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湖中一峰聳起上建傑閣步廊周遭碧波千頃皇祖記所云如登妙高峰上北固煙雲海門風月皆歸一覽真情實景不即不離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銀瀛一朵青蓮聳,瑤屏琳岫相環拱。

龍鱗之石翠羽木,祖洲碧草鋪菶莑。

枝撐才出綠雲幽,朱閣三層居上頭。

恍如妙高陟浮玉,北固嵐光與目謀。

灤江已似惜稱小,寫景天然此真好。

洞庭樂是鶴鹿鳴,猶憶軒轅茲訪道。

詩詞問答

問:《金山湖中一峰聳起上建傑閣步廊周遭碧波千頃皇祖記所云如登妙高峰上北固煙雲海門風月皆歸一覽真情實景不即不離》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四十九

參考注釋

青蓮

(1).青色蓮花。瓣長而廣,青白分明。 南朝 梁 江淹 《蓮花賦》:“發青蓮於王宮,驗奇花於陸地。” 胡之驥 註:“ 觀音大士 生於王宮,坐青蓮花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呾叉始羅國》:“掬除灑掃,塗香散花,更採青蓮,重布其地,惡疾除愈,形貌增妍,身出名香,青蓮同馥。”

(2).指像青蓮一樣的顏色。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紫紺之堂臨水,青蓮之臺帶風。”

(3).喻佛眼。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序》:“從容滿月,照耀青蓮。” 倪璠 註:“《維摩經》曰:‘目浄修廣如青蓮。’” 宋 蘇轍 《魏佛狸歌》:“青蓮湛然俛下視,擊鉦卷斾抽行營。”《古尊宿語錄》卷十一:“上堂云:青蓮視瞬已多繁, 迦葉 微微笑自謾。”

(4).佛教以為蓮花清淨無染。故常用以指稱和佛教有關的事物。(1)指佛寺。 唐 劉長卿 《戲贈乾越尼子歌》:“亭亭獨立青蓮下,忍草禪枝繞精舍。” 宋 蘇軾 《同王勝之游蔣山》詩:“朱門收畫戟,紺宇出青蓮。”自註:“ 荊公 宅已為寺。” 明 高啟 《題黃鶴仙人畫》詩:“緑桂騷人宅,青蓮釋 * 。”(2)指佛經。 唐 劉禹錫 《聞董評事疾因以書贈》詩:“繁露傳家學,青蓮譯梵書。” 清 鈕琇 《觚賸續編·妙霓》:“以是口誦青蓮,虔皈摩朅;手裁紫鳳,巧邁因祗。”(3)猶淨土。佛家所謂極樂世界。 唐太宗 《為戰陣處立寺詔》:“望法鼓所振,變炎火於青蓮;清梵所聞,易苦海於甘露。”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紫綬金章,錮蔽了白馬青蓮舊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僧曰:‘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蓮。’”

(5).指 九華山 。 九華山 在 安徽省 青陽縣 南二十里,舊名 九子山 。九峰猶如蓮花削成,故稱 九華山 。 唐 曹唐 《望九華寄池陽杜員外》詩:“差差玉劍寒鋩利,褭褭青蓮翠葉重。” 明 周湞 《舟中望九華山》詩:“刻削冠青蓮,雕鏤矗丹筍。” 清 吳瞻泰 《自題蓮花峰頂試泉圖》詩:“萬仞青蓮上,梯云為試泉。”

(6).見“ 青蓮居士 ”。

環拱

(1).猶環繞。 唐 楊炯 《渾天賦》:“天有北辰,眾星環拱。”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黃山日記》:“遠近群峯環拱,亦佳境也。” 清 曾國藩 《新寧劉君墓碑銘》:“夫夷之南,萬山環拱。”

(2).猶禁衛。 唐 白居易 《姚成節右神策將軍知軍事制》:“環拱之職,得不勉歟!” 宋 謝采伯 《密齋筆記》卷一:“及前宰執侍從大第,環拱蓋以百數。”《宋史·儀衛志一》:“綦天下之貴,一人而已。是故環拱而居,備物而動,文謂之儀,武謂之衞。”

龍鱗

(1).龍的鱗甲。《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土則丹青赭堊,雌黃白坿,錫碧金銀,眾色炫耀,照爛龍鱗。” 李善 註:“ 郭璞 曰:‘如龍之鱗彩也。’” 呂向 註:“言眾物顏色相照爛然如龍鱗也。”

(2).《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 * 。人主亦有逆鱗,説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後因以“龍鱗”指人主。《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於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任賢》:“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 宋 梅堯臣 《送馬司諫使北》詩:“每逆龍鱗司諫諍,又持旄節使 陰山 。” 明 顧大典 《青衫記·蠻素至江》:“不道龍鱗難逆遭黜降,喜青山正對黃堂。”

(3).指皇帝的袞服,龍袍。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五:“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仇兆鰲 註:“龍鱗,謂袞衣之龍章。” 明 謝讜 《四喜記·雙桂聯芳》:“鳴鞘隱隱聲傳,仰見龍鱗日耀。”

(4).像龍鱗的樣子。 漢 揚雄 《甘泉賦》:“金人仡仡其承鍾虡兮,嵌巖巖其龍鱗。” 李善 註:“龍鱗,似龍之鱗也。” 呂延濟 註:“言壯勇之金人飾以龍文,令負鐘虡。”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石瓊文而翕赩,山龍鱗而炤爛。” 宋 王禹偁 《和陳州田舍人留別》之五:“道服日斜披鶴氅,藥畦春暖步龍鱗。”

(5).似龍鱗的事物。指水波,漣漪。 晉 郭璞 《江賦》:“溭淢濜溳,龍鱗結絡。” 唐 厲玄 《從軍行》:“戰場收驥尾,清翰怯龍鱗。” 宋 梅堯臣 《汴水斗減寄彥國》詩:“深灘鼇背出,淺浪龍鱗斜。” 明 劉基 《摸魚兒》詞:“碧江風過龍鱗起,天際白雲如絮。”

(6).幼竹。幼竹有籜,如龍鱗狀。 唐 虞世南 《賦得臨池竹應制》:“龍鱗漾 嶰谷 ,鳳翅拂漣漪。”

(7).松檜之屬。松檜之皮如龍鱗,故稱。 唐 王維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老作龍鱗。” 宋 梅堯臣 《檜詠》:“龍鱗已愛松身直,珠實還看柏華垂。”

(8).累累垂垂的葡萄。 唐 劉禹錫 《葡萄歌》:“馬乳帶輕霜,龍鱗曜初旭。”

(9).寶刀名。 三國 魏 曹丕 《劍銘》:“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長三尺二寸,狀如龍文,名曰龍鱗。”

翠羽

(1).翠鳥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飾物。《逸周書·王會》:“正南: 甌鄧 、 桂國 、 損子 、 產里 、 百濮 、 九菌 ,請令以珠璣、瑇瑁、象齒、文犀、翠羽、菌鶴、 * 為獻。”《文選·曹植<七啟>》:“戴金搖之熠燿,揚翠羽之雙翹。” 劉良 註:“金搖,釵也;熠爍,光色也;又飾以翡翠之羽於上也。” 唐 盧照鄰 《劉生》詩:“翠羽裝劍鞘,黃金鏤馬纓。”

(2).翠鳥。 唐 顧況 《芙蓉榭》詩:“文魚翻亂葉,翠羽上危欄。” 宋 楊萬里 《憩懷古堂》詩:“便有白鷗下,驚起翠羽飛。” 清 曹寅 《二十八日偕朴仙看梅清涼山》詩:“飛來翠羽正啁啾,冉冉斜陽坐衰草。”

(3).綠色的羽毛。 唐 羅隱 《鸚鵡》詩:“莫恨雕籠翠羽殘, 江 南地暖 隴 西寒。”

(4).指鳥翼。 前蜀 韋莊 《歸國謠》詞:“早晚得同歸去,恨無雙翠羽。”

(5).比喻青蔥的樹葉。 唐 楊炯 《折楊柳》詩:“秋容凋翠羽,別淚損紅顏。” 唐 杜甫 《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詩:“芊芊烱翠羽,剡剡生銀漢。” 宋 蘇軾 《浣溪沙》詞:“廢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凍真珠。”

(6).借指珍寶。《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金膏翠羽將其意,脂韋便辟導其誠。” 李周翰 註:“將其意,謂以寳幣申厚意也。” 唐 高適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詩:“翠羽乾平法,黃金撓直繩。”

祖洲

古代傳說中的十洲之一。《海內十洲記·祖洲》:“ 祖洲 近在 東海 之中,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萬里。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長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當時活也,服之令人長生。” 唐 李商隱 《祭張書記文》:“迴生乏 祖洲 之草,續斷無 弱水 之膠。” 清 黃景仁 《後觀潮行》:“乘槎未許到星闕,採藥何年傍 祖洲 。”

碧草

(1).青草。 南朝 梁 江淹 《貽袁常侍》詩:“ 幽 冀 生碧草, 沅 湘 含翠煙。” 唐 陳子昂 《春台引》:“感陽春兮生碧草之油油,懷宇宙以傷遠,登高臺而寫憂。” 宋 蘇軾 《題織錦圖上回文》詩之一:“春晚落花餘碧草,夜涼低月半枯桐。”

(2).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可釀酒的草。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 瑤琨 去 玉門 九萬里,有碧草,如麥,割以釀酒,則味如醇酎。飲一合,三旬不醒;但飲甜水,隨飲隨醒。”

枝撐

(1).亦作“ 枝牚 ”。指建築物中起支撐作用的樑柱。《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芝栭欑羅以戢孴,枝牚杈枒而斜據。” 李周翰 註:“枝牚,樑上交木也。”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河梁幸未拆,枝撐聲窸窣。” 葉聖陶 《登雁塔》:“ 杜工部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中有‘仰穿龍蛇窟,始出枝撐幽’的句子……‘枝撐’指塔內的木材構築。”

(2).支撐,支持。 宋 歐陽修 《本論》:“天下之勢,方若弊廬,補其奧則隅壞,整其桷則棟傾,枝撐扶持,苟存而已。” 清 楊賓 《換車行》:“坡陀木石相枝撐,谷口泥淖多呀坑。”

綠雲

比喻女子黑而長的頭髮:綠雲擾擾,梳曉鬟也。借指年輕女子:雪鬢蒼蒼配綠雲。

朱閣

(1).紅色的樓閣。 晉 陸機 《贈尚書郎顧彥先》詩之二:“玄雲拖朱閣,振風薄綺疏。” 唐 許渾 《宴餞李員外》詩:“雲葉漸低朱閣掩,浪花初起畫檣回。” 宋 蘇軾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清 孫枝蔚 《對酒》詩:“香氣來朱閣,風光在畫船。”

(2).通政院的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宮室·官廨》:“朱閣,《翰墨大全》、《舊典》:通政本隸西臺,近制建官則領朱閣。”

上頭

舊指女子出嫁時將頭髮攏上去結成髮髻。這種習俗稱為上頭,又叫及笄

恍如

好似;仿佛。 宋 陳與義 《出山道中》詩:“高崖落絳葉,恍如人世秋。”《儒林外史》第十回:“此時 蘧公孫 恍如身游 閬苑 、 蓬萊 、 巫山 、 洛浦 。” 茅盾 《公式主義的克服》:“我們閉了眼睛,還恍如那些‘人物’即在跟前。”

浮玉

見“ 浮玉山 ”。

北固

山名。固,也寫作“顧”。在今 江蘇省 鎮江市 東北。有南、中、北三峰。北峰三面臨江,形勢險要,故稱“北固”。 南朝 梁武帝 曾登此山,謂可為 京口 壯觀,改曰“北顧”。參閱《世說新語·言語》“ 荀中郎 在 京口 ,登 北 固 望海雲” 劉孝標 注引《南徐州記》、《南史·臨川靜忠王宏傳》。 元 薩都剌 《偕曹克明登北固樓》詩:“ 江南 三月萬花柳, 北固山 頭一回首,東風吹緑 揚子江 ,灧灧紅波瀉春酒。”

嵐光

山間霧氣經日光照射而發出的光彩。 唐 李紳 《若耶溪》詩:“嵐光花影繞山陰,山轉花稀到碧璕。” 宋 梅堯臣 《依韻和資政侍郎雪後登看山亭》:“更臨危樹看羣岫,雪色嵐光向酒浮。” 明 文徵明 《五月望日登望湖亭》詩:“嵐光浮動千峰濕,雨氣薰蒸五月寒。” 清 劉大櫆 《浮山記》:“春夏以往,嵐光照游者衣袂。”

寫景

描繪景物。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一·各詩之始》引 楊仲弘 曰:“感慨傷思者,貴乎感動人情;閒適寫景者,貴乎雅淡悠揚,如古詩十九首是也。”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二:“《秋夜》--寫景、狀物,想像分子多,文字奇倔。”

天然

(1) 自然賦予的;生來就有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

天然氣

天然港灣

天然放射性

(2) 理所當然,自然而然

瑞豐覺得假若 冠先生出頭和 東陽競爭,他天然的應當幫助 冠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鹿鳴

(1).鹿鳴叫。《詩·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毛 傳:“呦呦然鳴而相呼,懇誠發乎中,以興嘉樂賓客,當有懇誠相招呼以成禮也。”

(2).古代宴群臣嘉賓所用的樂歌。源於《詩·小雅·鹿鳴》。據 清 代學者研究,《鹿鳴》的樂曲至兩 漢 、 魏 、 晉 間尚存,後即失傳。《儀禮·大射》:“小樂正立於西階東,乃歌《鹿鳴》三終。”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若次其曲引所宜,則《廣陵》、《止息》、《東武》、《太山》、《飛龍》、《鹿鳴》、《鵾鷄》、《游絃》。”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一:“古曲音辭存者四:曰《鹿鳴》、《騶虞》、《伐檀》、《文王》。”後科舉時代,以舉人中式為賦鹿鳴。 唐 韓愈 《送楊少尹序》:“ 楊侯 始冠,舉於其鄉,歌鹿鳴而來也。” 清 姚鼐 《哭孔撝約三十二韻》:“鹿鳴君始賦,駿骨竊先知。”

(3).指鹿鳴宴。 唐 元稹 《桐花》詩:“君若傲賢雋,鹿鳴有食芩。”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六:“忽一日,告從姪 慶辰 云:‘作宵夢 趙 宰拉赴鹿鳴,與公鄰坐,已而杳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書·<篷窗隨錄><篷窗續錄>》:“方伯庚午以重赴鹿鳴,加頭品頂戴。”

(4).借指科舉考試。 明 葉憲祖 《碧蓮繡符》第八折:“吾本 章斌 名姓,鹿鳴徼幸居先。” 太平天囯 洪仁玕 《乾王洪寶制》:“況我真聖主文武同科,鹿鳴與鷹揚並重。”《平山冷燕》第十八回:“明日鹿鳴得意,上苑看花,天子定當刮目。”

軒轅

(1).傳說中的古代帝王 黃帝 的名字。傳說姓 公孫 ,居於 軒轅之丘 ,故名曰 軒轅 。曾戰勝 炎帝 於 阪泉 ,戰勝 蚩尤 於 涿鹿 ,諸侯尊為天子。後人以之為 中華 民族的始祖。《楚辭·遠遊》:“ 軒轅 不可攀援兮,吾將從 王喬 而娛戲!”《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 者, 少典 之子,姓 公孫 ,名曰 軒轅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 軒轅 之世,史有 倉頡 ,主文之職,其來久矣。” 明 王世貞 《登岱》詩:“ 軒轅皇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開。”

(2).借指中華民族。 魯迅 《集外集拾遺·<自題小像>詩》:“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 軒轅 。”

(3).指車輈。《戰國策·趙策二》:“前有軒轅,後有長庭,美人巧笑,卒有 秦 患而不與其憂。”《史記·蘇秦列傳》:“前有樓闕軒轅,後有長姣美人。”《說文·車部》“輈,轅也” 清 朱駿聲 通訓:“大車左右兩木直而平者謂之轅;小車居中一木曲而上者謂之輈,故亦曰軒轅,謂其穹隆而高也。”

(4).星座名。在星宿北。共十七星,蜿蜒如龍,故稱。其第十四星為一等大星,因在五帝座之旁,故為女主象。後多借指皇后。《史記·天官書》:“權,軒轅。軒轅,黃龍體。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後宮屬。” 張守節 正義:“軒轅十七星,在七星北。黃龍之體,主雷雨之神,後宮之象也……二十四變,皆軒轅主之。其大星,女主也;次北一星,夫人也;次北一星,妃也;其次諸星皆次妃之屬。” 清 錢謙益 《皇后冊文》:“上應張星,主太廟明堂之位;下臨角亢,葉後宮 軒轅 之占。”

(5).運行。 清 龔自珍 《尊隱》:“夫日胎於溟涬,浴於東海,徘徊於華林,軒轅於高閎,照耀人之新沐濯。”

(6).傳說中的國名。 漢 張衡 《思玄賦》:“超 軒轅 於 西海 兮,跨 汪氏 之龍魚,此國之千歲兮,曾焉足以娛余。”

(7).複姓。 唐 有 軒轅集 。見《全唐文》卷九二八。

訪道

(1).詢問治理國家的辦法。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至於思政明臺,訪道 宣室 ,若墜之惻每勤,如傷之念恆軫。”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商調曲一》:“ 有熊 為政,訪道於 容成 。”《宋史·王岩叟傳》:“虛心以訪道,屈己以從諫。”

(2).尋訪真人、道士。《初學記》卷二三引 隋 孔德紹 《登白馬山護明寺》詩:“攝心罄前禮,訪道把中虛。”《水滸傳》第九六回:“本師 羅真人 常對小弟説:‘ 涇原 有箇 喬冽 ,他有道骨,曾來訪道,我暫且拒他。’”《<李太白全集>出版說明》:“他不僅想建功立業,還想訪道求仙。”

詩詞推薦

  • 玉樓春

    郭應祥宋代〕匆匆相遇匆匆去。恰似當年元未遇。生憎黃土嶺頭塵,強學章台街里絮。雨荒三徑雲迷路。總是離人堪恨處。從今
    金山湖中一峰聳起上建傑閣步廊周遭碧波千頃皇祖記所云如登妙高峰上北固煙雲海門風月皆歸一覽真情實景不即不離原文_金山湖中一峰聳起上建傑閣步廊周遭碧波千頃皇祖記所云如登妙高峰上北固煙雲海門風月皆歸一覽真情實景不即不離的賞析_古詩文
  • 金陵賞心亭

    王琪宋代〕千里秦淮在玉壺,江山清麗壯吳都。昔人已化遼天鶴,舊畫難尋臥雪圖。冉冉流年去京國,蕭蕭華發老江湖。殘蟬
    金山湖中一峰聳起上建傑閣步廊周遭碧波千頃皇祖記所云如登妙高峰上北固煙雲海門風月皆歸一覽真情實景不即不離原文_金山湖中一峰聳起上建傑閣步廊周遭碧波千頃皇祖記所云如登妙高峰上北固煙雲海門風月皆歸一覽真情實景不即不離的賞析_古詩文
  • 雨(八月初七日)

    乾隆清代〕夜雨達清晨,優沾真愜人。遠山藏不見,喬樹潤來勻。煙舫無須泛,石蹊有可循。林中逢濕鹿,較比往時馴。
  • 孝昭皇后輓詞六首應制·其四

    王士禎清代〕萬乘親臨送,容車出國門。羽儀辭禁掖,笳鼓望陵園。素旐浮雲慘,青山落日昏。臣民同雨泣,哀動鳳凰原。
  • 賦得彩燕

    徐鉉唐代〕縷彩成飛燕,迎和啟蟄時。翠翹生玉指,繡羽拂文楣。詎費銜泥力,無勞剪爪期。化工今在此,翻怪社來遲。
  • 承禧寺

    乾隆清代〕皇祖行冬狩,年年蹕過斯。一區瞻梵宇,兩字額雲楣。茲益閭閻富,全無鳥獸滋。歡欣迎老幼,累洽永承禧。
  • 題獅子林十六景·其四·納景堂

    乾隆清代〕春芳最好未昌時,舒疊生機己覺熙。三歲光陰撚指頃,納來景物也如斯。
  • 好個主人家,不問因由遍去[口茶]。

    辛棄疾宋代〕病得那人妝晃了,巴巴,繫上裙兒穩也哪。別淚沒些些,海誓山盟總是賒。今日新歡須記取,孩兒,更過十年也似
    金山湖中一峰聳起上建傑閣步廊周遭碧波千頃皇祖記所云如登妙高峰上北固煙雲海門風月皆歸一覽真情實景不即不離原文_金山湖中一峰聳起上建傑閣步廊周遭碧波千頃皇祖記所云如登妙高峰上北固煙雲海門風月皆歸一覽真情實景不即不離的賞析_古詩文
  • 懷舊

    李正民宋代〕遁跡漁鹽遠市朝,迴廊落葉響蕭蕭。雲迷嶺岫天將雪,草沒汀洲海上潮。欲寄新詩人杳杳,重尋舊會恨迢迢。暮年
  • 九日祁城外

    周南宋代〕清晨驅馬出重闉,漸有狂花似小春。草市豐年聲洩洩,官河霽色水粼粼。山林送老無予罪,物色愁人逐歲新。便擬
  • 青玉案

    史達祖宋代〕蕙花老盡離騷句。綠染遍、江頭樹。日午酒消聽驟雨。青榆錢小,碧苔錢古。難買東君住。官河不礙遺鞭路。被芳
    金山湖中一峰聳起上建傑閣步廊周遭碧波千頃皇祖記所云如登妙高峰上北固煙雲海門風月皆歸一覽真情實景不即不離原文_金山湖中一峰聳起上建傑閣步廊周遭碧波千頃皇祖記所云如登妙高峰上北固煙雲海門風月皆歸一覽真情實景不即不離的賞析_古詩文
  • 觀音詩

    釋契適宋代〕金沙池裊玉蓮馨,殿閣階墀盡水精。雲化路歧通萬國,風飄舟楫濟群生。座妝珪璧霜猶暗,衣綴珠璣月不明。若向
  • 歷代詩東周

    楊簡宋代〕平王避難遷洛陽,醒莊僖惠襄頃匡。定簡靈景兼悼敬,二百作年春秋王。春秋之後周之晚,元王貞定相承纂。哀考
    金山湖中一峰聳起上建傑閣步廊周遭碧波千頃皇祖記所云如登妙高峰上北固煙雲海門風月皆歸一覽真情實景不即不離原文_金山湖中一峰聳起上建傑閣步廊周遭碧波千頃皇祖記所云如登妙高峰上北固煙雲海門風月皆歸一覽真情實景不即不離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毅庵鄂相國奉命經略西陲·其二

    乾隆清代〕書文一軌泰階平,蠢爾戎夷敢弄兵。天子運籌頻下顧,相臣經略此西征。風翻武帳三台入,日耀軍門萬戟明。佇看
  • 送李殷游邊(一作送李殷游西京)

    劉駕唐代〕十年夢相識,一覯俄遠別。征駕在我傍,草草意難說。君居洞庭日,詩句滿魏闕。如何萬里來,青桂看人折。行裝
  • 口內一首

    乾隆清代〕口內率稱雨不妨,可識雨頻望晴矣。口外鹹雲晴弗礙,足知晴多雨為美。較晴量雨𠦜八年,豈以飾言忘實理。邇日
  • 韶州歲事十首·其七

    何吾騶明代〕世亂驅人出敝廬,千秋知己手丹書。春光好送汀州道,一掃氛霾歲與除。
  • 觀橘花

    鄭剛中宋代〕漸看綠葉秋來密,是愛輕花露未晞。何日增枝充素里,為渠臨酒脫金衣。
    金山湖中一峰聳起上建傑閣步廊周遭碧波千頃皇祖記所云如登妙高峰上北固煙雲海門風月皆歸一覽真情實景不即不離原文_金山湖中一峰聳起上建傑閣步廊周遭碧波千頃皇祖記所云如登妙高峰上北固煙雲海門風月皆歸一覽真情實景不即不離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別

    王希文明代〕幾宵風雨暗溪山,相對魂消話別難。筠管葫蘆驚汗竹,奚囊蕭艾近成蘭。鳴鳩逐婦聲何急,杜宇留春吻欲乾。嬴得
  • 泛月十二詠·其三·月午

    乾隆清代〕入夕即看蟾魄午,知為早現望前時。下舂雖隱光猶讓,陰抑陽扶理可思。
金山湖中一峰聳起上建傑閣步廊周遭碧波千頃皇祖記所云如登妙高峰上北固煙雲海門風月皆歸一覽真情實景不即不離原文_金山湖中一峰聳起上建傑閣步廊周遭碧波千頃皇祖記所云如登妙高峰上北固煙雲海門風月皆歸一覽真情實景不即不離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