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杏原文

東風不偏黨,萬匯入洪鈞。

朝來紅杏花,報我野館春。

和嬌無俗態,冷芳有別神。

瓦雀本宿識,繞樹猶懷新。

儻逢復儻去,分付成香塵。

詩詞問答

問:杏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杏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五十六

參考注釋

東風

(1) 從東方吹來的風

小樓昨夜又東風。——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風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漲的革命氣勢

東風吹向天地外,盪盡人間群魔妖。——《天安門詩八首》

偏黨

(1).猶偏向。《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2).指偏私。《荀子·王制》:“偏黨而無經,聽之辟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君道》:“去偏黨以平王道,遣私情以標至公。” 明 陳子龍 《直陳禍亂之源疏》:“如此則偏黨一空,和平立見矣。”

萬匯

萬物

洪鈞

(1).指天。《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之二》:“洪鈞陶萬類,大塊稟羣生。” 李善 註:“洪鈞,大鈞,謂天也;大塊,謂地也。言天地陶化萬類,而羣化稟受其形也。” 唐 鄭絪 《奉和武相公省中宿齋酬李相公見寄》:“洪鈞齊萬物,縹帙整羣書。” 清 陳夢雷 《告都城隍文》:“勅封都城隍正神,既能節陰宣陽佐洪鈞於宇宙,必當扶忠褫佞植正氣於乾坤。”

(2).比喻國家政權。 唐 李德裕 《離平泉馬上作》詩:“十年紫殿掌洪鈞,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黃滔 《南海韋尚書啟》:“將以鏘履聲而朝紫殿,擴心秤而啟洪鈞。” 宋 司馬光 《和始平公夢中有懷歸之念作詩始得兩句而寤因足成一章》:“元宰撫洪鈞,四海可熏灼。”

朝來

早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簡傲》:“ 西山 朝來,致有爽氣。” 元 顧德輝 《青玉案》詞:“晴日朝來升屋角,樹頭幽鳥,對調新語,語罷雙飛卻。”

野館

指鄉村旅舍。 宋 陸游 《記夢》詩:“我夢結束游何邦,小憩野館臨幽窗。”

俗態

(1).世俗的情狀。 唐 王勃 《澗底寒松賦》:“見時華之屢變,知俗態之多浮。” 唐 杜甫 《石筍行》:“惜哉俗態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2).庸俗的情態。 宋 秦觀 《自警》詩:“從茲俗態兩相忘,笑指青山歸路僻。”《鏡花緣》第二回:“我們雖不必學人間暖閣圍爐那些俗態,何妨清吟聯句,遣此長宵?”

(3).世俗人的氣質。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佐》:“以汝前生好道,以得到 兜玄國 ;然俗態未盡,不可長生。然汝自此壽千年矣。”

瓦雀

麻雀的別名。 元 葉李 《暮春即事》詩:“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二·雀》:“棲宿簷瓦之間……故曰瓦雀。” 郭沫若 《蘇聯遊記·游斯太林格勒》:“晨六時起床,瓦雀在街頭噪晴。”

分付

(1).分別付與。《漢書·原涉傳》:“賓客爭問所當得, 涉 乃側席而坐,削牘為疏,具記衣被棺木,下至飯含之物,分付諸客。”《三國志·魏志·鮮卑傳》:“ 比能 眾逐彊盛,控弦十餘萬騎,每鈔略得財物,均平分付。”《敦煌變文集·漢將王陵變》:“皇帝聞奏,龍顏大悅,開庫賜彫弓兩張,寳箭兩百隻,分付與二大臣。”

(2).交給。 唐 白居易 《題文集櫃》詩:“身是 鄧伯道 ,世無 王仲宣 ;祇應分付女,留與外孫傳。”《宣和遺事》前集:“故 堯王 不將天下傳與他,卻分付與 舜王 了。”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貧僧積下幾文起坐,盡數分付足下,勿以寡見阻。” 元 關漢卿 《魯齋郎》第三折:“我將家緣家計,都分付與你兩口兒,每月齋糧道服,休少了我的,我往 華山 出家去也。”

(3).付託;寄意。 宋 毛滂 《惜分飛》詞:“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宋 楊恢 《祝英台近》詞:“都將千里芳心,十年幽夢,分付與一聲啼鴂。” 清 納蘭性德 《木蘭花慢·送梁汾南行》詞:“從此覊愁萬疊,夢回分付啼螿。”

(4).囑咐;命令。 唐 方乾 《尚書新創敵樓》詩之二:“直須分付丹青手,畫出旌幢遶謫仙。”《水滸傳》第四五回:“ 石秀 又分付道:‘哥哥今晚且不可胡發説話。’” 清 李漁 《慎鸞交·就縛》:“分付眾將們,從今以後,晝夜須行五百里。”《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彙編·平粵紀聞》:“該匪遂將 嘉定 縣城閉守,分付各店開張。”

(5).指交代;講明。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三折:“官人呵這言語休著你爺知……則去那娘親上分付明白。”《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果然肯賣,但憑分付價錢,不敢吝惜。”

(6).表示;流露。 宋 周邦彥 《感皇恩》詞:“淺顰輕笑,未肯等閒分付。為誰心子裡,長長苦?” 宋 無名氏 《九張機》詞之二:“深心未肯輕分付,回頭一笑,花間歸去,只恐被花知。”

(7).處置;發落。 宋 石孝友 《卜運算元》詞:“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 宋 劉克莊 《賀新郎》詞:“北望神州路,試平章、這場公事,怎生分付?”《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髮跡》:“ 戚漢老 見了許多財物,心中歡喜,連聲應道:‘這小事,但憑大郎分付。’”

香塵

(1).芳香之塵。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語出 晉 王嘉 《拾遺記·晉時事》:“﹝ 石崇 ﹞又屑沉水之香如塵末,布象牀上,使所愛者踐之。” 唐 沉佺期 《洛陽道》詩:“行樂歸恆晚,香塵撲地遙。” 宋 柳永 《柳初新》詞:“徧九陌、相將遊冶,驟香塵、寳鞍驕馬。”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若不是襯殘紅芳逕軟,怎顯得步香塵底樣兒淺。” 明 唐寅 《題<夢草圖>為陸勛傑》詩:“池塘春漲碧溶溶,醉臥香塵淺草中。”

(2).佛教語。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之一。《三藏法數·六塵》:“三,香塵,謂旃檀沉水飲食之香,及男女身份所有香等,是名香塵。”

詩詞推薦

  • 望香爐山(在清平南數十里)

    祁順明代〕香爐之山高插天,蒼屏翠壁相鉤連。根盤勢轉幾千仞,雄秀合在匡廬先。深林隱白石,幽谷通清泉。奇花異草不可
  • 燕春台(送徐意一)

    趙以夫宋代〕繡地殘英,畫空飛絮,東風又送春歸。雨足郊坰,相將翠密成帷。燕鶯猶戀芳菲。向枝頭、葉底依依。留春不住,
  • 題流溝寺古松

    白居易唐代〕菸葉蔥蘢蒼麈尾,霜皮駁落紫龍鱗。欲知松老看塵壁,死卻題詩幾許人。
  • 南歌子(有感)

    蘇軾宋代〕笑怕薔薇罥,行憂寶瑟僵。美人依約在西廂。祗恐暗中迷路、認餘香。午夜風翻幔,三更月到床。簟紋如水玉肌涼
  • 賦得春風傳我意

    乾隆清代〕轉蕙催萱瑞靄紛,十分春色占三分。泠泠入律渾難識,習習過條靜不聞。岸柳待梳青碧縷,池波欲縐綺羅紋。吹噓
  • 桂花

    邵清甫宋代〕絕憐月殿好根荄,流入人間次第開。只有君家雙種好,馨香曾達九天來。
  • 與鄉人鑒休上人別

    方乾唐代〕此日因師話鄉里,故鄉風土我偏諳。一枝竹葉如溪北,半樹梅花似嶺南。山夜獵徒多信犬,雨天村舍未催蠶。如今
    杏原文_杏的賞析_古詩文
  • 玉簪花和希純·其八

    劉跂宋代〕藍田故有他山錯,瑤旆瓊旒碧玉乾。左紫姚黃滿金谷,野人留取伴雞冠。
  • 送臨清楊可主簿入蜀

    王禹偁宋代〕脫白去焚黃,遙知祖德光。墓墳喬木老,襟袖桂枝香。回見梅含雪,歸逢橘飽霜。子云應有宅,為奠草玄堂。
  • 晚步

    陸游宋代〕晚步清溪上,微陰忽快晴。鴉棲先小泊,魚暖已群行。藥餌扶垂老,耕桑樂太平。非關戀鄉社。久客倦遐征。
    杏原文_杏的賞析_古詩文
  • 詠懷

    庾信南北朝〕楚材稱晉用,秦臣即趙冠。離宮延子產,羈旅接陳完。寓衛非所寓,安齊獨未安。雪泣悲去魯,悽然憶相韓。唯彼
    杏原文_杏的賞析_古詩文
  • 寄單季隱

    慕容彥逢宋代〕別時新柳拂煙汀,已見黃花照眼明。卻憶荊溪寒雨夜,笑聽屐齒出相迎。
  • 詣齋宮作·其三

    乾隆清代〕童童古柏益蒼然,新種成林逮比肩。掃雪樹根積培塿,望中都以玉為田。
  • 題平陰僧寺

    三興居士宋代〕三吳家近水晶宮,行坐紅香綠影中。今日異鄉僧寺里,一盆荷葉戰西風。
  • 乾隆清代〕首夏晝方長,日落西北隅。禁中了不炎,氣清沾雨餘。略慰憫旱心,消閒觀我書。宋帝垂芳訓,開卷有益吾。知益
  • 題淘金驛

    朱綝明代〕淘金驛前春色多,紅桃綠柳映清波。江南獨客悲時序,柰此東風淡盪何。
  • 重摹梅石碑置青蓮朵側而系之詩

    乾隆清代〕昔年德壽石,名曰青蓮朵。梅枯石北來,惟餘碑尚妥。德壽豈復存,久矣燬兵火。不禁興廢感,碑亦漫漶頗。因之
  • 題東竺庵慈柏

    乾隆清代〕慈竹為圖仿王沈,慈柏為圖自我始。然而竹曾未之見,柏之真面原在此。圖每攜來對柏觀,鏡中影像無此彼。卻憶
  • 戊寅老人生旦

    陳文蔚宋代〕吾家本是田家子,其先世世居田裡。兒因逐食浪飄蓬,欲歸無以供甘旨。吾翁亦能某淡薄,日夕飯疏而飲水。渾然
    杏原文_杏的賞析_古詩文
  • 再用元韻二首

    王炎宋代〕牛千啼角橘千頭,嘆息斯人善自謀。文乞如虹徒貫日,筆耕有谷不逢秋。悠悠何啻十年別,得得才為一月留。女嫁
    杏原文_杏的賞析_古詩文
杏原文_杏的賞析_古詩文