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和闐玉漁樵耕讀圖屏原文
去俗漸從正,良工究屬吳。
雖然仍寓巧,亦可許歸儒。
鼎爵鍾鈴別,漁樵耕讀圖。
四民胥樂業,王道又何殊。
詩詞問答
問:題和闐玉漁樵耕讀圖屏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和闐玉漁樵耕讀圖屏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和闐玉漁樵耕讀圖屏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九十七
2. 邇來吳中制王多仿古器畫圖頗堪玩賞雖亦意在牟利而不致良材棄於俗工亦可取也
參考注釋
從正
(1).趨從正道。《易·隨》:“《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 孔穎達 疏:“所執官守正,能隨時渝變以見貞正,則往隨從。” 唐 孔穎達 《毛詩正義序》:“作之者所以暢懷舒憤,聞之者足以塞違從正。”
(2).依從正體。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書證》:“吾昔初看《説文》,蚩薄世字,從正則懼人不識,隨俗則意嫌其非,略是不得下筆也。”
(3).遵循,修正。 明 唐順之 《送陸訓導序》:“昔者 孔子 患 鄭 衛 之聲亂於《雅》《頌》,乖剌無所從正,乃周流四方。”
良工
古代泛稱技藝高超的人。《墨子·尚賢中》:“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尸子·分》:“良工之馬易御也,聖王之民易治也。” 南朝 梁 沉約 《為柳世隆上銅表》:“名罏化金,良工盡藝,方將盈金中藏。”《新五代史·雜傳十七·崔梲》:“其樂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賈,州縣避役之人,又無老師良工教習。”《三國演義》第七八回:“ 操 曰:‘吾欲起一殿,名 建始殿 ,恨無良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公子不樂,惟求良工畫 翠 小像,日夜澆禱其下。”
雖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
(2)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戰國策·魏策》
可許
(1).準許。《漢書·蕭何傳》:“﹝ 蕭何 ﹞為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 顏師古 註:“可其所奏,許其所請,依以行事。”
(2).指可以準許。《後漢書·東夷傳·高句驪》:“ 姚光 上言欲因其喪發兵擊之,議者皆以為可許。”《後漢書·袁安傳》:“事下公卿議。太尉 宋由 、太常 丁鴻 、光祿勛 耿秉 等十人議可許。”
漁樵
(1).打魚砍柴。 唐 高適 《封丘縣》詩:“我本漁樵 孟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蘇軾 《前赤壁賦》:“況吾與子漁樵於 江 渚之上,侶魚鰕而友麋鹿。”
(2).漁人和樵夫。 唐 王維 《桃源行》:“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宋 范成大 《攜家石湖賞拒霜》詩:“漁樵引入新花塢,兒女扶登小錦城。” 清 顧光旭 《弓插》詩:“隔水斷漁樵,橫斜壞木橋。” 魯迅 《南腔北調集·聽說夢》:“至於另有些夢為隱士,夢為漁樵,和本相全不相同的名人,其實也只是豫感飯碗之脆,而卻思將吃飯範圍擴大起來。”
(3).指隱居。 南朝 梁 劉孝威 《奉和六月壬午應令》:“神心重丘壑,散步懷漁樵。” 唐 杜甫 《村夜》詩:“胡羯何多難,漁樵寄此生。” 明 屠隆 《綵毫記·乘醉騎驢》:“乾坤傲,永不踏紅塵向市朝,真喚做聖世漁樵。”
耕讀
指既從事農業勞動又讀書或教學
耕讀國小
四民
舊稱士、農、工、商為四民。《書·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 蔡沉 集傳:“冬官,卿,主國邦土,以居士、農、工、商四民。”《穀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漢書·食貨志上》:“士、農、工、商,四民有業:學以居位曰士,闢士殖穀曰農,作巧成器曰工,通財鬻貨曰商。” 宋 葉適 《留耕堂記》:“四民百藝,朝營暮逐,各競其力,各私其求。”
樂業
安於職守,樂於效力。樂,意動用法,以…為樂。業,職守
兵精足用,英雄樂業,當橫行天下。——《資治通鑑》
全民樂業
王道
(1) 古時指以仁義統治天下的政策
(2) 利害;嚴厲
何殊
猶何異。 毛 * 《向 * 的十點要求》:“以此制憲,何殊官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