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張平道入瑤溪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自張平道入瑤溪原文

沖虎曾經落照村,千峰盤盡始登門。

慣聞跛腳阿師法,喜見橫行道者孫。

愛客精神清入畫,遊方蹤跡夜重論。

杖藜又入層雲去,知有安公舊隱存。

詩詞問答

問:自張平道入瑤溪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自張平道入瑤溪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自張平道入瑤溪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參考注釋

經落

見“ 經絡 ”。

登門

上門去對方家

登門拜訪

跛腳

(1).瘸腿。亦指瘸腿的人。《花月痕》第五一回:“此時跛腳已生一男一女,都出來叩見。”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 嬋娟 :](捧腹憨笑)呵哈哈哈……跛腳公子,真是受罪!真是受罪!”

(2).蹩腳。比喻尷尬、差勁。 王統照 《旗手》:“然而他們所希望按時而行的大動物卻弄得十分跛腳,一天會沒有一次客車。”

阿師

稱僧人。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怪術》:“﹝ 李秀才 ﹞因奉手袖中,據兩膝,叱其僧曰:‘粗行阿師,爭敢輒無禮,柱杖何在?可擊之。’” 宋 范成大 《寶現溪》詩:“躍珠本具眼,聊共阿師戲。”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九:“邂逅 雲中 老阿師,里人許我話 劉 雷 。”

行道

〈方〉∶行業

精神

(1) 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精神為之。——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復舊。——《聊齋志異·促織》

(3) 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譯者沒有體會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飽滿

(5) 活躍;有生氣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撓之精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

入畫

納入畫中,形容景色的美麗

小山村的一草一木都可入畫

遊方

指僧人、道士為修行問道或化緣而雲遊四方

搖身一變,變做個遊方的雲水全真。——《西遊記》

蹤跡

行動所留下可覺察的形跡

不留蹤跡

詭蹤跡。——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杖藜

(1).謂拄著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莖堅韌,可為杖。《莊子·讓王》:“ 原憲 華冠縰履,杖藜而應門。” 唐 杜甫 《暮歸》詩:“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雲還杖藜。” 宋 蘇軾 《鷓鴣天》詞:“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開牖有時邀月入,杖藜到處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護國 《贈張駙馬斑竹柱杖》詩:“此君與我在雲溪,勁節奇文勝杖藜。” 宋 秦觀 《寧浦書事》詩之五:“身與杖藜為二,對月和影成三。” 明 孫仁孺 《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諳盡江湖味,執青青杖藜。”

層雲

一種雲形,其特點是水平伸展範圍較大並且比層積雲或卷層雲的高度較低

舊隱

(1).舊時的隱居處。 唐 項斯 《送歸江州友人初下第》詩:“新春城外路,舊隱水邊村。”

(2).昔日的隱士。 唐 吳融 《蕭縣道中》詩:“草堂舊隱終歸去,寄語巖猿莫曉驚。”

詩詞推薦

自張平道入瑤溪原文_自張平道入瑤溪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