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四月廿八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喜晴(四月廿八日)原文

四月虞雨過,向年實所稀。

於時將麥熟,宜曬藉曦暉。

曉霧消雲散,晚雷驅澍飛。

西陽喜晴定,益敬敢心違。

畿南稱雨好,湖北望晴同。

都幸賜時若,益深惕我中。

所期免致歉,未穫敢雲豐。

五字志方寸,兩章言出衷。

詩詞問答

問:喜晴(四月廿八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喜晴(四月廿八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八十一

2. 四月廿八日

參考注釋

四月

一年有十二個月,四月就是一年中的第四月份。

向年

往年。《朱子語類》卷一二○:“某向年過 江西 與 子壽 對語。”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向年間為師父娘做滿月,賒了一副豬臟沒錢還他,把我褊衫都當沒了,至今穿著皂直掇哩。”《儒林外史》第一回:“軍中一個將官,向年在 山東 相識的,故此來看我一看。”

於時

介賓詞組。在這個時候,當時

於時冰皮始解。——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麥熟

(1).麥子成熟。《管子·輕重己》:“以春日至始,數九十二日,謂之夏至,而麥熟。”《晉書·桓溫傳》:“ 溫 恃麥熟,取以為軍資。” 唐 孟郊 《張徐州席送岑秀才》詩:“雨餘山川浄,麥熟草木涼。”

(2).指麥子成熟的季節。 唐 王建 《江陵使至汝州》詩:“回看 巴 路在雲間,寒食離家麥熟還。”《舊唐書·吐蕃傳上》:“不知節候,麥熟為歲首。”

雲散

像天空的雲那樣四處散開。比喻曾經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各個地方

舊友雲散

西陽

(1).夕陽。 唐 李白 《悲清秋賦》:“於時西陽半規,映島欲沒。”

(2).縣名。 漢 置,屬 江夏郡 。 北魏 廢。故城在今 河南省 光山縣 境。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河南五·汝寧府》。

心違

心愿沒有達到。 唐 杜甫 《憶昔行》:“秋山眼冷魂未歸,仙賞心違淚交墮。”

湖北

中國中部的省,簡稱鄂。面積185897平方公里,人口5439萬(1990),省會武漢。該省三面環山,山地丘陵面積占總面積70%,中部、南部為平原。是中國重要的產棉省及淡水養殖省,是輕重工業綜合發展的省,武鋼及十堰的汽車製造廠為中國著名大企業。水陸交通便利,長江、漢水、京廣、焦枝、枝柳、襄渝等河流、鐵路通過該省

時若

四時和順。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賀雨表》:“臣聞聖明在上,刑政葉中,則天地氣和,風雨時若。” 宋 蘇軾 《春祈諸廟祝文》:“願疾沴之不興,庶風雨之時若。”

所期

期望。《梁書·王錫傳》:“一日見二賢,實副所期。”《南史·蔡約傳》:“今用卿為近蕃上佐,想副我所期。”

五字

(1).五個字。多指詩文中五字句。《漢書·藝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南史·陸厥傳》:“ 約 等文皆用宮商……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

(2).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司馬景王 命中書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經時竭思不能改,心有憂色…… 會 ( 鍾會 )取草視,為定五字。 松 悅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當爾耶?’ 松 曰:‘ 鍾會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後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韋舍人早朝》詩:“一經傳舊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謝除知制誥表》:“得以文墨侍於軒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詩。 五代 齊己 《秋夕書懷》詩:“平生樂道心常切,五字逢人價合高。”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九:“池塘春草 謝 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奪天工。”

方寸

(1) 一寸的平方大小

方寸之地起波瀾

(2) 一平方寸

(3) ∶心神。語出《三國志》:徐庶母親被曹操抓去,徐指著胸口對劉備說:“方寸亂矣!”

詩詞推薦

喜晴(四月廿八日)原文_喜晴(四月廿八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