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局(原註:蜀事補亡。)

作者:宋京 朝代:宋代

玉局(原註:蜀事補亡。)原文

君不見青陽老人飛下天,口宣至道朝群仙。

地中神人捧玉局,異事秘怪於今傳。

龜城坤隅地有穴,俗說西與岷山連。

嵯峨古觀森偉像,老柏慘澹含風煙。

令威已去城郭在,人物自改名依然。

亳州宮庭煥星斗,真皇行幸祥符年。

所託得地近京邑,此獨隱晦遐方偏。

安得老人洗此心,還我澹泊同古先。

詩詞問答

問:玉局(原註:蜀事補亡。)的作者是誰?答:宋京
問:玉局(原註:蜀事補亡。)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宋京的名句有哪些?答:宋京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先韻

2. 原註:蜀事補亡。

參考注釋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青陽

(1).指春天。《尸子·仁意》:“春為青陽,夏為朱明。”《漢書·禮樂志》:“青陽開動,根荄以遂。” 唐 潘孟陽 《元日和布澤》詩:“青陽初應律,蒼玉正臨軒。” 明 何景明 《發京邑》詩之三:“青陽藹廢墟,春氣感鳴禽。” 郭沫若 《嘆逝》詩:“可是恨冬日要別離?可是恨青陽久不至?”

(2).明堂名。明堂有五室,位於左面東方的叫青陽,為帝王祭祀、布政之所。《資治通鑑·齊武帝永明十年》:“己未, 魏 主宗祀 顯祖 於明堂以配上帝,遂登靈臺以觀雲物,降居青陽左個,布政事。” 胡三省 注引 鄭氏 曰:“青陽左個,大寢東堂北偏。”

(3).猶清揚,謂眉目清秀。《韓詩外傳》卷一:“ 孔子 曰:‘夫《詩》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青陽宛兮。’” 漢 應瑒 《神女賦》:“騰玄眸而睋青陽,離朱脣而耀雙輔。”

(4).指青春年少的面容。 唐 李賀 《贈陳商》詩:“黃昏訪我來,苦節青陽皺。” 姚文燮 註:“苦節自矢,雖春姿亦為之枯槁也。”

(5).古代春天郊祀歌名。《史記·樂書》:“常有流星經於詞壇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陽》,夏歌《朱明》” 三國 魏 阮籍 《樂論》:“自 西陵 《青陽》之樂,皆取之於竹。”《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三·北齊明堂樂歌十》:“《青陽》奏,發《朱明》。”

(6).傳說中 黃帝 二十五子之一,與 夷鼓 同為 己 姓。《國語·晉語四》:“ 黃帝 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 青陽 與 夷鼓 ,皆為 己 姓。” 韋昭 註:“ 青陽 , 金天氏 帝 少皞 。”

(7).地名。在今 安徽省 青陽縣 。 漢 為 涇縣 地。 唐 置 青陽縣 ,以其地在 青山 之陽而得名。 明 清 屬 安徽 池州府 。 唐 韓翃 《贈別韋兵曹歸池州》詩:“ 楚 竹 青陽 路, 吳 江 赤馬 船。” 宋 張孝祥 《水龍吟·望九華山作》詞:“竹輿曉入 青陽 ,細風涼月天如洗。”

老人

(1) 上年紀的或較老的人

(2) 上了年紀的父母或祖父母

口宣

(1).口頭宣布(帝王之命)。《晉書·楊駿傳》:“﹝後﹞便召中書監 華廙 、令 何劭 ,口宣帝旨使作遺詔。”《舊唐書·王起傳》:“ 起 侍講時,或僻字疑事,令中使口宣,即以牓子對。”

(2).一種慰勞臣下的簡短詔令。 宋 楊億 《楊文公談苑·學士草文》:“學士之職,所草文辭,名目浸廣……土木興建曰上樑文,宣勞賜曰口宣。”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口宣》:“按,口宣者,君諭臣之詞也。古者天子有命於其臣,則使使者傳言,若《春秋》內外傳所載誥告之詞是已。未有撰為儷語,使人宣於其第者也。宋人始為之。” 宋 歐陽修 、 王安石 、 蘇軾 等人文集中的內制皆有為皇帝所擬口宣。

(3).佛教語。謂對弟子之垂誡。

至道

(1).指最好的學說、道德或政治制度。《禮記·學記》:“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禮記·表記》:“道有至,義有考。至道以王,義道以霸,考道以為無失。” 鄭玄 註:“此讀當言‘道有至,有義,有考’,字脫一有耳。” 陳澔 集說引 應氏 曰:“至道,即仁也。至道渾而無跡,故得其渾全精粹以為王。”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六:“是以至道之行,萬類取足於世;大化既洽,百姓無匱於心。”

(2).最高的原則、準則。《荀子·儒效》:“以從俗為善,以貨財為寳,以養生為己至道,是民德也。”

(3).佛、道謂極精深微妙的道理或道術。《莊子·在宥》:“來!吾語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 漢 牟融 《理惑論》:“﹝ 老子 ﹞曰:‘用其光,復其明,無遺身殃。’此道生死之所趣,吉凶之所住。至道之要,實貴寂寞,佛家豈好言乎!” 唐 陳鴻 《東城老父傳》:“讀釋氏經,亦能了其深義至道,以善心化市井人。” 宋 洪邁 《夷堅丁志·司命府丞》:“及見 海蟾 曰:‘汝以夙契得遇我。’命長跪傳至道。”

地中

(1).地平面以下;地面以下。《孟子·滕文公下》:“水由地中行, 江 、 淮 、 河 、 漢 是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誌一》:“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三》:“蓋他處水皆轉峽出,必有一洩水門,惟此地明洩澗甚少,水皆從地中透去。”

(2).大地的正中。《周禮·地官·大司徒》:“正日景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 孫詒讓 正義:“地中者,為四方九服之中也。《荀子·大略篇》云: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

(3).泛指地理位置居中。 唐 韓愈 《衢州徐偃王廟碑》:“ 秦 處西偏,專用武勝…… 徐 處得地中,文德為治。”

神人

(1) 神仙;道教指得道的人

(2) 才貌出眾世上罕見的人

同捨生…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玉局

(1).棋盤的美稱。 唐 李商隱 《燈》詩:“錦囊名畫揜,玉局敗碁收。” 宋 賀鑄 《南鄉子》詞:“玉局彈棋無限意, * ,腸斷 吳 蠶兩處眠。”

(2).道觀名,在 四川 成都 。傳說 李老君 曾於此坐局腳玉床講經,因而得名。《資治通鑑·後唐莊宗同光元年》:“ 蜀主 詔於 玉局化 設道場。” 胡三省 註:“ 玉局化 在 成都 。 彭乘 《記》曰: 後漢 永壽 元年, 李老君 與 張道陵 至此,有局腳玉牀自地而出, 老君 昇坐,為 道陵 説《南北斗經》,既去而坐隱,地中因成洞穴,故以‘玉局’名之。” 宋 蘇軾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觀將老焉》詩:“莫欺老病未歸身, 玉局 他年第幾人。” 元 袁桷 《張虛靖圜庵扁曰歸鶴次韻》:“ 玉局 講殘春換劫,石臺丹在草通靈。” 明 王世貞 《九支齋十歌》之六:“ 成都 玉局 授書後,漸與金僊相對雄。”

(3). 蘇軾 曾任 玉局觀 提舉,後人遂以“玉局”稱 蘇軾 。 宋 劉克莊 《摸魚兒·賞海棠》詞:“悵 玉局 飛仙, 石湖 絶筆,孤負這風韻。” 明 文徵明 《先君行略》:“一日見公書,稍涉 玉局 筆意。” 清 趙翼 《再題焦山寺贈巨超練塘兩詩僧》詩:“我本才非 蘇玉局 ,敢嗔 佛印 不燒豬。” 清 程文正 《錢王廟》詩:“殘碑有字還堪讀, 玉局 鴻文筆力遒。”

異事

(1).他事;別的事。《禮記·曲禮下》:“輟朝而顧,不有異事,必有異慮。” 陳澔 集說:“異,猶他也。敬心不存,則形諸外,此所以知其有他事他慮也。”《呂氏春秋·上農》:“農不敢行賈,不敢為異事,為害於時也。” 高誘 註:“異猶他也。”

(2).指職司不同。《詩·大雅·板》:“我雖異事,及爾同寮。” 鄭玄 箋:“我雖與爾職事異者,乃與女同官。” 晉 陸雲 《贈汲郡太守》詩:“念我同僚,悲爾異事。”

(3).不平常的事;特別事件。《韓非子·說難》:“規異事而當,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於外,必以為己也,如此者身危。” 唐 杜牧 《唐故岐陽公主墓志銘》:“郡縣聞主且至,殺牛羊大為數百人供具,主至,從不二十人、六七婢,乘驢闒茸,約所至不得肉食,驛吏立門外,舁飯而返……聞於京師,眾譁説以為異事。”《紅樓夢》第七四回:“ 襲人 因見 晴雯 這樣,必有異事,又見這番抄揀,只得自己先出來打開了箱子並匣子,任其搜揀一番。”

(4).奇怪的事;難以理解的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 蕭子云 每嘆曰:‘吾著《齊書》,勒成一典,文章弘義,自謂可觀。唯以筆跡得名,亦異事也。’” 宋 蘇軾 《登州海市》詩:“重樓翠阜出霜曉,異事驚倒百歲翁。”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紀事》:“然初時皆欲殺 瑜 ,後則各相敬愛……向之乘機下石者,鹹相驚詫,以為異事。”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 撒旦 詩人之出,殆亦如是,非異事也。”

(5).不同的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今之學者,以為文武異事,吾知治文事而已。”

秘怪

(1).神奇怪異。 宋 曾鞏 《祭王平甫文》:“至若操紙為文,落筆千字,徜徉恣肆,如不可窮,祕怪恍惚,亦莫之係,皆足以高視古今,桀出倫類。”

(2).指潛藏而不經見之神奇怪物。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海之百靈祕怪,慌惚畢出,蜿蜿虵虵,來享飲食。” 宋 王安石 《牛渚》詩:“陰靈祕怪不欲露,毀犀得禍卻偶然。” 宋 范成大 《東山渡湖》詩:“波臣川後敬愛客,約束祕怪驅魚龍。”

於今

(1) 至今

車站一別,於今十年

(2) 如今;到現在

龜城

見“ 龜化城 ”。

坤隅

西南方。 唐 李華 《含元殿賦》:“ 望仙 闢於巽維, 建福 敞於坤隅。”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蜀岡錄》:“山堂大門在寺坤隅,門內植老桂百餘株。”參見“ 坤維 ”。

俗說

(1).民間流傳的說法。《漢書·刑法志》:“ 孫卿 之言既然,又因俗説而論之曰: 禹 承 堯 舜 之後,自以德衰而制肉刑, 湯 武 順而行之者,以俗薄於 唐 虞 故也。” 宋 蘇軾 《和黃秀才鑒空閣》詩:“妄雲桂兔蟆,俗説皆可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天醫》:“俗説雷部擊人,必有天醫隨之,或誤擊則旋活之。”

(2).俗諺。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至於 陳琳 諫辭,稱掩目捕雀; 潘岳 哀辭,稱掌珠伉儷,並引俗説而為文辭者也。”

(3).用通俗易為人所接受的方法、形式講授佛法之稱。與“真說”相對。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三論宗》:“佛有二種說法,一為俗說,一為真說。如說有情、天、梵等名相,都屬俗說。”

岷山

中國西部大山。位於四川松潘縣北,綿延於四川、甘肅兩省邊境,為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平均高度 2500 米,主峰 5588 米

嵯峨

形容山勢高峻

故園不可見,巫山田郁嵯峨。——杜甫《江海》

山頂嵯峨

怪石嵯峨

慘澹

見“ 慘澹 ”。

含風

帶著風;被風吹拂著。 南朝 宋 謝惠連 《秋懷詩》:“蕭瑟含風蟬,寥唳度雲雁。” 南朝 梁 虞羲 《見江邊竹詩》:“含風自颯颯,負雪亦猗猗。” 宋 王安石 《次韻徐仲元詠梅》之一:“額黃映日明 飛燕 ,肌粉含風冷 太真 。” 宋 蘇軾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詩:“含風偃蹇得真態,刻畫始信天有工。”

令威

即 丁令威 。傳說中的神仙名。 晉 陶潛 《搜神後記·丁令威》:“ 丁令威 ,本 遼東 人,學道於 靈虛山 。後化鶴歸 遼 ,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遂高上沖天。” 唐 白居易 《池鶴》詩之二:“池中此鶴鶴中稀,恐是 遼東 老 令威 。” 明 高啟 《空明道人詩》:“於今定非死,飛游去何許,海上幾秋風,誰傳 令威 語?” 程善之 《革命後感事和懷霜作即用其韻》:“歸去 令威 猶海鶴,朅來斥鷃笑溟鵬。”

已去

表示從現在起到將來的時間。“已”同“以”。可譯成“以後”

從此已去。——唐· 李朝威《柳毅傳》

城郭

城是內城的牆,郭是外城的牆。泛指“城邑”

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唐· 杜牧《阿房宮賦》

人物

(1)

(2) 小說或戲劇中被描寫的人

人物描寫

(3) 被認為有突出或顯著特性的人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 * 《沁園春·雪》

愷撒是個偉大的歷史人物

西人之畫,則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實景。——蔡元培《圖畫》

(4) 講話者;提警告、提要求、鼓勵或發命令的人

由一個圈內人物指導

(5) 有才能之人

此人是個人物

依然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宮庭

(1).泛指房屋。以喻範圍。《荀子·儒效》:“是君子之所以騁志意於壇宇、宮庭也。”

(2).指帝王居住和勤政的處所。《史記·商君列傳》:“居三年,作為築冀闕宮庭於 鹹陽 , 秦 自 雍 徙都之。”《漢武帝內傳》:“忽天西南如白雲起,鬱然直來,逕趨宮庭間。” 唐 司空曙 《金陵懷古》詩:“輦路江楓暗,宮庭野草春。”《七國春秋平話》卷上:“宮庭化為荒草地,六市三街今野營。” 丁玲 《韋護》第三章:“一盞吊在房中央,是 中國 宮庭里用的八角的有流蘇的紗燈。”

星斗

星的總稱

滿天星斗

行幸

(1).古代專指皇帝出行。《漢書·武帝紀》:“﹝ 元鼎 ﹞四年,冬十月,行幸 雍 。” 唐 杜甫 《壯遊》詩:“河朔風塵起, 岷山 行幸長。”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贈處》:“往年天子行幸,賜 長安 士民大酺三日。”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領侍衛府》:“其行幸駐蹕宿衛,一如禁中之例。”

(2).指皇帝留宿妃妾宮中。 明 陳與郊 《昭君出塞》:“娘娘!官家也曾行幸來么?” 周貽白 註:“皇帝留宿宮中。”

祥符

“大中祥符”的簡稱,宋真宗年號,公元1008至1016年

祥符中,因造玉清宮。—— 宋· 沈括《夢溪筆談》

得地

(1).得到土地。《左傳·成公二年》:“子得其國寶,我亦得地,而紓於難,其榮多矣。”《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秦 兵不獘而多得地,是彊 秦 而弱 趙 也。”

(2).得到適宜生長的土壤。《藝文類聚》卷八八引 南朝 梁 沉約 《高松賦》:“鬱彼高松,棲根得地。” 唐 杜甫 《病柏》詩:“出非不得地,蟠據亦高大。” 宋 曹組 《好事近·梅》詞:“ 江 南得地故先開,不待有飛雪。”

(3).謂發跡。 元 李壽卿 《伍員 * 》第四折:“我父親其時便説,有一子是個村廝憨郎,久以後你須得地,略把眼照覻休忘。” 元 無名氏 《馬陵道》楔子:“ 龐涓 久後得地呵,此人是個短見薄識,絶恩絶義的人。”

京邑

京城

洞庭之與京邑。——唐· 李朝威《柳毅傳》

隱晦

(1) 含糊、不易理解、不明朗或不清楚

文字寫得很隱晦

(2) 有歧義而意義不清楚或不明確的

這個詞義隱晦難懂

遐方

猶遠方。 漢 揚雄 《長楊賦》:“是以遐方疏俗,殊鄰絶黨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綏,莫不蹻足抗首,請獻厥珍。” 唐 白居易 《題郡中荔枝詩》:“已教生暑月,又使阻遐方。” 清 曹寅 《粵中丞送孔雀》詩:“絶嶠龍閒能致遠,遐方珍貢自乘時。”

澹泊

恬淡寡慾;不追求名利

古先

(1).往昔;古代。《書·康誥》:“別求聞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 漢 王充 《論衡·齊世》:“和氣不獨在古先,則聖人何故獨優?” 晉 左思 《吳都賦》:“古先帝代,曾覽八紘之洪緒,一六合而光宅。” 唐 杜甫 《北征》詩:“憶昨狼狽初,事與古先別。” 聶紺弩 《談“娜拉”》:“‘ 中國 ’古先聖賢的大道,雖然始終莫測高深,多少也該被硬裝進了一些,使她們很夠資格做一個賢淑的妻子。”

(2).謂祖先,祖宗。《漢書·王莽傳下》:“ 江 中 劉信 ,執敵報怨,復續古先,四年當發軍。” 宋 陳亮 《祭樓德潤母夫人文》:“惟靈守寡之操,有以參列婦於古先;撫孤之仁,有以見夫子於地下。”《元典章·刑部二·獄具》:“凡有重刑必須奏覆而後處決,深得古先謹審刑辟之意。”

詩詞推薦

玉局(原註:蜀事補亡。)原文_玉局(原註:蜀事補亡。)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