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七夕原文

經年暌隔意如何,幽恨偏饒一月過。

天上尚然歡會少,人間漫道別離多。

空庭設席陳瓜果,別院拋針列綺羅。

詎用奇文誇乞巧,倚欄長詠眄銀河。

詩詞問答

問:七夕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七夕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七夕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歌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

2. 今年閏六月故云

參考注釋

經年

(1) 經過一年或若干年

此去經年。——宋· 柳永《雨霖鈴》

經年不往。——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臥病經年

(2) 全年

經年裹物之用。——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暌隔

分離;乖隔。《北史·邵護傳》:“ 護 與母暌隔多年,一朝聚集,凡所資奉,窮極華盛。” 宋 洪邁 《夷堅丁志·太原意娘》:“自亂離暌隔,不復相聞。” 清 方苞 《汪孺人六十壽序》:“《杕杜》之三章曰:‘王事靡盬,憂我父母。’男女暌隔,不自言其傷,而獨以憂其舅姑為大慼。”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 協和 自暌隔後,僅來一書。”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幽恨

深藏於心中的怨恨。 唐 元稹 《楚歌》之十:“各自埋幽恨,江流終宛然。” 清 龔自珍 《漫感》詩:“絶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 郭沫若 《瓶》詩第一首:“一日的夢遊,幻成了終天的幽恨。”

一月

(1).一年的第一月。《書·泰誓序》:“一月戊午,師渡 孟津 。” 孔 傳:“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與諸侯期而共伐 紂 。”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帝王諱名》:“唯 秦始皇 以父 莊襄王 名 楚 ,稱 楚 曰 荊 ;其名曰 政 ,自避其嫌,以正月為一月。”

(2).一個月。《詩·小雅·採薇》:“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鄭玄 箋:“一月之中三有勝。”《漢書·律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及見 武皇帝 試閉 左慈 等,令斷穀近一月,而顏色不減,氣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捻指之間,在家中早過了一月有餘。”

(3).第一個月。《淮南子·精神訓》:“萬物背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陳陶 《種蘭》詩:“一月薰手足,兩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腸。”

天上

天空中。如:飛機在天上飛;月亮掛在天上。

尚然

(1).猶然;尚且。 元 關漢卿 《四春園》第二折:“把筆尚然腕勞,怎敢手持鋼刀 * 。” 清 王夫之 《丙寅歲寄弟侄》:“天下甚大,天下人甚多……尚然弱者不可妒忌強者,強者不可欺陵弱者,何況自己骨肉。”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你尚然不知我的心哩。”

(2).仍然。《警世通言·范鰍兒雙鏡重圓》:“話説 南宋 建炎 四年……此時 七閩 之地,尚然全盛。”

(3).尚且如此。 明 葉盛 《水東日記·吾訓導請俸》:“ 豫 私計:‘侍郎尚然,尚書於公當何如?’”

(4).仍然如此。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內監·閹幼童》:“豈 閩中 為 唐 宋 中官窟宅,至今尚然?”

歡會

(1).歡樂的聚會。 三國 魏 曹植 《閨情》詩:“歡會難再逢,芝蘭不重榮。” 唐 白居易 《除夕寄弟妹》詩:“早晚重歡會,羈離各長成。” 寧調元 《次韻答哲夫》:“歡會縱多客易散,舊遊回憶更堪傷。”

(2).特指男女相會尋歡。《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這 吳氏 正待與知觀歡會,吃那一驚也不小,同丫鬟兩個抖擻了一團。”

懽會:愉快地聚會。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英》:“一女曰:‘前宵一夢大惡,今猶汗悸。’下座者搖手曰:‘莫道莫道!今宵姊妹懽會,言之嚇人不快。’”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漫道

莫說,不要講。 唐 王昌齡 《送裴圖南》詩:“漫道閨中飛破鏡,猶看陌上別行人。” 宋 陸游 《步至湖上寓小舟還舍》詩之五:“漫道貧非病,誰知懶是真。” 毛 * 《憶秦娥·婁山關》詞:“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別離

(1) 離別;分離

別離家鄉,踏上征途

心知長別離。——《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商人重利輕別離。——唐· 白居易《琵琶行

並序

(2) 》

空庭

幽寂的庭院。 南朝 宋 謝靈運 《齋中讀書》詩:“虛館絶諍訟,空庭來鳥雀。” 南朝 宋 鮑照 《秋夜》詩之二:“荒徑馳野鼠,空庭聚山雀。” 唐 劉長卿 《客舍喜鄭三見寄》詩:“窮巷無人鳥雀閒,空庭新雨莓苔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回:“良夜迢迢甚伴?對空庭寂寞,花光清絶。”

設席

(1).古人飲宴時鋪設坐席。《詩·大雅·行葦》:“肆筵設席,授幾有緝御。” 毛 傳:“設席,重席也。”後因以“設席”指設宴,置辦酒席。《晉書·皇甫謐傳》:“禮不墓祭,但月朔於家設席以祭,百日而止。”《儒林外史》第十回:“次日, 蘧公孫 上廳謝親,設席飲酒。”參見“ 設筵 ”。

(2).鋪設席褥。《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起 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分贏糧,與士卒分勞苦。”

(3).設館授徒,出任教席。 清 昭槤 《嘯亭續錄·韓旭亭》:“憶丙午間,師嘗設席余邸……今思之,深有愧師教也。”

瓜果

瓜與果。亦泛指水果

吃瓜果要洗淨

別院

正宅之外的宅院。 明 高啟 《詠苑中秦吉了》詩:“駕來別院未知迎,先聽遙呼萬歲聲。”《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是夜特開別院,叫兩個養娘伏侍 王氏 與 崔縣尉 在內安歇。” 郭沫若 《廣寒宮》:“地:月里 廣寒宮 嫦娥 們讀書之別院。”

針列

亦作“鍼列”。謂密集如細針排列。 漢 蔡邕 《隸勢》:“或穹窿恢廓,或櫛比鍼列。”

綺羅

(1).泛指華貴的絲織品或絲綢衣服。 漢 徐幹 《情詩》:“綺羅失常色,金翠暗無精。” 唐 秦韜玉 《貧女》詩:“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由傷。” 明 張四維 《雙烈記·引狎》:“謾話綺羅,休説珍羞,端不趁儂心苗。” 清 唐孫華 《戲為友人代憶》詩之四:“生小調絲竹,由來足綺羅。”

(2).指穿著綺羅的人。多為貴婦、美女之代稱。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治家》:“ 鄴下 風俗,專以婦持門戶,爭訟曲直,造請逢迎,車乘填街衢,綺羅盈府寺,代子求官,為夫訴屈。” 前蜀 韋莊 《江亭酒醒卻寄維揚餞客》詩:“滿坐綺羅皆不見,覺來紅樹背銀屏。”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三》:“人主好聲色,則 燕 趙 之粉黛, 吳 越 之綺羅,不問而進太子之前矣。”

(3).形容詩風華麗柔靡。 宋 吳坰 《五總志》:“﹝ 賈島 ﹞嘗於 宣城 謁 紫微 ,不遇,乃曰:‘我詩無綺羅鉛粉,宜其不售也。’”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一:“詞至 東坡 ,一洗綺羅香澤之態,寄概無端,別有天地。”

(4).指華美的帷帳。 明 徐渭 《嘉靖辛丑之夏婦翁潘公先以三絕見遺癸丑冬檢舊札見之因賦七絕》:“華堂日晏綺羅開,伐鼓吹簫一兩迴。”

(5).指繁華的生活。 魯迅 《無題》詩之二:“ 六代 綺羅成舊夢, 石頭城 上月如鉤。”

奇文

(1) 新奇的文章——用於褒義

(2) 奇怪的文章——多用於貶義。奇特的文章共同欣賞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晉· 陶潛《移居》

乞巧

舊時風俗,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鍼,或以金銀鍮石為鍼,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唐 林傑 《乞巧》詩:“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二折:“秋乞巧穿針會玉仙,冬賞雪觀梅到玳筵。” 歐陽山 《三家巷》三:“這七月七日是女兒的節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獨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緻的巧活兒,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來乞巧。”

倚欄

亦作“ 倚闌 ”。憑靠在欄幹上。 唐 趙嘏 《宿靈岩寺》詩:“倚欄香徑晚,移石 太湖 秋。” 宋 周邦彥 《一落索》詞:“欲知日日倚欄愁,但問取、亭前柳。” 清 安夏 《雜興》詩:“有竹深藏屋,無花強倚闌。”

長詠

見“ 長詠 ”。

長聲吟誦。《禮記·學記》“今之教者呻其佔畢” 唐 孔穎達 疏:“言今之師,不曉經義,但詐吟長詠,以視篇簡而已。” 唐 杜牧 《杜秋娘》詩:“愁來獨長詠,聊可以自怡。”一本作“ 長詠 ”。

銀河

完整地環繞天球伸展的一條寬而發亮的不規則光帶,看起來像一條河,銀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見,它是由無數暗星(恆星)的光引起的

詩詞推薦

七夕原文_七夕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