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思堂原文
果樹皆初植,琴書是昔遺。
先人存故物,孝子致長思。
學禮趨庭日,承歡舞綵時。
此心那可盡,徒詠蓼莪詩。
詩詞問答
問:致思堂的作者是誰?答:王汝玉
問:致思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致思堂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果樹
生產食用果實的一種樹
先人
(1) 祖先(常指祖父輩以上的)
(2) 專指已故的父親
辱王之先人。——《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先人還家。——宋· 王安石《傷仲永》
故物
舊物;前人遺物。《古詩十九首·回車駕言邁》:“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庾穉恭 為 荊州 ,以毛扇上 武帝 , 武帝 疑是故物。” 宋 何薳 《春渚紀聞·金龍硯》:“余友 何持之 , 滕莊敏 之甥,所蓄瑰異,多外舅故物,而有賞鑒。” 清 孫枝蔚 《亂後過瓜州》詩:“窮途愁白馬,故物對青山。”
孝子
(1) 指對父母孝順的兒子
(2) 父母死後守孝的人
長思
(1).謂思慮深遠。 漢 張衡 《東京賦》:“望先帝之舊墟,慨長思而懷古。”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理 重華 之遺操,慨遠慕而長思。”
(2).長久思念。 漢 焦贛 《易林·乾之家人》:“三女求夫,不見復關。伺候山隅,長思憂嘆。” 唐 李賀 《秋涼詩寄正字十二兄》:“夢中相聚笑,覺見半牀月。長思劇循環,亂憂抵覃葛。”
趨庭
亦作“趍庭”。《論語·季氏》:“﹝ 孔子 ﹞嘗獨立, 鯉 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 鯉 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 鯉 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 鯉 退而學禮。” 鯉 , 孔子 之子 伯魚 。後因以“趨庭”謂子承父教。 唐 王勃 《滕王閣序》:“他日趨庭,叨陪 鯉 對;今晨捧袂,喜託龍門。” 宋 王禹偁 《恩賜宰臣一子可尚書水部員外郎制》:“惟爾嚴父,為予大臣。嘉其調鼎之功,命及趨庭之子,俾升華省,仍列清曹。” 清 顧炎武 《與李霖瞻書》:“趍庭變學,既已引置 莊 岳 之間;挾策讀書,亦都從游舞雩之下。”
承歡
迎合人意,博取歡心。多指侍奉父母、君王等
外承歡之汋約兮,諶荏弱而難持。——《楚辭·九章·哀郢》
承歡侍宴無閒暇。——白居易《長恨歌》
承歡膝下
蓼莪
《詩·小雅》篇名。此詩表達了子女追慕雙親撫養之德的情思。後因以“蓼莪”指對亡親的悼念。《後漢書·清河孝王劉慶傳》:“﹝諸王﹞常有《蓼莪》、《凱風》之哀。” 宋 蘇軾 《謝生日詩啟》:“《蓼莪》之感,迨衰老而不忘。” 明 夏完淳 《寒日掃墓》詩:“ 王褒 私教授,長起《蓼莪》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