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栴檀林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栴檀林原文

非關輕置此檀林,踰月軍書忙切心。

昨始快聞殲賊信,更兼堪卜稔秋臨。

如如大士都無系,朗朗禪關合有吟。

曰喜曰愁定何物,松窗月上指中尋。

詩詞問答

問:題栴檀林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栴檀林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栴檀林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

2. 自到山莊月餘因甘省逆回滋事軍書旁午致簡吟詠昨十八日始據福康安奏到殲

參考注釋

非關

不是因為;無關。 唐 宋之問 《燕巢軍幕》詩:“非關憐翠幕,不是厭朱樓。” 明 劉基 《張子英閒止齋》詩之三:“築室在城市,而無闤闠聲。非關遠人世,慮滌境自清。” 清 李漁 《奈何天·伙醋》:“非關今日麵皮嬌,祇為當年舌太饒。”

檀林

佛教語。旃檀之林。佛寺的尊稱。 南朝 齊 王融 《法樂辭九·右歌雙樹》:“春山玉所府,檀林芳所棲。”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芝洞秋房,檀林春乳,水谷銀沙,山樓石柱。” 唐 李紳 《杭州天竺靈隱二寺》詩之二:“近日尤聞重雕飾,世人遙禮二檀林。”

軍書

軍中的公文

軍書十二卷。——《樂府詩集·木蘭詩》

切心

(1).猶言痛切。 明 何景明 《應詔陳言治安疏》:“必能陳説利弊,開道禍福,指斥時事,為切心之言,以悟陛下矣。”

(2).從心底里。 蕭紅 《生死場》一:“搖一搖頭,受著辱一般的冷沒下去,他吸菸管,切心地感到羊不是好兆相,羊會傷著自己的臉面。”

貼心;關心。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一章:“蓋若姨有切心之事與我商量。” 葉聖陶 《倪煥之》十九:“他們今天都在那裡聽,聽得很切心的樣子。”

更兼

更加上。《水滸傳》第六一回:“惟此 北京 ,是 河北 第一個去處;更兼又是 梁中書 統領大軍鎮守,如何不擺得整齊?”《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自從 安老爺 的老太爺手裡,因晚年好靜,更兼家裡人口稀少,住不了許多房間,又不肯輕棄祖業,倒把房子讓給遠房幾家族人來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六回:“又辦了祭品,委了典史太爺去祭那婆娘;更兼動了公事,申請大憲,和那婆娘奏請旌表,乞恩準其建坊。”

如如

(1).佛教語。謂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體。如,理的異名。 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三:“諸法體同,故名為如……彼此皆如,故曰如如。” 唐 慧能 《壇經·行由品》:“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 唐 李邕 《嶽麓寺碑》:“以因因入果果,以滅滅而會如如。”

(2).佛教語。指永恆存在的真如。 唐 白居易 《讀禪經》詩:“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宋 蘇軾 《濁醪有妙理賦》:“如如不動而體無礙,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3).佛教語。引申為永存,常在。 唐 賈島 《寄無得頭陀》詩:“落澗水聲來遠遠,當空月色自如如。”《西遊記》第九九回:“丹成識得本來面,體健如如拜主人。”

(4).恭順儒雅貌。 元 劉致 《正宮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法則有準使民服,期於無刑佐皇圖。説與當途,無毒不丈夫,為如如把平生誤。” 明 陳所聞 《雙調玉抱肚·懷李如真》曲:“如如風範,幸龍門當年得攀。” 清 惲敬 《答方九江》:“前過 九江 ,留數日,視署舍如山居,僚屬循循如如,文學掌故,甚善甚善。”

(5).絡繹不絕。《爾雅·釋天》“二月為如” 清 郝懿行 義疏:“如者,隨從之義,萬物相隨而出,如如然也。”

(6).形容詞詞尾。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癢如如把心不定,肚皮兒里骨轆轆地雷鳴,眼懸懸地專盼著人來請。”

大士

(1).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論人有要,矜物之人,無大士焉。” 尹知章 註:“大士不矜,謙以接物。”《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 曰:‘大士哉! 由 來,區區汝何攻? 賜 來,便便汝何使?願得衣冠為子宰焉。’”

(2).佛教對菩薩的通稱。 南朝 齊 周顒 《重答張長史》:“夫大士應世,其體無方,或為儒林之宗,或為國師道士,斯經教之成説也。” 唐 湛然 《法華文句記》卷二:“大士者,《大論》稱菩薩為大士,亦曰開士。”

(3).特指觀世音菩薩。《紅樓夢》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 嫦娥 檻外梅。”

(4).對高僧的敬稱。 宋 蘇軾 《金山長老寶覺師真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是惟 寳覺 大士之像。”

正獄訟之官。《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經義述聞·禮記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為夫婦獄訟之不正乎,則泰士 子牛 存矣;為社稷宗廟之不享乎,則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獄訟,蓋若《秋官·士師》察獄訟之辭矣。”《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衛侯 與 元咺 訟, 寧武子 為輔, 鍼莊子 為坐, 士榮 為大士。” 杜預 註:“大士,治獄官也。” 漢 劉向 《說苑·臣術》:“ 忌 舉北郭 刁勃子 為大士,而九族益親,民益富。”

都無

倘無,若無。 宋 辛棄疾 《鷓鴣天·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送之》詞:“晚歲躬耕不怨貧,隻雞斗酒聚比隣。都無 晉 宋 之間事,自是 羲皇 以上人。” 鄧廣銘 箋註:“‘都無’當作‘倘無’解。 陶淵明 生於 東晉 末年,卒於 劉宋 初年。其時內多篡弒之禍,而北方則先後分處於 十六國 統治下……故 稼軒 作此設詞,以為若無 晉 宋 之間事,則彼自是 羲皇 上人耳。”

朗朗

用以形容聲音響亮的象聲詞

朗朗的讀書聲

歌聲朗朗

關合

(1).關閉。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三折:“他將那門戶關合,怎生結磨。” 元 無名氏 《盆兒鬼》第二折:“我將這門去推,他那裡緊關合。”

(2).關聯照應。《綠野仙蹤》第一回:“我再與他起個字,若必定再拈住 冷於冰 三字做關合,未免冷上添冷字,可號為 不華 ,亦黜浮尚實之意也。” 陳衍 《遼詩紀事·朴景綽》:“拓本《章簡公墓誌》作諱 景仁 ,姓 朴 氏,字 令裕 ,然‘綽’與‘裕’有關合。” 林紓 《譯<塊肉餘生述>序》:“終不如此書伏脈至細,一語必寓微旨,一事必種遠因,手寫是間,而全局應有之人,逐處湧現,隨地關合。”

何物

亦作“ 何勿 ”。1.什麼東西;什麼人。《管子·小問》:“ 桓公 曰:‘何物可比於君子之德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帝問曰:‘ 夏侯湛 作《羊秉敘》,絶可想。是卿何物?有後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誌》:“ 盧志 於眾坐問 陸士衡 :‘ 陸遜 陸抗 是君何物?’”

(2).什麼,哪一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潮水至, 沉令 起彷徨,問:‘牛屋下是何物人?’”《晉書·王衍傳》:“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後漢書·文苑傳·禰衡》“死公!雲等道” 唐 李賢 註:“等道,猶今言何勿語也。”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門生》:“ 檜 大怒曰:‘我殺 趙逵 ,如獼狐兔耳,何物小子,乃敢爾耶!’”

松窗

臨松之窗。多以指別墅或書齋。 唐 顧況 《憶山中》詩:“蕙圃泉澆溼,松窗月映閒。” 唐 李德裕 《寄茅山孫鍊師》詩之三:“獨尋蘭渚翫遲暉,閒倚松窗望翠微。” 宋 辛棄疾 《賀新郎·題傅君用山園》詞:“堪笑高人讀書處,多少松窗竹閣。” 清 吳偉業 《海虞孫孝維三十贈言》詩之三:“松窗映火茗芽熟,貝葉研朱梵夾成。”

上指

(1).向上豎起。用以形容盛怒之人的頭髮。《莊子·盜跖》:“ 盜跖 聞之大怒,目如明星,髮上指冠。”《史記·項羽本紀》:“﹝ 樊噲 ﹞瞋目視 項王 ,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清 楊賓 《金赤蓮姜日千等招飲燕山客舍》詩:“激昂慷慨髮上指,高歌擊築旁無人。”

(2).見“ 上旨 ”。

詩詞推薦

題栴檀林原文_題栴檀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