指秘密地計畫

榮祿密謀。——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及至

表示等到某種情況出現;直至

及至始皇。—— 漢· 賈誼《過秦論》

及至後世。——宋· 蘇軾《教戰守》

及至綿惙已極。——清· 袁枚《祭妹文》

及至中午輪船才開進長江三峽

圖窮

比喻形跡敗露,處境窘促。 陳毅 《為蘇南摩擦答某君》詩:“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參見“ 圖窮匕見 ”。

何不

為什麼不——用反問語氣,表示應該或可以

你何不大膽試一試

逡巡

(1) 因為有所顧慮而徘徊不前

逡巡而不敢進。——漢· 賈誼《新書·過秦論上》

大閹亦逡巡畏義。——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逡巡不前。

舅犯謝罪,逡巡河上。——《三國演義》

(2) 一剎那

雁翎金甲逡巡得,鉤引徐寧大解危。——《水滸傳》

(3) 時光消失

逡巡過了一年,當年是正月初一日。——《喻世明言》

神勇

無比的勇猛

神勇無敵

行險

(1).做冒險的事;走危險的路。《禮記·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鄭玄 註:“險,謂傾危之道。” 孔穎達 疏:“小人以惡自居,恆行險難傾危之事,以徼求榮幸之道。” 唐 柳宗元 《與楊誨之第二書》:“今子又以行險為車之罪。夫車之為道,豈樂於行險耶?度不得已而至乎險,期勿敗而已耳。”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是此一書者,非闡明詞學之書,乃教人行險播惡之書也。”

(2).特指行於水上。《史記·河渠書》“陸行載車,水行載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橋” 裴駰 集解引《尸子》:“行塗以楯,行險以樶,以沙以軌。” 宋 楊時 《岳陽書事》詩:“忽看舟子玩行險,更欲飛帆借風力。”

徼幸

同“饒幸”。作非分企求;希望得到意外的成功;由於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災害

宣尼

漢平帝 元始 元年追謚 孔子 為 褒成宣尼公 ,後因稱 孔子 為 宣尼 。見《漢書·平帝紀》。 晉 左思 《詠史》詩之四:“言論準 宣尼 ,辭賦擬 相如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師友》:“ 互鄉 童子,當願接於 宣尼 ; 蘇門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 。”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五》:“續 杏壇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養也。” 清 惲敬 《前光祿寺卿伊公祠堂碑銘》:“入聖之要,下學上達, 宣尼 所傳,存之存之。”

定論

確定的論斷或成熟的見解;做出確定的論斷

然而

從另一方面來說——表示轉折關係

樂曲終止了,然而無人離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間。——清· 袁枚《祭妹文》

遷書

指 漢 司馬遷 寫的《史記》。 宋 孫甫 《<唐史論斷>序》:“《春秋》雖編年,經目其事,傳載本末。 遷 立紀傳,亦約是體。故 劉餗 史例曰,傳所以釋紀,猶《春秋》之傳焉。此可見 遷 書之不失也。”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書教下》:“就形貌而言, 遷 書遠異 左氏 ,而 班 史近同 遷 書。” 梁啓超 《中國歷史研究法》第二章:“ 遷 書取材於《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等,以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組織而成。”

大都

中國元朝(1271—1368)首都,即今北京,1272 年在建設中命名“大都”,意指天下最大都城

詩詞推薦

督亢攬古原文_督亢攬古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