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姑熟訪曹元甫光祿·其一

作者:李雲龍 朝代:明代

過姑熟訪曹元甫光祿·其一原文

迢遞天門外,清江一帶環。

遙乘謫仙月,來訪謝公山。

勝地誰為主,伊人在此間。

相聞牛渚詠,應為一開顏。

詩詞問答

問:過姑熟訪曹元甫光祿·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李雲龍
問:過姑熟訪曹元甫光祿·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過姑熟訪曹元甫光祿·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李雲龍的名句有哪些?答:李雲龍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刪韻

參考注釋

迢遞

亦作“ 迢遰 ”。亦作“ 迢逓 ”。亦作“ 迢遞 ”。1.遙遠貌。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指 蒼梧 之迢遞,臨迴江之威夷。”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詩:“居人莽牢落,遊子方迢遰。” 唐 歐陽詹 《蜀中將回留辭韋相公》詩:“明晨首鄉路,迢逓孤飛翼。” 元 劉君錫 《來生債》第二折:“怎熬的程途迢遞,更和那風雨瀟疎。” 明 何景明 《辰谿縣》詩:“蠻音聞漸異,迢遞動鄉愁。” 清 孫枝蔚 《坐逆風船同趙天醉作》詩:“水程迢逓日將晡,風伯顛狂雨又俱。” 章炳麟 《東夷詩》之三:“三步復五步,京市亦迢遰。” 王統照 《牧羊兒》詩:“故鄉迢遞。”

(2).指思慮悠遠。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詗約》:“當此春景融和,不奈鄉心迢遞。”《初刻拍案驚奇》卷九:“望上林何日得雙棲,心迢遞。”

(3).高峻貌。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三:“迢遞 槐江嶺 ,是為 玄圃 丘。” 南朝 齊 謝朓 《郡內高齋閒坐答呂法曹》詩:“結構何迢遰,曠望極高深。” 南朝 梁 王錫 《宿山寺賦》:“延層軒之迢逓,屬廣廡之踟躕。” 宋 司馬光 《王君貺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詩>十章合為一篇以酬之》:“山椒迢遰峻無極,行挽枯藤蹋危石。” 蘇曼殊 《無題》詩之二:“寄語 * 要珍重,鳳樓迢遞燕應迷。”

(4).曲折貌。《陳書·江總傳》:“喜園迢遰,樂樹扶疎。” 元 楊載 《詩法家數·七言古詩》:“七言古詩,要鋪敍,要有開合,有風度,要迢遞險怪,雄俊鏗鏘,忌庸俗軟腐。”

(5).婉轉貌。 宋 丘崈 《夜行船·越上作》詞:“恣樂追涼日暮,簫鼓月明人去,猶有清歌迢逓,聲在芰荷深處。”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有一人奏攜琴,一人奏繁華令相和,風雷疾轉,泉漏鏗鏘……最動人處卻在抑揚迢遞間寫得人心弦上的言語。”

(6).連綿不絕貌。 南朝 梁 沉約 《九日侍宴樂游苑》詩:“虹旌迢逓,翠華葳蕤。” 唐 楊巨源 《送絳州盧使君》詩:“朱欄迢遞因高勝,粉堞清明欲下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山圍草木翠煙平,迢遰新城接舊城。”

(7).時間久長貌。 唐 韋應物 《春宵燕萬年吉少府南館》詩:“河漢上縱橫,春城夜迢遞。” 唐 元稹 《古決絕詞》之三:“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徹。有此迢遞期,不如死生別!”

見“ 迢遞 ”。

天門

(1) 神話傳說中天宮的門

(2) 帝王宮殿大門

(3) 指人額頭的中間

(4) 人的心(道士用語)

清江

(1).水色清澄的江。 南朝 梁 何遜 《初發新林》詩:“鐃吹響清江,懸旗出長嶼。” 唐 王昌齡 《送竇七》詩:“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熒熒望一舟。”

(2).古 夷水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夷水》:“ 夷水 即 佷山 清江 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 蜀 人見其澄清,因名 清江 也。”

一帶

泛指某處和與它相連的地方

北京一帶

稅廠一帶。——《廣東軍務記》

橋邊一帶。

謫仙

亦作“ 謫僊 ”。1.謫居世間的仙人。常用以稱譽才學優異的人。《南齊書·高逸傳·杜京產》:“ 永明 中 會稽 鐘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養鼠數十頭,呼來即來,遣去便去。言語狂易。時謂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壺吟》:“世人不識 東方朔 ,大隱 金門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吳彩鸞所寫之書》:“ 吳彩鸞 ,世傳謫仙也。”

(2).專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詩·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師,舍於逆旅。 賀監 知章 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四,號為‘謫仙’。” 唐 韓愈 《石鼓歌》:“ 少陵 無人 謫僊 死,才薄將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詩:‘ 黃鶴樓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謫降的官吏。 唐 劉禹錫 《寄唐州楊八歸厚》詩:“謫仙年月今應滿,戇諫聲名眾所知。”

見“ 謫仙 ”。

來訪

來此訪問;造訪

歡迎來訪

公山

複姓。 春秋 時 魯國 有 公山弗擾 。見《論語·陽貨》。

勝地

著名的景色宜人的地方

承德避暑山莊是我國北方的一個避暑勝地

為主

放在首要位置

以自力更生為主

伊人

那個人;這個人。今多指女性,常指“那個人”,有時也指意中人

怎明白咫尺伊人,轉以睽隔不得相親。——《畫圖緣》

秋水伊人

此間

此地

此間已有傳聞

相聞

(1).彼此都能聽到。極言距離之近。《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晉 陶潛 《桃花源記》:“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宋 蘇軾 《表忠觀碑》:“四時嬉遊,歌舞之聲相聞。” 毛 * 《西江月·井岡山》詞:“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2).互通信息;互相通報。《後漢書·隗囂傳》:“自今以後,手書相聞,勿用傍人解構之言。”《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有十餘年不相聞了,何期今日得遇?”《清史稿·諸王傳三·貝子彰泰》:“將軍 蔡毓榮 調遣 漢 兵,今進取 貴州 ,若不相聞,恐礙軍機。”

牛渚詠

譽稱他人的詩作。典出《晉書·文苑傳·袁宏》: 袁宏 有逸才,文章絕美,曾為詠史詩,以寄其情懷。 謝尚 時鎮 牛渚 ,秋夜乘月泛 江 。會 宏 在舟中諷詠,“聲既清會,辭又藻拔。” 尚 駐聽久之,遣人往問。答云:“是 袁臨汝 郎誦詩。”即其詠史之作。 唐 孟浩然 《送袁十嶺南尋弟》詩:“早聞 牛渚 詠,今見鶺鴒心。”

開顏

露出微笑

孩子們個個笑開顏

詩詞推薦

  • 野步

    釋紹嵩宋代〕野步隨吾意,無勞問是非。風鶯移樹囀,江燕引鵮飛。一逕入寒竹,千峰駐晚暉。幽懷在天末,何在更忘機。
  • 英德道中

    文天祥宋代〕海近山如沃,杼深屋半蕪。乾坤正風雨,軒冕總泥途。自嘆鳶肩薄,誰憐鶴影孤。少年狂不醒,夜夜夢伊吾。
  • 木蘭行圍即事

    乾隆清代〕昨日沙岡儦友稀,今朝豐望俟群依。開弓三中差適可,舊射毋忘或庶幾。益壯老當志猶勉,習勞逸所喻其微。卻予
  • 湘月

    姜夔宋代〕起幽適。丙午七月既望,聲伯約予與趙景魯、景望、蕭和父、裕父、時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
  • 雁山紀游七首靈岩寺

    薛嵎宋代〕千岩崚骨露,隨怪各生形。目力到天盡,心旌倚佛寧。夜鍾傳谷杳,石氣逼燈青。崖腹獼猴住,多年性亦靈。
  • 應制題畫四首·瀟瀟一幅上

    于慎行明代〕瀟瀟一幅上,秋氣滿楓林。半似隨風引,全疑夾霧陰。遠峰看處暝,疏樹望來深。筆底煙雲色,爭知用作霖。¤
  • 易輿六韻

    乾隆清代〕過橋因易輿,農事歷觀諸。艾麥紛堆彼,盼晴益切予。目存都合什,身坐可翻書。霧捲日旋朗,慰生憂以除。少乘
  • 次韻定國約過李氏園池

    劉摯宋代〕年來高興滿蓴絲,寒薄春風駘蕩時。稍愛燕脂開杏萼,已驚香雪爛梅枝。老於樂事心猶壯,病得新詩和獨遲。何日
  • 佛日山

    樓鑰宋代〕曉出都奪暮入山,杖藜蕭散易開顏。松風五里未行盡,隱隱疎鍾紫翠間。
    過姑熟訪曹元甫光祿·其一原文_過姑熟訪曹元甫光祿·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和吳侍郎錄夢英書

    宋庠宋代〕何年留妙蹟,真賞日雲疏。不遇臨池鑒,誰收壞壁書。
  • 答廣宣供奉問蘭陵居

    李益唐代〕居北有朝路,居南無住人。勞師問家第,山色是南鄰。
    過姑熟訪曹元甫光祿·其一原文_過姑熟訪曹元甫光祿·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長相思·山驛

    万俟詠宋代〕短長亭,古今情。樓外涼蟾一暈生,雨余秋更清。暮雲平,暮山橫。幾葉秋聲和雁聲,行人不要聽。
    過姑熟訪曹元甫光祿·其一原文_過姑熟訪曹元甫光祿·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文宗問終南山蛤蜊瑞相圖贊

    釋智愚宋代〕攧不開,撲不破。人言大士應身,我也疑他真箇。終南山,相應和。喜動龍顏,百僚俱賀,誰知別有彌天過。
  • 聽雨

    陸游宋代〕發已成絲齒半搖,燈殘香燼夜迢迢。天河不洗胸中恨,卻賴檐頭雨滴消。
    過姑熟訪曹元甫光祿·其一原文_過姑熟訪曹元甫光祿·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滿江紅

    侯善淵元代〕昂簪策杖,賞月披風信途然。抱一衝和,養刀圭汞鉛。金精木液潤華田。密固三靈歸火府,五雲覆地,光徹梵天。
  • 贈老庵廖希說

    文天祥宋代〕短屐平生幾兩穿,錦囊真得當家傳。山中老去稱庵主,天上將來說地仙。面皺不妨筋骨健,舌存何必齒牙全。金精
  • 題畫

    王立道明代〕結宅千峰里,真堪與世違。雲來似招隱,鳥下為忘機。花徑緣溪窄,茶煙帶雨霏。有時還隱几,應是灌園歸。
  • 書夏秀才幽居壁

    李中唐代〕永巷苔深戶半開,床頭書劍積塵埃。最憐小檻疏篁晚,幽鳥雙雙何處來?
    過姑熟訪曹元甫光祿·其一原文_過姑熟訪曹元甫光祿·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沁園春(壽處州吳雨岩)

    佚名宋代〕持節淅東,六十年前,紫陽老師。看粟移七郡,功深到處,棠陰一道,民尚思之。心印親傳,雨岩來括,寅歲幸無
  • 鄂國公

    楊維楨元代〕玄武門前人蹀血,虬須天子諫凶孽。誰開貞觀太平功,奪朔將軍三寸鐵。三寸鐵,鄂國公,將軍真有回無功。嗚呼
過姑熟訪曹元甫光祿·其一原文_過姑熟訪曹元甫光祿·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