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辟疆招同邵潛夫陳其四原文
西豪里中訪老友,況復陳生與我厚。
辟疆園敞羅群賢,大兒小兒唱銅斗。
煙際鸕鶿一隻飛,吳歌水調欲沾衣。
風光如此不成醉,帽影鞭絲何處歸。
詩詞問答
問:上巳辟疆招同邵潛夫陳其四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上巳辟疆招同邵潛夫陳其四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二
參考注釋
里中
(1).指同里的人。《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秦 詔書購求兩人,兩人亦反用門者以令里中。” 清 袁枚 《新齊諧·賣漿者兒》:“西鄰 唐 姓者向信鬼神之事,里中祀 東嶽帝 , 唐 主其事。”
(2).猶家中。《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三·孤兒行》:“里中一何譊譊,願欲寄尺書,將與地下父母:兄嫂難與久居。”
老友
(1).相交多年的朋友。《宋史·儒林傳四·蔡元定》:“﹝ 元定 ﹞聞 朱熹 名,往師之。 熹 叩其學,大驚曰:‘此吾老友也,不當在弟子之列。’”《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的老友到了。” 郁達夫 《遲桂花》:“是因為這一次的結婚,我才進城裡去買東西,才發見了多年不見的你這老友的存在。”
(2). 明 代士大夫對已考中秀才的儒學生員的稱呼。《儒林外史》第二回:“原來 明 朝士大夫稱儒學生員叫做‘朋友’,稱童生是‘小友’。比如童生進了學,不怕十幾歲,也稱為‘老友’;若是不進學,就到八十歲,也還稱‘小友’。”
況復
亦作“況復”。1.更加;加上。 隋煬帝 《白馬篇》:“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詩:“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 明 梁辰魚 《於虎丘殿階遇張月容》曲:“眼波橫,況復香肩偷憑。”
(2).何況,況且。《陳書·江總傳》:“況復才未半古,屍素若茲。” 唐 馬總 《意林·傅子》:“蜘蛛作羅,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況復人乎?” 唐 劉駕 《寄遠》詩:“得書喜猶甚,況復見君時。”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視,況復不相識。”
辟疆園
晉 顧辟疆 的名園, 唐 時尚存。園址在今 江蘇省 吳縣 。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二游詩·任詩》:“ 吳 之 辟疆園 ,在昔勝概敵。前聞富修竹,後説紛怪石。”亦作“ 辟彊園 ”。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陸鴻漸》:“ 吳門 有 辟彊園 ,地多怪石。”
群賢
眾多的德才兼備的人。 漢 班固 《 * 通·諫諍》:“雖無道不失天下,仗羣賢也。” 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羣賢畢至,少長鹹集。”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與岑參》:“說者以為 杜 詩最雄壯,‘其氣魄力量自足壓倒群賢,雄視千古。’”
大兒
年長的兒子
小兒
(1) 小孩子;小兒子
兩小兒辯鬥。——《列子·湯問》
(2) 又
兩小兒笑曰。
最喜小兒無賴。——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3) 謙稱自己的兒子
銅斗
(1).亦作“ 銅枓 ”。銅製的方形有柄的器具,用以盛酒食。《史記·趙世家》:“﹝ 襄子 ﹞請 代王 ,使廚人操銅枓以食 代王 及從者,行斟,陰令宰人各以枓擊殺 代王 及從官,遂興兵平 代 地。” 唐 孟郊 《送淡公》詩之三:“銅斗飲江酒,手拍銅斗歌。” 宋 王觀國 《學林·銅斗》:“ 孟東野 當時適有銅器,其狀方如斗,而 東野 特以貯酒而飲,又擊之以和歌聲,故自形於詩句。” 清 陳維崧 《水調歌頭·贈西陵周勿庵》詞:“拍手唱銅斗,蹋地舞迴波。”
(2).銅製的量器。《隋書·趙煚傳》:“ 冀州 俗薄,市井多姦詐, 煚 為銅斗鐵尺,置之於肆,百姓便之。”《隋書·律曆志上》:“ 後周 玉斗並副金錯銅斗及 建德 六年金錯題銅斗實,同以秬黍定量。”
(3).指作為厭勝之器的威斗。 唐 蘇頲 《壠上記·銅斗》:“有人開 玄武湖 ,於古冢得一銅斗,有柄。 文帝 以訪朝士。 何承天 謂此亡 新 威斗, 莽 三公亡者,賜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內。” 宋 王觀國 《學林·銅斗》:“《前漢·王莽傳》曰:‘鑄威斗,以銅為之。’蓋廚人操銅斗者,食器也,威斗者,厭勝之器也,皆非飲酒之器。”
(4).形容富足而牢固。 明 破慳道人 《一文錢》第二折:“自來不曾見這樣財主,家私銅斗般,氣量芝蔴大。” 顧學頡 王學奇 《元曲釋詞·銅斗兒》引 童斐 《元曲選》註:“銅斗, 元 時俗語,蓋謂美富且牢固也。”
煙際
亦作“煙際”。雲煙迷茫之處。 北齊 劉晝 《新論·通塞》:“入井望天,不過圓蓋;登峯眺目,極於煙際。” 唐 李嶠 《詠綾》:“何當畫 秦 女,煙際坐氤氳。” 宋 蘇轍 《黃樓賦》:“放田漁於江浦,散牛羊於煙際。” 元 李存 《送倪東江之上元縣主簿》詩:“沙頭煙際挹征襟,嚼盡梅花出短吟。”
鸕鶿
水鳥名,俗叫“魚鷹”,羽毛黑色,有綠光,善捕魚,生活在海濱,用樹葉、海藻等築巢。漁人常用來捕魚。又名“烏鬼”,“水老鴉”
吳歌
吳 地之歌。亦指 江 南民歌。《晉書·樂志下》:“ 吳 歌雜曲。並出 江 南。 東晉 以來,稍有增廣。” 五代 劉兼 《蓮塘霽望》詩:“採蓮女散 吳 歌闋,拾翠人歸 楚 雨晴。” 宋 曾鞏 《南湖行》之一:“插花步步行看影,手中掉旗唱 吳 歌。” 周立波 《夏天的晚上》:“一個讀過私塾的人給我們背誦了許多舊詩詞,還背誦他所愛好的一首 吳 歌。”
水調
曲調名。 唐 杜牧 《揚州》詩之一:“誰家唱《水調》,明月滿 揚州 。”自註:“ 煬帝 鑿 汴渠 成,自造《水調》。” 宋 賀鑄 《羅敷歌·採桑子》詞:“誰家《水調》聲聲怨?黃葉秋風。”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樂通二》:“《海録碎事》云:‘ 隋煬帝 開 汴河 ,自造《水調》。’按,《水調》及《新水調》,並商調曲也。 唐 曲凡十一迭,前五迭為歌,後六迭為入破。” 清 錢謙益 《十月朔日抵廣陵》詩之一:“舊事明月空在眼,新愁《水調》欲沾衣。”參閱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四。
風光
(1) 風景;景物
江南三月好風光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毛 * 《沁園春·雪》
(2) 名勝風景
(3) 光耀,體面(含貶義)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不成
——作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反問或揣度的語氣,常與“難道”、“莫非”等詞相呼應
老五不在這兒,莫非又下廠去了不成
鞭絲
馬鞭。借指出遊。 宋 陸游 《乍晴出遊》詩:“本借微風欹帽影,卻乘新暖弄鞭絲。” 清 陳維崧 《春風裊娜·正月十二日同陸翼王等游白塔旃檀諸寺》詞:“帽影帶晴薰御陌,鞭絲和煖糝皇州。” 清 吳翊鳳 《春從天上來·答陶靜蘅見懷之作》詞:“白鼻驕騧,記鞭絲徐拂,帽影微斜。”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