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師正殿

作者:黃仲元 朝代:宋代

張天師正殿原文

至人學道師赤松,神姿逸氣心芙蓉。

手五明扇腰雌雄,憑空架鐵超鴻濛。

玉距痕深雕鎪工,巨跡千古鎮蜍峰。

狂颶怒濤鎖魚龍,夜醒月涼水笙鏞。

騎吏無鞍鸞鶴從,朝侍玉堂朵雲紅。

天樂隱隱聲徹空,俗耳可聞不可逢。

渺視齊州等蠛蠓,滄海有時揚塵風。

獨此瓊館留人封,神仙之說非夢夢。

士民尸祝社稷同,椒醑鞠𦜕瓜棗供。

余非紫陽山人翁,若為詩之銘新宮。

詩詞問答

問:張天師正殿的作者是誰?答:黃仲元
問:張天師正殿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2. 清鄭傑《閩詩錄》丙集卷一五

參考注釋

至人

(1).道家指超凡脫俗,達到無我境界的人。《莊子·齊物論》:“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 河  漢 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莊子·外物》:“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順人而不失己。”

(2).舊指思想或道德修養最高超的人。《荀子·天論》:“故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至人遺物兮,獨與道俱。” 司馬貞 索隱引 張機 曰:“體盡於聖,德美之極,謂之至人。”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若夫 鄭 聲,是音聲之至妙。妙音感人,猶美 * 志,耽槃荒酒,易以喪業,自非至人,孰能御之!”

學道

(1).學習道藝,即學習儒家學說,如仁義禮樂之類。《論語·陽貨》:“君子學道則愛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無財者謂之貧,學道不能行者謂之病。若 憲 ,貧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觀四年作詩寄任因命舍弟同賦》:“學道一生凡幾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順之 《萬思節以集中無名作詩見貽》之一:“學道頻年慕屢空,支離猶墮語言中。”

(2).學習道行。指學仙或學佛。《漢書·張良傳》:“廼學道,欲輕舉。” 顏師古 註:“道謂仙道。” 宋  蘇軾 《將至廣州用過韻寄邁迨二子》:“皇天遣出家,臨老乃學道。”《西湖佳話·葛嶺仙跡》:“從 左慈 學道,得九丹金液仙經。” 魯迅 《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然而出來的題目就因此常常是難題,仍如飛劍一樣,非上 武當山 尋師學道之後,決計沒法辦。”

(3).即學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欽點 廣東 學道。” 清  蒲松齡 《禳妒咒·入泮》:“酒色養的那脾胃嬌,那厭氣時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學道瞎,真是瞎學道。”《醒世姻緣傳》第十二回:“據了他的學識,與他個學道,綽綽然做得過去,卻不肯把學道與他,偏與他個巡道。”參見“ 學政 ”。

赤松

(1).即 赤松子 。(1)《楚辭·遠遊》:“聞 赤松 之清塵兮,願承風乎遺則。”《韓非子·解老》:“ 赤松 得之,與天地統。” 漢  王充 《論衡·無形》:“ 赤松 、 王喬 ,好道為仙,度世不死。”參見“ 赤松子 ”。(2)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落帆 金華 岸, 赤松 若可招。”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記》:“ 金華縣 有 赤松澗 , 赤松子 游 金華山 ,以火 * 而化。”又引《浙江通志》:“ 金華縣 北有 赤松山 ,相傳 黃初平 叱石成羊處。 初平 號 赤松 ,故山以是名。”參見“ 赤松子 ”。

(2).亦作“ 赤誦 ”。複姓。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八:“吾姓為 赤松 ,名 時喬 ,字 受紀 。”《宋書·符瑞志上》作“赤誦”。

(3).常綠喬木,樹皮較薄,淡黃紅色。木材質粗,較堅韌,供建築、造紙等用,樹幹可采松脂。又為觀賞樹。

神姿

神奇的姿態

一覽黃河雄偉神姿

逸氣

超脫世俗的氣概、氣度。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 公幹 有逸氣,但未遒耳。”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凡為文章,猶人乘騏驥,雖有逸氣,當以銜勒制之,勿使流亂軌躅,放意填坑岸也。” 王利器 集解:“逸氣,謂俊逸之氣。” 唐  李白 《天馬歌》:“逸氣稜稜凌九區,白璧如山誰敢沽。”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第二章第十三節:“‘齊氣’是說語氣的舒緩,‘逸氣’是說語氣的奔放,這一樣也可以形成文章的風格。”

芙蓉

(1) 芙蓉花。中國的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麗,白色或粉紅色,在夜間變深紅色

(2) 荷花的別名。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五明扇

(1).儀仗中用的一種掌扇。 晉 時只限於帝王使用。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五明扇, 舜 所作也。既受 堯 禪廣開視聽,求賢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 秦  漢 公卿大夫皆得用之。 魏  晉 非乘輿不得用。”神宮中亦有之。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九:“天下神霄,皆賜威儀,設於殿帳座外面南東壁,從東第一架六物,曰錦繖、曰絳節、曰寶蓋、曰珠幢、曰五明扇。”《古今小說·游酆都胡母迪吟詩》:“絳綃玉女五百餘人,或執五明之扇,或捧八寶之盂,環侍左右。”

(2).指團扇。或泛指扇。 隋  盧思道 《美女篇》:“ 京洛 多妖艷……時搖五明扇,聊駐七香車。” 唐  喬知之 《長信宮樹》詩:“葉映九春華,香搖五明扇。”亦省作“ 五明 ”。 晉  陸機 《羽扇賦》:“昔者 武王 玄覽造扇於前,而五明安眾,世繫於後,各有託於方圓,蓋受則於箑蒲……安眾方而氣散,五明圓而風煩。”

雌雄

(1) 雌和雄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北朝樂府《木蘭詩》

(2) 比喻勝敗、高下

憑空

(1) 沒有證據地

憑空編造

(2) 在空中;凌空

鴻濛

見“ 鴻蒙 ”。

雕鎪

(1).雕刻。 唐 李商隱 《富平少侯》詩:“綵樹轉燈珠錯落,繡檀廻枕玉雕鎪。” 宋 陳亮 《漢宮春》詞:“隨緣柳緑柳白,費盡雕鎪。”

(2).刻意修飾文辭。 明 朱鼎 《玉鏡台記·開場》:“古今詞傳,紛紛迭出、雕鎪矯揉,蟲技轟轟。” 明 袁宏道 《湖上別同方子公賦》之五:“十年而一葉,枉自費雕鎪。”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近古期·北宋政治家的文論》:“就反對雕鎪無用的文辭這一點講,政治家和道學家、古文家都是一致的。”

(3).猶琢磨。

彫鎪:1.雕刻,刻鏤。《文選·左思<魏都賦>》:“匪朴匪斵,去泰去甚,木無彫鎪,土無綈錦。” 張銑 註:“鎪,鏤也。”

(2).引申指雕琢文字。 宋 蘇轍 《次韻子瞻留別》之三:“彫鎪不遣治章句,爛漫先令飽文字。” 

巨跡

亦作“巨蹟”。神話傳說中的巨人足跡。事見《史記·周本紀》:“ 姜原 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説,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子即 周 始祖 后稷 。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五:“ 后稷 生乎巨跡, 伊尹 生乎空桑。”《三國志·魏志·文帝紀》“皇靈降瑞,人神告徵” 裴松之 注引《獻帝傳》:“巨跡瑞應,皆為聖人興。” 宋  蘇舜欽 《符瑞》:“至於陳大電、大虹、巨跡……皆詭譎闊誕,其可羞也。”

見“ 巨跡 ”。

千古

(1) 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

千古奇聞

(3) 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怒濤

洶湧的波濤

怒濤翻卷

怒濤拍岸

魚龍

(1).魚和龍。泛指鱗介水族。《周禮·地官·大司徒》“鱗物” 漢  鄭玄 註:“魚龍之屬。”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草木之遇陽春,魚龍之逢風雨。”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四:“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贄 《環陽樓晚眺得碁字》詩:“水底魚龍醒,花間鳥鵲飢。” 清  吳偉業 《黃河》詩:“白浪日崔嵬,魚龍亦壯哉。”

(2).指古代百戲雜耍中能變化為魚和龍的猞猁模型。亦為該項百戲雜耍名。《漢書·西域傳贊》:“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牴之戲以觀視之。” 顏師古 註:“魚龍者,為舍利之獸,先戲於庭極,畢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魚,跳躍潄水,作霧障日,畢,化成黃龍八丈,出水敖戲於庭,炫燿日光。” 唐  楊炯 《奉和上元酺宴應詔》:“百戲騁魚龍,千門壯宮殿。” 宋  蘇軾 《次韻答錢穆父作詩見及》:“魚龍絶伎來千里,斑白遺民數四朝。”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我還得經過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轎的鋪子,有白面無常鬼、藍面閻羅王、魚龍、轎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動物名。外形像魚,生於海洋。四肢槳狀,適於游泳。眼大。嘴長,牙齒尖銳,肉食。卵胎生。於侏羅紀最繁盛。

涼水

(1) 溫度低的水;冷水

(2) 生水

別喝涼水

笙鏞

亦作“ 笙庸 ”。古樂器名。鏞,大鐘。《書·益稷》:“笙鏞以間,鳥獸蹌蹌。” 孔穎達 疏:“吹笙繫鐘,更迭而作。” 孫星衍 注引 鄭玄 曰:“東方之樂謂之笙。笙,生也,東方生長之方,故名樂為笙也。西方之樂謂之庸。庸,功也,西方物熟有成功。亦謂之頌,頌亦是頌其成也。” 唐  魏徵 《五郊樂章·赤帝微音》:“博碩斯薦,笙鏞備舉。” 明  呂天成 《齊東絕倒》第一出:“今日這旌善除凶,兩階乾羽,六律笙鏞。” 清  侯方域 《擬上遣官致祭先師孔子闕里群臣謝表》:“風生 泗水 ,初傳元運之笙鏞;神降 尼丘 ,永式遐心之金玉。”

騎吏

出行時隨侍左右的騎馬的吏員。《漢書·韓延壽傳》:“ 延壽 嘗出,臨上車,騎吏一人後至,敕功曹議罰白。” 唐  劉禹錫 《有感》詩:“騎吏塵未息,銘旌風已翻。”

鸞鶴

亦作“ 鸞鸖 ”。1.鸞與鶴。相傳為仙人所乘。 南朝  宋  湯惠休 《楚明妃曲》:“驂駕鸞鶴,往來仙靈。” 唐  黃滔 《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煙霞蓊蔚於城隅,鸞鸖盤旋於林表。” 清  高鶚 《題友人山水障子》詩:“林下馬牛閒自放,嶺頭鸞鶴了無奇。”

(2).借指神仙。 唐  白居易 《酬趙秀才贈新登科諸先輩》詩:“莫羨 蓬萊 鸞鶴侶,道成羽翼自生身。”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八:“益彰 叔則 鸞鶴之姿,轉映 王恭 神仙之狀。” 明  王寵 《旦發胥口經湖中瞻眺》詩:“夙有邱壑向,緬懷鸞鶴蹤。”

朝侍

猶朝見。《資治通鑑·晉惠帝元康九年》:“太子幼有令名,及長,不好學,惟與左右嬉戲, 賈后 復使黃門輩誘之為奢靡威虐。由是名譽浸減,驕慢益彰,或廢朝侍而縱游逸。”《資治通鑑·晉惠帝元康九年》:“一曰雖有微苦,宜力疾朝侍。”

玉堂

(1).玉飾的殿堂。亦為宮殿的美稱。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然後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羅帷,經於洞房,迺得為大王之風也。”《韓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 漢  劉向 《九嘆·逢紛》:“芙蓉蓋而菱華車兮,紫貝闕而玉堂。”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朱閣玲瓏於林間,玉堂陰映於高隅。”

(2). 漢 宮殿名。《史記·孝武本紀》:“於是作 建章 宮……其南有 玉堂 、 璧門 、 大鳥 之屬。” 司馬貞 索隱引《漢武故事》:“ 玉堂 基與 未央 前殿等,去地十二丈。”《東觀漢記·孝沖皇帝紀》:“ 永嘉 元年春正月,帝崩於 玉堂 前殿。”

(3).泛指宮殿。 唐  杜甫 《進雕賦表》:“令 賈馬 之徒,得排金門,上玉堂者甚眾矣。”

(4).官署名。 漢 侍中有玉堂署, 宋 以後翰林院亦稱玉堂。《漢書·李尋傳》:“過隨眾賢待詔,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顏師古 註:“ 玉堂殿 在 未央宮 。” 王先謙 補註引 何焯 曰:“ 漢 時待詔於 玉堂殿 , 唐 時待詔於翰林院,至 宋 以後,翰林遂並蒙玉堂之號。”《宋史·蘇易簡傳》:“帝嘗以輕綃飛白大書‘玉堂之署’四字,令 易簡 牓於廳額。” 明  李東陽 《院中即事》詩:“遙羨玉堂諸院長,酒杯能緑火能紅。”《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至於那入金馬,登玉堂,是少年朋友的事業,我過了景了。” 王闓運 《郭新楷傳》:“君逸才也,玉堂群彥為愧多矣。”

(5).嬪妃的居所。借指寵妃。《漢書·谷永傳》:“抑損椒房玉堂之盛寵。” 顏師古 註:“玉堂,嬖倖之舍也。”《後漢書·翟酺傳》:“願陛下親自勞恤,研精緻思,勉求忠貞之臣,誅遠佞諂之黨,損玉堂之盛。”

(6).神仙的居處。《文選·左思<吳都賦>》:“玉堂對霤,石室相距。” 劉逵 註:“玉堂石室,仙人居也。” 明  李東陽 《鏡川先生宅賞白牡丹》詩:“玉堂天上清,玉版天下白。”

(7).豪貴的宅第。 南朝  宋  鮑照 《喜雨》詩:“驚雷鳴桂渚,迴涓流玉堂。” 唐  張柬之 《東飛伯勞歌》:“窈窕玉堂褰翠幙,參差繡戶懸珠箔。” 清  朱彝尊 《水仙子·為毛大可挽姬人曼殊》曲:“玉堂傳説小名兒,檀板能歌絶妙詞。”

(8).經穴名。《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頭面部》:“玉堂在口內上齶,一名上含,其竅即頑顙也。”

朵雲

《新唐書·韋陟傳》:“常以五采箋為書記,使侍妾主之,以裁答,受意而已,皆有楷法。 陟 唯署名,自謂所書‘陟’字若五朵雲。時人慕之,號 郇公 五雲體。”後遂以“朵雲”為對別人書信的敬稱。 宋  汪洋 《回謝王參議啟》:“尚稽尺牘之馳,先拜朵雲之賜。” 清 《復胡筠坡查信》:“朵雲垂賁,而祥符一函,求之不得。遺我雙鯉,僅獲一鱗,不知沉浮何處,祈詳查之。”

天樂

順適天道之樂。《莊子·天道》:“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 成玄英 疏:“俯同塵俗,且適人世之懽;仰合自然,方欣天道之樂也。”

(1).猶仙樂。常借指美妙的音樂。 唐  沉佺期 《峽山寺賦》:“仙人共天樂俱行,花雨與香雲相逐。”

(2).指自然界和諧的音響,天籟。 梁啓超 《澳亞歸舟雜興》詩:“盪胸海風和露吸,洗心天樂帶濤聽。”

(3).喻宮庭的音樂。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六:“春風開紫殿,天樂下珠樓。”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萬國衣冠,盡染御爐細縷;六宮笙鼓,俱傳天樂新聲。”

隱隱

(1) 不分明的樣子

隱隱的雷聲

(2) 微弱的

感到隱隱作痛

(3) 形容車聲

隱隱何甸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俗耳

聽慣塵世之聲的耳朵。 唐  韓愈 《縣齋讀書》詩:“哀狖醒俗耳,清泉潔塵襟。”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渺視

小看;輕視。《三國演義》第十六回:“ 布 駡曰:‘環眼賊!你累次渺視我!’” 清  方文 《田居雜詠》之三:“我亦負奇氣,渺視鄉里儔。” 魯迅 《吶喊·阿Q正傳》:“這 王胡 ,又癩又胡,別人都叫他 王癩胡 , 阿Q 卻刪去了一個癩字,然而非常渺視他。”

齊州

猶中州。古時指中國。《爾雅·釋地》:“岠齊州以南,戴日為 丹穴 。” 郭璞 註:“岠,去也;齊,中也。” 邢昺 疏:“中州,猶言中國也。”《列子·湯問》:“ 湯 又問曰:‘四海之外奚有?’ 革 曰:‘猶齊州也。’” 張湛 註:“齊,中也。” 唐  李賀 《夢天》詩:“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

蠛蠓

即“蠓”。蟲名。體微細,將雨,群飛塞路

蠓,蠛蠓。——《爾雅》

滄海

大海。以其一望無際、水深呈青蒼色,故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樂府詩集·曹操·步出夏門行》

有時

(1).有時候。表示間或不定。《周禮·考工記·序》:“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 唐  張喬 《滕王閣》詩:“疊浪有時有,閒雲無日無。”《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心裡反悔 鳳翔 多了 焦 家這件事,卻也有時念及,心上有些遣不開。”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從一個遊樂場帶到另一個遊樂場,有時坐下來看一陣,有時站在那裡停一會。”

(2).謂有如願之時。 唐  李白 《行路難》詩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  劉雲 《婕妤怨》詩:“秋扇尚有時,妾身永微賤!”

揚塵

(1).激起塵土。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夫庶人之風,塕然起於窮巷之間,堀堁揚塵,勃鬱煩寃。” 漢  王粲 《雜詩》:“風飇揚塵起,白日忽已冥。”《三國演義》第七九回:“鄉中父老,揚塵遮道,奉觴進酒,效 漢高祖 還 沛 之事。” 劉白羽 《寫在太陽初升的時候·第三封》:“地面在你底下揚塵,橋在發吼。”

(2). 晉  葛洪 《神仙傳· * 》:“ * 自説云:‘接侍以來,已見 東海 三為桑田,向到 蓬萊 ,水又淺於往者,會時畧半也,豈將復還為陵陸乎?’ 方平 笑曰:‘聖人皆言海中復揚塵也。’”後用為世事變遷之典。 宋  陸游 《護國天王院過之有感》詩:“古傳 東海 會揚塵,君看此地亦荊榛。” 陳三立 《次韻答金大潤培金》:“揚塵滄海彈指耳,苦對鶯飛草長時。” 柳亞子 《<二十世紀大舞台>發刊詞》:“西風殘照, 漢 家之陵闕已非, 東海 揚塵, 唐 代之冠裳莫問。”

(3).喻征戰。《北史·高允傳》:“帝( 魏莊帝 )親送於 河橋 上,舉酒指水曰:‘卿兄弟 冀 部豪傑,能令士卒致死。京城儻有變,可為朕 河 上一揚塵。’”

人封

人間;塵世。 晉  道恆 《釋駁論》:“至於體道神化,超落人封,非可算計而未曾致言,何其黨乎?”

神仙

(1) 神話中指能力非凡、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梅花嶺記》

(2) 道家指人所能達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預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人

夢夢

昏亂,不明。《詩·小雅·正月》:“民今方殆,視天夢夢。” 陸德明 釋文:“夢,莫紅反,亂也。” 朱熹 集傳:“夢夢,不明也。”天,指 周幽王 。《詩·大雅·抑》:“視爾夢夢,我心慘慘。” 陸德明 釋文:“夢,莫空反。”爾,指 周厲王 。 宋  范成大 《十月二十六日三偈》詩之三:“窗外塵塵事,窗中夢夢身。”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虎禍》:“夫當顛沛患難之際,乃欲以八人之智而陷一人之愚,其用心亦險矣,天道果夢夢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娥》:“生母亦怒曰:‘不肖兒所為,我都夢夢。’”

士民

(1).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階層和普通讀書人。《穀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 范寧 註:“學習道藝者。”《孝經·孝治》:“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 唐玄宗 註:“鰥寡,國之微者,君尚不敢輕侮,況知禮義之士乎!” 戰國  宋玉 《對楚王問》:“ 楚襄王 問於 宋玉 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韓非子·五蠹》:“士民縱恣於內,言談者為勢於外,外內稱惡以待強敵,不亦殆乎!”《清史稿·食貨志一》:“旋令士民墾地二十頃,試其文理優者,以縣丞用;百頃以知縣用。”

(2).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並稱。猶言士庶。《荀子·堯問》:“ 繒 丘之封人見 楚 相 孫叔敖 曰:‘吾聞之也:處官久者士妒之,祿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今相國有此三者而不得罪 楚 之士民,何也?’”《荀子·致士》:“川淵者,龍魚之居也;山林者,鳥獸之居也;國家者,士民之居也。”

(3).泛指人民、百姓。《荀子·議兵》:“士民不親附,則 湯  武 不能以必勝也。”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夫天地之大,士民之眾,竭精馳説,並進輻湊者,不可勝數。”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士民殷富,繁軼五陵;宮宇宏麗,崇冠三川。” 宋  葉適 《宣教郎夏公墓志銘》:“既而聞其在 閩 ,思不出位,而以事至者常立決,是非少所徇,諸司及士民亦愛之。” 清  無名氏 《王氏復仇記》:“於是 丹陽 諸生奮臂一呼,邑中士民回響數千百人。”

(4).猶言軍民。《詩·大雅·瞻卬》:“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鄭玄 箋:“天下騷擾,邦國無有安定者,士卒與民皆勞病。” 孔穎達 疏:“以‘士’‘民’連文,故云‘士卒與民’。士卒即從軍者也。”

尸祝

(1).古代祭祀時對神主掌祝的人;主祭人。《莊子·逍遙遊》:“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郭象 註:“庖人尸祝,各安其所。” 成玄英 疏:“屍者,太廟之神主也;祝者,則今太常太祝是也;執祭版對屍而祝之,故謂之尸祝也。”《晉書·嵇康傳》:“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故為足下陳其可否。” 清  龔自珍 《六經正名》:“《爾雅》者,釋《詩》《書》之書,所釋又《詩》《書》之膚末,乃使之與《詩》《書》抗,是尸祝輿儓之鬼,配食昊天上帝也。”

(2).祭祀。 明  宋濂 《題傅氏誥敕後》:“﹝ 金昌年 ﹞嘗浚 慈湖 ,溉田千頃,民至今尸祝之。” 明  歸有光 《吳山圖記》:“異時吾民將擇勝於巖巒之間,尸祝於浮屠 老子 之宮也固宜。”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褚遂良》:“娘子何人?祈告姓氏,以便尸祝。”

(3).崇拜。 清  錢謙益 《趙敘州六十序》:“﹝ 趙君 ﹞中蜚語,掛冠以歸, 蜀 人迄今尸祝之。” 梁啓超 《<法國革命史論>跋》:“此彼輩所日日謳歌尸祝者也。” 魯迅 《墳·科學史教篇》:“不知意之所在,將如 天竺 造説之人,聊弄術以入新學,抑誠尸祝往時,視為全能而不可越也?”

社稷

土神和穀神,古時君主都祭祀社稷,後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

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 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史記·陳涉世家》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椒醑

以椒浸制的芳烈之酒。 晉  張協 《洛禊賦》:“布椒醑,薦柔嘉,祈休吉,蠲百痾。” 唐  陸龜蒙 《和傷開元觀顧道士》:“藥奠肯同椒醑味,雲謡空替薤歌聲。” 清  王焜 《虎丘二姜先生祠》詩:“下馬行人奠椒醑,千秋 孤竹 並光輝。”

詩詞推薦

  • 冬日雜興六首

    張耒宋代〕池館留余雪,西山照夕曛。臘催梅蕊迸,春向鳥聲新。愁思供多病,風光欲近人。年年桃李樹,相對只傷神。
  • 示智悟道人

    釋鹹傑宋代〕智悟悟自心,不在一切處。回首時觀瞻,便是佛國士。
    張天師正殿原文_張天師正殿的賞析_古詩文
  • 君貺環溪

    司馬光宋代〕地勝風埃外,門深花竹間。波光冷於玉,溪勢曲如環。榮路迴翔厭,華軒嘯詠閒。堪羞謝太傅,不復到東山。
  • 閒居書事

    唐異宋代〕幽居經宿雨,尾齒遍林塘。一境無過客,千山自夕陽。畫禽多獨語,夏木有餘涼。招隱詩慵寄,時清誰肯忘。
    張天師正殿原文_張天師正殿的賞析_古詩文
  • 山行逢勤禪德

    釋重顯宋代〕乳岩秋日無他作,策杖層層止寥廓。四顧有誰分野情,一點彤雲起深壑。蘚石遲遲略輕踞,逢箇衲僧忽驟步。頻喚
    張天師正殿原文_張天師正殿的賞析_古詩文
  • 次花翁冬日三詩

    杜范宋代〕人心天理兩相關,無奈花翁盡日閒。麗服靚妝紛拜節,弊衣短策自怡顏。已聞瞥爾尋幽去,又見陶然向市還。住世
    張天師正殿原文_張天師正殿的賞析_古詩文
  • 酬束丈貺詩兼弱敘所懷

    王令宋代〕白日立中路,犬去不形相。夜以盜自來,何敢怨犬傷。主人忽加念,謝恕犬無良。盜子愧伏前,有言願加詳。見賜
  • 新館

    范成大宋代〕露稻粘明璫,風茅袞高浪。荒煙暗白道,行行亂蛩響。日腳午朱吐,雲頭晚猶漲。欣此半日涼,籃輿走清曠。病客
  • 金縷曲(壽南塘八月生朝)

    衛宗武宋代〕強半秋澄穆。半月弦、南極躔高,壽星明煜。今歲戶庭殊舊歲,洗盡閒愁千斛。沸春夏、歡聲相續。蘭已種成香滿
  • 病中四絕句呈劉景文左藏·其一

    釋道潛宋代〕一室寥寥北嶺隈,午窗孤枕夢初回。無端自是風驚竹,錯認旁人問疾來。
  • 祭祖樂章三首·其一·初獻

    王樵明代〕於惟王氏,代有令人。春壽勝義,不事污君。戊申聖作,宇宙更新。誠齋快睹,飲水銜恩。伯兄不弔,誤掛吏文。
  • 閒遊

    李建勛唐代〕攜酒復攜觴,朝朝一似忙。馬諳頻到路,僧借舊眠床。道勝他圖薄,身閒白日長。扁舟動歸思,高處見滄浪。
    張天師正殿原文_張天師正殿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日雜書八首

    張耒宋代〕吾聞古夸父,逐日沈虞淵。以日為可逐,智固未足言。徒能出八極,撐突乾雲天。當其憊且斃,便使兒女憐。至弱
  • 漁父辭

    毛直方宋代〕溪橋竹邊有酒沽,攜魚換酒滿葫蘆。篷頭月上不覺醉,自卷蘆葉吹嗚嗚。
    張天師正殿原文_張天師正殿的賞析_古詩文
  • 宜春溪

    楊時宋代〕斜斜疏柳照清漪,藉藉殘紅自滿蹊。刺眼藤稍牽不斷,欲尋流水路還迷。
  • 煙郊行宮晚坐

    乾隆清代〕惠遐南苑事經臨,路便居停夕景侵。壁什春巡剛瞥眼,行雲流水兩無心。
  • 秋園

    石寶明代〕露華綴草秋離離,迴風捲葉揚赤旗。老槐團團翠如蓋,山鳥欲下驚曲枝。自臨古井牽素索,農圃滋味須吾知。平生
  • 寄貫休

    吳融唐代〕休公何處在,知我宦情無。已似馮唐老,方知武子愚。一身仍更病,雙闕又須趨。若得重相見,冥心學半銖。
  • 驀山溪(送蔡元長)

    李元膺宋代〕溪堂歡燕。慣捧玻璃盞。今日祖西城,更忍把、一杯重勸。別離情味,自古不堪秋,催淚雨,濕西風,腸共危弦斷
    張天師正殿原文_張天師正殿的賞析_古詩文
  • 晉檜行

    許彌安宋代〕紫極宮中晉朝檜,故老語我今千年。盤根厚地龍蛇走,榦薄霄漢星斗懸。玄冬飛雪斷人跡,貞姿不敢平時妍。虬枝
張天師正殿原文_張天師正殿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