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汪莘的《群玉堂即事》
全文:
蓬萊道山到者稀,忽隨飈駕同來歸。
天橫閬野望不盡,地絕瀛海如無依。
初得松門入蕭瑟,漸繞苔徑穿芳菲。
奇花異卉不可識,但覺春是人間非。
高檐長廓白日靜,朱簾綠幕清風微。
仰觀群玉三大字,始憶上帝書所儲。
赤圖綠牒文字古,空桑孤竹音調希。
飲中八仙各灑落,瓊林風月相光輝。
坐而投壺妙貫耳,立而對弈工解圖。
吟詩誦賦清且永,何事顧我頻噓欷。
君不見鹹平景德時,太平都在楊劉詩。
又不見慶曆元佑際,後來誰與歐蘇繼。
只今延閣多才賢,如玉在山珠在淵。
楊劉歐蘇未為老,秦皇鼌張俱少年。
有客野於孟東野,更宜盧仝作詩社。
碧箋小紙辱佳命,青林紫筆令揮寫。
君山天酒澆枯腸,吸盡一回酴醾香。
贈君千歲白鹿健,報我三尺金魚光。
羽陵蠹簡非我處,老上龍庭欲飛去。
鳳台南軒又招手,第一內宅由來住。
東西南北身已老,安得丹液還元腦。
碧桃洞口花亂飛,留待歸來不須掃。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投壺
古時宴會時的娛樂活動,大家輪流把籌投入壺中,投中少者須罰酒
貫耳
(1).古代刑罰之一。以箭穿耳。《左傳·僖公二十七年》:“ 子玉 復治兵於 蔿 ,終日而畢,鞭七人,貫三人耳。”《漢書·原涉傳》:“諸豪則曰:‘ 原巨先 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縛,箭貫耳,詣廷門謝辠,於君威亦足矣。’” 明 唐順之 《條陳薊鎮練兵事宜》:“其不用命者,縱不能盡如臨陣之刑,而軍令所謂鞭抶、貫耳等類,許將官督操亦時一行之以示威。” 清 韓菼 《江陰城守紀》下:“而號令嚴肅,凡偷安不法者必貫耳、鞭背示眾,雖豪右不少貸。”
(2).指穿耳戴環以妝飾。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神武羅》:“有神 武羅 ,細腰白齒,聲如鳴佩,以鍰貫耳。” 元 白珽 《湛淵靜語》卷一:“婦人不纏足,不貫耳。”
(3).借指有穿耳習俗的方外民族。 明 張居正 《聖壽節賀表》之一:“嘉木靈毳,紛呈動植之珍;貫耳雕題,畢集梯航之貢。”
(4).古代投壺術語。 明 江禔 《投壺儀節·投壺圖》:“貫耳,謂耳小於口,而能中之,是亦用心愈精,故賞之。”《孽海花》第二十回:“説話未了,忽然微風中吹來一陣笑語聲。一個説:‘我投了個雙驍,比你的貫耳高得多哩!’一個道:‘讓我再投個雙貫耳你看。’ 小燕 道:‘咦!誰在那裡投壺?’”
(5).入耳;充耳。《水滸傳》第六二回:“小可久聞員外大名,如雷貫耳。” 感惺 《遊俠傳·俠蹤》:“上至王公,下至臣虜,誰不貫耳如雷。”
對弈
下棋
汪莘名句,群玉堂即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