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雲寺魏閹葬衣冠墓

作者:王士禎 朝代:清代

碧雲寺魏閹葬衣冠墓原文

恭顯坐中書,能死前將軍。

赤伏盡鉤黨,禍始誅李雲。

讀史長太息,閔彼漢運屯。

我來西山游,極目多丘墳。

何人穿復土,雙闕高嶙峋。

天祿與辟邪,夾道紛錯陳。

大書復深刻,似欲驕千春。

冢中玉蟾蜍,變化亦有神。

豈知窮奇骨,不得安穸窀。

牢石與五鹿,彈指隨飆塵。

嗟哉陽司隸,毅魄為青燐。

狐貉同一丘,無事勞沾巾。

松風催落日,泥飲當千巡。

西望鹹陽原,石馬嘶荊榛。

詩詞問答

問:碧雲寺魏閹葬衣冠墓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碧雲寺魏閹葬衣冠墓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二

參考注釋

恭顯

漢 宦官 弘恭 、 石顯 的並稱。《漢書·劉向傳》:“中書宦官 弘恭 、 石顯 弄權。 望之 、 堪 、 更生 議,欲白罷退之。未白而語泄,遂為 許 史 及 恭顯 所譖愬, 堪 、 更生 下獄。” 晉 潘岳 《西征賦》:“當 音 、 鳳 、 恭 、 顯 之任勢也,乃熏灼四方,震耀都鄙。” 唐 元稹 《人道短》詩:“ 莽 、 卓 、 恭 、 顯 ,皆數十年富貴, 梁冀 夫婦,車馬煌煌。”

坐中

(1).座席之中。《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項羽 既饗軍士,中酒, 亞父 謀欲殺 沛公 ,令 項莊 拔劍舞坐中,欲擊 沛公 , 項伯 常禁止之。”

(2).舊時京劇班社在演出進行中,後台設有“帳桌”,由“文武總管”坐守桌旁,指揮全班業務,叫做“坐中”。目前劇團管理後台工作已不採取此種形式。

前將軍

古代軍銜,始於 戰國 , 秦 漢 魏 晉 南北朝 沿置。位在大將軍、驃騎將軍之下。《史記·李將軍列傳》:“大將軍、驃騎將軍大出擊 匈奴 , 廣 數自請行。天子以為老,弗許;良久乃許之,以為前將軍。”

赤伏

“赤伏符”的簡稱。 唐 張說 《上黨舊宮述聖頌》:“赤伏歸於 漢光 。” 宋 范成大 《丙午東宮壽詩》:“黃離增煥炳,赤伏衍明昌。” 清 王士禛 《定軍山諸葛公墓下作》詩:“火井方三炎,赤伏更典午。”參見“ 赤伏符 ”。

鉤黨

謂相牽引為同黨。《後漢書·靈帝紀》:“中常侍 侯覧 諷有司奏前司空 虞放 ,太僕 杜密 ……皆為鉤黨,下獄,死者百餘人。” 李賢 註:“鉤謂相牽引也。”《文選·范曄<宦者傳論>》:“因復大考鉤黨,轉相誣染。” 李周翰 註:“鉤黨,謂鉤取諫者同類,使轉相誣謗而殺之也。” 明 楊璉 《龍膏記·起釁》:“非全氣體曾鉤黨,變倉皇有誰相信,須防。”

禍始

災禍的開端。《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出長子 譚 為 青州 , 沮授 諫 紹 必為禍始, 紹 不聽。” 明 夏完淳 《大哀賦》序:“追原禍始,幾及千言。”

長太息

深長地嘆息。《楚辭·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漢 賈誼 《治安策》:“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步飛煙》:“ 飛煙 拆書,得以款曲尋繹。既而長太息曰:‘丈夫之情,心契魂交,遠如近也。’” 鄒韜奮 《患難餘生記》第三章:“ 中山先生 在天有靈,真不免要痛哭流涕長太息吧!”

山游

遊覽山景。 南朝 宋 謝靈運 《羅浮山賦》:“鼓蘭枻以水宿,杖桂策以山游。” 唐 李頎 《題綦毋校書別業》詩:“豈伊問天命,但欲為山游。” 明 王守仁 《蟠龍山中用韻》:“真慚廩食虛官守,只把山游做課程。”

極目

遠望,盡目力所及

平原遠而極目兮。——王粲《登樓賦》

極目四望。——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義律極目遠望。——《廣東軍務記》

丘墳

(1).山陵之地。參見“ 丘墟 ”。

(2).墳墓。《文選·班昭<東征賦>》:“ 蘧氏 在城之東南兮,民亦尚其丘墳。” 李善 註:“《陳留風俗傳》曰, 長垣縣 有 蘧鄉 ,有 蘧伯玉 冢。” 唐 韓愈 《題楚昭王廟》詩:“丘墳滿目衣冠盡,城闕連雲草樹荒。猶有國人懷舊德,一間茅屋祭 昭王 。”《前漢書平話》卷下:“ 南鄭 褒州 韓信 丘墳磪倒東南一角,裡面有大蛇,身長數丈。”

(3).傳說中的古代典籍《九丘》《三墳》的簡稱。《藝文類聚》卷十六引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策文》:“遍該湘素,殫極丘墳。”《北齊書·祖鴻勛傳》:“敝精神於丘墳,盡心力於河漢。” 唐 楊炯 《<王勃集>序》:“或苟求蟲篆,未盡力於丘墳;或獨徇波瀾,不尋源於禮樂。”

墳墓。《白雪遺音·南詞·世間男女》:“莫談苟且私相好,結髮夫妻也有分;在生雖則同衾枕,怎能到老合坵墳。”

穿復

掘地累土。指建設。《舊唐書·文苑傳中·陳子昂》:“況山陵初制,穿復未央,土木工匠,必資徒役。”

雙闕

(1).古代宮殿、祠廟、陵墓前兩邊高台上的樓觀。《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柏》:“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 唐 吳融 《送僧歸破山寺》詩:“別來雙闕老,歸去片雲閒。” 明 王寵 《入消夏灣》詩:“千山翫迴轉,雙闕開嶙峋。”

(2).借指宮門。 唐 廣宣 《駕幸天長寺應制》詩:“宸游雙闕外,僧引百花間。” 宋 曾鞏 《襄州到任表》:“比亦再過於雙闕,未嘗一對於清光。”

(3).借指京都。 三國 魏 曹植 《贈徐幹》詩:“聊且夜行游,游彼雙闕間。” 唐 杜甫 《承間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之十:“意氣即歸雙闕舞,雄豪復遣 五陵 知。” 仇兆鰲 註:“雙闕,謂都中。” 明 戴縉 《楚江旅懷》詩:“客夢懸雙闕,鄉心逐五羊。”

嶙峋

(1) 形容山石峻峭、重疊

嶺巆嶙峋,洞無涯兮。——《漢書·揚雄傳》

海之波瀾,山之嶙峋。——司空圖《詩品》

怪石嶙峋

(2) 形容人消瘦或剛直有骨氣

瘦骨嶙峋

天祿

(1).天賜的福祿。《書·大禹謨》:“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後常指帝位。《後漢書·桓帝紀贊》:“ 桓 自宗支,越躋天祿。”《周書·宣帝紀》:“帝王之量,未肅而成;天祿之期,不謀已至。” 唐 張說 《鄴都引》:“君不見 魏武 草創爭天祿,羣雄睚眥相馳逐。”

(2).俸祿。《孟子·萬章下》:“弗與共天位也,弗與治天職也,弗與食天祿也。”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定婚店》:“此人命當食天祿,因子而食邑,庸可煞乎?” 元 湯式 《醉高歌帶繡鞋紅·送大本之任》曲:“老母親賸飡天祿,新夫人穩坐香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朝田畝制度》:“功勳等臣世食天祿,其後來歸從者,每軍每家設一人為伍卒。”

(3).傳說中獸名。 漢 代多以石雕其形以為飾。《後漢書·靈帝紀》:“復修 玉堂殿 ,鑄銅人四,黃鐘四,及天祿、蝦蟆。” 李賢 註:“天祿,獸也……今 鄧州 南陽縣 北有 宗資 碑,旁有兩石獸,鐫其膊一曰天祿,一曰辟邪。據此,即天祿、辟邪並獸名也。 漢 有 天祿閣 ,亦因獸以立名。”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異事》:“ 至和 中, 交趾 獻麟,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鱗,首有一角。考之記傳,與麟不類,當時有謂之山犀者,然犀不言有鱗……今以予觀之,殆天祿也。”

(4). 漢 代閣名。後亦通稱皇家藏書之所。 唐 楊炯 《渾天賦》:“ 馮唐 入於郎署也,兩君而未識; 揚雄 在於 天祿 也,三代而不遷。” 明 徐渭 《芸閣校書篇》詩:“他年在 天祿 ,羞與俗人同。”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採訪遺方》:“不拘抄本刻本,隨時進呈,以廣 石渠天祿 之儲。”參見“ 天祿閣 ”。

(5).酒的代稱。語出《漢書·食貨志下》:“酒者,天之美祿。” 宋 蘇軾 《桂酒頌》序:“ 東坡先生 曰:酒,天祿也。其成壞美惡,世以兆主人之吉凶,吾得此,豈非天哉!”

辟邪

偏邪不正。《左傳·昭公十六年》:“辟邪之人而皆及執政,是先王無刑罰也。” 杜預 註:“言為過謬者,自套用刑罰。”《國語·周語上》:“國之將亡,其君貪冒、辟邪、淫佚、荒怠、麤穢、暴虐。”

(1).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似鹿而長尾,有兩角。《急就篇》卷三:“射鬾辟邪除羣凶。” 顏師古 註:“射鬾,辟邪,皆神獸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漢書·西域傳上·烏弋山離國》“有桃拔、師子、犀牛”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孟康 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長尾,一角者或為天鹿,兩角者或為辟邪。” 唐 秦韜玉 《豪家》詩:“地衣鎮角香獅子,簾額侵鉤繡辟邪。” 聞一多 《紅燭·劍匣》:“我又將他製成層迭的花邊:有盤龍、對鳳、天馬、辟邪底花邊。”

(2).古代宮中對僕役給使的稱呼。《三國志·魏志·明帝紀》“ 宣王 頓首流涕”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明帝 ﹞顧呼宮中常所給使者曰:‘辟邪來!汝持我此詔授太尉也。’” 清 方以智 《通雅·稱謂》:“ 魏明帝 使給使辟邪,召 司馬懿 。辟邪,給使之號,猶 漢 之丞相蒼頭呼為宜祿也。”

(3).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寶刀三,寶劍六。寶劍六:一曰白虹,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4).避除邪祟。 宋 李石 《續博物志》卷七:“學道之士居山,宜養白犬白雞,可以辟邪。”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韋庶人 妹以豹頭枕辟邪,白澤枕辟魅。”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方伯取黃緞八尺,求書符辟邪。”

(1).屏除邪念。 南朝 陳 徐陵 《齊國宋司徒寺碑》:“攝亂以定,闢邪以律。”

(2).驅除 * 。 明 呂坤 《呻吟語·談道》:“闢邪不得其情,則邪愈肆;攻疾不對其症,則病癒劇。”

夾道

(1) 兩側有牆壁等的狹窄道路

(2) 排列在道路兩側

夾道歡迎

紛錯

紛繁雜亂。《楚辭·劉向<九嘆·憂苦>》:“思餘俗之流風兮,心紛錯而不受。” 王逸 註:“紛錯,潰亂也。” 唐 韋處厚 《盛山》詩之八:“倒花紛錯秀,鑑月靜涵冰。”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余德》:“ 尹 畏人知,常置密室,非子壻不以示也。久之漸播,索玩者紛錯於門。”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三章:“在議院選人則百千萬數,苦其太多而難舉,標名識號,紛錯浩浩,亦為無術,故不可行也。”

大書

曲藝中的一種,如評書、彈詞等

深刻

(1) 指感受程度很深的

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2) 深入透徹

道理講得很深刻

(3) 嚴峻苛刻

性篤厚,不樂為深刻

(4) 深厚

深刻的交誼

千春

(1).千年。形容歲月長久。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滍水》:“石至千春,不若速朽;苞墓萬古,祇彰誚辱。” 唐 杜甫 《往在》詩:“千春薦靈寢,永永垂無窮。” 聞一多 《你指著太陽起誓》詩:“‘永久’早許給了別人,粃糠是我的份,別人得的才是你的菁華--不壞的千春。”

(2).壽辰。《孽海花》第二十回:“ 李 老爺的千春,我們怎會忘了。”

玉蟾蜍

亦省稱“ 玉蟾 ”。1.玉雕的蟾蜍。盛水容器。多作更漏與文具之用。《西京雜記》卷六:“﹝ 晉靈公 冢﹞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潤如新,王取以盛書滴。” 唐 李賀 《李夫人》詩:“玉蟾滴水鷄人唱,露華蘭葉參差光。” 宋 梅堯臣 《問答·送九舅席上作》詩:“玉蟾蜍,廁君筆硯誠有諸。” 清 金農 《寒夜過荊山人山居》詩:“想見苦吟風燭下,靈龜屏息玉蟾枯。”

(2).月亮的別名。 唐 褚載 《月詩》逸句:“星斗離披煙靄收,玉蟾蜍耀海東頭。” 明 無名氏 《飛丸記·月下傷懷》:“抬頭問玉蟾,一樣團圞,幾般堪翫。”

(3).指傳說中月宮裡的蟾蜍。 宋 楊萬里 《木犀花賦》:“蓋向者之所聞,乃於茲其良是。摩挲玉蟾蜍而問焉,亦不知名,而字之曰‘桂’。” 明 無名氏 《青蓮記·明皇游月宮》:“萬古悠悠,玉蟾蜍長廝守。”

變化

事物產生新的狀況

初漸謂之變,變時新舊兩體俱有;變盡舊體而有新體,謂之化。——《禮記·中庸》疏

一爭一擇,而變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則天道變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有神

(1).神靈。有,助詞。《書·武成》:“惟爾有神,尚克相予。” 孔 傳:“神庶幾助我。”《大戴禮記·少間》:“故天子昭有神於天地之間,以示威於天下也。”

(2).有神助。喻指奇妙生動,有神韻。 唐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李玲修 《籠鷹志》:“他畫著,漸漸藝術感覺喚醒了,手平穩了,下筆有神了。”

(3).有精神。 王西彥 《人的世界·第三家鄰居》:“這雙大眼睛,瞳人深而有神。仿佛即使是在黑暗之中,它們也能發光。”

窮奇

(1).古代惡人的稱號。謂其行惡而好邪僻。《左傳·文公十八年》:“ 少皡氏 有不才子,毀信廢忠,崇飾惡言,靖譖庸回,服讒蒐慝,以誣盛德,天下之民謂之窮奇。” 杜預 註:“謂 共工 。其行窮,其好奇。” 孔穎達 疏:“行惡終必窮,故云其行窮也;好惡言,好讒慝,是所好奇異於人也。”

(2).傳說中的神名。《淮南子·墬形訓》:“ 窮奇 ,廣莫風之所生也。” 高誘 註:“ 窮奇 ,天神也。在北方道,足桀兩龍,其形如虎。”

(3).傳說中的獸名。《山海經·西山經》:“﹝ 邽山 ﹞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郭璞 註:“或雲似虎,蝟毛,有翼……一名號神狗。”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赤首圜題,窮奇象犀。”《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細看那鏡小小的只有四五寸,面上精光閃爍,背上鼻鈕四傍,隱起窮奇饕餮魚龍波浪之形。”

(4).極端新奇。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窮奇極妙,棟宇已來未之有兮。”《南史·齊文惠太子長懋傳》:“開拓 玄圃園 與 臺城 北塹等,其中起出土山池閣樓觀塔宇,窮奇極麗,費以千萬。” 清 王韜 《瓮牖餘談·記東逆事》:“曾造一大牀,四面玻璃,中貯水以蓄金魚,荇藻交橫,窮奇極巧。”

(5).極力追求新奇。 唐 張鷟 《遊仙窟》:“緩步急行,窮奇造鑿。” 宋 蘇軾 《雪林硯屏率魯直同賦》詩:“窮奇真自蠹,詩句且娛心。”

不得

用在動詞後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夠

吾不得而見之矣。——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穸窀

猶窀穸。墳墓。 清 趙翼 《靈谷寺》詩:“貪念圖穸窀,雄心侈土木。總在逆料內,增榮肉身肉。”

五鹿

(1). 春秋 時地名。(1) 衛 地。在今 河南省 濮陽縣 南。《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晉 公子 重耳 ﹞過 衛 , 衛文公 不禮焉。出於 五鹿 ,乞食於野人。” 杜預 註:“ 五鹿 , 衛 地。”(2) 晉 地。即 五鹿墟 ,又名 沙鹿 。在今 河北省 大名縣 東。相傳 穆天子 東征曾舍於此。《左傳·哀公元年》:“夏四月, 齊侯 、 衛侯 救 邯鄲 ,圍 五鹿 。” 杜預 註:“ 五鹿 , 晉 邑。”

(2).指 西漢 五鹿充宗 。(1)《漢書·朱雲傳》載, 充宗 通曉 梁立 《易》。嘗憑藉權勢與諸儒辯《易》,諸儒不敢與爭,惟 朱雲 多次將他駁倒。故時語曰:“ 五鹿 嶽嶽, 朱雲 折其角。”後借指能言善辯的人。 清 王濤 《贈唐魏公》詩:“雄辯驚四筵,高談折 五鹿 。”(2)《漢書·佞倖傳·石顯》:“ 顯 與中書僕射 牢梁 、少府 五鹿充宗 結為黨友,諸附倚者皆得寵位。民歌之曰:‘ 牢 邪 石 邪, 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綬若若邪!’言其兼官據勢也。”後借指擅權倚勢的人。

(3).複姓。

彈指

極短時間

一彈指的工夫

飆塵

亦作“飇塵”。被狂風捲起的塵埃。比喻人生無常。《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飇塵。” 清 徐枋 《送遠詩》:“人生能幾何,百歲如飆塵。”

嗟哉

嘆詞。 漢 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鳥飛不度,獸不敢臨,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後漢書·耿弇傳論》:“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唐 韓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歸讀古人書,盡日不得息。”

司隸

官名。《周禮》秋官之屬。 漢武帝 置司隸校尉,領兵一千二百人,捕巫蠱,督察大奸猾。後罷其兵,改察 三輔 、 三河 、 弘農 七郡。 哀帝 時稱司隸, 東漢 復舊稱,仍察七郡。 魏 晉 以後沿用, 唐 廢。參閱《通典·職官十四》。

毅魄

猶英靈。語出《楚辭·九歌·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清 黃景仁 《東阿項羽墓》詩:“昔奠絮酒 烏江 頭,知君毅魄羞江流。” 清 丘逢甲 《夏夜追話舊事》詩:“如聞 鹿耳 鯤身 畔,毅魄三更哭義旗。” 郭沫若 《由葛錄亞想到夏完淳》:“束髮從軍,死為毅魄。”

青燐

見“ 青磷 ”。

狐貉

亦作“ 狐狢 ”。1.獸名。狐與貉。 漢 劉向 《說苑·談叢》:“猿猴失木,禽於狐貉者,非其處也。”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侶狐貉於草澤之中,偶猿猱於林麓之間。” 清 孫枝蔚 《行路詩》:“老客縱歸情異昨,引領首丘愧狐貉。”

(2).指狐、貉的毛皮製成的皮衣。《論語·子罕》:“衣敝緼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 由 也與?” 朱熹 集註:“以狐貉之皮為裘,衣之貴者。” 漢 王褒 《聖主得堅臣頌》:“襲狐狢之煖者,不憂至寒之淒愴。” 清 孫枝蔚 《和希韓魚字》:“客半衣狐貉,吾嘗慙蠧魚。”

同一

(1) 相同;同樣

同一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結束在同一的命運里

(2) 一致

無事

(1).沒有變故。多指沒有戰事、災異等。《禮記·王制》:“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 鄭玄 註:“事謂征伐。”《史記·平準書》:“ 漢 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邊境去矢石之憂,天下無事,百姓和樂。” 明 陳子龍 《議財用》:“若雲多事,則自古亦無無事之國也。”

(2).指無為。道家主張順乎自然,無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記·蘇秦列傳》:“竊為君計者,莫若安民無事,且無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問 《李道人崧陽歸隱圖》詩:“道人本無事,何苦塵中為?”

(3).無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無事而食,不可也。”《史記·張儀列傳》:“ 陳軫 曰:‘公何好飲?’ 犀首 曰:‘無事也。’”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三:“學堂日無事,驅馬適所願。” 宋 辛棄疾 《醜奴兒近·博山道中》詞:“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

(4).無須;沒有必要。《後漢書·臧洪傳》:“ 洪 於大義,不得不死;念諸君無事空與此禍,可先城未破,將妻子出。” 明 劉基 《題枯木圖》詩:“白髮死枕席,無事傷其躬。” 清 納蘭性德 《夢江南》詞:“ 江 南好,何處異京華?香散翠簾多在水,緑殘紅葉勝於花,無事避風沙。”

(5).無端;沒有緣故。《北齊書·神武帝紀下》:“今若無事背王,規相攻討,則使身及子孫,還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楊柳歌》:“定是 懷王 作計悞,無事翻覆用 張儀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詩:“威名功業吾何有?無事飄飄犯百蠻。”

沾巾

沾濕手巾。形容落淚之多。 漢 張衡 《四愁詩》:“我所思兮在 雁門 ,欲往從之雪紛紛,側身北望涕沾巾。” 唐 黃滔 《司直陳公墓志銘》:“愚沾巾宿草,無媿抽毫。” 清 汪懋麟 《朝采投詩慰余秋懷迭韻為答》:“涼雨何分舊與新,每逢搖落欲沾巾。”

松風

(1).松林之風。 南朝 宋 顏延之 《拜陵廟作》詩:“松風遵路急,山煙冒壠生。”《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特愛松風,庭院皆植松,每聞其響,欣然為樂。” 唐 杜甫 《玉華宮》詩:“溪迴松風長,蒼鼠竄古瓦。” 清 姚鼐 《題張篁村萬木奇峰圖》詩:“松風遠自雲中起,搖盪雲光山色里。” 李廣田 《記問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後吧,山裡的泉水,萬馬奔騰的向下馳去,發出嚇人的聲響,又加以松風呼嘯,自己就像在海濤中夜行。”

(2).古琴曲《風入松》的別稱。 唐 李白 《鳴皋歌送岑徵君》:“盤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風》兮寂萬壑。” 宋 蘇軾 《十二琴銘·鶴歸》詩:“白鶴歸來見曾玄,《隴頭》《松風》入朱絃。” 明 唐順之 《銅雀台》詩之二:“翠襦霑《薤露》,錦瑟入《松風》。”

(3).指茶。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紙窗兒明,僧房兒雅,一椀松風啜罷,兩箇傾心地便説知心話。” 凌景埏 校註:“松風,指茶。”

落日

夕陽

泥飲

(1).強留飲酒。 唐 杜甫 有《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詩。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二:“﹝ 杜少陵 ﹞步屧春風,泥飲田父,樂矣,而有眉攢萬國之憂。” 清 汪懋麟 《贈徐贊善》詩之三:“相遭即泥飲,每醉雜嘲弄。”

(2).猶痛飲。 宋 陸游 《懷青城舊遊》詩:“泥飲不容繁杏落,浩歌常送寒蟬沒。” 清 曹寅 《和程令彰十八夜飲南樓》:“為君古淡非今日,泥飲醇醪味得真。” 郁達夫 《中秋無月訪詩僧元禮與共飲於江乾醉後成詩》:“偶來邃閣如泥飲,便解貂裘作質留。”

鹹陽

指 秦檜 。《戰國策·秦策四》載, 齊 、 韓 、 魏 攻 秦 , 昭王 割三城以求和,且曰:“寧亡三城而悔,無危 鹹陽 而悔也。” 南宋 丞相 秦檜 割地媚 金 以求偏安,事類 昭王 。 秦 都 鹹陽 而 檜 姓 秦 ,故時人以“鹹陽”稱之。 宋 陸游 《跋李莊簡公家書》:“﹝ 李光 ﹞每言 秦 氏( 秦檜 ),必曰‘鹹陽’。憤切慨慷,形於色辭。” 清 唐孫華 《題吳長卿先生宋相譜冊子》詩:“妝點 錢唐 作 汴州 ,君臣燕喜竟忘讎。 鹹陽 巧為 金源 計,良將先教死 杜郵 。”原註:“ 秦檜 當國,人不敢斥言,皆呼為 鹹陽 。”

馬嘶

發出高而拖長的典型屬於馬的嘶鳴聲

荊榛

(1).亦作“ 荊蓁 ”。泛指叢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蕪情景。 三國 魏 曹植 《歸思賦》:“城邑寂以空虛,草木穢而荊榛。”一本作“ 荊蓁 ”。 唐 李白 《古風》之一:“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荊榛。” 金 元好問 《續小娘歌》之七:“傷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荊榛不見人。” 清 吳偉業 《十月下澣宴閬石蒼水齋》詩:“三江風月尊前醉,一郡荊榛笛里聲。”

(2).謂沒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錦箋記·聞訃》:“閨中何意,半道荊蓁,情隔雲泥。”

(3).比喻艱危,困難。《舊唐書·宦官傳·楊復恭》:“吾於荊榛中援立 壽王 。” 元 許謙 《馮公嶺》詩:“胸中芥蒂未盡去,須信坦道多荊榛。”

(4).比喻惡人。 元 麻革 《過陝》詩:“豺狼滿地荊榛合,目斷 中條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賦》:“未許其冠帶春秋,遂至夫荊榛天地。” 清 厲鶚 《東城雜記·陳御史元倩》:“手披荊榛,身御魑魅。” 周實 《民立報出版日祝賦》詩:“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荊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笑譚之頃,便起荊榛。”

詩詞推薦

碧雲寺魏閹葬衣冠墓原文_碧雲寺魏閹葬衣冠墓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